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李娜 刘慧敏
中国海洋大学 经济学院 青岛266100
水产品是继谷物和牛奶后人类获取蛋白质的第三大来源。随着各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消费结构升级,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在人们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持续增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工水产品的贸易规模逐年扩大,成为各国农产品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贸易过程中,加工水产品质量直接决定相关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高收入国家也更倾向于从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国家进口。因此,如何提升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成为该领域的重要话题。近年来,随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2021 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量为1.65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7%。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直接增加了对东道国的资本投入,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还会影响到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资源配置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那么,外商直接投资引入会对国内企业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产生何种影响?
本文以中国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国家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2019年相关贸易数据,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系统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引入对东道国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的影响。与以往文献相比,本文主要有以下贡献:第一,以各国加工水产品行业为研究主体,探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其产生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产品质量的已有文献主要针对制造行业总体,鲜有文献从特定行业视角研究其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而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对包括加工水产品在内的农产品质量要求比其他类别产品更为严苛。本文以加工水产品行业为研究主体,搭建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联机制,延展了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视角。第二,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的内在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结果是否因东道国技术水平和出口产品质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目前已有很多学者研究了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收入水平[1]、产业集聚[2]、生产率[3]、贸易[4]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影响因素中,贸易因素已成为一个重要变量。随着世界各国对出口产品质量关注度的提升,贸易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成为国际贸易领域探讨的热点话题。大多数研究表明,无论是全球还是区域间的贸易开放都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5-6],在这其中,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研究也较为丰富。外商直接投资是各国扩大贸易规模的重要手段,是优质制造业的重要决定因素[7],综合来看,不少学者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正向关系[8-9],这种关系尤其体现在发展中国家[10-11]和加工贸易企业中[12]。但是,也有观点认为由于负向溢出效应的存在,外商直接投资会阻碍东道国的发展,比如,Lu 等通过从不同维度区分外商直接投资类型,阐明集聚效应和竞争效应作用机制,解释了外商直接投资的负向溢出效应如何影响东道国[13]。
从不同视角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也并不总是正向影响出口产品质量。从上下游视角来看,上游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下游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14];从行业异质性视角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但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由于竞争效应大于其他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的存在反而不利于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15]。此外,还有从其他视角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差异性,包括知识产权视角[16]、经济发展水平[17]、国家特征与政策环境[18]等。
除去直接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也会通过影响生产率、研发水平、融资约束等因素,间接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19],但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竞争效应、示范效应、人员流动效应等溢出效应的加总,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作用并不明确[20]。比如,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生产率,Fernandes 等对智利[21]、Monastiriotis 等对保加利亚[22]的研究均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正向溢出效应;而在毛其淋等的研究中,发现当外资管制放松时,外资进入可能会对本土企业产生一定的负向溢出效应[23]。
