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镜如,殷振瑶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2017 年,教育部第一次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课程思政”写入中央文件。《纲要》中强调“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随后,《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9〕6 号)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 号)等均提出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同时,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区域、全方位发展离不开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应用型高校,应时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国家自豪感和民族复兴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省内外学者对“OBE 视域下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做了大量的探讨,为课题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现有文献仍然存在以下值得改进的地方。一方面,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不多,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另一方面,虽已建立课程思政的长效实施机制,但未针对不同高校类型、不同专业特点展开细致探究。因此,本课题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为例,对辽宁省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状况进行调研,并融合信息技术来打造“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思政”金课。针对辽宁地区应用型本科工管专业特点,构建知识、能力、价值三维目标贯通,学科、专业、课程三级协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协同的全课程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协同互联、协同互通、协同互动的育人模式。
有关“课程思政”内涵的相关论述。对于“课程思政”内涵的研究[1],学者们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课程思政”的含义,根据“课程思政”适用的课程种类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认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只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课程,如邱仁富[2]认为“课程思政”之课程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外围课程。另一类认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适用高校的所有课程,如邱伟光[4]认为“课程思政”就是让高校所有课程发挥思政作用,高校所有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的相关论述。高德毅[3]从教学方法的相关改革、优秀师资团队的组建、网络媒体载体等几方面来建设“课程思政”。邱伟光[4]认为教师是关键,教材是依托,制度保障是重要对策[4]。
隐性课程教学方式在实践中的应用。茱莉亚[8]在调查分析美国某一医学院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隐性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影响更为深远。以临床学习为例,此类课程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隐含了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例如角色定位、规则、医德、等级制度,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或遭受压力烦恼时逐渐变得成熟稳重,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特别是在对待病患的时候[6-7]。史蒂芬[9]在研究课程中提出通过教科书中的插图和印刷文字,可潜移默化地将主导群体的价值观念灌进学生的思想中,强化其信仰、阶级意识、文化等方面。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地区大量输送应用型人才。要成功落实这类高校课程思政,首要任务是对课程思政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应用型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基本路径。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为典型展开深入研究,问卷分别以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任课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问卷中教师的基本特征包含性别、教龄、职称、政治面貌,学生的基本特点包含性别、年纪、政治面貌,以问卷星作为渠道进行发放,分别在教师端和学生端进行问卷分析。
本调查选择了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各个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现场发放了20 份问卷进行预先调查。根据预调查情况,对问卷行了分析和修订。在问卷调查时,基于问卷星进行了数据收集,共发放了100 份调查问卷,收回100 份,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共计94 份。调查对象集中在工程管理专业2018 级、2019 级、2020 级学生以及专业任课教师,其中2018 级占20%,2019 级占32%,2020 级占26%,专任教师占22%。
调查结果显示,96%以上的学生及专业任课教师认为课程思政融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是极其必要的,并且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也一致认为能够接受并且喜欢该种授课方式。表明在工程管理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景非常好。下面从OBE 视域下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整体发展情况和目前存在的兼容体系不足予以分析与阐述。
通过不同授课年级和不同授课专业教师两个维度对课程思政发展情况予以分析。授课年级维度,相较于高年级同学,低年级同学对课程思政的感兴趣程度更高,能够较好地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环境中。同时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课程思政专业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融入不同的授课方式,如案例讨论、情景演绎、专题讲座等,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面对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相容性不足,适用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点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没有形成体系。本课题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为例,对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OBE 大纲制定均为各专业单独编制完成,使得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和思政政治教育无法紧密相容[10];第二,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很大程度上忽略思政内容的熏陶;第三,师资队伍思政意识,主要原因是缺乏鼓励机制,而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未形成“全员参与、全课程参与、全过程教育参与”的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有关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相比而言则略显不足。因此,本文尝试以应用型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对策研究——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为例,丰富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学术指导价值。同时,基于OBE 的产出理念,以思想政治效果为导向,结合模块特点找寻思想政治元素,形成二者有机渗入[11]。将思想政治活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让授课教师充分意识到所教授课程具有隐形的教育价值,即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进而促进“共生、共轭、共振”的教育机制有效运行,对于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12]。
