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背景下安徽省实现农村生态价值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4-01-18 06:01□刘
山西农经 2023年23期
关键词:安徽省城乡价值

□刘 凡

(宿州学院商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这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和实现农村生态价值指明了方向。安徽省农村具有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多类型的生态系统,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产品,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加强安徽省城乡要素流动,引导城市资本、人才、技术和资源等要素进入农村,对农村生态价值的挖掘和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关于城乡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乡融合理论、影响因素、路径和机制研究等方面。西方城乡关系的研究经历了早期理论构想阶段、城乡分离阶段和城乡融合阶段[1]。我国相继于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城乡统筹发展”;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城乡融合发展”;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的演进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下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特征和要求[2]。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提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地理因素,即中心城市、城乡空间距离、海拔等[3];经济因素,即乡村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农业技术投入、农业与技术进步、劳动力等要素流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经济集聚等[4-6];社会因素,即区域政策、受教育程度、老龄化程度、基础设施水平等[7-8]。在城乡融合的路径和机制研究方面,学者们着力构建了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城乡居民收入均等化等路径[9],以及要素流动机制、产业协同机制、价值实现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等[10]。可见,城乡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城乡融合发展本质上是在城乡发展要素自由流动、公平和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11]。

现阶段,关于农村生态价值的研究正处于升温阶段,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生态价值的内涵、核算、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生态价值是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12]。学者们主要运用替代市场技术、模拟市场技术、综合评估技术等测算土地等自然资源、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产品和农产品的生态价值[13]。

研究发现,我国农业农村的生态价值呈持续增长趋势,但生态价值分布不均衡,生态价值高值区多集中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区域,低值区集中在人类活动密集的主城区[14]。学者们指出,通过中央与各级政府从上至下的宏观管控与引领、企业与个人从下至上的助推,农村生态价值可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提升相关技术水平、提升市场化水平、健全激励机制[15]等路径实现。促进农村生态优势高效、合理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关键是在政府和市场等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基础上,为农村各类生态价值的实现设计差异化路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村具有丰富的生态价值等已成为学界共识。鉴于此,文章根据安徽省农村生态价值实现面临的困境,探讨城乡融合背景下该省实现农村生态价值的对策,以期为安徽省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1 城乡融合背景下促进农村生态价值实现的理论逻辑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农村的生态功能与承载能力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农村生态价值后,受益者不只是农民,也有城市居民。如图1 所示,实现农村生态价值最大化,需要加强城乡融合,促进城乡融合也可以促进城乡生态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一方面,通过碳排放权等方面的制度设计,激发城市居民对农村生态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城乡各要素的双向流动,加强城市稀缺要素赋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价值实现。

图1 基于城乡融合背景探索农村生态价值实现的理论逻辑

2 促进安徽省实现农村生态价值面临的困境

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不断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为江浙沪地区提供了大量优质生态产品,并充分利用丰富的林草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森林康养业等,在绿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农村生态价值的实现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

2.1 城镇人口比重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安徽省城镇人口比重从2011 年的22.71%增长至2019 年34.65%。2012 年,安徽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 024.00 元,2021 年增至43 009.00 元,增长近1.05 倍;2012 年,安徽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9 630.25 元,2021 年为18 372.00 元,增长约0.91 倍。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从2012 年的11 393.75 元,增长至2021 年的24 637 元。在安徽省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差距不断扩大,且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较大破坏。因此,要实现农村生态价值,必须加强城乡融合,建立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良好合作机制。

2.2 农村地区资源匮乏,难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安徽省农村生态资源包括山地、森林、湖泊、河流、草地等多种类型,但农村生态环境面临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农村工业污染、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此外,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加快推进,安徽省农村面临“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在实现农村生态价值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2.3 缺乏科学的农村生态价值评价体系

农村生态价值的实现需要从生态、社会和经济视角科学评估农村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潜在价值,并监测农村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科学的农村生态价值评价结果能为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等制定补偿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但目前农村生态价值具有复合性、复杂性、动态性,农村居民利益定量评价体系缺失,不能满足安徽省精准决策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价值的需求。

