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

2024-01-20 01:58李巧
今日财富 2024年2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事业单位信息化

李巧

本文探讨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以及优化策略。首先,文章强调了强化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指出有效的预算管理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并确保资源的合理使用;其次,详细分析了现有预算管理的主要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和改进策略。以期通过优化预算管理策略,为事业单位更有效地实现其目标提供参考思路。

在当今社会,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运行的预算管理不仅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率,更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但现有的预算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可能会对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一、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预算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运营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乎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还关乎其社会责任和公众形象。

首先,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运营的核心,它涉及到资源的获取、分配和使用,直接决定了事业单位能否有效地实现其承担的政府职能和社会服务责任。通过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可以实现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进而提高运营效率。

其次,强化预算管理也是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质量的关键。通过设定明确的预算目标和进行严格的预算监控,事业单位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偏离预算的行为,降低财务风险,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确保单位的健康发展。

最后,预算管理还有助于事业单位增强透明度和公开性,提升公众对其的信任和支持。通过公开预算信息,事业单位可以展示其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率,从而获得公众的理解和认可。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一)预算管理的重视度和参与度不够

尽管预算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事业单位存在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和参与度不足的问题。

首先,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往往被视为一项日常性或例行性的工作,而非作为一个能够影响组织运作的关键环节。这种观念的存在,导致预算管理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科学的设计,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其次,参与度不足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往往只有少数财务人员或管理者参与,而其他员工对预算的理解和参与程度相对较低。许多经费预算项目并未经过大多数员工的集体研究取证,造成预算与实际的经济业务活动相脱离,这种情况不仅限制了预算管理的效果,也可能导致员工对预算目标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偏差。

(二)预算编制与政策要求存在一些偏差

在部分事業单位的实际运营中,预算编制与政策要求存在一些偏差,这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政策要求理解不准确、应用不当或者忽视政策变动等方面。对政策要求理解不准确或应用不当,一方面可能源于预算编制人员对政策内容的理解不深刻;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预算编制过程过于复杂或繁琐,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将政策要求准确反映在预算编制中。

此外,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变化,预算编制人员需要及时跟进。如果信息更新不及时或者忽视政策变动,往往会导致预算编制与当前政策要求存在偏差。这种偏差不仅影响预算的准确性,也可能导致事业单位在实际执行预算时遇到政策法规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三)预算编制的精准性有待提升

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的精准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预算编制过程需要预测和规划未来的收入和支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存在对未来收支情况预测不准确,或者预算项目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源于对单位运营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势判断不准确,也可能是由于预算编制方法和技术的不完善。

预算编制的精准性不足,可能会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偏差。例如,预算超支或者预算结余过多,可能会导致其偏离长远的发展目标,对事业单位的运行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此外,预算编制的精准性问题还可能影响事业单位的内部决策和外部信誉。例如预算信息的不准确,导致决策者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进而使利益相关者对事业单位的运营能力和信用产生质疑。

(四)预算执行力度有待增强

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预算的执行不仅包括收入的执行和支出资金的拨付,还包括对预算执行的监控和调整。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事业单位存在预算执行力度不足、对预算执行的监控和调整不够及时和有效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或者由于预算执行者对预算目标和计划的理解不深入等情况所导致。预算执行力度不足,导致预算目标的实现滞后或者无法实现,预算资源被浪费或闲置,因此无法实现财政资金的规范化高效使用,从而阻碍了事业单位相关活动的有序开展。

(五)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

预算绩效评价是对预算实施效果的衡量,其能够帮助事业单位了解预算执行的情况,从而进行改进和优化。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的评价结果运用不够充分,无法将评价结果有效地反馈到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这是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解不足,或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会导致预算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进而导致预算绩效评价逐渐流于形式,无法确保预算的执行效果。此外也会影响事业单位的决策效果和公信力。例如,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不被有效运用,可能会导致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从而影响决策的质量。

(六)信息化建设不足

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信息化建设在事业单位的运营和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部分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不足的情况,这主要表现在信息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方面。这些问题可能源于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或是由于资源和技术的限制。

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会导致部分事业单位在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方面的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例如,信息处理的延迟、数据的错误或遗漏、决策的盲目和随意等。此外,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也可能影响到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和形象。例如,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上的落后,可能无法有效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影响单位未来的长远发展。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优化和改进策略