综上所述,从整体制造业角度来看,大多文献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有助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但外商直接投资对某一行业的影响可能会与整体行业有所不同[24]。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多重效应的存在,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方向和作用大小皆存在异质性。目前以特定行业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较少,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加工水产品行业而言,其产品质量与外商直接投资间的关系仍较为模糊,需要进一步理论和实证的检验。
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水产野生捕捞资源日益紧张,水产养殖成为主流,全球进入水产养殖时代。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显示,自1959 年全球水产养殖量不断增加,至2019 年已达到1.2 亿吨左右。水产养殖的利用量和贸易量也产生较大变化,如表1所示。
表1 全球渔业与水产养殖产量的利用量和贸易量
水产品加工行业下游连接水产品市场,上游连接捕捞养殖市场,在整个渔业中起着桥梁枢纽的作用,是渔业生产的延续。2020 年非食用水产品占全球水产品总量的89%,比20 世纪60 年代上升22 个百分点。在直接食用的水产品类别中,冷冻、预制和保存处理以及加工产品所占比重较高,仅次于生鲜或冰鲜产品,尤其在亚洲和非洲,经过盐渍、烟熏等处理手段的水产品比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世界水产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各个国家对于加工水产品贸易也愈发重视,本文基于中国和OECD 国家中的水产品大国印度、越南及印度尼西亚相关贸易数据,测算各国加工水产品行业的出口情况和出口质量,如图1—图3 所示。从各国加工水产品出口情况看,出口值最多的前三个国家为中国、印度和越南,皆为发展中国家,三国的出口值均超过60 亿美元,中国甚至超过140 亿美元,而四个OECD 国家唯有挪威突破60 亿美元,出口值最低的是日本,仅有20亿美元左右。出口量最高的前两位国家是中国和越南。图2 和图3 中,美国、智利和中国近年来出口的加工水产品质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具体看,日本、挪威的曲线较平缓,其出口的加工水产品质量未发生太大变化;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质量曲线在后期有上升趋势,其中,中国和印度更为明显。
图1 2019年各国加工水产品出口情况
图2 OECD国家中水产品大国加工水产品质量变化趋势
图3 发展中国家中水产品大国加工水产品质量变化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这些年加工水产品的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成绩显著。图1—图3 表明,2019 年出口量和出口值都远超其他国家,出口加工水产品的质量指数从2014 年的0.889 3 跃升至2019 年的0.904 3。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加工的种类、产量以及相关技术操作设备的建设发展成效显著,2020 年水产品产量为6 549 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水产加工产品2 067万吨,约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32%。随着水产品加工行业的不断升级,我国的水产品加工行业市场将更加趋于多元化、高产高质化,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后可对内资企业产生多重效应,包括直接和间接溢出效应。伴随这两种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会通过生产率、技术、资本、劳动力、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间接影响加工水产品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因此,本文分别以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和间接溢出效应为框架,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在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同效应中对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所发挥的作用。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可直接为东道国带来资本、人力、设备、技术、管理经验等,这些因素皆与出口产品质量存在密切关联[27]。具体而言,根据Rahman等对不同行业的分类[28],加工水产品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类行业技术水平较低且严重依赖劳动力,充足的资金会缓解相关企业融资约束问题,进而加大对提升加工水产品质量的投资力度,购买更先进的生产设备以提高国内生产加工水产品企业的机械化水平,增加水产品加工种类;人才与技术的注入为国内生产加工水产品企业实现质量升级提供助力,Anwar等的研究表明,在外资企业工作可将工人技能水平提升11.12%,这些工人可通过人才流动效应进入国内企业[29];高标准管理经验在国内企业的应用有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加工水产品效率,促进质量提高。
外资企业的间接溢出效应包括竞争与挤出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这些效应可能对出口的水产品加工质量产生不同作用。当外资企业开始进入东道国时,竞争和挤出效应较大,此时国内市场生产加工水产品的企业增多,竞争更加激烈[30],这些外资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高效率的加工处理手段降低成本,以此替代国内同类型但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水产品。随着外资企业占据的国内市场份额扩大,国内企业生存空间日益受到挤压[31],其市场竞争度和对提升加工水产品质量的创新动力也逐步降低,转而从事更低技术水平水产品的加工[32],小型企业甚至被挤出市场,最终整个行业出口的加工水产品质量降低。另外,外资企业在东道国可能会以高于国内的薪酬吸纳相关人才,减少了国内加工水产品企业的劳动力;或者迫使国内企业提高劳动力工资,增加成本,不利于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提升。随着进入东道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扩大,外资企业技术溢出和示范效应使内资企业学习到更先进的加工水产品技术,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33]。外资企业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知识,能够降低东道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风险,并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国内加工水产品企业主动模仿和学习外资企业处理水产品的先进技术[34],使用先进设备对水产和水产养殖进行储存、冷藏等加工处理手段,严格按照外资企业制定的高标准加工水产品,同时,利用人才流动效应吸引外资企业中掌握核心技术的先进劳动力,提高生产加工水产品的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企业生产率随之提升,有助于加工水产品的质量提升。
