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历史演进与实践特质

2024-01-19 19:57段进军
江苏社会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国式集群苏州

段进军

内容提要 苏州作为中国经济最强的地级市,可以率先实现现代化,发挥样本作用。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具有自身的实践特质,具体包括:第一,开放性和包容性。开放性是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实践的最重要动力,苏州在开放经济发展中形成了包容性的制度与文化,而包容性的制度和文化又推动了进一步的开放。第二,均衡性和内生性。发展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最重要的文化内核,在空间上的表现就是均衡性和协调性。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不是被动接受西方辐射的现代化,而是一种内生的现代化。第三,主体性与规则性。主体性是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重要特质,苏州积极发挥有为政府和制度型企业家的作用,为市场中每个个体发挥创造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主体性是与规则性相辅相成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实践是动态的历史过程,只有在动态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才能揭示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实践特质及支撑苏州现代化实践的深层文化基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从多个角度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各不相同,实现现代化必然有先后时序。苏州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级市,可以率先实现现代化,探索出一条现代化道路来。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实践特质。

一、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历史演进

从20世纪80年代苏州等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苏南模式”到20世纪90年代苏州等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著名的“新苏南模式”,再到数字经济时代苏州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所有这些具体实践活动,如果从更长时间尺度来看,就是一个现代化实践的动态过程,形成了环环相扣的逻辑关联,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价值和意义,都是现代化过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只有置身于动态的时空过程中,其真正的内涵和特质才能被认识清楚。从太湖时代的农耕文明到运河时代的手工业和商业文明,再到海洋时代的工业文明,苏州的经济体系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这极大地推动了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把大量以劳动力为主的生产要素激活了,充分发挥了区域的比较优势,把苏州变成了“世界的苏州”。苏州一跃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中国的经济最强地级市,2022年GDP已经达到2.4万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经突破4万亿,为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实践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中国有那么多的城市,苏州为什么会脱颖而出,取得飞速的发展?这不仅与客观条件相关,而且与苏州内在的文化基因有深层关联,这种文化基因赋予苏州人敢闯敢干,争第一、创唯一的主体精神,并使苏州在每一个关键点上都能敏锐地抓住重大的历史机遇,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天时、地利、人和”高度统一。苏州文化植根于吴地区域文化(简称吴文化),吴文化以先秦吴国文化为基础,经过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变。植根于吴文化的苏州文化较其他地方文化有更强的开放性,更易于吸收和融汇外部优秀文化。这种开放性、融汇性的文化基因赋予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实践以强大的内生动力,使得苏州能够更好地把控未来趋势变化,整合社会资源,探索新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面对国内外宏观环境的重大变化,依靠大量投入廉价生产要素的传统发展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在这一新的背景下,苏州“勇于创新、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又一次赋予苏州人不畏艰险和敢于探索新发展道路的勇气。2022 年苏州召开的新年第一会以“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为主题,2023年苏州召开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大会。发展产业创新集群,基于苏州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正确研判,是苏州在数字经济时代实施的重大战略。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实践的发动机,没有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就无从谈起。从发展乡镇企业到发展外向型经济,再到发展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制造业是苏州经济发展一以贯之的逻辑。正是苏州制造业集聚的发展,推动苏州由中小城市成长为特大城市。苏州目前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两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以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初步建立了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产业创新集群把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超越传统产业集聚逐底竞争的成本导向。围绕着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市域一体化等一系列战略举措。产业创新集群不可能在封闭的、碎片化的空间中形成,只有在要素自由流动的空间中才能形成特色化的产业创新集群。围绕特色化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苏州将形成发达的现代化空间体系,包含沿沪宁、沿江、“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三条东西向产业带,以及沿苏嘉杭高速公路与未来通车的通苏嘉甬高速铁路的南北向产业轴线。届时,一个“丰”字形完善的开放空间经济体系将形成,苏州将融入更大的开放的区域经济网络之中。如果说现代化产业体系、空间体系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硬实力”,那么,无形的制度体系、规则体系,以及深层的文化体系则构成了苏州样本的“软实力”。无论是现代化的“硬实力”还是“软实力”最终都应回归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与深层制度规则和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好的制度和文化会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同时,好的制度与规则协调大量个体的行动,形成一种具有创新活力的良好的自发秩序,这种自发秩序构成了苏州现代化实践最重要的内生动力。这种自发秩序的形成和不断演进,是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实践演进的体现。在这种自发秩序演进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地提升,空间体系不断地完善,规则体系不断地健全,文化体系更具包容性,现代化实践也从单维度的经济拓展到多维度的社会、经济、治理、生态、文化等,最后回归和指向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起点也是其归宿。我们对现代化既要从宏观层面去认识,也要从微观层面的个体行动和个体行动协调的自发秩序去认识,并将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现代化的本质。

