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广播期刊中的音乐史料研究

2024-01-20 21:52程嘉
艺术评鉴 2023年20期
关键词:曲谱上海

程嘉

【摘   要】本文以1927年至1937年间上海广播期刊中的音乐史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繁杂的音乐史料进行梳理,将其分为弹词开篇唱词,小曲、京剧及昆曲曲谱,歌曲曲谱以及器乐曲谱四大类,并通过分析得出:在这十年的上海广播期刊中,弹词开篇唱词居于主体地位;小曲、京剧及昆曲曲谱的数量相对较少;歌曲曲谱借助广播期刊这一平台,成为20世纪20—30年代顺应上海时代潮流的歌曲作品;而为数不多的器乐曲谱兼具传统性与现代性,对当时器乐作品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上海  广播期刊  音乐史料   曲谱  唱本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20-0032-06

1923年,上海第一座由美商创办的奥斯邦广播电台正式播音。1927年,中国人自办的新新广播电台也开始播音。自此之后,上海广播电台的数量日益增多。随着上海广播电台事业的发展,广播电台专刊——广播期刊得以出版。广播期刊中留存下来的音乐史料是极为丰富的。笔者通过搜集与整理发现,1927年至1937年间的上海广播期刊,刊载了各类音乐节目唱词及曲谱,其中涉及戏曲曲艺中的弹词开篇唱词,小曲、京剧及昆曲曲谱,20世纪20—30年代流行的歌曲曲谱,以及器乐曲谱等。

笔者认为,在梳理音乐史料前,厘清“广播期刊”这一概念是必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 新闻出版》中对“期刊”一词做过如下解释:“具有同一标题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連续出版物。”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本论题中所提及的“广播期刊”界定为:在上海出版的一批有关广播电台信息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刊物。

据统计,1927年至1937年间在上海出版的目前可查的广播期刊共有23种,包括《无线电月报》《无线电新报》《播音潮》《无线电问答汇刊》《无线电杂志》《大华无线电》《上海市教育局无线电播音演讲集》《咪咪集》《无线电周刊汇编》《音苑》《乐闻》《上海无线电》《中国播音特刊》《无线电波》《大都会画报》《实用无线电杂志》《灵电无线电》《电通无线电》《凤鸣月刊》《同乐艺声集》《空中半月刊》《交通部上海广播电台半月刊》《播音二周刊》。23种广播期刊的内容大致包括文章、无线电条例、节目唱词、节目剧本、曲谱、广播电台表、图照七类。本文仅对广播期刊中的音乐史料进行搜集与整理,探讨各类音乐史料在广播期刊中刊载的情况,并归纳各类音乐史料所具有的特征。

一、占据主体地位的弹词开篇唱词

近代上海广播期刊中共刊载了13类共计千余首的戏曲曲艺唱词,弹词开篇唱词的数量在其中占据主体地位,广播期刊亦为其设有专栏以容纳唱词。这一点从广播期刊《播音潮》中便可管窥。《播音潮》现存两期,其中不仅设有弹词开篇专栏,而且从其所占的篇幅也可看出其体量之庞大:在其186页的篇幅中,弹词开篇唱词便占据了124页,约占《播音潮》一半以上的篇幅。

(一)弹词名家大量供稿

数量繁多的弹词开篇唱词得益于弹词名家的大量供稿。弹词名家所提供的弹词开篇唱词有其本人自行编创的作品,也有弹词开篇唱词收藏者提供的并非本人创作的作品。在1930年第5期的《播音潮》中,弹唱名家自行编创的作品有陆凤翔的《陆氏开篇》,杨斌奎的《红楼梦(甲乙对句)》,黄异庵的《赛金花归天》,莫天鸿的《滑稽说书家》,雪雁的《乞丐自叹》《永不见君来》,陈子桢的《新雅社开篇》《双投江》。

弹词开篇的供稿者有时并非词作者,有些弹词名家热衷于收藏弹词开篇,积累了大量的稿件,弹词开篇中的多数作品便来自弹词开篇收藏者。如刊载于1930年第5期《播音潮》中的弹词开篇唱本,多由严雪亭、张少蝉、陆筱翔等名作收藏者供稿。严雪亭提供了《女儿贤》《破镜重圆》《黛玉焚稿》《黛玉惊梦》《新拾书》《婢女苦》《访普》《歌女恨》《叹人生》《薄情郎》十首作品,张少蝉提供了《珍珠塔·他字调》《奴家心不爱》《才郎偷鞋》《劝戒色》《叹世情》五首作品,《伤秋女子骂雁》《送情人》两首作品则为陆筱翔所收藏。