3 城乡融合背景下安徽省实现农村生态价值的对策

实现农村生态价值,需要在城乡融合发展基础上,加强城乡要素流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科学开展农村生态价值评价等,将安徽省农村生态价值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

3.1 加强要素流动,促进城乡生态共享和协调发展

加强安徽省16 个市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助力农村生态价值实现和农民增收。

首先,资金是农村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鼓励政府部门、社会资本方等多元主体加大对农村生态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

其次,人才是农村生态价值实现的核心力量。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污染治理、清洁农业生产等专业人才的引导和激励,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参与农村生态建设,促进城乡人才融合和共享。

再次,技术是农村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支撑。政府应鼓励城乡在农业农村生态环保技术研发中的合作,鼓励企业和农民加强技术交流,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最后,公共服务是农村生态价值实现的基础保障。应注重农村公共服务与农村生态建设的结合,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为农村生态产品向城市流通、城市居民到农村消费生态服务等提供便利。

综上,在加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加强城市赋能农村、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优势互补,为安徽省农村生态价值挖掘、生态产业发展和生态价值实现提供要素支撑,也为安徽省乡村振兴提供发展动能。

3.2 加强生态保护,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

安徽省应始终将生态保护摆在首要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农村生态价值坚实的基础,也是实施乡村生态振兴的有力支撑。

首先,安徽省应始终坚定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续加强美丽安徽建设。通过保护修复安徽省16 个市的自然、农田、城镇、矿山等生态系统,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探索发展生态产业和乡村产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为切入点,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环境监管等。继续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关联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关联乡村产业发展收益解决生态环境效益难以转化为经济收益的问题。

其次,充分结合安徽省16 个市的农业资源和自然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地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村生态价值圈。依托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累积优势与丰富赋能经验,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促进乡村生态圈共建共治共享,充分挖掘传统农业生产的生态价值和农村生态资源的价值。

最后,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促进种植业与加工业、旅游业、物流业、服务业等业态的融合,从单一绿色农产品种植向集农作物采摘、科普研学、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对农村生态功能的开发与价值利用。

综上,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安徽省应不断提升农村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能力,以满足城市消费者对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升级需求。

3.3 加强价值评价,促进农村生态价值高效变现

农村生态价值的实现需要城乡协同发力,需要加强农村生态价值科学核算、明晰产权、合理补偿等。

首先,根据安徽省农田、森林、草地、水体等不同的生态资源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逐步实现对安徽省农村农田、草地等各类生态资源的确权登记,构建农村生态资源资产负债表和数据库,细分农村生态资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类型,构建安徽省农村生态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综合运用替代市场技术和模拟市场技术等科学评估农村生态价值。

其次,加强评价结果应用,探索生态价值实现的政府路径。以农村生态价值评价结果为依据,加强安徽省城乡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补偿方式研究。对于气候调节、涵养水源等具有公共产品特性的农村生态系统服务,应加强政府政策性补贴,同时应探索城乡多元化的补偿方式,包括资金补偿、人才补偿、城乡对口协作补偿、产业链延伸性补偿等。

最后,加快构建生态价值实现的市场路径。农村地区碳排放需求少、碳封存和碳吸收能力强,城市化地区碳排放需求大、碳吸收能力弱,利用市场进行城乡间的碳汇交易是将农村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应鼓励城市居民采取绿色低碳的生活和消费方式,鼓励对绿色生态产品、绿色有机农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的消费。

综上,安徽省应促进生态补偿等政府路径与碳汇交易等市场路径融合推进,构建合理的城乡生态价值变现后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城乡形成利益共同体。

4 结束语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加强对农村生态价值的评价和实现路径的研究,对促进农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分析安徽省实现农村生态价值面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地区资源相对匮乏、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等问题,针对性提出加强要素流动,促进城乡生态的共享和协调发展;加强生态保护,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价值评价,促进农村生态价值高效合理变现等对策。城乡融合发展,为实现安徽省农村生态价值最大化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持,但仍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和社会各方的协同努力,探索安徽省农村生态价值量化核算和多元主体协同促进农村生态价值的实现路径。

猜你喜欢
安徽省城乡价值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城乡涌动创业潮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