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熹白 方长海 程广金 乐剑平 汪源
(芜湖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安徽 芜湖 241000)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引发的炎症性、异质性疾病,患者以血尿酸升高为主要病理改变,并伴有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1]。痛风性关节炎不仅可导致多关节受累、关节功能障碍甚至畸形,随着痛风的进展,患者常出现肾脏受累,严重时常进展至肾功能不全[2]。因此,痛风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是控制关节损伤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痛风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为关节穿刺或痛风石内容物中尿酸盐(MSU)结晶检出,但该法创伤明显且有引发感染、出血风险,难以成为常用的筛查手段[3]。近年来,双源CT在MSU的无创检查中备受关注,同时有学者认为,各类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均伴随着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上升,且有研究证实,CRP的上升伴随着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髌上囊液体厚度、滑膜厚度、滑膜彩色血流分级的显著变化[4-5]。但关于CRP与痛风性关节炎的关联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研究尝试将双源CT联合血清CRP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价值进行探索,旨在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无创诊断提供新的思路,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166例疑似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49例,女性17例,年龄18~92岁,平均(57.93±17.03)岁;疼痛关节:足踝部关节疼痛97例,手腕部关节疼痛29例,膝关节疼痛35例,腰椎、骶髂关节、肘关节疼痛分别1、1、3例。纳入标准:①存在疑似痛风性关节炎表现。②拟接受双源CT检查及血清CRP水平检测。③入院前未接受痛风性关节炎相关治疗。④了解研究内容且具备参与研究的意愿及能力。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合并严重关节外伤或损伤。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病变。④合并骨关节炎或风湿性关节炎。⑤合并急性、慢性感染或免疫系统疾病。⑥既往有关节外伤或手术史。⑦肾衰竭、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继发性痛风。患者对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协议,且征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双源CT检查 患者均接受双源CT检查。使用西门子64排双源CT机,根据患者疼痛关节部位选择检查体位:足踝部、膝关节疼痛采用仰卧位,手部关节疼痛采用俯卧位。扫描参数:A探头管电压、实际有效电流分别设定为140 kV、125 mAs;B探头管电压、实际有效电流分别设定为80 kV、250 mAs。扫描层厚、层间距均为0.75 mm。将原始图像传输至西门子MMWP70766后处理工作站,根据病变范围进行图像平面重建及三维立体重建。使用Dual-Energy gout软件评估关节软骨、韧带及周围软组织痛风石状态[5]:见绿色明亮结节即提示发现MSU结晶。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于双盲状态下评估图像结果,2名医师评估结果不一时,由2人共同讨论得出最终结果。
1.2.2 血清CRP水平检测 抽取患者入组次日晨起空腹肘静脉血3 mL,使用PA300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深圳锦瑞生物科技公司),以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CRP水平,CRP检测值>8 mg/L判定为阳性[6]。
1.2.3 痛风性关节炎诊断 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明确患者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情况[7]:①抽取关节液可检出明显MSU结晶(需排除甲床、亚毫米波、皮肤、运动、射束硬化和血管伪影造成的假阳性)。②偏振光显微镜下显示MSU结晶。③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发作>1次,1 d内达发作高峰。④关节呈暗红色表现。⑤单侧趾关节炎症急性发作或第一趾关节肿痛。⑥合并痛风结石或高尿酸血症。⑦非对称性关节疼痛和肿胀。⑧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且发作可自行中止。⑨合并痛风结节。符合>3条标准即可明确诊断。
1.3 分组及结果判定 以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痛风性关节炎组、非痛风性关节炎组。对比两组患者双源CT检查结果、血清CRP水平及阳性率,并计算双源CT、血清CRP单独及联合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效能。诊断效能指标包括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
2.1 诊断结果 166例患者中,共有126例(75.90%)明确痛风性关节炎诊断。
2.2 双源CT检查结果 痛风性关节炎组双源CT图像绿色结晶检出率高于非痛风性关节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双源CT检查结果比较[n(×10-2)]
2.3 血清CRP水平检测 痛风性关节炎组血清CRP水平高于非痛风性关节炎组(P<0.05),但两组血清CR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与非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CRP水平比较
2.4 诊断效能分析 双源CT联合血清CRP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诊断(P<0.05),见表3~6。
表3 双源CT单独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结果分析(n)
表4 血清CRP单独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结果分析(n)
表5 双源CT联合血清CRP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结果分析(n)
表6 双源CT及血清CRP单独及联合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效能分析(×10-2)
2.5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1及病例2,见图1、图2。
图1 腕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双源CT图像
图2 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双源CT图像
随着居民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痛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及年轻化态势,近年来临床也愈发重视痛风及痛风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治[8]。MSU结晶检出是明确痛风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法需有创检测,加之偏振光显微镜使用条件苛刻,临床推广普及困难且存在导致感染、出血风险[9]。因此,针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临床一直致力于寻求无创或微创且高效、可靠的方案。
CRP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急性时相蛋白,其血清水平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等多种疾病有关[10-11]。大量研究显示[12-13],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均可导致血清CRP水平上升,且炎症反应、组织损伤程度与CRP水平呈正相关。因此,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普遍存在血清CRP水平升高。本研究12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CRP阳性率达88.89%,印证了上述结论。需要注意的是,血清CRP升高不仅仅与痛风性关节炎有关,关节疼痛所致应激反应、感染性疾病、急慢性炎症也可导致血清CRP水平上升[14]。因此,本研究非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CRP阳性率也高达92.53%,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结果表明,虽然血清CRP水平上升评估痛风性关节炎的灵敏度较高,但其特异性不甚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CRP水平单独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灵敏度为88.89%,但特异性仅为67.50%,与上述结论相符。此外,通过对比两组患者血清CRP数值,可以发现,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CRP水平普遍较非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更高,故寻求血清CRP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具体截断值,有望为痛风性关节炎的血清学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双源CT是可实现化学成分成像的影像学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钙盐、MSU的区分,从而为MSU结晶沉积及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提供一定参考[15-16]。在本次研究中,痛风性关节炎双源CT图像绿色结晶检出率达72.22%,与既往报道数据接近,印证了双源CT在发现关节MSU结晶方面的重要作用[17]。需要注意的是,非痛风性关节炎组也有22.50%的患者检出绿色结晶,考虑与亚临床尿酸单钠结晶沉积有关,而该类患者可能存在潜在高尿酸血症或痛风风险,需考虑预防性治疗或密切随访[18-19]。同时,部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双源CT未见绿色结晶检出,其原因可能为患者处于病程早期,此时痛风石体积较小、密度较低,受机器扫描参数及精确度影响尚未检出[20]。总而言之,双源CT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方面的价值值得肯定,可通过非侵入性手段实现机体MSU结晶的直观显示,并能够清晰显示MSU沉积状态,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参考[21-22]。因此,双源CT单独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准确率即达到72.89%。在此基础上,结合血清CRP水平变化评估,有望对痛风性关节炎与银屑病性关节炎、假性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实现鉴别诊断[23],故两者联合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另外,虽然双源CT检查伴随着电离辐射,但多数成像位置为不敏感外周关节,且辐射剂量约1~2 mSv,与类平均自然辐射本底相仿,辐射剂量符合安全性要求[24]。
双源CT联合血清CRP水平检测能够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无创诊断提供可靠参考,值得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