综合以上分析,外商直接投资通过直接效应增加内资企业的资本、人力、设备、技术、管理经验等要素,提升内资企业出口的加工水产品质量。在外商直接投资的间接溢出效应中,一方面,对国内水产品加工企业产生竞争与挤出效应,通过提升国内市场竞争程度和生产成本、降低相关劳动供给,降低内资企业出口的加工水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对内资企业产生积极的技术溢出和示范效应,主要通过提升内资企业加工水产品的生产率和技术复杂度,间接提升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外商直接投资可依据技术水平划分为3 类,不同技术水平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的影响有所差别。一般来说,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含量越高,对东道国的积极影响也越大[25-26]。
当东道国引入更高技术水平的外商直接投资后,内资企业受到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较大,所学习到的加工处理水产品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可以提升内资企业自主研发水平,激发其自主创新动力,提升其出口加工水产品内含的技术复杂度,此时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示范效应大到超过竞争与挤出效应,有利于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的提升。当技术水平与本国相当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后,尽管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效应会在一定程度提升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但由于技术水平相似,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和示范效应影响较小,竞争效应较大,一方面内外资企业竞争更加激烈,使小规模内资企业可能被挤出市场,内资企业市场份额降低,不利于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此类企业的增加,内外资企业可能形成良性竞争,倒逼有潜力的内资企业提升自我创新能力,间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此时,这部分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不确定。另外,若东道国向外资企业提供各项优惠政策,降低外资准入门槛,技术水平较低的外商直接投资也会进入东道国,大量生产低质量加工水产品的外资企业涌入会稀释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最终使东道国整个行业出口的加工水产品质量降低。
以上分析表明,不同技术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会对东道国出口的加工水产品质量产生不同影响:当中高技术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时,东道国内资企业可能受竞争和挤压效应较大,但随着进入规模的扩大,受益于外商直接投资直接效应、外企企业技术溢出效和示范效应,国内企业的创新水平、管理能力和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其出口的加工水产品质量也得以提高。当低技术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时,极有可能稀释国内出口的加工水产品质量,从而降低加工水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本文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质量的影响可能并非线性关系,初始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东道国时,由于低技术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及中高技术水平外商直接投资竞争和挤压效应的存在,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会下降,但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逐渐投入,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效应、技术溢出效应等使内资企业自我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得到提升,有助于质量升级。因此,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的加工水产品质量可能成U型关系。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基于2014—2019 年中国和OECD 国家的相关贸易数据,考察各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其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的影响,具体计量模型设定为:
其中,i表示国家,t表示年份,被解释变量qualityit表示国家i在t年出口加工水产品行业质量,核心解释变量fdiit和fdi2it分别表示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一次项和二次项,Xit为相关控制变量,ui和ut为固定效应,分别表示国家个体和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
目前国内外没有统一的出口产品质量测算方式,较为常见的测算方式包括单价法、出口技术复杂度、事后推理法等。出口技术复杂度与出口产品质量并不完全等同,出口技术复杂度体现出口产品内部的技术含量差异,而质量更多强调的是产品间差异,现有文献大多采用事后推理法测算企业层面出口产品质量。本文研究的是加工水产品行业层面的出口质量,采用事后推理法测算出口产品质量,在OLS 回归时无法消除其潜在内生性,从而产生测算的误差,而出口单位价格在较大程度上体现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反映产品的精炼和深加工的发展程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口产品质量的变化幅度[35],因此,本文选用单价法测算加工水产品行业的出口质量。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UV表示加工水产品行业的出口单位价格,TVj表示加工水产品行业j产品的出口总额,Qj表示加工水产品行业j产品的出口数量,则表示加工水产品行业j产品的出口单位价格,加工水产品行业的出口单位价格由该行业内产品的出口比重作权重求得。
基于相关数据匮乏及外商直接投资流量数据存在负值,本文使用包括加工水产品行业在内的整体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数据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进行检验。本文选用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口数量(pop)、经济自由度(free)和研发水平(rd)作控制变量。其中,经济自由度涵盖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由《华尔街日报》和美国传统基金会综合财产权、政府公信力、司法效率、税收负担等指标得到。研发水平以各国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