(一)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和参与度

在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是实现单位有效运营的重要手段,它关乎到单位的财务健康、业务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和参与度是必要的。

首先,建设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是关键。这就需要领导层的示范和推动,使预算管理成为组织的一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提高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和重视。比如,积极参与预算编制,按照预算执行决策,以及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等。也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的交流和分享,以及外部的公开宣传等方式,持续弘扬预算管理文化,使之成为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其次,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的预算管理能力和参与度。定期的预算管理培训可以帮助员工掌握预算编制、执行和监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其参与预算管理的信心和积极性。

最后,通过激励机制促使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管理。通过将预算管理绩效与员工的奖励和晋升挂钩,从而促使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管理。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员工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和参与度,为预算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在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中,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预算编制不仅是预测和规划财务资源使用的重要工具,也是保障事业单位能够有效运行和实现其目标的基础。

首先,事业单位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编制预算,包括运用数据分析来预测未来的收入和支出、使用财务模型来评估各项计划的财务影响、以及利用风险分析来识别和管理预算编制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其次,事业单位编制预算时需要多方面考虑各种因素。不仅要考虑财务因素,也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社会职能、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只有这样,预算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和发展。

最后,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还需要事业单位进行持续地学习和改进。通过学习先进的预算编制理论和实践,以及通过反馈和评估来改进预算编制过程,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从而有利于事业单位实现总体目标,更好地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三)强化对预算执行的考核和监督

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预算执行的考核和监督是保障预算计划顺利实施和提高预算效果的关键环节。

为了强化预算执行的考核和监督,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从而确保预算的實施与原定的目标和计划保持一致。这个体系应包括预算的使用效率、目标达成程度、及时性和适应性等多个方面。

其次,应采用现代化的监督工具和技术,如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以提高监督效率和质量。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快速、准确地掌握预算执行的实时状态,发现和解决问题。

再次,应制定严格的考核和监督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主体的职责和义务,规范预算执行的各个环节,防止预算的滥用和浪费。这些制度应包括预算的审批、执行、调整和审计等各个环节的规定和程序。

最后,应加强对考核和监督结果的运用和反馈。考核结果应作为评价员工绩效、调整预算计划、改进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及时的反馈,改进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预算的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的策略强化预算执行考核和监督的常态化、动态化管理,从而提高财务预算执行的可靠性和预算管理的权威性,为后续预算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四)加强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

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绩效考评结果的充分运用无疑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强有力手段。

首先,可以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调整和优化预算计划的依据。通过分析过去的绩效数据,了解到哪些计划执行得较为成功,哪些需要改进,从而在新的预算周期中做出相应的微调。

其次,绩效考评结果应用于员工激励和发展计划。将绩效评价与员工奖励机制相结合,可以创造一个公平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绩效考评结果也可以作为员工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路径规划的参考。

再次,绩效考评结果可以作为组织内外部沟通的重要工具。通过公开和透明的展示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结果,不仅可以提升事业单位的公信力,也能够增强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和归属感。

最后,应当关注绩效考评结果在持续改进中的作用。通过持续跟踪和反馈绩效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实现持续改进。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更好地运用绩效考评结果,充分发挥预算绩效考评的积极作用,确保预算绩效管理扎实推进,从而推动事业单位持续提高内部的管理水平。

(五)不断完善信息化水平

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是推动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首先,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引入和使用先进的信息化工具,如数据分析软件、预算管理系统等,快速收集、处理和分析预算信息,从而使预算编制更加精确,预算执行更加高效。

其次,事业单位应该重视信息化培训,提升员工的信息化技能和素养。这不仅可以帮助员工灵活地使用信息化工具,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培养员工的数据思维,准确地分析各类财务数据,增强他们对预算管理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事业单位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设备、网络环境和数据安全等,确保信息化工具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事业单位通过不断完善信息化水平,为其各项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从而提升预算管理的整体效能,支持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创新。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需要在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和参与度、提升预算编制水平、强化对预算执行的考核和监督、强化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以及不断完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做出努力。预算管理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只有重视并坚持实施以上五点策略,不断探索和总结实践经验,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预算管理,从而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的职能作用,推动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事业单位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