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革命提高参政党履职尽责能力研究

2024-01-18 12:05:17王光艳胡馨予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党派

王光艳 胡馨予

(1.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5;2.民建江岸区委会,湖北 武汉 43001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律?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1]“两个答案”是中共百年奋斗成功经验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规律的科学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2]“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3](P324)从“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再到“自我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

进入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日益显现。然而,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相比,各民主党派在履职尽责方面存在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制度建设滞后、资政能效不高等问题。“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其能力建设既是自身存在发展的基础,也关系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良性运行和优势发挥。”[4]参政党应学习借鉴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强化参政议政能力,努力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5],进一步提高履职尽责能力。

一、质的飞跃:从“一个答案”到“两个答案”

“两个答案”分别从不同角度指明了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睿智路径,是他律与自律的结合,共同构筑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永续发展的逻辑闭环。

(一)“两个答案”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

中国历史上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律长期左右着朝代更迭,困扰着志士仁人。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对跳出历史周期律进行了艰苦探索。“第一个答案”是1945年7月5日,毛泽东与民建先贤黄炎培在延安窑洞谈话中形成的。当黄炎培提出“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6](P61)时,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6](P61)“第二个答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时作出的重要论断:“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3](P325)

“两个答案”深刻回答了如何更好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长期执政等重大命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邃思考,凸显了勇于担当、勤政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

(二)“自我革命”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卓越的自新自强能力

“两个答案”的侧重点不同,“人民民主”更多地体现出他律因素,以他律促进执政者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革命”侧重自律要求,以刀刃向内刮骨疗伤的勇气推进自身不断净化。通过民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通过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2]。

“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7],是党具有杰出掌控大局能力、超常自我认知能力、强大自我修复能力、非凡自我赋能能力、卓越开拓创新能力的表现,它将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更大的胜利。

(三)“自我革命”揭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密码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创造,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格局,并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多党合作方针。新型政党制度在我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兴党强党,保证党永葆生机活力,就必须实事求是认识和把握自己,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3](P325)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自我革命对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党内民主的内生动力,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强大武器,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源泉。

(四)“自我革命”为参政党履职尽责提供镜鉴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证明,人民民主和自我革命是其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关键是“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3](P332)。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8],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政党,是具有强大领导力和执政力的政党,是始终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的政党。自我革命精神贯穿在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全过程中。“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核心职能,对于不断推进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至关重要。”[9]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应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以中国共产党为师,与他们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自我革命精神提高自身履职尽责能力。

二、知难而进:参政党履职尽责面临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规定“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10],这是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进入新时代,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不断规范,能力不断提升,但也面临严峻挑战,提高履职尽责能力迫在眉睫。

(一)履职尽责主体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第一,素质不齐。民主党派成员来源多元、学历资历不同、工作生活差异大、动机想法参差不齐,个人素质存在很大差别。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多在改革开放初出生,加入民主党派时间相对较短,对多党合作历史了解不多,对使命任务认识不透,对新型政党制度了解不够,对国际国内形势认识不深。

第二,动力不足。调查发现,个别民主党派成员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联会会员、青联会会员仅当成荣誉、当成头衔,热衷于出头露面,忽视自身责任,甚至认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只是走过场、撑排场,甘做花瓶,挂名不出力。极少数成员甚至热衷于以代表、委员或领导身份指导工作,一旦遇到实际困难或者未获得相应待遇,就消极推诿。

第三,能力不够。民主党派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但是绝大多数成员没有接受系统的参政议政专门培训,参政议政能力有待提高。民主党派中普遍存在少数个人参政议政能力强、集体参政议政能力弱的现象,没有充分发挥集体参政议政的作用,未建立起强有力的集体参政议政机制。同时,民主党派组织没有很好地整合党派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业人士的力量,参政议政整体能效低。

