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乐妤
数字大潮奔涌激荡,乘“数字”之势,苏州工业园区以数字化改革赋能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以“智”促“治”,园区社会事业局将群众和基层最为迫切的需求、最期望解决的问题,借助数字化的手段,形成一套套智慧解决方案。在提升社会治理服务效能的同时,打造出独具园区特色的“最美窗口”。
在线点单、营养分析、慢病调理餐、可视化全链条监管……乍一听,你是不是觉得这是某家私人定制的餐饮服务,其实这是园区聚力打造的“寻味SIP”乐龄智慧助餐服务平台,今年10月底,就正式在园区多个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启用。该平台搭建了中央厨房、社区食堂、爱心商户三大模块,以科技助老激发助餐工作活力。
早在2021年,园区就已经探索建设中央厨房配送模式,当时社会福利中心中央厨房实行按需订餐、统一制餐、配送分餐、服务就餐模式,为辖区内70周岁以上老年人、60周岁以上空巢独居和残疾等特殊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全新上线的乐龄智慧助餐服务平台更是将数字化赋能老年助餐发挥到了极致。系统投用后,社区老人在家即可选购套餐预约次日用餐,系统还会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智能化匹配推荐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实现了在线预约、选餐、支付全流程服务。
中央厨房工作人员殷婕告诉记者:“有了乐龄智慧助餐系统,我们不再需要社区助餐点一一统计报备餐数,登录系统后台就可以一键获取订单量,根据不同套餐的数量,提前订购好食材。”目前可供社区老人选择的套餐一共有3种,A套餐10元,B套餐15元,以及根据时令上新不同菜品的特色套餐。各类套餐、特色餐实时自动记录数据,进行营养报告分析,让老人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每天9:00,中央厨房完成备餐后,即刻按需送往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居民可于10:30至11:30期间前往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取餐、就餐或选择送餐上门。从餐饮制作完毕到送到老人手中,仅需2个小时。
在园区,智慧赋能养老服务不仅体现在助餐服务上,还体现在居家养老上。今年以来,园区将科技赋能与养老服务有机融合,实施老年人安全守护提升行动,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为超1500户空巢独居老年人家庭配备烟雾报警器,还为高龄独居老年人发放具备紧急呼叫和健康监测的智能手环。此外,还联合园区慈善总会和爱心企业,为2000多户老年人家庭开展卫生间防滑改造,大大降低了居家摔倒的风险。
今年10月,园区养老服务工作接连获得“老年助餐服务先进集体”“养老服务机构办学先进集体”“适老化改造先进集体”“全市老龄工作十佳案例”等多项市级荣誉。未来,园区将继续强化养老服务美誉度和品牌力,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苏州工业园区,有这样一户中产家庭,孩子突发白血病,一次次的治疗费用几乎压垮了这对年轻父母。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园区的救助管家主动上门了解情况,还提供了精准有效的社会救助服务。
这要多亏了“救这么办”智慧救助信息平台,通过对接园区人口库、法人库、地理信息库等三库资源及公安、人社、住建等9部门数据,构建了民生数据池,借助政策精算模式智能研判,将潜在帮扶对象一键推送到社区工作人员面前。
此前,社区工作人员一登录平台,就收到了系统监测提示,显示该户家庭年度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超额,符合困境儿童救助标准。于是社工第一时间将这条信息反馈给“救助管家”,经过排查核实,最终该户居民被纳入精准救助范围,享受了实时医疗救助,医疗报销费用超过85%,还获得了困境儿童生活补贴,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在苏州工业园区,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在“救这么办”智慧救助信息平台的帮助下,园区社会救助工作已经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变化,主动发现“沉默的困难群体”,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应保尽保”。
