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

2024-01-22 11:13王婷婷
中国军转民 2024年1期
关键词:在职干部陕甘宁边区干部

王婷婷

全面抗战时期,为了能够更好地带领边区人民积极抗战,党在陕甘宁边区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来培养党员干部以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在近代中国的干部教育史中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占据首要位置,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笔者研究党员干部教育对治理现在的党员干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干部教育的背景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拉开全面抗战的序幕。随着抗日革命力量的扩大,根据地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去支援抗战。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的大本营,也有人才力量的需求。由于当时参加革命中的干部大都来自农民、工人、青年知识分子等,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他们虽有保家卫国的觉醒意识但缺乏科学的文化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有的党员干部甚至还保留着落后的资产阶级思想,所以需要用教育来引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成为最紧迫的事情。

二、干部教育的主要内容

干部教育分为学校干部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两种主要方式,它们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都各有自己的特点。

(一)学校干部教育

根据当时中国的大环境和陕甘宁边区建设的需要,为了培养数量多且质量优的党员干部,创办干部学校成为重要的选择。陕甘宁边区共创办了二十多所类型多样的高等干部学校,并且拥有一套有效的“干部学校教育模式”。笔者主要从边区干部学校的教育原则来论述。

第一,学习时间比较灵活,教学形式多样的原则。是以短期培训班的方式,目的是为了提高干部的能力水平而制定的。它的培训时间比较短,有时三个月或者半年,最多一年就可以结束。这样的好处是学员可以经过短期的培训学到的知识能够很快得到实践应用,很好地结合了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学习的内容更是形式多样,灵活变通的。采用此教学的原则也是有当时所处的革命环境以及结合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决定的;学习的方法也不是唯一确定的,有讨论、讲授、自学等方法。即使教学方法和原则不是唯一固定的,但是教学目标明确,并且能够短时间见到成效。可也有弊端存在,只适合一时,而不能适合一世,所以这只是在刚建校时的教学方式。

第二,学为所用,以急为先的原则。这种原则是和第一种原则一脉相承的,是在了解党面临的情况,采取的解决办法措施来进行突击学习,以求解决面临的问题。为了贯彻落实这一原则,学校分别提出干部的实际需求,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学习的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教学计划。

这两个教学原则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承的,他们都为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对党员的文化素质和军事才能起到了强大的作用。这两个原则对当今干部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在职干部教育

在职干部教育是干部一边工作,一边进行学习教育,而且自学在干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毛主席曾谈到,在职干部的学习是要在工作和生产中“挤”时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除此之外,还要有“钻”的精神,要把问题了解的深入透彻[1]。所以,中国共产党从干部自学的基础上制定了五个教学方法:

第一,关于教学要有教材,所以陕甘宁边区给各个单位分发一些关于中国问题、党的建设问题的资料以及马列主义的书本等;第二,向先进的人学习,因此需要平时邀请优秀的同志做讲座报告,还要请老同志专家解答学习中的问题,多交流学习,才能取得进步;第三,分编小组进行学习,如:形式政治时事小组、工作学习小组,大家按照计划召开讨论会,讨论学习;第四,制定安排好学习时间,每天学习不能少于两个小时;第五,监督对学习具有帮助作用,要定期对干部进行督促,利用检查干部的学习笔记、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并适当对优秀的学员给予奖励。

此方法在节约时间的基础上还很好地解决了干部学识不够的问题,况且还不耽误工作,所以对在职干部的能力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

三、干部教育的特点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相结合而寻找方法、立场、观点[2]。一方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表现在教学科目上:以战争形式为背景,贯彻实行抗战教育的政策,同时还结合学校和学员的客观条件,开设了更多的课程。抗大就是如此,它不仅设置了文化课还开设有射击学、游击战、八路军战术,在战略战术上比较实用的。另一方面从学习的时间上看,干部教育大部分都是在职干部利用自己的日常工作时间进行学习,有利于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相联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当时的陕甘宁边区资源匮乏,吃穿住的问题都无法保障,教育学习的事情更是无从谈起,于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法应运而生。这很好地解决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的关系。

这种教育特点满足了陕甘宁边区经济需求的问题,干部们可以参加劳动,自给自足,他们开荒种地、种菜做饭、建造房屋,一片繁荣的景象。这不仅解决了物质短缺的问题,还给干部学习提供了物质条件,真正做到劳动学习两不误。除此之外,这种教育方式提高了干部学员的劳动技能,在干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开设有生产技术方面的课程,能够使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毛泽东曾说过,他们学习革命理论,研究抗日救国的道理和方法;他们在生产劳动,开了千亩万亩的荒地;他们的政治方向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也是正确的[3]。教育与生产劳动齐头并行方法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对边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后备力量。