第四,调研不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不了解真实情况,拍脑袋做决定,是做不好工作的。”[11](P78)调查研究是履职尽责的基础。个别民主党派成员没有深入基层一线,没有带着问题去调研,没有深入思考,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这种调研形成的报告必然没有太大的价值。有的成员习惯将网络、报刊等媒体上的新闻或道听途说的情况,不加甄别,直接拼接成文上报,影响履职效果。

(二)资政建言文稿内容空泛、文风不实

第一,内容肤浅。民主党派成员绝大多数是兼职的,由于本职工作忙、重视程度不高等原因,有些委员、代表会前准备不足,会间即兴撰写,由于没有深入调研,文稿难以达到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的要求。有的调研报告偏重理论分析,没有详实的数据支撑,针对性、操作性不强。

第二,建议空洞。有的文稿建立在深入调查基础之上,数据分析比较详实,理论把握比较准确,但由于缺乏实际经验或案例比较,建言往往脱离实际,空洞无物。有的文稿由不熟悉本界别领域或跨行业的成员撰写,往往反映问题笼统、对策建议空洞,提不到点子上,说不到要害处。

第三,主次颠倒。建言献策最好是“一事一议”,将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将问题症结分析透,最后提出合理建议。有的民主党派成员在写稿时,一个文稿反映多件事或向多个部门提出建议,每件事和每个建议表达都不充分,违背了“一事一案”的原则,难以抓住重点。

第四,文风不实。部分民主党派成员没有树立精品意识,没有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一味在文字表达上“下功夫”,内容陈旧且脱离实际,粉饰做作;废话假话空话套话,华而不实;重点不突出,通篇不得要领。

(三)参政议政渠道有限、流通不畅

第一,获取有效信息不畅。民主党派成员缺乏固定、可靠、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首先,政情信息来源受限。民主党派的政情信息来源主要有“两会”、党派内部学习、供职单位党委通报以及新闻报道等,渠道看似多,实则难以满足资政建言的需要。其次,对口联系深入不够。有些对口联系单位停留在礼节性拜访会面、座谈的安排上,甚至根本不安排活动,民主党派成员参与的机会较少。

第二,信息传递途径不清。尽管民主党派成员肩负参政议政之责,但是部分成员并不清楚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形式,更不清楚如何利用好调研考察、大会发言、人大议案、政协提案与社情民意等信息上报途径,客观上造成了有责任没想法、有想法没办法、有建言没途径的尴尬情况。

第三,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参政议政效能的重要因素,表现为信息源、信息时间、信息数量、信息质量等方面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使民主党派成员很难发挥应有作用。同时,信息损耗难以补正。提案、议案、社情民意、调研报告等在传递的过程中,文本不会减损,但在理解执行层面会因种种原因打折扣。一方面与承办人员的理解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存在对相关政策理解的差异。因为缺乏反馈渠道,未能及时反馈,信息损耗难以补正。

(四)资政实效口碑难达预期

第一,社会认可不高。尽管部分民主党派成员以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身份积极参与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工作,且大量的民主党派成员以普通成员身份参与社会调研、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但是,由于其人数不多且较少突出民主党派身份,与他们的社会贡献相比,社会认可度普遍偏低。

第二,资政实效不佳。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政治协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践中,一批有价值的建议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被打折扣实施,甚至被束之高阁,参政议政实效并不显著。

第三,制度保障欠缺。由于制度不健全或新政策尚未出台,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后,面临执行难、见效慢的问题。

第四,宣传赋能不力。宣传工作一直是民主党派的短板,一些党派基层组织不重视宣传,对宣传工作投入不够,缺乏专门的宣传队伍和宣传平台;宣传内容单调、方式陈旧,对融媒体时代宣传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外界不了解他们的资政成效。

三、范水模山:以自我革命提高参政党履职尽责能力

“作为民主党派履行政党职能的本领,参政党能力是各民主党派在维系自身生存、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4],“参政议政是参政党的第一要务,因此参政党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是参政党最重要的建设”[12],要以自我革命精神提高参政党履职尽责能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掌握历史主动

