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论”在翻译课堂中的实践探究

2024-01-21 13:04杨红梅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仄仄选词许渊冲

杨红梅

(新疆政法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新疆 图木舒克 843900)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出了中国文学创作“三美”即“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1],许渊冲先生基于此将其衔接到翻译理论当中形成自己的译诗“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强调译文需体现文章内容上的意境美,需凸显输出译文的押韵、节奏美等,要求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美,又补充说明道:“意美为首、音美次之、形美更次之,三者相结合的形式去呈现文意的整体美感。”[2]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由于孕育中西方文化地理和生态空间的差异使得读者的文学审美倾向参差不齐,辜正坤说:“一个人把诗译成别的语种的诗,单纯精通外语和自己的母语是不够的,除去对诗歌的精确理解之外,审美鉴赏能力也必须是上层的。”[3]以下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指导下的课堂实践探究译本中的意美、音美、形美。

一、翻译实践

文学翻译之七言绝句: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译文1:So bright and brave, with rifles five feet long, At early dawn they shine on drilling place.Most Chinese daughters have a desire strong,To face the powder, not powder the face.[4](许渊冲译)

译文2:A five chi gun with handsome, The sunshine start light up drill ground.Chinese people have strange idea.They don't love red clothes but love arms.(何译文)

译文3:Standing straightly as a pine tree,equipped with five feet guns.Spreading sweat in the training ground when the sun rise.Zhonghua offsprings often have the great dream.Loving the military suits rather than the colorful clothing.(赵译文)

本诗词翻译节选自《许渊冲英译毛泽东诗词》,该诗属于传统诗歌中的近体诗——七言绝句,该诗体形成了平仄起伏的构写格式。音乐性体现在格律节奏和音韵等方面,例如源译本诗中节奏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其节奏以顿的表示方式为“二二二一,二二二一。二二二一,二二二一”或者“二二三,二二三。二二三,二二三”,以此来表现诗歌的节奏凸显女兵形象。诗中洪亮的尾韵“五尺枪”“演兵场”“多奇志”“爱武装”,显露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诗歌将情感和文意寄托在具象化、实际的物体上,这也是诗歌有别于散文对于事物的表达方式,具有鲜活明快、深刻的表达特点。比方:“五尺枪”“曙光”“演兵场”“武装”这些冲刺感官的概括性的视觉意象,对照片上的女民兵进行理性形象化的写实,照片上的静态与拍照时的动态相结合,提炼出女兵的气质和神韵,无不昭示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武装斗争精神。

1.选词层面

诗词的“英姿飒爽”形容男女豪迈矫健的身姿,许译以整齐的译文形式将“bright and brave”引申为名词“有活力勇敢的人”,译文用修饰词将照片上女兵的神态演绎得活现起来,“/brait/”和“/breiv/”都是单音节的单词,音标的开端都属于浊辅音中的爆破音,其发音方式相似,译文充分体现出了意美、音美和形美;何译领会到的“handsome”跟意境中演兵场的女兵有些偏颇,其语境意义更偏向于男子的英俊潇洒,与诗中女子的形象不符合,赵译中却形象地把她比作坚挺的“pine tree”,寓意着“站如松”的坚韧有活力的女兵形象。

何译本中“A five chi gun”缺少词意的精确表达,无论是“rifles”还是“guns”都意味着演兵场中女兵以及全民皆兵的志向,名词复数的形式虽没有更改词意或者词性,但表征名词的可数特征指明了参军已成为特定时代一种特殊意义;“曙光”“演兵场”汉语词典解释为破晓时刚射出地平线的光,演兵场是专门军事训练、演练和操练的地方,赵译自主增益了“Spreading sweat”且未能辨别“training ground”的本意,诗中的演兵场并不是普通的职能、体育赛事般的技能培训基地,这会造成外译读者对诗意的曲解。“when the sun rise”也不足以传递“初照”,缺少修饰词提升诗句的精确度。何译的句子主语“Chinese people”选词不当未体现出女兵的意义,词义表达模糊,相较之下,许译“with rifles five feet long”的意象美表达更加具象。

2.句子层面

三位译者都把“多奇志”这一共同的志向填满 胸 怀,译 为“have a desire strong”“have a strange idea”“have the great dream”,许译摒弃词对词的对应翻译方式,在尾句跨行诗“不爱红装爱武装”中,用“powder”来打破诗的内部结构同时组建新的架构,把“红装”译为“powder the face”“武装”译为“face the powder”诠释了语义翻译诗歌作品繁杂难懂的特点,刻画了“三美”。许先生在忠于源作者、服从源语言文化的基础上,辅助交际翻译方法对其内涵意义进行巧妙的解释,“红”与“武”对应,省略了“装”的重复,凸显志向,一笔带起英语语言的节奏美,侧面为观众创造了视觉画面感,堪称神来之笔。何译和赵译都采用逻辑对比翻译的方法来直译,何译错译“武装”为“arms”,对诗歌背景以及武装一词具体的指向理解偏差,是其基础知识薄弱的体现。

