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主流电影发展至今,其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类型叙事的多元化、英雄塑造的亲民化、视听影像的奇观化等方面,《万里归途》对于撤侨题材的展现思路虽不同以往,但对新主流创作模式的坚守与创新,依然是其获得票房与口碑成功的重要基础。《万里归途》从外交官的视角对撤侨题材重新演绎,在公路片、战争片、灾难片的类型基础上,塑造了以宗大伟、成朗、白婳为代表的平民英雄,完成了对《战狼2》和《红海行动》的改良与升级,为新主流电影的存量竞争提供了破局之道。
关键词:万里归途;新主流电影;战狼2;红海行动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电影作品分析》(YKCSZ2021009)研究成果。
2017年以来,新主流电影在献礼年份的加持下井喷式爆发,在一众“高概念”的新主流大片之下,《万里归途》算不上大体量的重工业巨作,90多天的拍摄、30多天的后期,导演饶晓志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成本下高标准完成这部影片,本身就是新主流电影工业化制作的一次升级。经过国内的《战狼2》《红海行动》和国外的《摩加迪沙》《逃离德黑兰》等经典大片,撤侨故事也不再是什么新鲜题材,但《万里归途》仍然能以四两拨千斤的姿态逆流而上,挽救2022国庆档滑铁卢式的口碑,在一众随行就市的跟风之作中杀出一条血路,不仅实现了撤侨题材的中国故事再创作,也让中国新主流电影正式进入存量竞争时期。
一、新主流创作模式的成熟与强化
自1999年上海青年导演研讨会做出的《新主流电影:对国产电影的一个建议》策划至今,中国新主流电影不过才发展了短短二十几年,但潜心修志的新主流电影终没抵住时代的洪流。2017年吴京《战狼2》的现象级出圈,以远超娱乐大片《美人鱼》20多亿票房的绝对优势,领跑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强势将新主流电影带上了历史新高度。之后,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连续的纪念周年,外加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成果、冬奥会成功举办等重大时代事件,在现实主义的创作热潮下,形成了以红色革命历史题材为头、以重大事件题材为翼、以现实主义题材为羽的新主流电影创作格局。新主流电影的美学特征也日渐成熟,主要体现在类型叙事的多元化、英雄塑造的亲民化、视听影像的奇观化等方面。《万里归途》对于撤侨题材的展现思路虽不同以往,但对新主流创作模式的坚守与创新,依然是其获得票房与口碑成功的重要基础。
(一)公路战争的类型糅合
公路片起源于美国的公路建设和汽车文化,以《逍遥骑士》为标志开启了公路片这一电影类型。中国公路片从2007年的《落叶归根》到徐峥导演的“囧系列”,再到宁浩的《无人区》、韩寒的《后会无期》等,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本土化探索,但从故事背景上讲,均是以中国内陆为主要路线,展现几个性格迥异的同伴离开家乡,在旅途中发生价值观的碰撞和矛盾冲突,最终互相影响与和解[1]。在《万里归途》中,“旅途”虽来到境外,但撤侨的题材让中国公路片中离家与归乡这一母题得到了升级。影片中,宗大伟、成朗和努米亚司机组成的三人小队开着汽车冲进战火解救同胞。在一路的救援途中,成朗作为外交部新人对宗大伟一直很有成见,到后来成朗反对宗大伟隐瞒路线真相,坚决要公开所谓的撤离点迪拉特也不一定有救援,两人的矛盾升级。直到有人擅自脱离队伍,成朗独自担起带领一百多人走出沙漠的重任时,他才明白在极端条件下信念的重要性,与宗大伟和解,也与不成熟的自己和解。
从深陷战争的国家撤侨,自然离不了对战争类型和灾难类型的营造。中国大使馆的遇袭,努米亚政府军与叛军的对垒,中国同胞被捕后的威胁,这些场景虽然受疫情影响都是在国内搭景拍摄,但都在异国文化的塑造下凸显了战争的惨烈。另外,“俄罗斯轮盘赌”也是战争片中的“常客”,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反越战电影《猎鹿人》,用“俄罗斯轮盘赌”揭示战争的荒谬与残酷。在《万里归途》中“俄罗斯轮盘赌”有着同样的象征意义。
除了公路片、战争片、灾难片的风格,宗大伟带领救援队伍过关斩将的智慧与勇气,也为影片增添了一丝冒险神话色彩。在宗大伟身陷险境时,白婳的养女说起那本被烧焦的《一千零一夜》中《航海家辛巴达》的故事,辛巴达在海上一次次击败巨兽夺回“和平之书”的冒险经历,与宗大伟穿越于战火之间拯救同胞的艰难境遇形成对照,影片与神话故事的互文也预示着宗大伟一定能带领同胞走出沙漠,回归祖国的怀抱。
(二)平凡英雄的群像塑造
