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2024-01-18 13:16江贻军滁州市科学技术局
安徽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滁州市科技企业

文/江贻军 张 将(滁州市科学技术局)

近年来,滁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以企业为主体,营造创新环境,全市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主要创新指标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部分指标进入全省前三,科技创新改革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力进一步增强。

一、出台政策文件,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滁州市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后,结合发展实际,制定《滁州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出台《滁州市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措施》等政策配套文件,进一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育强创新主体和转化主体,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保障、落实主体责任、营造良好氛围四个方面加快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制定出台《滁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实施办法》,在全省首创“滁科贷”,为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活水”,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落实科技担保保费补贴政策。2022 年,安排保费补贴100 万元,及时发布790 家高新技术企业名单,支持市担保集团科技融资担保工作。截至2022 年底,滁州市担保集团已为全市企业融资担保118 笔,担保总额达6.24 亿元。23 家企业符合科技融资担保保费补贴条件,担保金额9090 万元,发放保费补贴42.18 万元。

二、探索科技项目管理模式改革

为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探索招引人才攻关关键共性技术新举措,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于2021 年组建副处级事业单位——滁州市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市创研院)。

市创研院出台了《滁州市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管理办法(暂行)》,改革传统科技项目模式,采取“定向委托”模式开展技术攻关,重点围绕滁州市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特色资源研究开发,注重对主导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开展研究,注重对特色资源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提升,攻克主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经过与多家高校院所的走访交流,市创研院与合肥工业大学章伟教授团队达成合作共识,在滁州创办传感产业技术研究院,并确定章伟教授团队“面向家电和医学诊断的多痕量气体快速识别产品的研究”“天长市薄膜温度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2 个项目,投入资金共计1000 万元。

三、围绕重点产业,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双链融合”发展

重点围绕全市八大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特色资源研究开发,注重对主导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开展研究及对特色资源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提升。每年安排科技经费1200 万元,组织开展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实施核心技术攻坚计划,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标行业先进水平开展研发,通过突破技术瓶颈带动企业技术水平提升,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一流企业,扶持优势产业持续做大做强。2021、2022 年,滁州市围绕产业链共性技术难题及“卡脖子”技术开展技术研发,立项24 项,财政资金支持2340 万元。

四、聚力搭建供需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

支持长光(滁州)高端智能装备研究院、明光市铭垚凹凸棒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围绕本土凹凸棒矿产资源和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智能制造、机器视觉、光谱遥感、健康食品、医疗器械等领域开展在滁成果转化及企业招引。截至2022 年底,两家新型研发机构已申请发明专利4 项、实用新型专利3 项、软件著作权1 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 项,登记科技成果4 项;机构成果转化落地创办企业3 家,线上对接服务企业500 多人次,线下实地走访企业52 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 家,组织及参与10 余次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会。

2.强化政府资源保障

滁州市成立2 亿元成果转化基金和3 亿元天使投资基金,用于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初创企业。截至2022 年底,成果转化基金已投资6 家企业,投资额为7250 万元;天使基金已投资项目28 个,投资额超1 亿元。此外,制定《滁州市科技局“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开展“云接访”工作方案》,采用“线上‘云接访’+线下‘实地走访’”的方式开展“送创新政策 解企业难题”系列活动;制定《滁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办法》,对在滁企业购买先进技术成果并在滁转化的,按照其技术合同实际成交额,给予20%的补助;承办“安徽省科技大市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发布成果6项,展示成果3 项;主办“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路演活动”,2 项成果参与路演。

五、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1.“天长模式”闯出县域科技创新一片天

滁州市天长市围绕“企业出题- 政府立题- 高校解题- 市场阅题”的思路,推进政产学研合作由自发式、碎片化向有组织、系统化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县域科技创新之路。天长市连续7 年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连续6 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连续2 年位居安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类考核第一名。形成创新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政产学研合作“天长模式”,该模式得到国家部委、原省主要领导肯定,并在多地复制推广。

(1)找准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堵点。天长市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围着市场转”,建立健全企业技术需求的发现捕捉机制,做到精准发力、靶向突破。一是企业自主出题,各企业根据生产需要、市场需求、发展储备,随时提出产品、技术、工艺、材料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二是高校诊断出题,市科学技术局每年组织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20 多家高校院所及科技中介机构到企业把脉问诊,平均每年汇集技术难题50余项。三是网络激励出题,市政府在人才科创城建成全省首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县级科技大市场,组建由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构成的500 多人的科技联络员队伍。

(2)强化项目支撑促进产学研合作。一是实行梯次推进。按照“一般项目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重点项目攻克产业卡脖子共性难题- 平台项目引领示范产业转型升级- 创业项目成果高质量转化促进产业发展”的模式,组建产学研合作项目库,推动产业滚动升级。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市政府成立总规模1 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并每年设立2000 万元智能装备及仪表研究专项创新引导资金。

(3)全方位招才引智,利用专业力量解决专业问题。一是现场解题,市政府每年举办校企对接、科技金融论坛、创新论坛等活动,现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020 智能创新高峰论坛”期间解决智能仪表等领域关键问题10 余个。二是项目解题,市科学技术局不定期将企业技术需求推送给高校技术转移天长分中心负责人,由其所在高校揭榜攻关。三是平台解题,全市已建立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68 家,吸引高校院所专家帮助解决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人才创新等问题。

2.“科技副总”机制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0 年以来,来安县积极对标长三角先进地区,不断探索帮助企业创新升级新路径,建立“科技副总”模式,即由高校教师挂职企业副总经理或副总工程师,助推企业创新发展。该模式得到省领导充分肯定。

“科技副总”模式有效打破了过去高校教师在企业兼职“名不正、言不顺、路不畅”的困境,去除了创新道路上的“绊脚石”,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研发机构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企业创新体系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通过校企合作,该县已建成博士后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共计45 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76 家。此外,该模式为企业引来“科技活水”,在人才培养、技术指导、工艺提升、项目争取、产品开发上助力企业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先后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0 余项,争取科技项目订单2 件,项目总额近800 万元,申报省重大专项2 件。

猜你喜欢
滁州市科技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习作点评
Mother's hands
习作点评
科技助我来看云
浅析如何提高滁州市城市防洪标准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