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奇 杨易坤
(1.山西开放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2.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音乐治疗当前仍旧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干预机制。音乐治疗的实施方案要基于相应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整个过程不能处于一个孤立的地位,而是要随着儿童的变化而逐步提高其关键性,能够达到对特殊儿童行为与心理上的干预[1]。目前来看,音乐治疗也是特殊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方法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也是促使特殊儿童实施康复的一个关键手法,其实现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有效缓解特殊儿童的情绪问题[2]。如何有效的在特殊教育中开展音乐治疗是目前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对其展开了探讨。
特殊教育中音乐治疗显得尤为必要,能够进一步提升特殊儿童的主动性。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要了解特殊儿童的缺陷以及教育的独特性,思考音乐治疗的本质内涵,同时了解音乐治疗的机理。
特殊教育是了解特殊儿童以及如何选择音乐的前提阶段,而音乐治疗则是通过音乐对个体实施的干预,需深度把握两者之间的关联度。
1.特殊儿童及教育。特殊儿童是指与正常的儿童相比,在各方面有所差异的儿童,这种差异包括超常发挥、残疾或缺陷、行为问题等。而本文中主要是针对有残疾缺陷的儿童,包括语言、智力、肢体、视力、听力等的缺陷,当然也包括多重残疾的儿童,或者是具有情绪、行为障碍的儿童,特殊教育是针对特殊儿童而开展的教育。
2.音乐治疗。音乐治疗是通过音乐对某一群体实施的干预治疗,这一治疗过程包括对情绪、行为、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干预。在音乐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通过个体对音乐的体验来增强情绪等的应对,治疗师也会对个体实施有效的音乐训练,促使个体通过音乐这一媒介来增强自身对身体、心理、情绪等的了解与把控,从而逐步转向正常化,达到治疗的效果。
长久以来,诸多的学者与专家都在研究音乐治疗的机理。一部分学者认为音乐治疗也是对人体生理产生了影响,这一影响最终传递到心理而产生干预,从而达到治疗的成效[3]。而另外的学者则认为音乐治疗首先是对人的心理与精神产生一定的干预,再通过这一影响反馈到生理过程。不论是哪一种观点都说明了音乐治疗对人体的心理与生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4]。这一影响是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体的身体各器官都受到了积极的反馈,从而能够产生能动的反作用力,以达到音乐治疗的干预效果。
了解特殊教育中音乐的应用与治疗方法,才能够针对特殊儿童来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以提升特殊教育的教育效果。
当前,特殊教育中音乐的运用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奥尔夫音乐、达尔克罗兹音乐、柯达伊音乐。
奥尔夫音乐彰显了音乐的本质内涵,通过律动声音以及演奏,使得音乐元素得以更充分的展示,营造了音乐轻松氛围,同时这类音乐教育能够注重儿童的自我发展与创新能力,特殊儿童可以通过音乐游戏或者即兴表演来实现对音乐的理解。因此,治疗师可以充分应用这类音乐的丰富多样性来刺激特殊儿童的感官。
达尔克罗兹音乐也是音乐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典型疗法。主要是通过音乐与身体运动的相关特点来增强特殊儿童对律动与体态的有效把握,以此提升音乐治疗的教学实践效果,促使音乐能够深入到特殊儿童的体态训练中,加强身体的运动机能效果。
柯达伊音乐也是特殊教育中治疗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类音乐能够让特殊儿童产生较强的音乐概念,通过不同的柯尔文手势,来增强儿童对空间感的有效了解,也促使特殊儿童的音乐节奏呈现一个手势上的音阶变化趋势。尤其是针对一些残疾或缺陷表现为轻度的学生,通过这种治疗能够明显得到感官上的提升,尤其是视觉上的感悟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音乐治疗虽然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其发展速度较快,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变化,表现为丰富多样。就目前来看,特殊教育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三个大类:第一类,接受治疗法。通过欣赏音乐并接受音乐带来的情绪体验,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第二类,即兴表演法。特殊儿童通过相应的音乐曲目来实现尽兴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放松自我,达到治疗的目的。第三类,再创造治疗法。这种方式是以音乐作为治疗背景,通过在音乐的播放中产生更多的具有治疗意义的表演、游戏等活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特殊儿童音乐治疗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肯定,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认为,特殊儿童在音乐治疗下会有利于语言的训练与发展,提升认知与情绪,促进肢体协调,更好地适应社会关系的和谐构建。
音乐治疗有利于促进特殊儿童的语言发展,语言是实施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音乐活动能够产生音乐符号这类符号语言,与语言的发展具有相似性。音乐活动中可以通过音乐的韵律特征来演奏,也是将语言转换为音乐表达形式的一种方式。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音乐治疗活动,来增强特殊儿童的语言训练,促使其语言发展达到较高水平。
音乐治疗对于儿童的自我认知与情绪控制都有较强的提升作用。正常的儿童教育有利于提升其认知能力,但是对于特殊儿童而言,教育的直白语言会加强其难度。通过音乐的展示,促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将动作、语言等有效结合,能够明显提升特殊儿童对于空间、节奏特征的认知,这有利于特殊儿童的教学。另外,我们可以将不同的乐器进行颜色区分,以增强特殊儿童的颜色认知以及乐器认知。