(三)自学与指导相结合

自学与指导相结合指教师授课和学员自学相结合。在教师讲课之前把班级的学员分成小组,针对问题大家先互相讨论,然后教师根据学员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最后对讨论中大家理解错误的观点或者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纠正讲解。自学和指导不是按照时间平均分配的,而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发掘形成的,要真正掌握政治理论的学习,必须要经过干部本身的勤奋努力,教员指导为辅助,才能达到可喜的成绩。刘少奇说过,要想学到东西,首先要自己要花费大力气,刻苦勤奋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多听报告,多听教员讲授会有帮助,但不要依赖这些[4]。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知识也是如此,在战争纷乱的年代,必须加强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实现完成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目标。学习知识不是封闭的,而是大家在互相交流、互相讨论中学习,这样才能把知识消化掉,理解透彻。

正是有了这样的干部教育特点,在资源短缺物质缺乏的教学条件和社会形式不稳定的因素下,培养了一批思想上过硬、知识能力强、劳动技术高的优秀干部人才,到各个革命战场或指导边区建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战斗基础。

四、经验总结

干部教育在边区的顺利开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累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学史明理,知史砺行,借鉴过去的成功经验,落实到新时期党的教育发展工作中去,对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高度重视

党的高度重视是干部教育成果的前提和保障。正是因为当时党和领导的高度重视才保证干部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了成功。进入21 世纪,我党一直重视干部的教育工作,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这条道路是正确的。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政治多极化和复杂的国内形势,一些干部面临能力不足、能力恐慌等问题。所以,党领导干部要有提高干部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的认识,支持干部教育工作的开展,将其放在所有工作的首要位置。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

思想是政治局业务五项中心之首要,而掌握思想的办法就是进行干部教育[5]。在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到处都能体现,在发展党员同志时,在工作招聘中,都要经过政审来考查其思想素质,进行优秀人才的选拔。因此,我们可以借鉴陕甘宁边区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经验,指导现阶段党的思想教育。

首先,以当时环境学习教育为契机,抓住抗日战争的大背景进行时事思想教育,鼓舞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保家卫国、参与到斗争中去;这都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在建党百年之际,从小学到大学,从农民到各个单位都在进行学习“四史”教育,进行党史学习大宣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好时机,是思想教育重要性的体现。

其次,学习教育的模式和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抗战时期边区的干部就曾采用过讲座、讨论会、培训班等形式进行教育。如今是媒体信息爆炸的时代,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微信、QQ、抖音、快手、学习强国各种App 都可以在手机上下载,能够随时随地学习,不在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习内容也是多样化,包括图片、视频、文章等,人民学习的主动性也不断提高。

最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目的就是锻造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使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保持思想的纯洁性、先进性,理解思想教育在党的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三)干部制度建设体系化

边区为适应革命形势,满足战场对领导干部的需要,在中央的带领下大规模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干部教育工作,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教育制度,对边区的干部教育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保证了干部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党员干部投身到革命当中,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首先,建设相适应的干部教育制度。在完善教育制度体系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学习的内容,考虑政府承受能力并进行调整,确保干部教育制度的建设成功;其次,建立严格的学习计划制度和考核评估要求。例如:在职干部的学习要保证每天每个人两小时的学习,用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轮流抽调各县干部到延安进行学习,且定期对教育工作成果进行测验和检查,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优秀干部学习的奖励[6]。这对于今天的干部培训学习计划方法仍具有借鉴的作用。

当前,党中央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到政策方针上,并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干部学习走形式,考核走过场,学习考核制度流于形式,反映不出学员学习的真实成绩,完全失去了教育培训的真正目的。党中央可以参考边区干部教育时的经验,建立严格、全面、细致的教育制度,使干部教育的学习和考核制度更加完善,确保各部门机关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是成功的,它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还为中国的成立与建设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干部,而且也为今天的干部教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做好干部教育,党的重视是基础;教育制度体系建设完全是保障;理论联系实际是原则;重视培养知识分子是重要环节;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教育成功的活力源泉。

猜你喜欢
在职干部陕甘宁边区干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职干部教育研究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陕甘宁边区实录》与中共自我形象的重构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军队院校在职干部培训体制机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延安时期在职干部教育:制度·特征·意义
某部65名在职团以上干部睡眠质量调查分析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