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殷陈萱
1994年,在国内不少城市与园区建设仍停留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时,由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共建的苏州工业园区就已经将“国际”二字融进了城市血脉之中。几十年间,这一特殊的基因始终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从城市建设到科技创新,从产业业态到人居环境,可以说,如今园区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国际化的影子。
作为中新合作的首个旗舰项目,苏州工业园区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开放合作、开拓创新的重要使命。不同于国内不少传统开发区的“等商上门”,园区通过借鉴新加坡等国际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首先对负责招商引资的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并以多批次小分队等形式,做到针对化、精细化的招商。
在这样的努力下高水平开展的招商亲商工作,为众多企业与团队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成立于2021年的九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全球性企业。公司在北京、硅谷等地都设有研发中心,团队中不少成员也都有着国际化的背景,而就是这样一家无论放在哪里都能欣欣向荣的企业,也选择在苏州工业园区落地生根后,再将枝丫伸向更广阔的世界。
园区对国际顶尖科技发展趋势的专业领悟,以及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不断优化的特点,是吸引众多拥有科技创新想法的国际化团队在这里安家的“利器”。缺资金,找资金;缺场地,借场地;缺人才,引人才,这一系列的努力为不少怀揣着梦想的团队勇敢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后背。如九识智能一样,从企业落地园区起,这里就源源不断地“灌溉”着每一个新种子,将带有国际化缩影的企业服务力量注入其中,为企业的孵化与发展保驾护航。
“我们能拓宽海外市场,也离不开园区的帮助,给了公司很多优质的投融资渠道与潜在的海外发展客户。”九识智能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企业生产的无人车等产品远销海外的背后,有着园区的推动。
几十年间,园区多次组织考察团,由领导带队,邀请企业、科研团队等加入,共同前往海外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加快与世界先进产业集群的对接,探索国际开放创新发展的新机遇。
这一努力的结果早已有目共睹,仅今年10月江苏代表团新加坡考察之旅期间,苏州就与新加坡达成了28个合作项目,总金额约82.4亿美元,涵盖产业合作、贸易投资、科技文旅等多个领域。这其中,众多项目未来都有望在园区落地,为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这条中新“国际化走廊”建设逐渐深化的同时,加速企业“出海”也成为了园区服务的一大亮点。苏州工业园区不仅有不少专业跨国投资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建议,更有像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这样的优质平台,一步一步帮助企业实现“出海”。据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统计,目前他们已经服务了102家中资企业前往新加坡落户,其中不少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未来这一数字还将持续扩大,更多的企业将从园区出发,迈向国际。
十几天前园区企业生产的特种装备,十几天后就能出现在德国、法国、白俄罗斯的相关生产线上,这样的“中国速度”已经是不少苏州企业眼中的常态了。
时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苏州这块风水宝地始终不忘利用好自身特性,将物质结晶与精神结晶统统奉上,为国际市场发展注入活力。据统计,今年1至11月,苏州市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进出口突破8000亿元,达到8092.3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36.2%。这一惊人数据的背后,有一个班列值得大家的关注,那就是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其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铁路国际联运列车——中欧班列。
2013年,苏州全市仅有1列中欧班列,而这一数据截至去年年底达到了503列。今年,苏州的中欧班列“朋友圈”还不断扩大,俄罗斯、芬兰也纷纷“上线”,许多园区出品的现代版的“苏州制造”,可以搭乘这班列车,从苏州前往辽阔的欧亚大陆,以前所未有的国际物流模式,更高质量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
2018年,园区还在中欧班列的基础上开出了全国首个中欧卡车航班——“苏新号”,通过反复论证与试验,打造出欧洲与中国间的在空运、海运、列车运输之外的第四通道,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多样的物流选择。
沿着这条国际化的道路高歌猛进的,不仅有高科技、高质量的“苏州制造”,还有无数园区人用实践与智慧换来的“园区经验”。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有一座占地11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有着来自苏州的“灵魂”。作为跨国合作国际园区建设的标杆,苏州工业园区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与成功的运营模式。园区人将这一智慧凝练成“园区经验”,与各国人民共享。不仅是白俄罗斯,在阿联酋、俄罗斯等地,由苏州工业园区参与建设、指导的工业园区,正在以全新的载体模式,为世界科技与商贸发展注入动力。
坚持以全球化视野谋划创新,积极抢抓全球创新资源,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是苏州工业园区能持续多年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奥秘所在。这一思路能被各国认可、借鉴与学习,既是对园区几十年发展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无限鼓励。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升级,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作为“探路先锋”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秉持初心,保持数十年如一日的勇气和胆略,高效链接全球资源,以开放创新合作实现新探索、新发现、新机遇。
全球资源集聚的同时,苏州工业园区全心全意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与企业服务。上至招商引资政策,下至苏州地道美食,无微不至的服务让许许多多的人来到这里就不想离开。
来自巴基斯坦的Dr.Khan是一名已经在中国生活了近十年的“巴铁”,4年前,他因工作原因来到了苏州工业园区,自此便成为了幸福的园区人。在异国他乡工作生活,找不到政务办事点,不清楚手续流程往往是常态。每当遇到难题时,Dr.Khan最常光顾的场所就是位于独墅湖畔的苏州工业园区国际融合服务中心。这里不仅能解决工作许可证、签证等方面的问题,还有传统文化体验、语言学习等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与细致的人性化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国际融合服务中心是由园区打造的一站式涉外服务平台,短短几年间,这里已经成为了整个园区的涉外服务平台。
“融合”是服务中心特点的真实写照,在建设之初,各部门就将涉外服务流程中的难点、痛点一一击破,梳理出70余项涉外政务服务,帮助国际化的居民融入园区生活。过去外籍人士来园区定居,必须前往所在地派出所进行申报与登记,不同社区由不同辖区的派出所分管,这给不少初来乍到的外国朋友带来了不便。现在,在国际融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就能用流利的外语帮助办理。不仅如此,窗口还可以一站式办理工作许可、领事认证等业务,人才与企业服务政策等也可以在这里得到最专业的解读。
中心的设立一方面帮助外籍人士、国际人才融入园区生活,让相关行政部门有了更清晰的工作方向,另一方面也让本地居民、企业融入到国际化环境里,实现“双向开放”服务。在不少旅游景区,外籍人士持护照等有效身份证件时常常无法顺畅通行,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中心积极与各大旅游景点合作,逐步完善流程与设施。
针对外籍人士信息获取难的问题,中心在园区外办的指导下,设计并印发了针对不同人群的外籍人士服务手册——《Living in SIP》,内容涵盖园区概况、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涉外资讯,是一本综合性、全流程的在苏生活便利指南。这本小小的手册早已成为了像Dr.Khan一样的全球人才,在这座城市“通关”的宝典。不仅如此,中心还开通了双语公众号,以活动、咨询分享等推送形式全方位保障信息通道。在国际化社区、景区、国际学校等外籍人士众多的点位,工作人员还将定制化的信息清单融入专场活动中,持续拓宽涉外服务半径,让人才从踏进园区起就了解这片国际化的城区。
作为园区涉外服务中的重要一环,针对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国际融合服务中心也持升级,不断扩大相关职能范围,将专业化、系统化的服务渗透到园区发展所需要的每一个细节中。在园区人的共同努力下,“世界一流”园区建设与发展必将既有速度,又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