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征

2024-01-20 10:54邓洲
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劳动者

邓洲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在我国生产力水平已经得到极大发展基础上,适应新科技革命要求,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对生产力未来发展作出了更高要求和更新方向,是生产力质的跳跃。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工业化进入后期发展阶段,人均GDP也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都需要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劳动者、生产

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全面提升

按照马克思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论述,生产力的三大要素是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工业革命之前,生产力的三大要素低下且发展缓慢,人类文明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始终没有摆脱有限生产力和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人类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一直被限定在较低范围。直到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的三大要素才实现了长足的发展,范畴也得到扩展,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基础,创造了璀璨的工业文明。但是,依靠更多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投入的增长方式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贫富差距、环境污染,因为抢夺生产资料爆发的战争冲突不断,传统工业化的矛盾难以在传统的生产力发展路径上得到根本解决。“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一次跃升,其内涵包括了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三大要素的全面提升。

——新的“劳动者”

在工业化的各个发展阶段,或者不同的经济结构中,“劳动者”的概念是动态变化的,这不仅体现在劳动者自身发展水平和素质不断提高上,也体现在劳动者的外延不断扩大上。在工业化早期,“劳动者”主要指从事普通体力劳动者,随着技术和社会进步,特别是教育的普及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脑力劳动和技能型劳动比重增多,劳动者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分工更加细化。首先,劳动者的范畴和外延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普通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仍然是“劳动者”最大的组成部分,但中高端人才的作用越来越大,守法和勤勉的企业家、推动技术进步的科学家都是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劳动者参与劳动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在一些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已经出现不同于传统就业模式、劳资关系的新就业模式、新劳动关系,灵活就业正在被接受并扩散到更多的行业部门,零工经济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如何有效保障非传统就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及实现人力资本的增长是摆在当前的治理难题。第三,劳动者与机器工具的关系发生变化。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应用加速了人与机器关系的演变,一方面,更加智能的机器在越来越多的重复性岗位替代劳动者,加大了劳动者对稳定就业的担忧,但也弥补了劳动者退出造成的岗位空缺;另一方面,人与机器的关系可以更加融洽,机器继续改善劳动者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者价值创造的能力。

——新的“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就是生产手段,指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传统的生产资料主要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和原料等。技术进步不会让财富创造彻底摆脱掉传统的生产资料,但会使生产资料变得更多样和更好用。一方面,技术进步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过程,之前不能利用、难以利用的资源和能源可以被利用,例如光伏、风力发电的效率和成本已經和传统火电相差无几。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的价值转化效率更高、浪费更少,不仅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也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生产资料最大的变化就是“数据”要素的出现,数据不仅自身创造价值产生增量效应,更是促进整个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发挥乘数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要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相关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实践路径和重要抓手。

——新的“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是劳动中被采掘和加工的东西,或以之为劳动活动的载体而进行生产活动并创造劳动价值的承载物。劳动对象包括天然的资源,也包括经过加工的中间品。随着技术进步,新产品和新服务层出不穷,这使得劳动对象有了巨大的变化,有一些劳动对象因为效率、环保、技术更替等限制和约束退出了市场,但更多新的劳动对象不断产生,更加丰富的劳动对象创造了满足更加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物质基础。“数据”不仅仅是新的生产资料,同时也是新的劳动对象,以数据作为主要劳动对象的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高增长部门。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一次跃升,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都将得到显著提升,对于我国而言,由于人口大国产业大国的特殊国情、处在强国建设的特殊阶段、面临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巩固也有其特殊的时代性。

关键载体是制造业

我国是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体系最全的国家,制造业传统的生产力不仅丰富,而且发展水平也较高,制造业长期以来都是带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最重要的力量。近些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制造业的发展面临较大阻力,增速下滑造成比重的较快下降,价格扭曲引起要素配置的不合理,与服务业(特别是新兴的数字经济服务业)比较,生产力的提升是不足的。但是,制造业仍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优势的行业,是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压舱石。在这种情况下,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首先是激活和升级制造业的生产力,整合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体系优势、市场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让传统优势生产力得到升级形成满足新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制造业的改造和升级,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夯实现代化强国的物质根基。当然,新质生产力也要体现在新增长点的创造上,具备新知识、新技能的“新劳动者”,以数据要素为代表的“新生产资料”创造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代表的“新劳动对象”。无论是在中短期形成增长动力的新兴产业,还是在中长期才能够形成增长动力的未来产业,其孕育和发展的方式都不能走高投入、粗放式的发展老路,不能只借助传统的生产力,而是要更多更好地发挥新质生产力的作用。

根本动力是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源泉同样是创新。我国工业化和产业发展取得今天成绩的一条经验就是,在任何困难和不利的时候都没有放弃过对技术进步的高投入,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更是需要以创新为根本驱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与赶超阶段“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路径不同,基础性、前沿性的技术创新缺少经验借鉴,技术路线的选择、技术研发活动的结果充满不确定性和巨大风险。因此,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创新不放弃继续引进和学习领先国家成熟技术经验,但更要突出原创和颠覆的特点。一方面,要着力增强基础研发能力,特别是对一些未知领域的探索要走在世界前列,奠定未来产业竞争最底层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要在具有颠覆意义的技术领域进行持续的投入,例如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虚拟现实、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虽然现在技术还不成熟,产业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未来却可能造成对现有产业的颠覆式影响。

目标是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必须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建设和战略目标实现离不开新质生产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更是以新质生产力为主要投入。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体制。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前提和原则,这样才能形成各种经济主体公平发展、要素资源科学合理配置的环境。新质生产力必须促进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国家对华施压的挑战,更要坚持开放、扩大开放。一方面,依靠新质生产力构建世界一流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使中国成为全球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市场培育的最佳选择;另一方面,依托新质生产力形成“走出去”的新动能,让中国高素质劳动者、高水平的生产资料和产品服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时代特征是数字化和绿色化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两大主题,新质生产力也必须具有这两大时代特征。一方面,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都呈现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劳动者要具备驾驭数字设备、软件的技能,适应数字化的生产生活环境;生产资料中数据要素的占比不断提高,传统生产资料也需要数字化的改造;劳动对象更是需要具备数字化的功能。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绿色低碳为基本原则。这需要重点推动具有绿色功能生产力优先发展,例如低碳技术、绿色能源系统、绿色生产系统等。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劳动者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劳动者
新质动员力量建设与运用浅析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