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聚高校学子打造社区基层治理新高度

2024-01-19 02:47团厦门市思明区委
中国共青团 2023年24期
关键词:厦门大学团员学子

文 | 团厦门市思明区委

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以来,团厦门市思明区委积极探索、先试先行,结合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取得了丰硕成果。演武社区和沙坡尾社区作为思明区城市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汇集高校青年力量,探索校地共建解决4 个问题,让社区治理更有“青年味”,再创“新高度”。

组织化学习共享教育资源解决“理论学不深”的问题

创新社区红色讲堂“新形式”。构建“阵地+平台+资源”工作机制,采用共建联动模式,成立社区微团校、社区青学堂。演武社区充分利用辖区内和厦门大学的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学习教育,丰富实践载体;充分利用社区“五老”和厦门大学院士、教授、青年教师等高知群体资源,搭建讲堂平台,给社区青年带来党团创新理论、红色故事等优质课程。

打造青年理论宣讲“新品牌”。广泛吸纳厦门大学等院校优秀学生加入青年宣讲队伍,打造“青听思享”宣讲品牌,带领高校青年走进厦门软件园、沙坡尾文化街区、演武社区“青年之家”等青年聚集地,面向社区青年开展多主题、持续性宣讲活动,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

实现社区文化传承“新发展”。依托“青年之家”常态化组织文化讲座和各类公益学堂,传承社区海洋文化和知青文化。沙坡尾社区组织大学生担任沙坡尾活态展示馆、厦港海洋文化展示厅讲解员,为全国游客普及当地特色海洋文化;凝聚青年文创力量,组织大学生绘制本地疍民卡通形象、社区风景画、旅游打卡地图等IP,定制社区文创周边产品,调动青年对文化传承的积极性。

制度化培育拓展兼职队伍解决“团干数量少”的问题

在地团员社区报到“有清单”。制定《第二团支部团员“双报到”志愿服务积分管理机制》,建立辖区在学团员向社区报到的“第二团支部”,发布青春招募令,通过对接式、专长式、点单式、结对式志愿服务量化管理和考评,采取时长认定、积分兑换、表彰激励等方式汇聚团员力量,聚合广大青年志愿者赋能社区治理。“双报到”工作开展以来,试点社区已有“双报到”团员235 名。

高校学生社区挂职“有任务”。在街道、社区层面,联合厦门大学团委连续开展两期“职业体验官”大学生社区挂职计划,累计招募135 名高校学生走进35 个社区挂任基层团组织兼职副书记。制定“六个一”工作任务,让大学生以领办青年社团、撰写民情日志、形成调研报告等方式融入社区发展,结合重点工作、特色工作、常规工作,培育青年帮手参与基层治理。

图 | “信鸽驿站”返乡高校学子“青年圆桌会”

图 | “青春合伙人”项目团队开设垃圾分类教学课堂

用人单位考核管理“有指引”。在大学生基层社区挂兼职工作中,发布《大学生挂兼职用人单位工作指引》,创新制定用人单位考核管理办法。用人单位团组织除需要明确自身职责、管理任务和培训考核事项外,还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强化保障,做好人岗对接,针对学生挂职工作开展定期反馈并建言献策,全面保障大学生基层实习实践有序开展。

项目化引领推进志愿服务解决“活动一阵风”的问题

“蚂蚁搬家”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立足基层社区,走访34 个社区,深度访谈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摸排出在邻里互助、公益微课、爱心帮扶等方面的需求37 项。开展青年主体调查工作,结合高校青年的院校专业和优势特长,整合分类形成“蚂蚁搬家”需求服务匹配清单,涵盖社区环境美化、困境儿童助学、市容秩序提升等七大类内容,精准匹配基层治理的需求与服务。

“聚人增能”匹配社区发展项目。打造“青春合伙人”志愿服务品牌,发布项目需求服务匹配清单,共有41 支高校志愿服务队伍报名,涵盖27个专业283 名核心成员,认领包括墙体彩绘焕新家园、公益课程拓展实践在内的31 个服务项目。志愿服务团队重走社区调研,以项目化运作、可持续实施的方式细化服务方案。在项目运行期内开展多次能力培训、方案指导,为团队增能提效,保障项目方案可行性。

“培训表彰”推动服务长效实施。设计《服务反馈表》,收集各方反馈建议以优化服务;制定服务规范,形成《项目指导手册》,细化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流程和方式。优化资金配置,通过活动共办、企业认捐、参与创投等方式争取服务资金近16 万元,确保项目落地及服务延续性。设置多元激励,以举办成果发布会、挂钩区级与高校荣誉、官方志愿服务时数认定等方式,完善激励体系。

情感化融入提升治理温度解决“青年凝聚弱”的问题

激活返乡学生“青动能”。打造“闽学笃行”返乡学子研学品牌,组织“信鸽驿站”厦门籍学子“青年圆桌会”,使其深入接触家乡产业布局、人才政策和社区建设,吸引青年人才回厦就业创业。目前设立北京、上海、广州等9 个城市站点,吸纳372 名厦门籍学子,设立“信鸽计划”返乡学子与家乡发展双向互联互通的长期合作机制,邀请返乡学子积极反馈发展“金点子”,凝聚返乡高校学子参与家乡发展。

实现儿童帮扶“青成长”。开展社区青春行动,下沉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建筑学院等项目资源,进一步服务城中村外来务工青年群体成长。实施“梦想改造家”计划,链接中建八局、厦门大学建筑学院学生共同出资出力,帮助城中村青少年实现家居微改造;联合快快网络出资购买民族乐器,招募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实地授课教学,打造黄厝社区城中村音乐教室,助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发展成长。

共筑社区助老“青温暖”。推出“青银共生·双百计划”邻里关爱计划项目,面向辖区内不能独立出行的空巢独居老人,以青伴老开展持续性入户关爱服务行动,提供精神慰藉,加强老人的社会联系,提升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爱老、敬老、尊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实现社区青年的爱心传递。

猜你喜欢
厦门大学团员学子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杏林组曲·学子赋
An interpretation of kisses in This Side of Paradise
厦门大学老年大学校歌
今朝学子喜登攀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
Changeons l'indifférence des jeunes chinois!
春秋必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