(二)唱本兼具传统题材与现代题材

20世纪30年代,弹词开篇创作者所作唱本题材有两大特点,一是弹词开篇的创作者并不满足于选用传统题材进行创作,而是将目光由传统转向当下现代化题材;二是女性群体逐渐被弹词开篇创作者所关注。

弹词开篇有传统唱段,也有一些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唱段。传统唱段多以整本的形式刊载其中,整本刊载过的唱段有《红楼梦》《啼笑姻缘》《唐明皇游月宫短篇弹词》《珍珠塔》等。这些唱段篇幅长大,如整本《珍珠塔》的剧情便囊括了《园景》《假方卿出丑》《获僮》《毕琴夫妻牛衣对泣》《假方卿冒拜杜牧堂》《真假方卿觌面》《看灯》《陈莲老夫妻相争》《打三不孝》《七十二他》《方太太寻子到襄阳》《陈翠娥痛责方卿》《告禀三椿》《方卿见娘》《乾点心》《写家信》十余出剧情。一折折标题将剧本唱段串联起来,有着鲜明的故事性。

(三)唱本创作方式多样

弹词开篇唱本的创作方式具有多样性,包括选用现有唱段填以新词的创作方式,以及在唱词中穿插各类事物以构成新句的创作方式。弹词开篇作者有时会选用其他唱段的曲调填以新词,如采用“他字调”所创作的《珍珠塔》。

将各类事物穿插进唱词中也是词作者常采用的创作方法,如《思想怨》一曲便穿插进了《千字文》;《病里佳人》的每句唱词中都嵌入了书名;《黛玉病困潇湘馆》一曲还将药品名嵌入到句中。

二、边缘化的小曲、京剧及昆曲曲谱

弹词开篇唱词在近代上海广播期刊中占据主体地位,相较之下,小曲、京剧及昆曲曲谱则没有受到同等的待遇,其在近代上海广播期刊这一纸质空间中,只能处于被冷落的一角。在此,笔者仅以《咪咪集》为例呈现广播期刊中小曲、京剧及昆曲曲谱的刊载情况。“弹词开篇”“时代歌曲”栏目是《咪咪集》中较为重要且极具专题性质的栏目,而小曲、京剧与昆曲曲谱却没能跻身于专栏的行列。它们只默默地栖身于《咪咪集》中的综合性栏目“东麟西爪”和“杂锦”之中。

(一)“东麟西爪”栏目中的小曲与京剧曲谱

《咪咪集》除设有专题性较强的栏目之外,还设有综合性的栏目,“东麟西爪”“杂锦”是其综合性栏目的代表,这些栏目专题性较弱,诗词、散文等各类文章都能载录于此。“东麟西爪”栏目是《咪咪集》于1934年第1卷第4期中新增设的栏目,仅从字面意思来看,并不能看出其中究竟载有哪些内容。从编者为它所做的“杂锦文圈”的注解便可证明,“东麟西爪”的专题性并不强,各类文章都可刊载其中。而小曲与京剧曲谱的栖身之地便在这“东麟西爪”中。

“东麟西爪”中载过一首《小孤孀》的小曲。《小孤孀》是上海元昌广播电台为响应听众的播唱要求而特约宋美琴于该台演唱的节目。为便利听众,元昌广播电台也特将《小孤孀》的唱词刊于“东麟西爪”一栏中。有关小曲类的唱词仅刊载过这一次,便悄无声息地在广播期刊中消逝。

京剧曲谱也刊载于“东麟西爪”一栏。《咪咪集》在1934年第1卷第4期刊登过京剧曲谱《霸王别姬》,之后中间停顿一期,在1934年第1卷第6期又重见京剧曲谱《女起解》,但两首京剧曲谱都仅占《咪咪集》每期100余页中的1页篇幅。“上次和本期的京谱写得太小了,或许读者看不清楚,下次我们另行设法。”①但编者对于京剧曲谱“另行设法”的许诺最终化为泡影,最后编者还是以“字体太小”“制版困难”为由,“暂缓刊行”京剧曲谱。此后,京剧曲谱也便消失在《咪咪集》中。