由于OECD 国家中有四个国家缺乏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存量数据,本文选取2014—2019年间中国及剩余34 个OECD 国家①34个OECD 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韩国、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美国。作为研究样本,这些国家历年加工水产品出口总额皆在全球60%以上②根据OECD数据库和WTO数据库提供的计算数据得到。,具有代表性。本文被解释变量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原始数据来源于CEPII-BACI 数据库,从包含5 221 类产品、涉及238个国家的原始数据中筛选出35个国家的加工水产品相关数据进行进一步测算,得到其出口产品质量;控制变量经济自由度来自美国传统基金协会和《华尔街日报》;核心解释变量外商直接投资与其他控制变量皆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OECD数据库。表2报告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运用stata 软件进行实证分析,表3 报告了各国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基准回归结果。其中,列(1)未固定时间和国家个体效应,列(2)和列(3)分别固定了时间和国家个体效应,列(4)是时间和国家个体效应都固定的结果。从列(4)中外商直接投资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来看,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与外商直接投资成U 型关系,即随着外商直接投资投入规模的扩大,各国出口的加工水产品质量先降低后提升。对于OECD 国家而言,当不同技术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开始进入国内市场,低技术水平外资企业涌入,对东道国出口的加工水产品质量起到稀释作用,与此同时,中高技术水平外资企业利用价格优势挤压国内加工水产品行业,迫使国内企业从事更为简单的加工业务或者退出市场。随着外资进入规模的扩大,东道国企业调整内部结构,更加合理配置资源,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学习到更多先进的加工处理手段,能够使用更高效的机器设备,技术创新水平也得到提高,此时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和示范效应逐渐扩大甚至超过竞争和挤压效应,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对中国而言,初始阶段本国企业简单模仿外国低质加工水产品的处理手段,相关研究表明,这一行为使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下降[36]。此时中高技术水平外资企业牢牢占据海外市场,更加不利于出口的加工水产品质量提升;当中高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水平外资企业规模扩大,同OECD 国家类似,本国企业学习更多、更先进的加工处理手段,管理水平和创新水平大幅提升,外商直接投资此时有利于加工水产品的出口质量提升。控制变量方面,以国内生产总值表示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有助于国内企业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提升,而人口规模扩大会阻碍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提升,经济自由度和研发水平的回归系数不显著,但并未影响本文结论。
表3 基准回归结果
5.2.1 内生性
为进一步保证本文结论的稳健性,解决基准回归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滞后一期作为其工具变量进行实证检验,表3 列(5)给出了相应的结果。结果表明,在回归中LM和F检验拒绝工具变量识别不足和弱识别原假设的基础上,内生性问题得到改善,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仍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结论稳健。
5.2.2 加入三次项
为进一步验证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U”型关系,本文在回归中加入外商直接投资的三次项。结果如表3列(1)所示,外商直接投资的三次项系数不显著,并且外商直接投资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也不再显著,说明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与外商直接投资并不存在更为复杂的三次方关系,二者成“U”型关系的结论更加稳健。
5.2.3 更换被解释变量
本文在事后推理法基础上借鉴施炳展[37]的方法对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进行重新测度,以此代替原有解释变量加入回归,保证结论的稳健性,数据来源于CEPII-BACI 数据库,在原始数据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其测算过程如下,消费者的需求函数为式(2),其中m表示进口国,x表示消费者的消费量,p表示产品价格,q表示出口加工水产品的质量,E表示消费者总支出,P表示总价格指数。将需求函数两边取对数并进行简单整理得到计量回归方程式(3),χimt=lnEmt-lnPmt为进口国——年份两维虚拟变量,用以控制随进口国或年份变化的变量,σ取值为3,随机误差项εimt=(σ-1) lnqimt,其中包含了质量信息,因此对式(3)回归即可从误差项中提取出口产品质量得到式(4)。进一步的,为消除不同产品的单位差异,方便对不同维度例如出口国m 加总,将(4)式标准化得到式(5),min 和max 分别表示国家i在所有年份向所有国家出口产品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终根据各水产品出口额的权重得到出口加工水产品行业质量表达式(6)。
回归结果如表3列(2)所示。外商直接投资的二次项系数显著为正,一次项系数为负,与基准回归结果基本一致,本文的核心结论较为稳健,并未因出口产品质量测度方法的不同而有太大差异。
5.2.4 删除数据
部分加工水产品的原始贸易数据存在缺少出口数量的问题,考虑到这些相关数据缺失可能会对回归结果产生影响,为确保结论稳健,本部分删除缺失数据,重新计算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指标。回归结果如表3中列(3)所示,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的加工水产品质量依然呈显著的“U”型关系,缺失数据并未影响本文结论。
5.2.5 取对数处理
为了减少变量的极端值、非正态分布及异方差性,消除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本部分将所有变量都做取对数处理,结果如表3列(4)所示,外商直接投资二次项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首先会抑制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提升,当外商直接投资投入超过一定额后会促进出口的加工水产品质量提升,本文结论可靠。
5.2.6 增加样本数据
为验证本文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本文进一步加入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水产品大国,包括印度、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将41个国家的总体外商直接投资存量数据再次进行回归。其中,总体外商直接投资存量数据来自UNCTAD数据库,补充的控制变量数据来自联合国统计数据。结果如表4列(6)所示,外商直接投资一次项和二次项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U型关系依然成立,表明加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水产品大国后,本文的研究结果仍然稳健。
