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导向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2024-01-22 22:39孙琮罡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市场导向就业指导院校

孙琮罡,常 虹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创意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1)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党和国家一直常抓不懈的工作。就业市场供需失衡是我国高职学生难以顺利就业的主要原因,也是长期困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持续开展的一大难题,需要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协作努力的热点民生课题。高职院校要想高效、快速转变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必须立足市场导向原则,紧扣关键问题,基于创新发展思维探索更多“暖招”“实招”,激发高职学生积极就业的热情以及社会各教育责任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目标。

1 市场导向下探索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高职院校是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要想实现人才与岗位的完美对接,高质量履行院校育人使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而探索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实困难的意义,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队伍能力、改善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现状、推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改革创新。

1.1 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队伍能力的有效途径

指导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主要实施者,其就业服务意识水平和就业服务能力状况对改善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现状、推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变革具有直接影响。基于市场导向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能够帮助就业服务指导教师形成对接市场的就业服务理念,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做好新时代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就业市场导向下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可为高职就业指导教师指明工作方向,强化教师工作意识、点燃教师工作激情,努力丰富自身理论知识储备,将所学所想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帮助高职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认知[1]。另一方面,就业市场导向下的就业服务意识能够促进高职就业指导教师转变单一的思维模式,根据就业市场现实情况改变以往的教学态度,完善自身不足,提升就业服务能力,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1.2 改善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现状的现实要求

高职学生就业困难既是个人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会加重高职学生个人与家庭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会使学生因得不到认可而产生自卑心理,严重者甚至会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而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使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一方面,市场导向下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念,学会正视自己和所处环境,理性选择今后的职业道路,避免因个人错误的就业意识而造成“懒就业”“消极慢就业”和“不就业”等问题。另一方面,依托市场导向的就业服务理念,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将工作重心更多地集中在各专业、各行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动向,在为学生提供更具有时效性的就业信息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发展趋势的了解。

1.3 推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改革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既是衔接教育和就业的桥梁,也是平衡企业需求和院校人才供给的纽带,对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尤其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压力增加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转变的现实情况下,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再次重申市场导向原则能够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助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实现顺利改革。一方面,就业市场导向原则的再次重申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改革思路和方向,要求院校相关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以市场需求为衡量标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以产业发展实际为指向。另一方面,就业市场导向原则下的就业指导工作强调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和服务性的工作态度,因此在开展指导工作中教师会自觉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纠正学生错误的职业认知,帮助学生作出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2]。

2 市场导向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

为更好地解决就业市场供需失衡问题,切实提升学生就业水平和质量,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反思与重构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在不断变革中获得质的飞跃。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理念的创新性、就业指导内容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就业指导队伍的全员化建设依然存在问题,既严重影响着高职学生就业,也无法满足社会企业的选人用人要求。

2.1 创新性的就业指导理念尚未形成

其一,院校层面的重视不足。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对当前就业环境缺乏应有关注。同时受传统模式和理念影响,高校仅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对其他在校学生依然以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培育为主,导致就业服务课程缺乏引导性和实效性。其二,教师层面的认知偏差。高职教师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应是指导教师的任务,其他教师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即可,使就业指导与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无法形成完美对接,严重影响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而且缺乏市场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本身就不可取[3]。其三,学生层面的意识不强。高职学生对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的认知普遍较为模糊,片面地认为选择了高职院校就等同于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只要努力学习专业课程,不断提升实践水平即可。同时部分学生将实现就业依附于学校开展的各种校企合作以及毕业招聘会,就业指导学习理念明显不足。

2.2 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内容有待完善

其一,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开展不分专业,也并未区分不同的职业导向,为所有毕业生提供相同的就业指导内容,使得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加上高职学生受限于自身理解能力,无法有效将就业指导知识与所学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相联系,导致指导效果不理想。其二,指导内容缺乏预见性。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其内容具有一定指导性和预见性,但以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以经验为准,仅关注专业、行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状况,并未针对当前市场变化作出预测,对学生就业的指导作用不明显。其三,指导内容缺乏时效性。就业指导最为直接的服务是为高职学生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使学生对当前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有一定了解,从而完善就业规划和职业发展,但目前高职院校提供给学生的信息往往是滞后、过时的,而且在信息选择方面也非常局限,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4]。

2.3 多元化的就业指导方式有待开发

其一,指导方式单一。大部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依旧以课程教学和专家讲座为主,课堂以理论传递为主,这对于文化基础薄弱且热衷于新颖的现代化教学的高职学生而言,既难以将专业所学应用于实践中,同时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也会使其丧失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二,指导活动固定。就业指导应包括理论课堂与实践参与两部分,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很少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即便组织活动也往往浮于表面,以观看就业指导视频为主,学生在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而且缺乏市场导向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非常有限。其三,指导平台缺失。就业指导并非仅依靠开设课程、举办讲座、组织活动就能实现,其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合、渗透,与学生拉近距离,明确学生的实际需求,了解最新的就业信息和专业发展信息。显然,当前就业指导平台无论是线下的咨询服务还是线上的就业指导交流平台建设都与理想状态相差甚远。