(二)“杂锦”栏目中的昆曲曲谱

1935年第2卷第3期的《咪咪集》又新增“杂锦”一栏,从此昆曲剧本也便有了短暂的容身之地。《咪咪集》曾三次刊载昆曲剧本,每期一首,包括《乔醋》《刺虎》《借茶》三首曲目。

与弹词开篇唱词庞大的篇幅相比,《咪咪集》的编者为小曲唱词、京剧曲谱与昆剧剧本所提供的篇幅未免也太过“吝啬”。但也许,正是由于每本广播期刊的特色不同、性质不同,才使得其中的内容不能被一视同仁。《咪咪集》的读者曾要求编者均衡时代歌曲与弹词开篇的篇幅,但也正如《咪咪集》的编者所回应的那样,“本刊原以弹词开篇为主体,其他歌曲、小品、照片等当不能过量刊登。”②

三、顺应时代潮流的时代歌曲曲谱

《咪咪集》特为歌曲曲谱设有专栏,名为“时代歌曲”。这些歌曲皆为20世纪20—30年代活跃于乐坛的作曲家们所创作,包括黎锦晖、聂耳、冼星海、任光、吕骥、贺绿汀、马思聪、赵元任等,歌曲题材则涉及时代歌曲、救亡歌曲、电影歌曲等。随着上海近代新兴传播媒介的发展,这些歌曲以广播期刊、广播电台、唱片等为平台,极大地扩大了其自身的影响力,它们也成了20世纪20—30年代上海“时尚的、顺应时代潮流的歌曲”。

(一)影片公司提供电影新歌曲谱

《咪咪集》与电影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为各大影片公司新出影片中的流行歌曲提供了刊载曲谱的纸质空间。最初《咪咪集》并约天一、联华、艺华、月明四家影片公司出品流行歌曲,并于《咪咪集》中刊载;后来明星影片公司也加入借助《咪咪集》以宣传电影流行歌曲的行列。从明星影片公司吴雪云先生向《咪咪集》编辑部的来函也可略窥到这一点。

电影界与播音界应取联络态度,对于敝公司之新片歌曲,能刊于贵公司所发行之《咪咪集》中,极为欢迎,现除已发表于《明月半月刊》之《乡愁曲》等歌,希转载外,无论何曲,凡属于明星新片之中者,贵处发行之《咪咪集》,均请代为刊登,此外,尚有其他新出之歌曲,而未发表者,敝厂当可预先寄上。③

得益于影片公司电影新歌曲谱的来稿,《咪咪集》自1935年2月1日刊载电影新歌起,两年间共收录电影歌曲约24首(见表1)。

(二)中西结合的歌曲创作方式

选用现有中文歌曲曲调填以新词,以及对英文歌曲编译这兩种方式,是歌曲编创的主要方式,其体现了中西结合的歌曲创作方式。

选用现有中文歌曲曲调填以新词的创作方式在学堂乐歌时期便被广泛采用,从广播期刊所刊载的歌曲来看,直至20世纪20—30年代,选曲填词这一创作方式依然被沿用。选用流行的曲调,配上词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一首新的歌曲便由此诞生。

《乐闻》中选曲填以新词的歌曲标注有“仿X调”的字样。从其刊载的5首同名歌曲《大昌歌》可以发现,5首曲调均源自不同的歌曲,但歌词大意却如出一辙。

5首《大昌歌》分别仿照《新凤阳歌》《开路先锋》《因为你》《苏武牧羊》以及《卖油条歌》的曲调填以新词,歌曲大意皆与上海大昌绸缎局相关。歌词中提及的“生意”“买衣料”等字眼,使其彻头彻尾地成为以商家与商品为主题的歌曲。为什么会出现用歌曲唱广告的现象呢?因为《乐闻》这一广播期刊,是由上海大昌绸缎局印赠的刊物。这也就不难解释有人会将这类歌曲投稿至此,以歌言广告的歌曲刊载其中也便显得顺理成章。

