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敬,陈 艳,殷婷玉
(靖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靖江 214500)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常有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表现出妄想、幻觉、睡眠异常、情感淡漠等症状,多于青壮年时期发病,此病病程长,并且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经济、精神负担[1]。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疗效、预后等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若患者不能得到有效、及时治疗与护理,症状反复发作会导致病程迁延,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护理方案在改善患者疾病症状、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方面有重要作用。基于潜在危险行为分析的多层面整体护理干预方式关注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针对患者存在的潜在危险行为进行多层面整体干预,可减少危险事件发生、提高医护人员、家属等的安全性、减轻患者阴性与阳性症状[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基于潜在危险行为分析的多层面整体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症状、自我接纳度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3];②年龄15~70岁;③近1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中幻觉评分≥4分;④病情稳定,能够合作、交谈;⑤患者本人或其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②伴严重认知、智力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③正在参与其他研究;④无法理解本研究涉及的量表内容;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最终纳入92例患者,均为男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年龄16~69(34.43±4.52)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3.91±1.25)年。观察组年龄15~68(34.26±4.60)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3.98±1.2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持续至患者出院。给予常规治疗、保护性约束、日常生活护理等;向患者或监护人详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等;及时解答患者疑惑,鼓励患者通过合理方式表达内心情绪;严格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出院后进行随访,帮助患者解决回归正常生活遇到的问题。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潜在危险行为分析的多层面整体干预持续至患者出院。①成立护理干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1名、护理组长2名、护士若干,护士长及护理组长负责制订干预策略、监督护理干预工作实施。②评估患者潜在危险行为:a.环境评估。检查病室环境,禁止患者携带锐器、钝器、绳索、医疗器械、酒精等,消除安全隐患。b.患者评估。入院时,评估患者主要精神症状及应对方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自杀、自伤、冲动等风险;评估患者住院、治疗、服药依从性,避免出现“假服药”、出走、外逃等情况;评估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有无疾病、心理社会因素等,分析潜在风险。③实施干预:a.环境干预。患者入院时,仔细检查其携带的物品,避免患者接触危险物品,检查门窗,尤其是高楼层科室,需封闭走廊、病室的窗户,以免出现意外;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避免阳光直射;病室内避免播放惊悚或刺激性较大的电影或电视剧,以免造成患者精神刺激;睡前按医嘱协助患者卧床休息,维持病室安静环境,不要和患者攀谈;将冲动、易激惹或存在自伤、自杀倾向的患者分开安置或活动。b.生活干预。协助患者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包括睡眠、饮食、卫生、躯体状况等,首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尤其是清晨、午睡、凌晨等时间段需加强巡视,避免患者出现意外,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合理安排就餐,关注年老、拒食、吞咽困难患者的进食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保障营养供给;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二便护理;了解患者兴趣爱好,鼓励参加喜爱的活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宣泄、缓解恶劣情绪。c.心理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时热情迎接,使患者感到安全;引导患者融入集体,避免患者有被孤立的错觉以及出现悲观情绪,同时避免不安全因素对患者造成刺激,防止病情加重;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使用正确的沟通技巧,不要激怒患者,避免其产生过激行为;指导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争取家庭、社会支持;主动接触、关心、尊重患者,耐心倾听诉说,并鼓励其用语言表达内心感受,并作出行为约定。d.治疗、服药干预。每天按时发放药物,并监督患者完成服药后离开,避免患者出现藏药、吐药等情况,必要时可更换给药方式(如研磨成粉或注射给药);护理人员仔细辨别患者幻听、妄想的内容,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区分幻想与实际。e.社会功能。保持和谐、轻松的家庭关系与氛围,使患者感受到爱、尊重与理解;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鼓励患者参加其感兴趣的活动,逐渐树立自我价值观念,并在与人交往中获得快乐,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自理能力。④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并定期随访,患者根据实际病情恢复情况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①幻听症状:干预前后,采用中文版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SYRATS)进行评定,本研究仅使用该量表中的幻听维度(PSYRATS-AH)[4],对患者幻听的频率、持续时间、响度等11个条目进行评估,总分0~44分,分数越高表示幻听症状越严重。