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策略分析

2024-01-19 06:50何骏胡厚国胡小兰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安徽合肥230601
安徽建筑 2024年1期
关键词:安徽城乡历史

何骏,胡厚国,胡小兰 (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对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21 年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下称《意见》)中提出,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2]。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已上升为关乎国家文化自信自强的大事,对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具有重大基础性和决定性的意义。

安徽如何在新的征程中书写历史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弘扬安徽历史文化特色的崭新篇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安徽省省级层面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研究为基础[3],全面梳理安徽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特征及保护利用现状,探索构建以分级、分区、分类保护传承体系,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等三大系统内容为主体的安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框架。为开展深入细化研究打基础,为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相关政策文件制定及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和重要技术指导。

2 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现状

2.1 文化脉络

安徽建省于公元1667 年,至今已有300 多年历史,文化底蕴和历史遗存丰富。安徽中贯长江,北沿淮河,自然形成五个地貌分区,即淮北平原、皖西山区、江淮丘陵、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4]。安徽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受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安徽文化,包括徽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等多元文化[5],具备兼容性、过渡性、差异性、辐射性等多种特征。

2.2 资源现状

安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资源丰富,形成了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及文保单位为重点保护对象的六级保护传承体系,总体呈现“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遗产整体协同保护网络。截至2022年3 月,安徽省共有历史名城15 座,其中国家级7 座,省级8 座;历史文化名镇21 个,其中国家级11 个,省级10 个;历史文化名村45 个,其中国家级24 个,省级21 个;传统村落1135 个,其中中国传统村落400 个,省级传统村落735 个;历史文化街区35 片,其中国家级1 片,省级34 片;市县政府公布历史建筑5903个(约占全国13.7%)。此外,遴选出83处具有重要价值的代表性历史文化遗存,包括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灌溉工程遗产、农业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等多种类型的遗产。

2.3 空间分布

通过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代表性历史遗存等进行空间分布叠加分析,形成安徽城乡历史文化资源空间分布图(图1)。可以看出历史文化资源分布较密集的区域主要在皖南山区,沿淮、沿江地区,皖西大别山地区等区域。

图1 安徽省城乡文化资源分布图

3 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全面普查、梳理、整合全省各类城乡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全省统一的保护名录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特征凝练,立足省级层面事权定位任务,围绕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质量标准和实施管理等环节,建立以分级、分区、分类保护传承体系,健全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监督管理体系三大系统为主体的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框架,强化全省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系统完整网络化保护传承。

3.1 新时代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核心任务

新时代安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核心任务是要明确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重点关注保护对象体系和管理制度体系。

3.1.1 系统完整保护各类历史文化遗产

建立全省各类城乡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及保护实施一张图。按照全省一盘棋的总体布局,全面普查、梳理、整合各类城乡历史文化资源。市县按照属地原则,分级、分类认定保护对象名录,推动保护信息化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保护名录数据库。进一步加强安徽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特征凝练,为系统完整保护提供基础和方向指引,深化、细化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完整网络化保护和实施管理。

3.1.2 强化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

创新活化利用,融入城乡建设。持续深入研究和挖掘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突出历史文化资源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以用促保、保用结合,让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与居民生活有机融合,让历史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实现永续传承。

3.1.3 建立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的管理体制

实施分级管理,明确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职责,强化省级层面协调能力和市县实施能力,建立健全区域统筹协调和部门会商机制,强化城乡建设与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协同,加强制度、政策、规划、标准的协调对接。

3.2 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策略

以省域空间为整体研究范围,探索安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新格局,构建新时期安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新体系,需坚持以下策略要求。

3.2.1 全脉络、全谱系梳理历史文化资源

在建立全省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信息库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体现安徽历史文化在中华文明演变各时间段的特征和地位,进一步加强安徽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特征凝练,全面保护好全省古代与近现代、城市与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

3.2.2 全省一盘棋的整体性谋划

基于各级政府和部门事权和职责,构建“省-市-县(区)”分级、分区、分类保护传承体系,深化、细化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完整网络化保护利用。保障历史文化保护及管控在空间上落地实施。

3.2.3 应保尽保与传承发展相统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会,大力加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推动保护传承工作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化建设、旅游发展、民生改善相结合,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3.2.4 强化保护传承的实施保障

不断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的法律法规建设,做到依法规划建设管理。根据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新要求,分类推进历史文化保护相关技术标准编制,不断完善和细化规划编制、活化传承、价值评估、建设实施、安全防灾和监督管理等行业标准规范。

3.3 保护传承体系构建内容框架

突出“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凝练全省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特色,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分级、分区、分类体系,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体系,监督管理体系三个保护传承子体系,如图2 所示。

图2 安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总体框架图

4 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特征凝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6]。历史文化资源价值是保护利用之根,高度凝练安徽城乡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特征是构建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基础。

4.1 历史文化价值特征梳理

通过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梳理,提取价值特色。从人类文明诞生到新时代科技创新等选取了28 个有代表性的历史大事件,明确安徽在全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长江文化廊道、大运河文化廊道等国家及区域文化保护体系中的定位,并依据国家、省相关政策文件,凝练代表安徽省的历史文化价值,如图3所示。