早在2020年底,园区就率先在全国推出了“救这么办”民生政策计算器,有效整合了民政、残联、慈善等26项政策,通过“家庭有老年人”“家庭有残疾人”“低收入家庭救助”“困境儿童救助”4个场景,全面梳理了各类民生政策申报条件的业务逻辑,并配备家庭人均收入计算器和家庭人均住房计算器,助力园区居民民生政策申请从“盲目搜”向“精准引”跨越。
社会事业局民政处莫瑞华介绍说:“当时推出民生政策计算器,一方面是考虑到民政、残联、慈善等政策复杂,有些涉及条件交叉,困难群众获取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对于基层社工来说,全方面掌握社保、卫生、计生等各个业务条线,并融会贯通给群众推荐适用的政策也有一定的困难。”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有了“救这么办”民生政策计算器,可以让居民填最少的信息,及时获取最全面的政策。居民可以从“苏周到”App或园区一网通办进入“救这么办”民生政策计算器,面对计算器提出的引导问题,只需回答是或者否,即可精准获取可享受政策,再通过一网通办业务模块,就可以完成线上申请,后续就可以等着“救助管家”上门初审。“对困难群众来说,从申请到核实享受福利政策,不需要出门,全流程均可线上操作。”莫瑞华告诉记者。
前面提到的“救助管家”是2017年园区推出的品牌服务,由社工和志愿者组成,为特殊群体提供政策帮代办、需求收集、资源链接等全流程跟踪服务,为园区特殊对象提供居家养老、儿童成长、就业帮扶、残障康复、心理辅导等9个领域个性化帮扶服务,让温情救助触手可及。
朱荣飞是翰林缘社区的一名社工,每天到社区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知社区”平台,这已经成了他近几年来养成的习惯。由社会事业局打造的“知社区”平台,常态化对接多个部门,共享户籍人口、民政对象、重点人群等18项业务数据,“过去,每到年底,户籍迁入迁出情况、民政救助等方面数据,都要社工们跑到各部门去一一核对。但现在,只要登录‘知社区’平台,就能实时了解最新的数据。”
对朱荣飞来说,更方便的地方便是“知社区”的“扫楼助手”功能,他还记得2018年刚参加社区工作时,自己抱着厚厚一沓纸质表格材料,一户户敲门扫楼登记信息,翰林缘社区拥有7000多位居民,一年两次的扫楼工作量十分庞大。
2020年下半年,社区开始使用“知社区”平台,基层社工可以从电脑端和手机端小程序登录系统,随时更新居民信息。可以说,“知社区”构建了满足区、街、社三级共享使用需求的“社区治理公共数据资源库”,一旦平台提示某户居民有增删变动,社工便可跟居民核实后及时更新。
让数据“破圈”、让业务“跨界”,知社区还建成了“社工管理、社区要素管理、社会组织管理、基层民主自治、五社联动、社情民意联系日、人房信息管理、空中课堂”8个核心主题应用。“社区工作主要围绕居民开展,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他们,“知社区”的出现,解决了以往信息更新滞后、不准确的弊端,而且平台上数据更清楚、查询更方便、操作可留痕,数据安全不易丢失,给我们的工作实实在在减负了不少。”
现在,遇到春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或是入冬降温等需注意的情况,朱荣飞在“知社区”平台上一键筛选出社区内80岁以上老人,便可在第一时间组织社工上门慰问老人,做到及时送温暖。
当前基层工作需要社工全面提升业务能力,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包括物业管理条例、发展党员要求、如何调解居民、城市管理细则……今年8月31日,园区社区工作者在线学习平台“知社区·空中课堂”正式上线,为基层社工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双提升充电赋能的同时,空中课堂也有效化解了传统线下培训时间固定、方式单一、场地受限等问题。
截至目前,“知社区·空中课堂”已上线11部门、96节优质培训课程,开展了12场在线直播课,构建了覆盖全面、内容精准、资源共享的新型基层社工培训体系,园区2400余名基层社工参与了在线学习,人均在线学习超过70学时。
苏州中心广场作为园区新型社区的代表,社区居民呈现新苏州人多、外籍人士多、流动人口多、年轻居民多、高学历者多的特点,对社工队伍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社区副书记顾正明觉得,“空中课堂”不仅仅是一个线上培训平台,更是“社工在线学习资源库”,充分满足了社工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要。
数字发展之利,重在造福于民。借用数字化手段赋能社工人才队伍培养,既是给基层减负,也是给居民增福,基层社工服务群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不断擦亮居民群众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