刘秀梅,叶秀杰,高 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广州 510120)
大肠息肉泛指一类从大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病理上可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性瘤、增生性息肉等类型[1]。大肠息肉是一类普遍的消化系统疾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病发病率呈上升和恶化趋势[2]。大肠息肉病变可能为一个或多个,切除息肉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随着结肠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大肠息肉切除手术已经从以往的肠镜下转变为内镜下进行。虽然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方便快捷、恢复较快等优点,但由于患者对操作流程陌生,会产生明显的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3]。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情感安抚策略更注重排解患者的焦虑与恐惧情绪,增强患者自身的认同感和对治疗及恢复的信心[4]。本研究旨在探讨情感安抚策略在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以及对患者术后康复和疼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500例大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0例。纳入标准:患者符合《胃肠道腺瘤和良性上皮性息肉的病理诊断共识》[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无语言沟通障碍;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无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疾病;无肠道肿瘤史及胃肠道手术史等。排除标准:精神疾病病史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等。对照组男133例、女117例,年龄42~64(51.63±3.42)岁,息肉直径0.5~2.4(1.12±0.35)cm;研究组男142例、女108例,年龄41~65(51.42±3.71)岁,息肉直径0.5~2.5(1.14±0.37)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学要求,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医护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术前按照常规流程进行血液的采集与检验并进行健康教育;术中通过心电图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术后进行病情监测、给予饮食和活动指导。护理至出院并随访3个月。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情感安抚策略。①术前护理:组建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制订针对性情感安抚方案。护士长可以通过举办培训会议,聘请专业的心理护理专家,利用多媒体对该小组全部成员进行统一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情感安抚策略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情感安抚技能[6]。培训结束后,小组成员通过理论与技能考核后方可进行后续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的整个手术流程,全面分析患者的性格特点,并以此为参考条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情感安抚,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②术中护理:术前内镜室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并针对性地进行观察与情感安抚工作,主动与患者交流,安抚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帮助患者放松身心;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手术场所,将内镜室温度调整到舒适的体感温度,保持术中患者体温稳定;做好各项器械与药物的准备,严格按照手术要求确认各项工作,协助患者调整安全且舒适的体位,按照医疗人员指示配合手术,保证检测仪器的正常运转,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7]。③术后护理: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后,由于治疗过程中向肠腔内充气,部分患者因肠道积气会有腹部不适,甚至有腹痛现象,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其放松,采取膝胸卧位,同时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肛门排气[8]。另外内镜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叮嘱患者术后避免大幅度活动,需要卧床静养,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内避免长时间下蹲。嘱患者当日进流质饮食,第2天适当进半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1周内禁食高纤维、辛辣刺激、不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待患者无任何不适后便可以将其送回病房休息,同时与病房内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做好病情观察和记录,留意患者是否出现腹痛、便血等异常情况。④出院指导:大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容易复发,嘱患者需要规律复查;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养成规律的作息与饮食习惯,戒烟酒。护理人员需定期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院外随访与心理情感指导,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9]。护理至出院并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及疼痛情况: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SAS、SDS、VAS评分分别与患者焦虑、抑郁、疼痛程度呈正相关。③治疗依从性:分别从饮食、液体、用药、治疗方案依从4个方面对两组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越愿意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④并发症与术后半年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各项并发症例数之和/总例数×100%;术后半年复发率(%)=术后半年复发例数/总例数×100%。⑤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90~100分为完全满意、71~89分为较为满意、61~7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完全满意例数+较为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VA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V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比较(分,
2.4 两组并发症及术后半年复发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及术后半年复发情况比较[例(%)]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大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目前主要采取内镜下切除手术,具有简单快捷、创伤较小和安全有效等优点。但是患者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术后并发症或复发,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产生消极影响[10]。常规护理只注重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常规检查,往往忽略患者的情绪变化,患者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而消极情绪往往会影响患者术后康复[11]。有学者通过研究证明,对大肠息肉患者采用情感安抚策略可以显著优化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12]。钱荦荦等[13]研究发现,对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实施情感安抚策略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手术期间的抑郁、焦虑情绪。
情感安抚策略是一种新型安抚策略,能够根据患者不同性格给予适合的心理疏导服务。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更加适合、优质的护理服务,进一步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改善手术效果[1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变化。表明情感安抚策略有助于增强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树立积极的治疗态度。
情感安抚策略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疼痛感。通过术前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患者充分了解大肠息肉的相关知识,从而积极配合科学的恢复计划,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情感安抚策略使护理人员更加关注患者情绪状态,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SDS、SAS、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情感安抚策略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安抚与情绪疏导,从而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疼痛感,与关颖[15]研究结果一致。
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按照医生规定进行治疗的情况,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越能够遵从医嘱。情感安抚策略能够解决患者内心疑虑,疏导患者的消极情绪并及时察觉患者术后病情变化,通过安慰与鼓励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病情的逐渐好转,从而带动患者的积极情绪,促进病情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两组治疗依从性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情感安抚策略能够有效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腹痛、出血、感染、穿孔等并发症,且术后可能复发。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实施情感安抚策略,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实时掌握患者身体变化,及时解决患者身体的不适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半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情感安抚策略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与初海英[16]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情感安抚策略应用于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可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半年复发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