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亮亮
1925年10月,上海印行了一本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著作——《经济侵略下之中国》,结果不到一个月即告售罄。是年11月再版,不到三个月又热销一空。次年3月,该书修订后的第三版由上海光华书局发行,及至1929年,该书已印行到第六版。当时有家境贫困的进步青年不惜变卖随身物品,只为合买一本《经济侵略下之中国》阅读。
漆树芬,号南薰,1892年出生在今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的一户书香门第。辛亥革命时期,青年漆树芬满怀革命热情,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15年,漆树芬东渡日本留学,并考入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师从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先驱河上肇教授。在河上肇教授的指导下,漆树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浓厚兴趣,遂决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撰写一部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经济侵略中国真相的著作。
1924年,漆树芬获得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随即从日本回国,并执教于上海法政大学。在这段时间里,漆树芬集中精力撰写著作,终于在1925年5月完成了约三十万字的《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书稿。
书稿完成时,郭沫若正巧也暂居上海,漆树芬便将书稿拿给他审阅。郭沫若与漆树芬不仅是中学同学,而且两人都曾留学于日本,是故友旧识。郭沫若用一昼夜时间读完书稿后,非常惊喜,对书中经专业论证得出的见解和观点十分认同,认为这是一部“能使我国同胞对于资本帝国主义得到一个明确的观念,能于我国前途,投出一道光明”的著作,并认为漆树芬是学术界“笃挚的研究家”,遂欣然同意为书作序。
著作付梓时,为避免与上海书局出版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汇刊混淆,漆树芬将书名改为“帝国主义铁蹄下的中国”。不久,漆树芬考虑到,帝国主义以经济侵略为前提,是资本主义的产物,且这部著作又纯粹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材料进行论证,故最后定名为“经济侵略下之中国”。由于书稿已经付印,来不及更改,因此著作出版后,保留了《帝国主义铁蹄下的中国》和《經济侵略下之中国》两个书名。
《经济侵略下之中国》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著作。漆树芬在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近现代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外标文明人道之美名,内怀侵略野蛮之实者”,“在我国经济政治界侵略我最厉害”,“而从来的经济学者,只有对之讴歌的、赞美的”。为了揭示资本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中国的真相,不能采用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学说理论,而“应该为我们采用的,就是马克斯派”,“因为世界上除了马克斯派,实无人能将资本帝国主义的真相曝露于外,马克斯派实为该主义之照妖镜、铸奸鼎”,自马克思主义出现,“那资本帝国主义之吃人的凶相,便赤裸裸露在我们之眼帘前了”。因此,漆树芬在著作总论部分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进行了详尽阐释。正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胡绳所说,《经济侵略下之中国》是他看到的第一本理论书,使他知道什么叫帝国主义以及对帝国主义的种种不同的解释。
在漆树芬看来,经济学者研究学理固然重要,“而以学理应用于解决我国之经济问题尤为重要”,因此他力图通过研究“明我受病之所在”,“析其及于我之利害关系”,并“研究其补救之方策”。关于“我受病之所在”,漆树芬在《经济侵略下之中国》中指出:“弱我中国者,资本帝国主义也;致我于危亡者,由此产生之不平等条约也。资本帝国主义实为蚕食我之封豕长蛇;不平等条约实为束缚我之桎梏陷阱。”关于“其及我之利害关系”,漆树芬从商埠、交通和国际投资等方面着手,对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行了历史的和系统的条分缕析,从而揭露了各资本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强迫中国割地、赔款、开辟通商口岸和商埠、设立租界,进而攫取领事裁判权、关税协定权、内河航运和在我国境内驻兵等特权,强行向中国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对中国施行层层经济侵略和主权剥夺,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强盗般掠夺的历史真相。关于“补救之方策”,漆树芬在书中指出,要“促我国人一致起而奋斗改约”,必要时与帝国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绝交亦在所不惜”。难怪梁漱溟说,关于帝国主义列强经济侵略中国,“漆树芬先生一部《经济侵略下之中国》,计之甚悉,推阐甚明”。除郭沫若为《经济侵略下之中国》作序外,马寅初、唐绍仪、吴稚晖、徐谦、萧娴等人也纷纷为该书作序、题写书名或题字等。
该书出版后不到两个月,萧楚女在其主编的《中国青年》周刊上发表《评〈经济侵略下之中国〉》一文,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和对作者漆树芬致以敬意。萧楚女认为,《经济侵略下之中国》“不啻给了我们一部很有系统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一般中学生得此读之,实胜于读一百课干枯无味的所谓‘历史’课程”,“实为目下中国一般国民——尤其是青年的革命者——所应当人手一卷的书”,该书也是一部“暴露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罪恶之作”,“可以增加中国人民革命的决心”。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在读完此书后,彻底认清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中国的真面目,从而毅然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
1926年初,漆树芬携家人回到重庆,他不仅在重庆中法学校担任经济学课程教师,向青年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出任《新蜀报》主笔,撰文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与反动军阀狼狈为奸、祸国殃民的罪行,并系统阐述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6年北洋军阀段祺瑞在北京制造“三一八”惨案后,漆树芬难掩悲愤心情,他在《经济侵略下之中国》第三版序中,痛斥卖国军阀为“恶魔”,在中国制造“循环式之内乱”。漆树芬因此成为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眼中钉、肉中刺。1927年3月31日,四川反动军阀残酷镇压“重庆各界反对英美枪击南京市民大会”的群众运动,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三三一”惨案。漆树芬作为此次大会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被四川反动军阀残忍杀害,年仅三十五岁。
漆树芬牺牲后,《经济侵略下之中国》一书的热度有增无减,到1929年该书已印行到第六版。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侵略下之中国》一书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史料价值。郭沫若痛惜地说,如果漆树芬未牺牲,我们国家“关于经济方面的问题,总有许多是由他的手里给我们解答了的吧”。吴玉章回忆说:“漆南薰的思想和著作,影响是很大的,很深远的”“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贡献,可以与当时我党著名理论宣传家瞿秋白、恽代英和萧楚女等同志并驾齐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