表4 稳健性检验
5.3.1 按照国家不同技术水平分组
本文使用加工水产品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平均值对各国进行分组,将低于平均技术水平的划分为低技术国家,高于的则划分为高技术国家,结果如表5 中列(1)(2)所示。高技术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系数不显著,但仍与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呈“U”型趋势。低技术国家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成显著的U 型关系,加工水产品行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当加工水产品的技术含量得到提升时,其出口质量在短时间内就会实现大幅度提高。因此,相比高技术国家,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低技术国家的作用更大,随着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低技术国家,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逐渐超过挤出效应,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也随之提升。
表5 异质性检验
5.3.2 按照出口产品质量分组
本文使用整体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的平均值对各国进行分组,将低于平均质量的划分为低质量国家,高于的则划分为高质量国家,结果如表5中列(3)列(4)所示。低质量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系数不显著,但仍与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成U 型趋势。高质量国家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的关系发生改变,二者成倒“U”型关系,为验证二者之间倒“U”型关系是否成立,避免共线性的干扰,本文借鉴Lind等[38]和Sasabuschi[39]的做法,使用utest 进一步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计算出的极值点为73.770 5,外商直接投资的取值范围为[0.123 8,180.502]。极值点在数据范围内,并能够在1% 的统计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同时,结果中的slope 在区间里存在负号,可以认定,对于具有高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的国家,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之间存在倒“U” 型关系,随着外商直接投资投入的增加,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先提升后降低。这部分国家内资企业的研发和学习能力较强,在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初始阶段迅速吸收高技术水平外资企业的高新技术用于自身生产,提升出口的加工水产品质量。随着引入外资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大量涌入的低技术水平外资企业逐渐稀释东道国内资企业出口的加工水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中高技术水平外资企业与同样技术水平较高的内资企业形成激烈的竞争关系,反而不利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的作用呈现出先提升后降低的趋势。
表6 utest检验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市场产品竞争形式逐渐从价格竞争转变为质量竞争。随着加工水产品贸易在农业国际贸易中比重的提升,如何提升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成为各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话题。本文以中国和34 个OECD 国家为研究对象,以具体加工水产品行业为研究主体,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探究外商直接投资引入对东道国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外商直接投资引入对东道国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在低外商直接投资投入水平下降低质量和高外商直接投资投入水平下提升质量的“U”型关系,在考虑了内生性偏差并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外商直接投资对各国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的作用存在异质性,不同技术水平和加工水产品质量水平的国家之间存在差异。比起高技术国家,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的加工水产品质量间的“U”型关系在低技术国家更为显著,对于具有高质量加工水产品国家,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加工水产品质量之间转变为倒“U”型关系。本文研究结果为中国加工水产品行业乃至其他行业在国际贸易中提高市场份额、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第一,我国应继续鼓励引入高质量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实施优惠政策,完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引导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形成良性竞争,共同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同时,政府需充分考虑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质量,引导高质量外资向我国高附加值行业领域的延伸,减少低技术水平外资的进入,避免低质量产品进入对本国出口产品质量的稀释。第二,我国企业应不断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如今,创新水平是世界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更先进的技术直接助力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内资企业应提升学习能力,高效吸收中高技术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溢出的高新技术并有所创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体至加工水产品行业,我国相关企业需要精进加工处理手段,使用更为先进的机器设备,不断提升机械化水平,增加加工水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我国农产品贸易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