第一,找准自身定位,保持政治定力。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教育唤醒人们对自身命运的关注”[13],参政党提高履职尽责能力的前提是找准自身定位,教育提醒党派成员克服自身能力素质不足的问题,补足精神之“钙”,发挥党派优势,用好资政平台,提出精准意见建议,助力科学决策。

第二,抓住历史机遇,助力发展稳定。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反全球化逆流涌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参政党应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密切联系基层,着力改变文风,深入转变作风,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履职尽责,助力发展稳定大局。

第三,借鉴历史经验,强化自觉担当。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追求人民民主、进行自我革命的历史。参政党要深入研究中共党史,“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遵循,作为判断重大政治是非的重要依据”[14],自觉担起应负的责任和义务,不懈怠、不疲惫、不推诿,积极履职尽责。

(二)深化思想认识,赋能参政议政

第一,深入凝聚共识,强化使命担当。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夯实一心为民的思想基础。强化使命担当,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强化作风建设,坚持问题导向,走进基层、走进一线、走进难点,尽最大的努力攻坚克难。

第二,集智聚力协商,深研实察攻坚。按照中央、省市要求,结合所在城市发展重点、难点、痛点,合理布置调研课题和理论研究课题,通过申报或招标等形式广泛征集课题。针对“个人参政议政能力强、集体参政议政能力弱”问题,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应集中智力资源,指导建立课题组,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大议题开展课题研究,发挥政党协商、政协协商等平台优势,提出高质量的对策建议。

第三,抓实主题教育,推进自我革命。各民主党派应学习借鉴中国共产党开展主题教育的做法,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向中心任务聚焦、为全局工作聚力的基础上,把成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为完成党的使命任务提供有力保证”[15]。同时,要大力宣讲自我革命精神,积极推进自我革命,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三)认真履职尽责,提高监督效能

第一,紧贴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增强责任和担当,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是参政党履职尽责、服务发展的首要任务,更是参政党的政治定位。民主党派要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党派特色定位,促进差异发展”[16],为执政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第二,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拓宽思路。民主党派要有全球视野,把国际国内新形势纳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视野。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积极搭建知情平台,畅通党务政务信息、社情民意信息、议政建言信息等共享渠道,建立健全知情明政机制。用好走访调研、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多种形式,更好地了解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进展。

第三,实施系列举措,提升监督质量。多途径提高对参政议政工作的认同感,用深入调研之“矢”射具体问题之“的”,促进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多沟通协调,提高调研和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加强对口联系,各展所长,互助共建。建立多部门联合调研和民主监督工作机制,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四)凝聚思想共识,践行协商民主

第一,完善制度架构,助力建言献策。“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17]立足于自我革命,要全面审视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中的不足,解决痛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制度,形成科学合理、高效便捷的制度架构。进一步健全知情明政、提案办理、落实回告等制度,从制度上解决信息不足、信息阻滞、信息耗散、信息反馈等难题,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对应、内外衔接的组织保障体系。

第二,完善体系建设,健全协商平台。“协商充分体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所有环节,具有实践的全过程性。”[18]结合协商工作的新变化,参政党应主动作为,积极参与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体系建设,夯实各种协商平台,让协商精准、快捷、高效、有序。

第三,多方协同发力,提升协商效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团结协作。”[19]要进一步凝聚共识,提高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民主党派集体参政议政的实效性;进一步扩大交往,提高多方发力共襄盛举的协同性;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参政议政的社会影响力和荣誉感;进一步加大协商力度,抓好提案选题、形成、立案、交办、办理等环节的落实。

猜你喜欢
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党派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关于大数据时代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思考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精英模式研究
民主党派 工商联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18
时政类直播:如何更好搭建参政议政新平台
中国记者(2014年9期)2014-03-01 01:45:16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