3.整体结构

许渊冲先生的译文归化程度很高,思路清晰、精练有质、文辞优美。许先生用具体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诗中的美兼顾考虑信息观众的反应,因此呈现的目标语精确凝练。译文2 文辞简练文体优美,但普遍丢失文意、选词错误;译文3 避开诗歌的翻译形式美,译本外在模式化翻译腔调浓重,将其根据释义增词阔译,但过度的增减会使译文“膨胀”无度,恰当的表达是最优解。反复推敲三个范本,许先生的转译诗押尾韵为译文增加了更多的文学内涵,例如压阳韵“long-strong”,阴韵“place-face”,读起来更像一首诗,其韵律美在转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译文的整体美感被提升。

二、翻译实践中的瓶颈和策略

1.译前

翻译理论缺失,需完善系统知识。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案例分析以及口述讲解的方式给学生传递有关翻译的理论概况,还需对英语、英语翻译、不同文本之间的翻译、不同题材文本适用以及组合采纳翻译方法等词条概念进行简明的介绍,以此铺陈垫脚石的前奏视为翻译前的基础,进而缓步展开课堂翻译实践流程。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贴补有关翻译理论信息的空缺从而系统化地完善对翻译理论的认知。

2.译中

(1)翻译文本陌生,需加强翻译实践演练。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陌生和对翻译的认知程度不一,对不同文本的翻译认识不同、缺乏文本量的练习以及对英语和英语笔译的认识有些片面,以上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时间的调配,因此,熟悉翻译文本和不断增加实践练习能够使得英语翻译能力逐步提高。基于此学生要多方面阅读原作者背景、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时的环境以及对转译后文本所相对应问题的把控,从不同侧面提前透析文本的意义、思索并感知文本中隐藏的深层内涵,以便在传译中既能从宏观上掌握全文的大意,又能在微观上体味翻译技巧在细节上的展现。

(2)双语能力不足,应沉积文学素养。从整体译文的提交情况来看,学生译本里有自我翻译风格、案例译作中有翻译亮点和有待改进的不当之处,但普遍存在对英语和英语翻译这一概念的认知错误,译文简单生硬、文意缺词漏意、错选词意等频频出现;本体语言的学习和认知处于不同频段,汉语言功底出色的学生对文本语境的解析细腻入微,还会在输出译文时有策略地提升全局的完整度,但在转译时不免陷入英文语法结构和语用习惯的盲区阻碍其前行。汉文与英文行文结构的差异使得译者需要平日里多加积累关联性知识,熟知中国文化、博览群书、练习翻译实践以及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语言理解力,不断提升外语翻译的内生动力。

3.译后

失查与复查。多问题样本客观存在让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清晰地表现出来。学生在译作完成后立刻上交,目标致力于完成一个任务,遗忘了自己是创作者这一身份,忽略了查证这一关键的步骤,缺少对作品的选词、句式、整体、译作者的情绪和感情等进行对照检查。此时学生要根据文本期望展现的译本调整翻译方法和技巧以适应文本需要,在此复查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步骤,也是完善译文精准度和完整性的关键环节。

三、结语

在翻译实践中从原文情趣的统一性来返照译文选词用字和谋篇布局,有利于保存与再现原文整体审美倾向性题旨,从而使译文取得和原文类似的审美韵味。[5]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贯穿于本次文学翻译的实践当中,指导该文本彰显译文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予以翻译实践的译者一定的参考。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双语表达能力,首先翻译理论概念的表达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是前景化的语言,最好的方式就是理念和案例对应的实践教学,不包含特例。其次以文本这个角度出发作为思考点,正向逻辑应是理论当以文本的属性为参考而后挑选相匹配的理论。在面对不同文本对应不同读者群时,考虑目标语读者的需要也是译者的素养之一。实践中弊端就在于有的同学“东施效颦”,译文大体上样貌相似,但是译作的文意不通、借代修辞用法不当、故造声势以及急于求成地追求译文外在形象的相似,也有超额翻译成分溢出来的译文,译者把想象的空间填满了写实的事和物,诗歌的韵味儿少了。于此,翻译理论能够帮助译者们在译本文体建构的过程中起到宏观的把控作用,给译者提供多种释义的渠道,体现译者临时应变的能力并增加转译的速度,最重要的是增加译本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属性。

猜你喜欢
仄仄选词许渊冲
元 日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选词写故事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选词填空好方法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偶感
学诗
读一读,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