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学科融合传承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研究

2024-01-19 13:40广州市天河中学傅芸智
师道(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广东音乐多维度中学生

文/广州市天河中学 傅芸智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中,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教育实践各环节。高中音乐教学更需加强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中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文化继承者。广东音乐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播、传承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特别是本土音乐在中学生群体更为举足轻重。通过多维度学科融合教学,以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探寻切实有效的实施路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实践意义。

一、传承广东音乐的意义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中国传统丝竹乐种,是岭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广东音乐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成体系,风格独特,深深植根于岭南民间。在海外,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广东音乐。作为新时代高中生,特别是岭南本土学生,从音乐中收获丰富的人文内涵、正确的审美感知,结合多维度的多学科知识,探究地域人文特点,对学科知识迁移与拓展从而形成立体的知识网,对广东音乐传承与创新产生思辨与思考,是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重要的基石。

二、传承广东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困难与困惑

1.教学资源不足,教师知识面局限,教学易碎片化。广东音乐选材常常仅限于教材,而教材内容举例较少,对音乐本体的分析与探讨多为罗列音乐特点,学生难以自主深入浅出的探究,容易造成知识学习的碎片化、浅层化,学生的认知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广东音乐不仅仅是音乐的文化,它源于岭南人文、源于特有的历史文化,有丰富的背景故事,然而音乐教师的知识局限性大,如何结合多学科形成立体多维的知识网,如何制造情境使多学科交织、整合知识,成为广东音乐教学的痛点。

2.学生特定的年龄特点,对传统音乐认识不足,不容易激发兴趣。高中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积累了一定的广东音乐知识,但由于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有限,社会宣传不足等原因,学生常觉得广东音乐离自己很远,更多同学认为广东音乐是老人家的专利,感到落伍,从而不愿听和学。高中学生普遍有不愿意主动表述、主动表演,不乐于合作等生理、心理特点,因此教学手段受限。

3.多维度学科融合促进广东音乐教学的有效实施。(1)音乐与语文、历史学科相融合,多维知识网更立体更深入。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学作品之间常常关系密切,在教学中以情感作为线索,恰当地运用诗句更容易借助文字、诗词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广东音乐《雨打芭蕉》教学中,可以借助宋朝李之仪的诗句“点滴芭蕉疏雨过,微凉”来感受岭南夏季喜雨的心情,意境与想象相结合,促进学生产生共鸣。历史文化背景是广东音乐形成与发展的根基,学生对历史根源了解越深入就越能掌握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广东音乐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成型于清代光绪年间,繁荣于民国时期,正因为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作品多映照出平民百姓的生活,曲风自然、风趣备受人们喜爱。(2)音乐与美术、书法学科相融合,借助视觉表达更直观。在教学中可以利用音乐与美术的“通感”性,深度探讨音乐中的旋律线条、乐器音色、调式色彩等,以绘画诠释来呈现,借助视觉,表达更为直观。(3)音乐与信息技术学科结合,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更广泛。拓展音乐视野,充分结合信息技术知识及现代教学手段,将大量感性知识逐步过渡到理性理解与分析,符合高中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高中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强,学生可以广泛收集曲目库、知识库,拓展对广东音乐的认知范围,形成自己的“广东音乐曲库”,更乐于分享与传播。信息技术参与教学评,能及时反馈教学成果,延伸课堂,知识进一步的迁移与深化,传承更有内驱力。比如:课后学生借助喜爱的电子音乐、流行音乐对广东音乐进行融合与创作,尝试创新传统音乐,从而增强传承乐趣,让传统音乐文化传播成为中学生的流行与时尚。

总之,笔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学科融合,促进传统音乐文化在中学生群体的传播与传承,力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驱力,收获更全面、多维的传统文化知识网,从而让学生喜爱上传统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广东音乐多维度中学生
广东音乐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
20世纪以来广东音乐的海外传播研究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多维度评改”方法初探
论“广东音乐”的名实之变
多维度市南
传播学视野下的广东音乐研究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