二、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实践特质

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实践特质,包括开放性与包容性、均衡性与内生性、主体性与规则性等等。

1.开放性与包容性

古人讲,“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有时空的坐标意识。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就是对古人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开放性是苏州样本最重要的特点之一。20世纪90年代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苏州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苏州抓住了20世纪90年代全球产业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即欧美、日本、韩国等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开始往外进行转移,苏州利用上海浦东的开放,紧跟上海这个龙头,实现与上海经济深度融合,外向型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支撑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开发区特别是国家级开发区在苏州中心城市和各个县域板块快速地发展起来了。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昆山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已连续多年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中排名第一。现在苏州全市已有14家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已经成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开放型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空间载体。2022年苏州国家级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比重为8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60.8%,进出口占比92.0%,其中出口占比89.8%[1]根据苏州市及苏州市各国家级开发区网站公布数字计算所得。。苏州以中国约1/1000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约1/50的经济总量、约1/25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约1/16的进出口总额[2]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苏州统计年鉴-2022》计算所得。。开放型经济为苏州的现代化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吸纳了大量的投资,形成了支撑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大规模产业集聚。大规模产业集聚推动苏州成长为一个特大城市,成为长三角城市体系中重要的节点之一。有学者认为,苏州过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可能导致苏州产业被锁定在低端的组装环节。但是,如果没有外向型经济发展所奠定的基础,那么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就失去了物质基础;正如若没有乡镇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只有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才能深刻认识苏州现代化实践的阶段性。

开放型经济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伴随着苏州现代化实践的始终。2019年,国家在苏州设立了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体现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决心。当前,苏州正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制度型开放是苏州开放型经济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开放型经济发展是苏州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以开放促进改革。通过制度型开放,苏州将集聚更多的国内外高端要素,不断地改变苏州的进出口贸易结构,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进而推动苏州发展的转型和升级。开放型经济使得苏州在制度和文化上更具包容性。开放型经济与包容性制度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包容性制度和文化的发展是开放型经济取得大发展的前提,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升级又会推动包容性制度和规则的建立和不断演变,二者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苏州的包容性文化并非先天的,而是与苏州历史上特别是明清以来的开放发展有密切关系。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苏州现代化实践的重要特质。