加强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理念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前提与基础,但当前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与框架的束缚,青年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应用还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课程思政”概念模糊
“课程思政”模式的基本内涵在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中没有明确界定,因此其教育理念在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中没有形成导向作用。目前,对于应用型高校教师的教育理念都是从教师自身出发,其具体内容仅仅简单定义为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师德师风,而更大层面的思政教育则源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引导,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深层次逻辑演变及组织架构建立,仍然还在实践探索中[13]。此外,OBE 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概念界定不够清晰,不能够充分利用OBE 理论发展脉络,未能整合以成果、目标和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目标。因此,本研究将重点放在明确“课程思政”基本概念界定上。
②“课程思政”内驱不强
当前应用型高校对青年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比较单一,而且缺乏科学的激励政策。教学科研指标对职称评聘、绩效分配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教师的思政考核则比较匮乏,这导致高校教师内化思政教育理念的内驱力不足,相较于提升核心价值的教、科研活动而言,课程思政给高校教师带来的更多是“多余的”任务[14]。同时,虽然当前应用型高校逐渐兴起一股“课程思政”潮,但对高校教师思政理念的教育却处于一种比较随意的状态,自然其呈现效果也难以为继。“课程思政”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专业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特点有目标、有规划地进行,目前青年专任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发展的主力军和新鲜血液,但是对于年轻教师的激励政策不够强,不能够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青年教师的考核、选聘制度不合理,导致”重教科研,轻思政”一直是无法较好落实课程思政的根本原因[15]。鉴于此,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任课教师“课程思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③“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匮乏
高校教师对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与衔接较为生硬,课程教学内容较为空洞、教学手段较为稀缺,大部分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未做好充足准备。在一味推进思政课程教育时,都是强硬地引入思政内容,就“课程思政”谈“课程思政”建设,继而出现思政内容过于简单、笼统且乏味,缺少社会价值的现象,甚至部分教师所授课程出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严重脱节的现象,大大影响授课效果。“课程思政”教学以案例形式展现为主,辅助思政视频资料。目前而言,融入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元素较少,不能够全面、系统展现“课程思政”全貌,专业任课教师多半将“课程思政”元素生搬硬套到对应位置,不能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进而导致“课程思政”版块与专业课程各自为营,不能带来预期的教学效果[16]。因此,“课程思政”教学资料的完善与改进、课程内容设计与规划是未来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一环。
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维度分析课程思政。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完善的实施策略。一方面,创新优化OBE 思政大纲,使思政元素有机嵌入教学内容各版块,内化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建立全员思政体系,营造一种全校范围内的思政教育氛围。课程思政应形成上下联动机制,高校中各职能部门应响应一线任课教师的教学需求。同时,建立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培养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接触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跨学科交叉融合能力、批判性思维、家国情怀的综合素养。
提炼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基于OBE 的产出理念,以思想政治效果为导向,结合模块的特点找寻思想政治元素,形成二者有机渗入。以讲授《建设法规与合同管理》专题时,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如图1 所示。在保障课程思政要素结合的同时,应用型院校专业课程思政要有所成效,顶层设计则至关重要。第一,从经费保障角度,高校要加大该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经费、研究经费以及相关师资团队的培训经费投入;第二,从环境保障角度,将思政要素“嵌入”专业课程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隐形且长久的过程,需要持续投入。
图1 《建设法规与合同管理》模块思政映射与融入点
课程思政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在教学管理方面,打造一支具备专业知识、高尚师德师风、精湛德育能力的师资队伍尤为重要。在制度保障方面,通过听课情况及时反馈并跟进思政改革情况,同时建立完善的专项思政激励机制。课程长效机制与教育教学创新模式相融合,提高思政课程感染力,从而更好地推动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工作。教学模式以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云”技术为核心并结合“学习通”在线教学平台,促进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等的深刻变革。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评价。通过专业课程与课程目标、教学规划与设计、教学体系与内容、教学组织与方法的融合,将本专业知识与OBE 理念、学校办学宗旨有机结合,构建“五位一体”的评价考核机制。充分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创造有利条件,注重应用型院校特色,持续打造一流的省级乃至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充分发挥现有课程建设教学成果。
在OBE 视域下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建设路径进行研究,本文除了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更加注重学生品格的形成。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施均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元素纳入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也能得到家国情怀的熏陶,锤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获得严谨、耐心的品格。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以服务辽宁经济发展为己任,工程管理专业则是面向社会建筑行业人才发展需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各门核心课程,如何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教学同向行驶,形成协同效应,其关键是着力探索工程管理类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法和路径,以本专业优质课程为良好示范辐射其他专业课程,为其他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