在电影的群像塑造中,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万里归途》显然没有陷入这样的尴尬局面。张译饰演的外交官宗大伟,从一开始就焦急地想回国与临产的妻子团聚,结果还是慷慨地把飞机最后一个座位留给了台湾同胞。当另一架班机抵达努米亚前夜,原计划执行进一步撤侨任务的外交官领队章宁意外被乱枪击杀,宗大伟作为唯一合适的人选,又一次挣扎着放弃了回国的机会,“被抛入”这片动乱之地。“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在战乱中对妻儿的思念,一次次在宗大伟游离于生死之间时浮上心头,但无情的战火也越来越让他坚定解救同胞的决心,使他从“反英雄”到“非英雄”最后成为“平民英雄”[2]。宗大伟是国家外交官,同时又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身份与责任的反差让宗大伟的人物形象真实而又丰满,“接地气”的心理动机使其舍小家为大家的自我牺牲精神更容易令观众代入与共情。
王俊凯饰演的成朗幼年丧母,在军人父亲的养育下,从小就刚正要强。在会议讨论撤侨人选时,成朗毫不犹豫地站起来毛遂自荐;面对宗大伟不同的思想观念时,他也不惧权威,敢大胆提出自己的质疑与不满;但面对撤侨问题的复杂,成朗的直言敢谏又暴露了他的单纯耿直。最终在残酷现实的磨砺下,成朗走向成熟,完成了人物弧光的转变。少年成朗莽撞稚嫩,无疑有宗大伟为代表的每一位外交官年轻时的影子。
殷桃饰演的白婳是影片的女性代表,丈夫章宁意外牺牲后,她没有一蹶不振,作为华兴公司总经理,她镇定自若地协助撤侨工作,保障被困工人的生命安全,直到回国的飞机进入中国境内,才流下泪水。灾难中坚毅的女性形象打破了电影的男性主导,她收养的努米亚战争孤儿更是象征着跨越种族的博爱,暗含着“家文化”的中国特色外交理念和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3]。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的,不是好莱坞式的超级英雄“救世主”,而是一个个渺小平凡而又偉大的普通人,他们也会恐惧、也会犯错,但普通人的涅槃往往更真实动人[4]。
(三)异国撤侨的影像奇观
奇观化是新主流电影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无论是《流浪地球》中对星际环境与未来世界的畅想,还是《长津湖》《中国机长》《紧急救援》中对枪战、空难、火灾的真实再现,奇观影像既能造成强烈的视听冲击,也能满足观众的感官刺激。《万里归途》为了还原非洲风貌,剧组的美术置景组花四个多月的时间搭建了一座拥有七十多栋建筑的非洲小城,在具体摄制的细节把握上,对太阳照射角度、植被生态等都进行严格的把控,使得画面中的一切元素尽可能贴近努米亚这一非洲假想国[5]。电影最终通过枪战、爆炸、沙尘暴等奇观影像,还原了复杂的境外环境,强化了“归家”之艰难,完美实现了异国救援这一史诗级行动。
影像奇观的另一方面表现在明星策略。作为被摄影像的核心对象,明星演员不仅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还会增强观众对影片的认可度和好感度。《万里归途》不仅有金鸡奖、百花奖“双料影帝”张译,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三料视后”殷桃,实力小生王俊凯联合主演,还有李雪健、成泰燊、张子贤、王迅、万茜、李晨、王智、吴京等明星大咖的出演与客串,为整部影片的质量与流量都带来了很大加持。
影像奇观除了宏大的场面,还存在于一些精心设计的细节之处,《万里归途》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战火与烟花的巧妙对比。在努米亚战区,宗大伟带领的救人小队驾车穿梭于枪林弹雨,最惊险时宗大伟直接被炸出汽车的前挡风玻璃,靠着视死如归的精神,才一次次在连天的炮火声中死里逃生。春节前夕,归国的宗大伟走在北京的街道上恍若隔世,突然炸开的烟花似乎比努米亚的炮声还要剧烈,神经紧绷的他久久不能走出战争的阴影。其乐融融的万家灯火和尸横遍野的烽火连天竟处于同一时空,对比之下,朴实和谐的生活瞬间显得弥足珍贵。
二、国内撤侨题材电影的改良与升级
在国内持续和平稳定的大环境下,大部分国民对战争的印象与理解均停留在历史阶段,但纵观全球局势,诸多地区仍饱受战火困扰[6]。在此背景之下,撤侨行动既能展现强大的中国实力,更能彰显中国人民坚决保卫海外侨胞的信念力量。而撤侨题材的电影作品则借描绘和平年代下的战争悲剧,警惕人民居安思危。《万里归途》不仅实现了主旋律意识形态的传达,更在艺术性上对《战狼2》和《红海行动》有一定的优化改良与互补升级。
(一)对《战狼2》的优化改良