2.均衡性与内生性

苏南文化中包含着发展共同体的文化基因[1]任平主编:《新时代苏州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1—62页,第353—377页。,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文化内核,体现在苏州发展的各个层面。苏州城市和区域空间的均衡性、协调性较好,城乡融合度较高,城乡二元结构不突出。空间是社会的表达,空间反映和承载了苏州文化基因。无论是在产业、空间方面,还是在社会方面,协调均衡都是苏州最重要的特点,这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高度一致的。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彰显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力,体现了农民改变命运的主体意识。今天,苏州富裕的乡村,如张家港的永联村、长江村,常熟的蒋巷村等,都是农村富裕的典型样本,这些农村的富裕之路都体现了发展共同体的理念。从外围的农村、小城镇、县域经济的发展再到中心城市的发展路径,体现了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的特点,是实现共同富裕、迈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乡村和小城镇的发展为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腹地支撑。2021 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是2.4479,江苏是2.1125,苏州是1.8165[2]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江苏统计年鉴-2022》《苏州统计年鉴-2022》计算所得。。苏州的县域经济非常发达,这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重要特点之一。2022年,苏州代管的几个县级市都排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的前十名:昆山排名第一,GDP已经突破了5000亿,张家港排名第三,常熟排名第五,太仓排名第七。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这为中心城市发展奠定了重要的腹地基础。苏州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心城市因具有集聚高端要素的优势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一核四城”、多中心的现代化大城市格局已经形成,并与县域经济共同发展形成协调均衡的空间体系。县域经济发展对于中国整体实现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县域经济一头联系着小城镇和农村,另一头连着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很难实现现代化。

上文提到开放经济为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苏州要不断地超越自我,创造奇迹。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一定是内生型的现代化,不是被动接受西方辐射的现代化[3]任平主编:《新时代苏州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1—62页,第353—377页。。如何理解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内生性?苏州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的实践,指向内生型的现代化,这种内生型的现代化既包含苏州文化元素,又纳入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优秀文化元素,是一个创新中心不断形成的过程。在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国内外宏观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苏州用自身的实践科学地回答了内生性的问题。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战略是苏州面对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围绕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笔者提出,苏州应以“七个新”走出独特的内生型现代化道路。一是新战略。苏州要从后发战略转向先发战略,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二是新主体。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需要各方面优秀人才的支撑。苏州要重视各方面人才,兑现“人到苏州必有为”的承诺。三是新要素。新要素是新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苏州要集聚更多的高端要素,从而支撑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四是新产业。苏州要不断地开拓产业发展新赛道,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两个万亿级产业创新集群,以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群,从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新实践。五是新空间。现代化需要新空间体系的支撑,要素在空间中要实现要素产业等更加高效的重构,以支撑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六是新生态。苏州要发展产业创新集群,就必须建立支撑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并加快跨区域合作,特别是加快“沪苏同城化”的发展。七是新品牌。内生型现代化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表现在制度规则和文化方面。苏州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形成苏州制造业品牌,把打造苏州制造业品牌同打造苏南文化品牌有机结合起来。总之,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要植根于苏州的土壤,形成一个向外辐射的现代化创新中心。

3.主体性与规则性

苏州现代化实践包含着一种主体性和规则性,要从“行动-规则”[1]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人的行为》,夏道平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版,第2—9页;朱海就:《真正的市场:行动与规则的视角》,上海三联出版社2021年版,第437—434页。的视角看待苏州的现代化。主体性应该伴随苏州现代化实践的始终,现代化应该指向人的现代化,即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发展。从早期乡镇企业发展到外向型经济发展,再到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苏州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三大法宝”,集中体现了主体为了改变命运所表现出的伟大创造力。苏州“三大法宝”就是一种打破旧规则、创造新规则的制度型企业家探索精神。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制度型企业家探索精神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2]温铁军:《解读苏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0—60页。。这种探索和冒险精神在过去所创造的苏南模式、新苏南模式中都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今后仍将发挥重大的作用。着眼于未来,只有发扬制度型企业家探索精神,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发挥市场中的企业家作用,发挥市场中每个个体的创造力,促进苏州制造业创新集群的快速发展,开创全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新境界和新格局。制度型企业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重要精神财富。当前,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必须发扬制度型企业家探索精神,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效地结合起来,建立立足于市场的全新规则体系,创建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

