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银银
摘 要:在教学“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探究性的学习环境,借助一些具体实物模型将抽象的数转化为直观图形,让学生在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过程中,达到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的目标,有效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实物模型;数的意义;数的概念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而对于“数的初步认识”可谓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其在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必要知识基础.因此,在教学整数、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巧借一些具体实物模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1].
1 巧借“卡纸”建立整数概念
认识数先从认识1~5各数开始,它是后续学习10以内的数及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当然它也是后续学习两位数、多位数及进行两位数加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前提,其在数的认识系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教师在教学“1~5各数的认识”时,认为这些知识学生在幼儿园或者没有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所以没有必要深挖,只要学生会读、能写就可以了.确实,这些内容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掌握了,但是学生对这些数的认识仅是机械的记忆或表象的认识,学生并不理解各数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认识各数,在会读、能写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各数的意义,建立整数概念.
案例1:认识数字“1”
师:认真观察图1,说一说,图中有几枚火箭?
生齐声答:1枚.
师:很好,你还能在图1中找到个数是1的物品吗?
生1:1个太阳.
生2:1面红旗.
……
师:大家真棒.现在我们用一个圆形卡纸来表示它们的个数.比如说,1个太阳我们就用一个圆形卡纸来表示.现在这个卡纸表示什么呢?
生齐声答:1个太阳.
师:非常好!其实数字1可以表示很多东西,你现在想用它表示什么呢?(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生3:表示1枚火箭.
生4:表示1块糖.
……
设计意图:教学中,教师先是借助具体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寻找图中的数字1,以此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圆形卡纸这一实物图形引导学生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了数字1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理解2~5各数的意义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促进了整数概念的建构.
2 巧借“学具纸”建立分数概念
在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平均分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难以利用整数来处理的,为了让数学更好地服务生活,有必要对数进行扩充,为此产生了分数.分数的读法、写法、计算方法、意义等与整数有着较大的差异,为此很多学生在理解分数时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尤其在应用分数解决现实问题时,更是因为无法理解整体“1”而产生错误.分数因生活需要而产生,因此在教学中不妨将其融于生活,以此淡化数学知识的抽象感,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分数、应用分数,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建立一种“关系认识”的思维方式,以此理解分數的意义,建立分数概念[2].
案例2:认识“?”
师:中秋节大家要吃什么呢?
生齐声答:月饼.
师:真棒!月饼寓意着团圆,所以这一天大家会坐在一起分吃月饼.不过提到分吃,问题就来了,如果将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那么每人能够分到多少呢?
生1:每人半块.
师:在生活中我们确实这样说,那么数学中到底如何表示“半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
师:如果我们将“一块月饼”用数字1表示,你认为“半块月饼”用哪个数字表示比较合适呢?(学生积极互动交流,得到了很多数字)
师:大家非常有创造力,虽然表示方法不同,但是思考的方向是一致的.在数学上统一用?来表示.(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其他学生也频频点头,感觉这样表示最合适)
教师给出分数的读法、写法后,与学生继续探究分数的意义.
师:思考一下,?表示什么?
生2:表示把1块月饼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
师:那还有一份会是多少呢?
生齐声答:也是它的?.
师:也就是说每份都是它的?.
师:刚刚我们是将一块月饼分成了?,那么你能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在这些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学具纸中找到?吗?
问题给出后,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很快就在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学具纸上找到了?.
师:它们明明大小、形状都不同,为什么我们能用?来表示呢?
生3:其实和分月饼是一样的,刚刚是将月饼平均分成了2份,现在是把每个学具纸平均分成2份,这样每份都可以用?来表示.
师:说得真棒,如果现在问你?表示什么,你会怎么说?
生4: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是它的?.
师:你能结合生活实例说一说,你眼中还有哪些?吗?
学生积极举例,如:将苹果、饼干、铅笔等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是它的?.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分数概念,教师从学生熟悉的中秋节“分月饼”入手,这样既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在不同的学具纸上探索?,这样通过动手实验有效地降低了认知的难度,提升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分数概念的建立.
3 巧借“元角分”建立小数概念
“小数的初步认识”以整数的四则运算和分数的认识为基础,它既是数的又一次扩展,也是沟通整数和分数的桥梁.其实在生活中小数也是随处可见,虽然小学生生活经验有限,但是他们大多对小数并不陌生,有很多学生在学习小数之前就已经会读能写了.不过,学生对小数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表象,不能理解它的真正意义.小数的认识比自然数的认识更为抽象,若直接讲授可能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学中应以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为切入点,借助数学模型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理解小数的意义,建立小数的概念.
案例3:认识“0.5”
师:这个是某超市文具柜台的部分商品的单价.(教师PPT出示商品清单)
师:这支铅笔的单价是0.5元?如果我要买一支铅笔要付多少钱呢?
生齐声答:5角.(师板书:5角=0.5元)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元角分,请大家回忆一下,元与角有什么关系?
生1:1元=10角,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
师:很好,如果用分数来表示5角你会吗?
生2:5角就是5/10元.(教师继续板书:5角=5/10元=0.5元)
师:5/10元如何理解?
生2:就是将1元平均分成10份,它代表其中的5份.
师:那0.5元可以如何理解呢?
生3:就是将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5份就是5/10元,也就是0.5元.
师:现在我们理解了0.5元,思考一下,0.5表示什么呢?请大家在纸上画一画、说一说.
学生积极动手实验,根据分数的学习经验,大家画出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将图形分别平分成10份,然后对其中5份进行标注.
师:结合刚刚的实验过程说一说,0.5表示什么?
生4:0.5表示5/10.
师:0.1、0.2、0.8、0.6都是一位小数,如果让你从中选择一个最重要的,你想选哪一个呢?
生齐声答:0.1.
师:为什么?
生5:其他一位小数都是由几个0.1组成的,如0.2中有2个0.1;0.8中有8个0.1.
师:大家太厉害了,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被你们这样轻而易举地发现了.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经建立的元角分数学模型出发,让学生结合分数的学习经验将分数与小数建立联系,理解了0.5元的意义.接下来通过动手实验将小数转化为直观图形,这样大大降低了思维的难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了小数抽象的意义,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
总之,在教学“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借助一些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以此降低思维的难度,提升课堂参与度,并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理解数的意义,逐渐建立数的概念.
参考文献:
[1]马云鹏.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实践模式——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7(4):6067.
[2]邱思敏.借助情境教学,打造智慧课堂——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淺析[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6):59.
[3]李新.夯实分数初步认识提高数学抽象能力——基于2020年江苏省小学数学学业质量监测数据的分析[J].小学数学教育,2022(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