图3 价值凝练方法

4.2 历史文化价值凝练

研究系统梳理了安徽省古代文明5000 年、近现代180 年、建党100 年、新中国成立70 年、改革开放40 年五个阶段历史发展脉络,从政治、地理、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五个类别,国家政权、制度文明、国家礼制、农业经济、手工业、商贸交流、社会组织与阶层、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城市建筑、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等十五个方面[7],凝练出安徽城乡历史文化69 个价值特征、21 个价值主题、7 个核心价值,如表1所示。

表1 安徽城乡历史文化价值特征、价值主题、核心价值表

4.3 核心价值

整合提炼形成安徽省核心价值,即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革命红色摇篮重要地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中国多元文化重要承载地、中国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中国经济发展重要腹地,美丽中国的缩影。

5 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

为资源保护利用等有效传导,依据省域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特征、空间分布、保护利用实践等内容,探索建立分提供技术标准支撑、法治保障。建构具有更高层面统筹、更科学有效落实的保护传承监管体系,推进历史文化工作的落地实践。

5.1 分级、分区、分类保护传承体系

基于价值凝练及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结合相关研究,构建省域“一心两带三区”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空间总体格局(图4、表2)。

表2 安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空间总体格局表

图4 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空间分区格局图

为使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有效传导,在“一心两带三区”总体格局的基础上,综合各种文化的影响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资源保存情况,以市区、县域为基本构成单元(全省75 个),将全省划分为12 个特色文化功能区(图5),并相应制定包括省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分区、文化特色功能区、保护单元和要素保护(项目)的四级保护与利用策略,分级落实保护与发展要求。

图5 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特色功能分区图

5.1.1 总体分区

建立全域保护与发展轴线,加强全域协调保护与发展。通过对城镇化措施、生态环境背景保护、基础设施系统、产业发展提出规定和引导,保障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5.1.2 文化特色功能区

以各种文化的影响区域为基础,结合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资源保存情况,划定特色功能区,制定相应的保护与利用策略。

5.1.3 保护单元

根据历史文化资源所在特色功能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保存情况和文化上的相似特点,划定若干个保护单元(可以是行政区划单元,也可以是文化相近、地缘相亲特定区域单元),进行单元整体保护,提出发展引导和基础保障要求。

5.1.4 保护要素(项目)

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其他重要历史文化要素。

5.2 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

我国现行历史文化保护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主体包括三法两条例一标准。其中法律三部,分别为《城乡规划法》《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8];条例两部,分别为《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标准规范一部,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GBIT 50357-2018)。

现阶段,国家层面已着手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启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立法研究,为在城乡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提供法治保障。研究建议依据分级、分区、分类的保护传承要求,相应增加省级层面、特色功能区、保护单元等保护条例或实施办法。

5.2.1 完善地方性法规政策

省级可以制定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所在市县可以制定名城保护条例(办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可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保护措施、村规民约。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围绕普查认定、保护实施、活化传承、管理监督、安全防灾等方面,探索制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5.2.2 分类推进历史文化保护相关技术标准编制

细化行业标准规范,形成涵盖普查认定、规划设计、建设实施、活化传承、管理监督、安全防灾等环节的标准规范体系。启动历史地段认定、历史地区更新整治、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改善、历史建筑修缮等领域的适应性标准规范研究工作。支持各地结合地域特征和保护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标准,指导实施工作。

5.3 监督管理体系

5.3.1 管理工作体系

研究借鉴省外经验,结合自身工作开展情况,提出完善安徽现有保护管理体制架构方案。建议成立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委员会,负责全省范围内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决策、统筹和协调工作。同时,构建“省-市-县(区)”三级历史文化保护管理工作体系,由城乡历史文化保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管理工作办公室、城乡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中心组成,分别负责决策、执行(监督)、咨询工作,构建更加科学有力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管理工作体系(图6)。

图6 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管理工作体系

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政府领导,负责全省范围内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市、县(区)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县(区)政府统一领导,负责市、县(区)范围内的历史文化保护的决策、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并贯彻落实上一级保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历史文化保护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政策和有关工作的具体执行及监督,将保护延伸到县(区)层级,可避免发生保护责任转移等问题,市、县(区)级保护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县(区)住建局。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中心负责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全过程咨询及技术服务,探索设置责任设计师制度。

5.3.2 监督机制

建立日常巡查、审计监督、定期评估制度。由各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行政监督工作,市、县(区)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日常巡查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范畴,并及时开展抽查检查。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履职情况纳入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每5 年对市县落实国家级和省级体系情况、各类保护对象的保护状况等开展一轮检查评估,同时可进行不定期抽查。评估结果可作为动态维护保护名录、进行奖惩的依据,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

5.3.3 激励机制

通过绩效考核、建立失信名单等促进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推进。可依据有关法规政策,将破坏保护对象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个人,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开展保护工作绩效跟踪评价,对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群众普遍反映良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予以通报表扬。可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开展业绩综合考评并公布考评结果。对在保护传承体系建设、实施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奖励。

6 结语

本文从梳理安徽城乡历史文化资源及保护传承现状分析入手,结合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新要求、新理念,通过系统全面分析及总结凝练安徽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从省级层面探索并提出以分级、分区、分类保护传承体系,健全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等为主体的安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框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全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深入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新征程中,推进新时代历史文化保护愈发重要,历史文化保护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在思想上敬畏历史、敬畏文化,落实国家相关战略和政策,全面加强全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政策、技术的顶层设计,通过多部门协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保护传承方法,全面系统保护好、利用好安徽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省。

猜你喜欢
安徽城乡历史
城乡涌动创业潮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新历史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