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金梦,邓笑伟
1.261053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
2.100039 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健康医学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1]。根据2018 年王辰院士关于“中国成人健康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 岁及以上成人COPD 患病率为8.6%,4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3.7%[2]。COPD 的诊断不足可能是由于公众缺乏对COPD 的认识、肺功能检测的使用率低、漏诊等原因[3]。肺功能检测是一种公认的、有价值的工具,可用于早期识别患有气流阻塞且COPD风险增加的个体[4]。
保留比值受损肺功能(preserved ratio impired spirometry,PRISm)是一种常见但临床上容易忽略的肺功能损伤状态,指一秒率(FEV1/FVC)正常但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减少的非阻塞性肺功能异常,即FEV1/FVC ≥0.7,FEV1%pre<0.8(%pre 表示有关指标占预计值的百分比)[5]。虽然其未达到COPD 诊断标准,但其出现慢性呼吸道症状风险、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所以PRISm 人群可能是COPD 前期人群之一[6-7]。我国体检人群PRISm 的发生率及特征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体检人群PRISm 发生率、特点及危险因素,以期早期识别肺功能受损的人群,为COPD 前期人群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
选取2017—2019 年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体检的人群970 名。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肺功能质量B 级以上。排除标准:神经肌肉疾病、心功能不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部、腹部手术等;临床资料不全;年度体检重复者。本研究获得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伦审科研第(2022-033)],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FEV1/FVC、FEV1%pre 分组,即FEV1/FVC<0.7 为气流阻塞组(61 名);FEV1/FVC ≥0.7,FEV1%pre<0.8,为PRISm 组(111 名);FEV1/FVC ≥0.7,FEV1%pre ≥0.8,为肺功能正常组(798名)。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8]将体质量分为正常(BMI:18.5~<24.0 kg/m2),超重(BMI:24.0~<28.0 kg/m2),肥胖(BMI:≥28.0 kg/m2)。
基线调查,(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吸烟史[9](定义为本次体检前十年内曾经有规律的吸烟,且吸烟数量累计≥100 支)。(2)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BMI。(3)测量肺功能: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FEV1、6 秒用力呼气量(FEV6)、FEV1/FVC、最大呼气流速(PEF)、呼出2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FEF25)、呼出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FEF50)、呼出7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FEF75)。根据《成人肺功能诊断规范中国专家共识》[10],FEF25%pre~FEF75%pre、FEF50%pre、FEF75%pre 至 少 有两项下降至正常预计值的80%以下可诊断为小气道功能障碍,PEF%pre、FEF25%pre、FEF50%pre、FEF75%pre用于评判小气道功能。
肺功能检查的操作由固定操作者完成,详细了解病史,排除禁忌证。根据肺功能检查指南[11],在3 次可接受的测试中,最佳2 次FEV1和FVC 差值在0.200 L之内的肺功能检查结果定为B 级,肺功能检查质量在B级以上者纳入该研究人群。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应用LSD-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肺功能减损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970 名研究对象年龄18~80 岁;男752 名,女218 名;PRISm 发生率为11.4%(111/970),气流阻塞发生率为6.3%(61/970)。
三组年龄分布、吸烟史、高血压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流阻塞组≤40 岁占比小于肺功能正常组、PRISm 组,PRISm 组41~60 岁占比小于肺功能正常组、气流阻塞组,PRISm 组、气流阻塞组>60 岁占比大于肺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ISm 组、气流阻塞组吸烟者占比大于肺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ISm 组、气流阻塞组高血压占比大于肺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冠心病发生情况、糖尿病发生情况、脑卒中发生情况、BM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among the three groups
三 组VC%pre、FVC%pre、FEV1%pre、FEV1/FVC、FEV6%pre、PEF%pre、FEF25%pre、FEF50%pre、FEF75%pre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功能正常组VC%pre 高于PRISm 组、气流阻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RISm 组VC%pre 高于气流阻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正常组FVC%pre 高于PRISm 组、气流阻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RISm 组FVC%pre 高于气流阻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功能正常组FEV1%pre 高于PRISm 组、气流阻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功能正常组、PRISm 组FEV1/FVC高于气流阻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功能正常组FEV6%pre 高于PRISm 组、气流阻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RISm 组FEV6%pre高于气流阻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功能正常组PEF%pre、FEF25%pre、FEF50%pre、FEF75%pre 高于PRISm 组、气流阻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RISm 组PEF%pre、FEF25%pre、FEF50%pre、FEF75%pre 高于气流阻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三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表2 三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注:a 表示与PRISm 组比较P<0.05,b 表示与气流阻塞组比较P<0.05;VC%pre=肺活量的预计值,FVC%pre=用力肺活量的预计值,FEV1%pre=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百分比,FEV6%pre=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一秒率,PEF%pre=最大呼气流速的预计值,FEF25%pre=呼出2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的预计值,FEF50%pre=呼出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的预计值,FEF75%pre=呼出7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的预计值。