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从“行动-规则”视角思考人的现代化,注重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即从个体行动角度思考社会的发展,每项政策的制定都将释放个体的创造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每个个体都在自由选择和行动,这是不证自明的。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每个个体都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权利。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把开放与“放开”结合起来,打破束缚人的条条框框,并建立一种基于市场的内生激励机制。从制度和规则层面来讲,40多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一个产权界定不断清晰化的过程。产权界定的清晰化对于民营企业家崛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没有产权清晰界定就很难出现民营企业家,也就不可能有民营企业的快速崛起。苏南乡镇企业发展后期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产权问题,乡镇企业的改制就是对产权重新界定,产权清晰界定才会涌现出一大批民营企业家,推动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从“行动-规则”视角来看,产权、价格、专利等方面一般性规则的确立,是有效协调个体行动的重要基础,也是形成市场自发秩序的基础。总之,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一方面强调发挥有为政府和制度型企业家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市场一般性规则对于个体行动协调的作用,最终目标就是在有为政府的作用下保护市场的一般性规则,让每个个体和企业家发挥创造力,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最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历史地揭示苏州现代化实践的文化基因

没有苏州的区域性特点及其文化基因,苏州就不可能率先成功实现现代化。苏州处于通江达海的T形格局[3]陆大道等:《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02页。的交汇点,具有深受海洋文明影响的文化基因,形成了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并实现了二者的有机融合[4]方世南:《在以文兴城的进程中塑造现代文明》,《苏州日报》2023年7月5日。。苏州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但基于特殊的客观条件,更基于苏州的文化基因。这种文化基因渗透在每个个体的血液里,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对于推动苏州现代化实践发挥了重大作用。主体创造性是与其文化生态系统联系在一起的,而文化生态系统又与其独特的区域性地理环境分不开。

从世界范围看,很多农业文明都起源于大河的冲积平原,尤其是江河入海的三角洲地带。苏州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借着地利,较早形成了发达的农业,实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并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经济意义上的镇和城。这些镇和城不是出于军事和政治的目的而形成的,而是完全出于商品交换流通的需要形成的,最终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城市集聚区。因市成城,也形成了颇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主体和独特的区域经济文化特点。王宁教授将苏南区域文化特点总结如下:“一是区域共识性。主要是指苏式生活的全域态和多层次性质,它是基于经济发展在江南尤其是苏州形成的阶段性全民性共识。二是‘向心’的反观和内省。即注重内心感受,注重超越物质层面的个体性和精神性。三是‘后农业’特质。是指苏式生活其实是小农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并完成阶段性跨越,即从小农向手工业、从工业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型的产物。四是尊重个体自由。是指它尊重个体自由和生命价值。”[1]苏州大学王宁教授2022年12月6日在中国戏曲学院的讲座“慢说昆曲”发言稿。

以上四个特点,特别是对个体自由和创造力的尊重,是苏州现代化实践中最具有活力的因子,而这又与区域发展共同体统一在一起。这种发展共同体既不同于西方原子式发展模式下的共同体,又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缺乏活力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共同体,是一个富有活力的共同体,是一个实现个体与群体价值统一的共同体。因此,对于苏州现代化实践需要从更久远的历史、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具活力的社会的三元辩证法[2]爱德华·苏贾:《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6—66页。去认识和思考,才能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文化基因,也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将个体与群体价值相统一的发展共同体的内涵。苏州的现代化实践是将很多看似矛盾的东西统一了起来,实现了历时性与共时性、传承性与创造性、本土性与全球性、人文与经济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来苏州视察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3]《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人民日报》2023年7月8日。在参加2023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4]杜尚泽、潘俊强:《总书记关注的这个题目,有中国的未来》,《人民日报》2023年7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发展人文经济这一重大的时代课题。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离不开人文和经济的不断融合。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实践是动态的历史过程,只有在动态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才能揭示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实践特质及支撑苏州现代化实践的深层文化基因。开放性和包容性、均衡性和内生性、主体性和规则性等等,这些苏州现代化的实践特质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和统一性,具有相互渗透性和相互支撑性。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良性互动是实现个体与群体价值统一的共同体的重要基础,也是苏州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现代化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中国式集群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中国式民主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苏州一光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苏州十二忆
中国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