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博 陈冰冰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并对其进行了顶层设计及全面部署。2022年,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国家倡导素质教育、鼓励有为青年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实践模式的提出顺应了新时期教育的要求,其已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高职院校作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输出基地,应當紧跟时代风向,积极开展符合自身特色的劳动教育,并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本研究以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对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实践的具体形式进行探讨,旨在培养品格健全、素质过硬的新时代食品专业人才。
一、将劳动教育融入
食品毒理学课程的必要性
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食品中非法添加物以及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屡见不鲜,极大影响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甚至影响了我国整个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严加控制,目的是提升我国食品生产加工的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事实上,食品的生产、加工、存储、销售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食品毒理学的支撑。作为食品专业的必修课,食品毒理学是一门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合物的性质、来源、作用机理,评估其对人体的安全性,并确定其安全限值的一门学科,涉及知识面广泛,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高职院校作为劳动教育实施的主阵地,能否有效地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技能实践课程、专业理论课程融合,对于提升劳动教育质量和促进人才全方位发展至关重要。将劳动教育融入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深入、全面地掌握食品毒理学实验的方法、技能,学会食品及其原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安全性评价等,能够有效运用毒理学知识去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劳动教育背景下
食品毒理学课程改革探索
1.教学模式的改革。设计符合时代发展的劳动教育模式,将劳动教育元素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善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比如,通过“大城工匠”事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严守职业操守,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劳动观。
2.教学内容的改革。食品毒理学课程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毒理学的基础知识,还强调了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因此,教学内容要紧贴实际,以生活为主体,以企业实际需求为载体,强化实践内容与理论内容的紧密贴合,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到课堂实践中。传统的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较为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难以突出课程特色,为了突出食品毒理学课程特色,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至关重要。除了传统的动物实验外,还应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从而有效巩固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操作技能。教学内容改革详见表1。
3.教学活动的改革。(1)融入式进入课程,提高劳动热情。食品毒理学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动物实验是重要内容,但是大部分食品专业学生没有完整的动物实验知识体系,缺乏相应的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知识框架,甚至有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实验动物,对实验流程非常陌生。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不仅能够有效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还能确保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保证实验质量。以往在实验开展前,实验场地整理、设备准备、试剂配置、实验动物饲养等几乎都由任务老师完成,学生则在课堂上“坐享其成”,尽管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实验,但对实验内容的认识深度不够,缺乏课堂代入感,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为了增加课堂趣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及早参与到课程中来,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踊跃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动物饲养、观察动物生活习性、染色分组、制作标本等,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2)强化实验基础操作,提高劳动素养。实验基础操作决定了实验完成质量的好坏,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更是劳动教育的核心之一。食品毒理学课程以动物实验为主,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动物实验操作技术,包括动物性别鉴定、抓取固定、饲养动物的编号、实验材料的准备、灌胃、腹腔注射、经口LD50实验、微核试验、精子致畸试验等。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先做示范,学生再依葫芦画瓢,课堂教学较为生硬,学生缺乏融入。同时由于基础实验技能薄弱,课堂上不能有效完成实验任务,导致部分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仍不具备独立实验的能力。因此,应着重选取一些在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实验技术,课堂上要求学生着重练习,严格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严谨规范的劳动作风;实验编排由浅入深,实验项目从动物饲养开始到解剖病例研究为止,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融入到整个实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也将劳动教育完美地渗透到课程教学中。
(3)构建综合型、设计型的课程体系,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实践是劳动教育的重要体现,实践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教学体系是指在学生系统学习并掌握食品毒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掌握食品毒理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条件下,积极发挥劳动教育的内涵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并能独立设计、自主完成相关的毒理学实验。构建综合型、设计型的课程体系,需要教师从实验开始前的文献查阅到设计实验,再到实验基本操作,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等全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真正将劳动教育融入到课程的每一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最大化开发学生的能动性及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劳动主体,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劳动最伟大、最光荣、最崇高的思想,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
4.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评价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有效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为闭卷考试,缺乏过程考核,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过于侧重理论,轻视实践,更忽略了劳动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学生实践技能薄弱,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在考核方式上应加大过程考核及实践考核的力度,将单一、静态的考核形式转变为综合、动态的考核形式(表2),建立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统一的考核体系,注重学生劳动素养及综合技能的培养,着重体现劳动教育在课程考核中的价值。
5.教学效果。食品毒理学课程改革从2020年开始,经过3年的不断完善、优化,形成了教学形式多维化、教学内容多样化、考核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对2019-2022级食品专业4届6个班213名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发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平均成绩、课程满意度均逐年提高。
综上,融入劳动教育的食品毒理学课程,将学生作为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独立完成课程实验并自主开展创新研究,实验结束后会主动对实验过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教师则为辅,引导学生积极查阅相关文献,协助完善实验设计,并在实验操作中给予技术指导。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食品毒理学课程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明显。
基金项目:佛山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2022KC-004);佛山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2022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食品药品与生物化工类专业教指委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2SYSH41);全国食品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SHK2022007)。
作者简介:王小博(1990-),男,河南新郑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