组别 例数 VC%pre FVC%pre FEV1%pre FEV1/FVC肺功能正常组 79890.14±11.23ab 94.31±13.39ab 97.01±11.89ab 84.72±8.30b PRISm 组 11180.49±13.95b 89.21±18.89b 72.77±6.0683.06±9.62b气流阻塞组 6175.09±9.7571.72±10.2971.72±14.7064.30±5.86 F 值 100.783127.863285.517170.192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组别 FEV6%pre PEF%pre FEF25%pre FEF50%pre FEF75%pre肺功能正常组 94.05±13.30ab 87.30±18.79ab 97.14±23.41ab 100.15±31.87ab 100.57±52.86ab PRISm 组 88.23±18.92b 72.01±18.31b 78.55±23.05b 73.75±28.28b 81.84±61.91b气流阻塞组 71.40±10.0253.38±18.2547.33±16.0440.43±10.8240.87±13.93 F 值 132.112113.314154.264133.18140.456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以不同肺功能分组为因变量(赋值:气流阻塞组=1,PRISm=2,肺功能正常组=3),以性别(赋值:男=1,女=2)、年龄(赋值:>60 岁=1,41~60 岁=2,≤40岁=3)、高血压(赋值:有=1,无=2)、冠心病(赋值:有=1,无=2)、糖尿病(赋值:有=1,无=2)、脑卒中(赋值:有=1,无=2)、吸烟史(赋值:有=1,无=2)、BMI(赋值:肥胖=1,超重=2,正常=3)为自变量,进行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吸烟史、高血压史是体检人群肺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PRISm 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对于PRISm 的预防和控制依赖于高危因素的识别和发现。本研究发现肺功能损伤在体检人群中普遍存在,其中有11.4%的体检者存在PRISm,有6.3%的体检者存在气流阻塞。但在国内关于PRISm 的研究较少。OCEAN 研究表明,日本40 岁及以上人群PRISm 的患病率为16.7%[12];ROTTERDAM 研究显示在欧洲5487 名>45 岁的人群PRISm 发生率为7.1%[13];英国BIOBANK 研究40~69岁参与者PRISm 发病率为11%[14];虽然有不同的地域、年龄、种族等原因,PRISm 在不同研究中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但在各研究人群中PRISm 普遍存在。同时WIJNANT 等[13]报道,PRISm 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8.7%,仅略低于COPD 组的20.8%,气流正常组的死亡率为10.3%,因此认为PRISm 可能是特定人群COPD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研究结果显示,PRISm 组>60 岁占比明显高于肺功能正常组,>60 岁是肺功能减损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正常成年人FEV1和FVC 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但FEV1降低更明显[15],原因是随着年龄增长,胸廓形状改变、呼吸肌和膈肌力量的降低、肺弹性回缩力减弱导致肺功能变化[16]。所以PRISm 及气流阻塞可能更易发生于高龄人群。本研究结果显示,PRISm 组吸烟人数占比高于肺功能正常组,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是加重肺功能损伤的因素之一。韩国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结果显示,PRISm 组相较于对照组吸烟者更多,提示吸烟可能是PRISm 发生的危险因素[17],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原因可能为吸烟可导致气道炎症、支气管高反应,导致肺泡结构破坏,形成肺气肿,进而导致COPD 的形成。研究表明,吸烟不仅可以导致正常成人肺功能的减退,还可加速COPD患者肺功能的进展[18]。本研究结果提示,PRISm 组与气流阻塞组中高血压占比高于肺功能正常组,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是肺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FEV1与血压的升高呈负相关,且FEV1每降低10%,高血压发生的风险会增加1.8%[19]。炎症、内皮功能障碍、缺氧可导致肺功能下降及高血压,也是两者相互影响的可能原因[20]。本研究结果提示,BMI 与肺功能损伤无明显相关性,但在其他关于PRISm 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发现低BMI、超重或肥胖者中更易出现PRISm[6,12],过高的BMI 是通过脂肪组织的代谢和炎症作用导致肺功能的损伤,而过低BMI 可能是通过影响肺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肺功能,本研究结果与之不符。同时,我国一项关于社区人群的前瞻性研究显示,PRISm 组与对照组BMI 无统计学差异[21],原因可能为在BMI 方面与选取的人群、种族不同、样本量不同存在差异。本研究中体检人群以BMI>18.5 kg/m2为主。
在本研究肺功能检测的流速指标中,PRISm 组与肺功能正常组FEV1/FVC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FEV1%pre、FVC%pre 比较差异明显,可能原因为在PRISm 组肺功能的FEV1、FVC 下降是等比例的,从而导致PRISm 人群的肺功能损伤可能不易发现。而在PRISm 组与气流阻塞组,FEV1%pre 的变化一致,FVC%pre、FEV1/FVC 存在差异,也提示PRISm 可能是COPD 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状态。COPD Gene 研究显示,被诊断PRISm 的受试者在5 年随访后,有22.2%转 变 为GOLD 0 级,25% 进 展 为GOLD 1~4 级[22]。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PRISm 组与气流阻塞组相比较,FEV1%pre 无差异,FEV6%pre 存在明显差异,提示FEV6%pre 的变化较FEV1%pre 更敏感。部分研究提示FEV6在COPD 的诊断或早期COPD 筛查中的重要性[23-24]。本研究结果显示,PEF%pre、FEF25%pre、FEF50%pre、FEF75%pre 等小气道指标三组间存在差异。而且PRISm 组中有3 个指标<80%,在气流阻塞组中4个指标<60%,所以PRISm 及气流阻塞组人群已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近期SPIROMICS 队列研究报道显示,低的FEF25%pre~FEF75%pre 与COPD 的严重性相关[25]。因此,小气道功能是反映气道疾病更早期、更敏感的指标,但在临床上因无明显症状常被忽略,应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PRISm 在体检人群中普遍存在,但在临床上容易被忽视。对于高龄、吸烟、有高血压病史的体检人群需重点关注肺功能情况,及早进行干预可减缓COPD 的进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现有的临床资料为基础,通过整理与分析,得出结论;本研究对象为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的体检人群,参与健康查体的人群的年龄、性别、BMI 及伴随疾病等方面可能与普通人群存在差异;在未来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量、前瞻性的研究来验证。
作者贡献:尚金梦进行文章的构思,结果的分析和解释,统计学处理及论文撰写;邓笑伟进行数据的收集、论文的修订、文章的质量控制和审校。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