在《万里归途》的影片彩蛋中,吴京以成朗父亲的身份惊喜亮相。成朗介绍自己父亲吹牛“登过珠峰,炸过木星”,戏谑地与吴京饰演的《攀登者》和《流浪地球》做了联动,而与父亲争执时说的那句:“救了125个人,我们没枪!”则直指《战狼2》中一身武艺的特種兵冷锋。《战狼2》最被观众诟病的地方在于其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和 “打不死”的不真实感,《万里归途》则尝试了完全不同的路线。首先,宗大伟的撤侨并不是孤身犯险,章宁、成朗、白婳、努米亚司机和被困的工人们,都在为逃离战火而付出努力,甚至原本处处刁难的边检官也被宗大伟的执著与真诚打动。最终125人能走出荒漠,离不开每一位同胞的坚持与付出,也离不开外交部的智慧与配合,彰显了浓厚的人本性和民生性。其次,主人公宗大伟与《战狼2》中冷锋的人物形象塑造截然不同,不仅在于其文臣与武将的身份之别,更在于两个人性格与行事风格上的巨大反差。宗大伟虽然是经历过多次撤侨的外交老人,但当护照丢失、使馆失联、同胞擅自离队、叛军围追堵截等诸多压力之下,也会痛苦与彷徨。在与叛军最后一场“俄罗斯轮盘赌”中,宗大伟颤抖无力的四肢、恐惧失神的表情,全在张译精湛的演技下展现得触目惊心。不开一枪办大事,有“文职解放军”之称的外交官与身手矫健的特种兵,都是不可或缺的国防力量。片尾彩蛋中成朗与吴京饰演的父亲成劲松的对话,很难不让我们联想到《战狼2》与《万里归途》如成朗父子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关系,也让我们看到了中生代导演良性竞争的包容与共赢。
(二)对《红海行动》的互补升级
自2011年利比亚撤侨开始,中国政府动用军事力量对紧张局势地区进行撤侨已成惯例,这既能保障中国同胞的绝对安全,又能间接体现国家实力,以现代化武器为重要表现手段的《红海行动》深谙此道。但在我们看不见的异国内部,手无寸铁的外交官劳碌于细枝末节的讨价还价,奔波于鸡毛蒜皮的据理力争,默默守护着每一位海外同胞的个人安全和切身利益,他们也是当之无愧的“最可爱的人”。于是,《万里归途》走出宏大叙事的舒适区,聚焦于平凡而伟大的外交官,展现了撤侨背后不一样的艰辛与磨难,实现了对撤侨题材的不同视角的叙事互补。另外,不同于《红海行动》对战争暴力与血腥的重度渲染,《万里归途》并不留恋于宏大的战斗场景,而是用一次又一次的无差别瞬间击杀,映现真实战场的瞬息万变与残酷无情。章宁被乱枪打中,政府军队长被瞬间爆头,边境官被直接绞杀……这些牺牲都毫无征兆,却也印证了战争当前人命的卑贱无力。值得一提的是,从《红海行动》的蛟龙特种兵杨锐,到《万里归途》的外交部秘书宗大伟,演员张译的戏路可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但在电影中,宗大伟的人物弧光变化明显比杨锐更强。在《红海行动》中,突击队长杨锐虽然从解救中国人质的任务主动转变为对所有外籍人质的人道主义救援,但究其人物思想核心还是“救”,只不过加大了任务难度。而《万里归途》中的宗大伟一直在小家和大家之间挣扎,他的内心矛盾是在生死面前去与留、救与不救的问题。这种有性格深度的圆形人物塑造更为亲民化,也更贴近现实生活的真实心理。“人物性格的真相在人处于压力之下做出选择时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7]在经历痛苦的情感挣扎后宗大伟一次又一次选择了大家,甚至不惜舍弃小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不仅证明了他内心深处的大善与大爱,更彰显了其平凡身躯之下伟大高尚的灵魂。
三、结语
2017年以来,新主流电影在经历“纪念周年献礼+重大事件记录”的井喷式发展后,增量竞争明显乏力,产量与质量都呈明显下滑态势。《万里归途》的出现,与《战狼2》和《红海行动》遥相呼应,在同题材的电影创作上更为稳健自信,它不是《战狼2》和《红海行动》的跟风之作,也不是纪念周年或重大事件促逼下的命题之作,而是以饶晓志、郭帆、路阳为代表的中生代电影人踏踏实实的现实主义之作,是真正意义上对新主流电影认知与创作的存量升级与迭代。虽然在《万里归途》中依然存在着叙事节奏分散、戏剧高潮不足、生存危机不够等问题,但是对于初次尝试新主流创作的饶晓志来说,《万里归途》不仅实现了其个人风格的突破,也为存量竞争下新主流电影的破局之道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曹娟,张鹏,龚艳.国产公路片的类型建构与改写[J].当代电影,2015(9):176-178.
[2]陈旭光.《万里归途》:圆形人物、“归家”史诗原型与“体制内作者”策略[J].电影艺术,2022(6):70-74.
[3]姜牧阳.《万里归途》:外交叙事与中国气度[N].中国电影报,2022-10-12(003).
[4]李浩瑄.《万里归途》:从宏大叙事到个体小我的再进化[J].廉政瞭望,2022(20):60-61.
[5]赵卫防.人本性·中国性·叙事性——论《万里归途》对“新主流大片”的美学提升[J].当代电影,2022(11):10-13,184.
[6]孙金华.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美学研究——以《战狼2》与《红海行动》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22(4):122-126.
[7]麦基.故事:材料、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原理[M].周铁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111.
作者简介:吕润朝,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