干预后,采用幻听认知量表(修订版)(BAVQ-R)[5]评估,该量表包含幻听信念和幻听应对行为两方面、共35个条目的内容,每个条目评分0~3分,本研究仅对患者的幻听信念进行评估,幻听信念包含善意信念、恶意信念、权威信念,使用恶意信念与权威信念分数之和减去善意信念分数表示患者幻听认知信念,得分为0分表示认知处于均衡状态,得分>0分表示不良认知主导,得分<0分表示善意认知主导。②自我接纳度: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6]评估患者自我接纳程度,SAQ包含自我接纳、自我评价两方面共16个条目的内容,每个条目评分1~4分,总分16~64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接纳程度越高。③睡眠质量: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7]评估患者睡眠质量,该量表包含19个自评条目与5个他评条目,总分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④社会功能:干预前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8]评估患者社会功能,该量表包含10个项目,选取其中家庭职能、职业功能、婚姻职能、父母职能、自我照顾5个项目进行评估,每项评分0~2分,总分≥2分表示存在社会功能缺陷。⑤危险行为发生情况:统计并比较患者自伤、伤人、毁物等事件的发生情况。
2.1 两组干预前后幻听症状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幻听症状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SAQ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Q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SDSS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DSS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危险行为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危险行为发生情况比较[例(%)]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慢性迁延性疾病,此病复发率高,预后较差,患者缺乏自主判断力和控制力,容易发生伤人、自残甚至自杀等危险行为。患者在疾病因素影响下,加之对医务人员不信任,处于较大的精神压力中,幻听、妄想症状加重,出现拒绝治疗及攻击行为,还对睡眠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另外,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有行为异常、性格改变、敏感多疑等表现,随着病程延长,患者自我接纳度越来越低。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治疗、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幻听症状与睡眠质量,减少再住院次数,提高自我接纳度,恢复正常生活。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两组PSYRATS-AH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幻听认知信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基于潜在危险行为分析的多层面整体干预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听症状与睡眠质量,有利于疾病恢复。分析原因:50%~7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幻听症状,幻听的内容多以言语交谈为主的言语性幻听,患者受幻听症状影响可能出现服从、敌对、辱骂、羞耻、痛苦等行为与感受。有研究显示,幻听会明显增加患者自杀意念,造成严重社会功能受损和主观痛苦体验[9]。另外,睡眠障碍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精神疾病、药物、社会心理因素等均会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生,部分患者由于受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抑郁悲观等支配而导致睡眠障碍,患者长时间处于精神疲劳状态,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导致病情加重,还会给家属带来较大的精神、经济负担。本研究采取基于潜在危险行为分析的多层面整体护理干预,其中潜在危险行为分析重视风险发生前的评估,预见性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入院时评估患者临床症状、自杀及伤人倾向,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合理安置病房,维持环境安静,消除潜在对患者造成精神刺激的因素,在患者自杀意外高发时段加强巡视,并且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引导患者融入病室集体,减少患者幻听症状发生。另外,强化用药指导,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认知度与依从性,患者服药后,兴奋、躁狂、幻听、妄想等症状得到缓解,并且夜间睡眠浅、易惊醒、失眠等现象也有显著改善,因而患者幻听症状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
干预后,两组SAQ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D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危险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潜在危险行为分析的多层面整体干预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接纳度及社会功能,减少危险行为发生,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尽早回归正常生活。基于潜在危险行为分析的多层面整体干预方式从多个层面入手。首先,提高危险物品管理与监督,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患者住院期间免受危险性行为的伤害,为患者疾病恢复提供良好、安全的环境。其次,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引导患者进行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实施全程综合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负面认知,使患能够分清楚幻听、妄想与现实,提高其心理应激能力,增强自信、自尊,提高自我接纳度,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10]。另外,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会出现情感淡漠,对亲友漠不关心、喜欢独处、敏感多疑、沉默少语等症状,多层面整体干预鼓励患者主动参加集体活动,通过社交活动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支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其能够尽快回归家庭与社会,提高其社会功能。
综上所述,基于潜在危险行为分析的多层面整体干预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听症状与社会功能,提高患者自我接纳度与睡眠质量,减少危险行为发生情况,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