也有少许根据英文歌曲编译而来的歌曲。《奇异酒店》的曲调源自Wonder Bar一曲,《咪咪集》编曲部将其译为中文歌词而成为一首崭新的曲目。《四十二号街》的曲调源自Shuffle Off To Buffalo(From Forty Second Street),该曲仅将题名译为了中文。

四、兼具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器乐曲谱

在1927年至1937年间的上海广播期刊中,其器乐曲谱仅刊载有5例,分别刊载于《大都会画报》与《空中半月刊》中。5首器乐曲谱虽少,但也各具特色,非沪地区的戏曲曲艺曲谱与上海近代音乐团体之原创性作品均有涉及,其中包括以简谱及工尺谱形式刊载的谱例,兼具传统性与现代性。

(一)重视音乐曲谱的传统性——以工尺谱记写广东音乐

近代上海广播期刊中曾刊载广东音乐曲谱,其可见于《空中半月刊》中。《空中半月刊》创办于1936年,其编者梦寐以期刊为舞台,希望能够进行较为经济的学术研究。从《空中半月刊》仅存的3期内容来看,“寓娱乐于教育”的标语当之无愧。《空中半月刊》设置的几大专栏包括国学、国术指导、国音、故事演讲、医药卫生以及最新粤曲歌谱,多以教育讲演的方式向大众传授国学、体育、普通话、健康、故事等相关内容。

“最新粤曲歌曲”是《空中半月刊》中唯一的音乐类专栏。笔者在上文中曾将近代上海广播期刊中的弹词开篇与小曲、京剧及昆曲进行比较,弹词开篇在其中占据主体地位,而小曲、京剧与昆曲在数量上则相对减少。而《空中半月刊》中唯一的音乐专栏却选择了少见的粤曲曲谱予以刊载,对广播期刊中戏曲曲艺类别的拓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重视原创性音乐作品——音乐团体在器乐音乐创作中的尝试

除广东传统器乐曲谱之外,上海近代新兴的音乐团体亦创作了些许颇具现代性的器乐作品。“春宵音乐歌咏社”是近代具有业余性质的音乐社团,1933年成立,附属于上海元昌广告公司广播电台,其“团址就设在上海菜市路三让坊七号元昌广播电台内”。“春宵音乐歌咏社”下设总务、音乐、交际、庶务及歌唱组,施创、张悌、朱光荣则分任音乐、总务、交际组组长。与20世纪20—30年代的音乐团体不同,“春宵音乐歌咏社”不局限于音乐表演,其音乐活动也涉及音乐创作。如《大都会画报》中有“春宵音乐歌咏社”成员创作的系列器乐作品。施创、张悌、朱光荣分别创作了《春宵一曲》《春宵二曲》以及《春宵三曲》。

五、结语

近代上海广播期刊这一现代性媒体,它以纸质媒体的形式,缩影了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部分音乐活动。诸多繁杂的音乐史料涉及弹词开篇唱词,小曲、京剧及昆曲曲谱,歌曲曲谱,器乐曲谱。在戏曲曲艺类唱词曲谱中,弹词开篇唱词居于主体地位,小曲、京剧及昆曲曲谱的数量则相对减少。除戏曲曲艺类唱词外,歌曲曲谱及器乐曲谱亦有涉及。歌曲曲谱以紙质媒体广播期刊为平台,扩大了其在上海的影响力,成为20世纪20—30年代顺应上海时代潮流的歌曲作品。此外,为数不多的器乐曲谱亦兼具传统性与现代性,对当时器乐作品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由此,近代上海广播期刊中所刊载的音乐史料是丰富的,其为人们了解20世纪20—30年代戏曲曲艺、时代歌曲在上海之生存状态,及构建20世纪20—30年代上海之音乐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新闻出版》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2]陈范我.光裕社草木名家[J].咪咪集,1934(08):115.

[3]孙继南.黎锦晖与黎派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4]天理.春宵音乐歌咏团[J].大都会画报,1935(01):30.

猜你喜欢
曲谱上海
天虚我生《春声馆曲谱》初探——兼论新旧知识与近代出版背景下的昆曲曲谱公共化
上海电力大学
我去上海参加“四大”啦
声调曲谱与元刊杂剧校勘
曲谱
赵倩作品赏析
上海之巅
上海城投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论明清曲谱中“昆板”的悄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