2.4 全员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亟须打造

其一,专职队伍质量不佳。高职院校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数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而且多数指导教师都是非相关专业出身,加之后期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关注不深刻,使其所提供的就业指导不专业。同时,教师年龄结构也呈现出新老两级差异,经验不足和理论陈旧成为指导服务质量不佳的重要原因。其二,校内全员队伍尚未打造完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庞杂,单靠专职教师队伍难以完成,而且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呈现出非常显著的职业性特征,因此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与专业教学实现有机结合,与市场形成对接。然而,当前就业服务全员化并未得到普遍认可,因此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学习与专业学习无法实现互相促进。其三,校内外指导队伍不协调。社会企业和家庭教育对学生就业理念和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社会企业的参与有限,而家庭教育方面由于存在诸多非理性的教育概念,无法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家庭的就业教育、学校的规范化教育以及社会责任主体三者缺乏协作,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就业指导效果。

3 市场导向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策略

为改善高职学生就业困难、企业招工难的社会民生问题,我国提出市场导向原则,推出精准就业服务措施。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优异成绩,但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就业环境的千变万化使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成为一项常学常新的时代课题,必须立足当前市场环境给予持续关注和调研,保障育人与就业的完美对接,才能使高职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3.1 理念创新,激发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活力

其一,职业价值认知。就业指导教师应明确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在学生入学初期就开展有关职业价值理念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认同所学专业,认识到自身今后可能从事岗位的重要性,产生职业向往和职业发展意愿,进而抵制社会上用“有色眼睛”看待高职学生的不良风气,对所学专业产生自豪感与自信心。其二,创新创业思想。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根据近年来不同层次院校的扩招情况,及时掌握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下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被淘汰、行业企业转型发展和新型企业不断出现的社会发展趋势,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就业率。其三,就业服务意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要转变工作态度,改变传统的被动指导模式,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认识到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对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增强职业素养,将就业指导工作安排在学生入学初期,将工作重点集中在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方面,并凭借岗位优势为学生提供最贴近企业实际情况的信息。

3.2 资源整合,满足多维主体自身发展的需求

其一,就业指导教材开发。高职院校应与兄弟院校、专业相近的本科院校联合编写极具时代价值的就业指导教材,教材学习应贯彻于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包括职业价值认知、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发展趋势等。同时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并注重更新,坚持与时俱进,避免因理论与实践脱节而导致教材无法发挥指导性作用。其二,就业指导实践拓展。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应明确就业指导并非单纯的理论讲解,而是需要将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比如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实习锻炼、与社区合作举办各种就业指导宣讲活动和交流座谈会等,引导高职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制定更加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就业竞争力[5]。其三,在线指导服务跟进。就业指导部门应意识到网络普及的大环境下新生代高职学生在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方面所具有的本质变化,进而积极搭建校内就业指导服务平台,提供更多就业指导思想、就业指导政策、不同专业的发展情况和就业信息等,并搭建师生沟通的网络交流平台,改变过去“一对一”的咨询状况,使每位高职学生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3.3 机制健全,保障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化发展

其一,构建指导培育机制。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日常培育,与教师分享新的就业理念、就业方式、成功的就业指导案例,为提升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工作水平做好准备。同时,将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指导内容加入培训课程中,为打造全员化就业指导队伍奠定基础,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其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高职院校依然要重视校企合作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绝对性优势,继续深化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吸纳更多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综合性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中,将企业的实践资源、信息资源、科技研发资源等与院校共享,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下清晰了解市场现状,从而坚定自身职业信仰,提高就业能力。其三,建立创新创业体制机制。高职院校可以学习其他高校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经验,以培育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凭借自身优势孵化出新项目,打造专属产业园,提升科研能力的转换效率。同时,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对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对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3.4 队伍建设,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保障

其一,整合校内队伍。针对就业指导教师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强专业教师培育,在吸纳新鲜血液的同时,注重对原有师资结构的调整,将具有专业能力和经验的教师留在岗位上,对能力不足的教师进行岗位调整。而且高职院校要将每一位教师都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导师,在校内寻找有相关能力的教师并将其纳入专业化指导队伍中。其二,吸引校外力量。就业问题既是高职院校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在指导队伍建设过程中,院校要积极吸纳专业行业研究专家、大学生就业指导专家、合作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等,邀请其从不同视角为学生解读当前的就业环境和发展机遇,拓展学生就业理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意愿,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6]。其三,邀请家长协同助力。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可以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向家长推送更多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和就业理念,提升家长对学生就业指导的积极性和科学性,逐渐改变社会对高职学生的看法,减轻家庭教育中不健康的就业理念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助力就业指导工作顺利改革。

4 结语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服务高职学生的长期的、连续性的系统工程,对学生正确就业价值观念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就业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样,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对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乃至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因此,就业市场导向下,深刻分析与反思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提出创新就业指导理念、更新就业指导内容、健全就业指导机制以及打造专业化、全员化就业指导队伍等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化发展、系统化提升、精准化变革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市场导向就业指导院校
市场导向下的科研监管困境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
基于组织文化理论的市场导向本质及系统框架
基于市场导向下的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