音乐治疗中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各不相同,有利于特殊儿童的积极参与。通过跳舞、表演、演奏等音乐活动来增强特殊儿童的肢体实践能力,从而促使肢体的协调发展,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音乐的特殊治疗也是儿童实现相互配合的一个有效方式,这都有利于改善他们在其肢体上的不协调问题。
音乐治疗首先是针对特殊儿童在其感官上进行刺激,从而促使儿童能够做出应对反应,从而提升了社会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情绪更加放松,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构建中,增强了自我的主动性,这也是特殊儿童社会关系和谐构建的一个有效方式。尤其是针对一些具有自闭症的儿童,对于外界的不沟通、不接纳是他们的主要特点,通过音乐的乐器演奏,使这类儿童在治疗中与治疗师以及同伴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增强音乐活动的实施行动力,实现音乐活动过程中的自我关系维护。例如,通过音乐治疗,治疗师要求儿童们手拉手去挑选乐器,之后再进行乐器的表演,这种方式增强了特殊儿童的社会化反应,也促使他们积极融入音乐活动中,不断改变自己的想法与行为。
在特殊教育中运用音乐治疗要具有良好的治疗思路,使其治疗过程更为明确,治疗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还要把握具体的治疗策略,最终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特殊教育的音乐治疗思路构建中,不仅要彰显逐步过渡的原则,达到能够与儿童的身心健康相适应的目的。而且还要把握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使得特殊儿童能够在丰富的教学形式中产生兴趣,增强治疗的积极配合性。
1.彰显逐步过渡原则。特殊儿童大多数都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差,身体的意识形态反应也不灵敏。因此,在音乐治疗过程中要注重逐步过渡的原则,把握特殊儿童的身体状况与心理特点,注重音乐活动的顺序实施,以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例如,治疗自闭症情绪的儿童时,在音乐的选择过程中应该由轻度音乐开始,逐步转为高亢的音乐,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一个慢慢增强的效果。治疗师要注重对特殊儿童的引导性,使得他们能够逐渐融入音乐活动中。同时要把握个性化特点,增强趣味性,使得自闭症儿童能够真正走到音乐活动中,打开内心的情绪世界,逐步接受音乐治疗。
2.教学形式体现灵活多样。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要注重儿童的性格特征,并以相应的标准作为参照依据。其教学形式要体现灵活多样性,使得教学的手段更为丰富生动[5]。特殊儿童愿意参与这样的音乐教学治疗中,尤其是要挖掘即兴表达这一教学形式。这也是增强特殊儿童敢于表达与自我展现的方式,能够提升音乐治疗的深度与高度。
特殊教育中音乐治疗的具体对策尤为必要,本人认为要通过声音、律动、曲目、认知四个方面来进行有效的提升。
1.注重声音的美感体验。音乐治疗要坚持音乐的美感体验,促使特殊儿童能够在音乐的治疗过程中逐步展现出自我天性,能够随时随地地实施有效的互动交流。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治疗师要关注特殊儿童与自己音乐指令的配合,增强特殊儿童对于曲调的高低起伏变化的把握。治疗师还要充分地关注儿童对声音的控制力度,收集更多的能够展现音乐美感的声音,吸引儿童注意音乐歌唱表达,从而在情感方面与特殊儿童产生共鸣。例如,可以通过一些故事类情节的歌曲来展现音乐之美,通过声音故事的传递使得儿童体会到声音传递的奇妙,促使特殊儿童在对音色、音律、音调等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从而将音乐声音与内容展现出来。
2.增强律动的模仿表达。音乐治疗要注重其律动特征的有效把握,通过结构性律动中的肢体活动并配合游戏以及舞蹈动作,可以达到模仿的有效表达,这样能够增强幼儿的灵活性与配合度。同时可以鼓励特殊儿童不断发现自我,找到自己对于音乐的敏感点,在音乐律动的影响下,实现自我的动作表达[6]。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手指小游戏来模仿律动,为了帮助特殊儿童辨别自己的手指头,老师设置了手指音乐表达操。随着音乐律动的产生,手指也跟着灵活敲动起来。不同的音乐节奏运用不同的手指,这增强了手指的灵敏度,也能够不断地激发幼儿的模仿兴趣。
3.把握曲目的简洁有效。音乐治疗的核心所在就是对曲目的有效选择,曲目的选择对于不同的特殊儿童而言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我们在曲目的选择过程中要掌握简洁有效的方式,使得特殊儿童能够听到音乐后实现自我放松。治疗师在音乐的实施过程中要针对性选择儿童能够听懂且意义深远的曲目。例如,简洁歌曲儿童能够听得懂,更容易进入音乐的氛围中,有利于改善特殊儿童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如果选择的曲目较难,则不利于儿童快速进入音乐的世界,反而产生相反的效果,不能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治疗中,同时歌曲的节奏上不要太快,避免儿童跟不上,产生退缩心理。
4.提升儿童的认知与理解。音乐治疗主要通过特殊儿童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对音乐实施聆听,如何将音乐的聆听从被动行为改为主动行为这将是治疗师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治疗师在进行儿童认知了解过程中要针对儿童的不同问题来进行深入分析,促使更多的特殊儿童能够主动地进入音乐过程中,聆听音乐带给儿童的节奏感,从而能够增强音乐对于特殊儿童心灵的浸润,以此增强儿童在音乐干预过程中的认知与理解。例如,在音乐治疗中教师选择了《幸福拍手歌》,为了加强儿童对于音乐的感受力,提升其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听完音乐之后,治疗师引入了该歌曲的乐器演奏训练。演奏训练可以促使特殊儿童将自己所听的音乐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增强了儿童的音乐治疗注意力,而且也提升了儿童的记忆力,尤其是对音乐敏感的特殊儿童而言,能够实施自我意识的有效控制,达到了对音乐的有效认知或理解。
就目前来看,音乐治疗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特殊教育中应用音乐治疗的体系化过程不完善,需要更多的治疗师在音乐方法的应用中逐步去探索。音乐带给人灵魂的洗涤,尤其是儿童时期对音乐会产生较高的兴趣,音乐治疗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音乐治疗师应该不断地发掘治疗的方法与内容,尽可能为更多的特殊儿童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此提升特殊教育中音乐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