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晴 李明孝
基金項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CX20220684)
作者简介:文晓晴,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工程管理研究。*通信作者,E-mail:120743410@qq.com
摘要:茶旅融合对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2—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函数对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南、湖北和江西3个省份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个产业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茶产业发展长期滞后于旅游业;在2017年后长江中游区域茶旅耦合协调度均突破了0.6,湖南处于良好协调,湖北处于中级协调,江西处于优质协调;长江中游区域旅游业在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冲击后发展水平下滑,茶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受到严重影响,3个省份耦合协调度下降明显,但整体上长江中游区域茶业和旅游业融合前景广阔,发展趋势良好。文章还针对如何进一步实现茶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出了统筹规划、优化布局、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茶旅融合;产业交叉;耦合协调度;中三角省份
中图分类号:S571.1;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50(2024)01-29-7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WEN Xiaoqing, LI Mingxiao*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tea and touris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building beautiful villages. Based on the inter-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12 to 2021,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level of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Hunan, Hubei and Jiangxi provinc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was studied by using coupled coordination fun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industries, with the tea industry lagging behind the tourism industry for a long time. After 2017, the tea tourism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has exceeded 0.6, with Hunan in good coordination, Hubei in intermediate coordination and Jiangxi in high quality coordinati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has declined after the impact of COVID-19, whi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s of the three provinces hav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 integration of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has a broad prospect and a good development trend. Finally, in view of how to further achieve high-qualit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overall planning, layout optimiz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other suggestions.
Keywords: tea travel integration, industrial integrati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iddle triangle province
茶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富农产业,产业链横跨种植、加工、营销、旅游等一二三产业,其产业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农民就业增收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民众愈发重视精神享受,旅游业迅速发展,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成为了茶产区的重要旅游开发策略[1]。
国外对茶旅融合相关研究较少,国内相关研究起步更晚。早期学者以茶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相结合,探索出旅游业新发展模式。王京传[2]认为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目的是为了积极的休息和娱乐、获取知识和体验人生价值,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活动。李福全等[3]认为可以利用旅游业继承和弘扬茶文化,进一步促进茶文化发展。朱海燕等[4]结合安化县特有的黑茶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出了由以观赏为核心的初级旅游产品、以体验为核心的动态旅游产品和传承性艺术旅游产品组成的三位一体立体开发模式。张耀武等[5]认为应当加强茶区和市场、企业与社会的连接和沟通,利用茶旅融合资源来带动茶产业的转型升级。高颖[6]在茶旅融合思路下,深度挖掘西双版纳茶文化及民族特色文化,并且尝试与当地旅游业结合。李华丽[7]以海南省为例,探讨了茶旅融合对当地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作用。卢慧苏等[8]总结分析了茶旅融合对促进旅游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大意义。在定量研究方面,学者们通常使用耦合协调度函数、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等[9-13]分析某特定区域茶旅融合互动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众多学者对茶旅融合研究集中在概念界定,发展模式、路径、策略及意义方面,常用定性研究方法;少数学者针对具体省份或城市进行定量分析,但对跨区域茶旅产业互动水平发展研究匮乏。鉴于此,本研究选取长江中游地区中湖南、湖北和江西3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水平进行量化分析,对跨区域茶旅融合发展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为该区域茶产业转型升级和茶旅融合协调发展提供建议。
1 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可行性分析
茶产业和旅游业内部要素耦合驱动两个产业相互融合,增进两个产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两者融合的发展动力机制,如图1所示。茶产业链各个环节具有潜在的旅游价值,茶产业物质基础能为实现旅游价值提供载体。两个产业之间共享资源,实现消费市场交叉,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拓宽新市场和创造新业态。
1.1 理念融合
理念融合是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茶产业链转型升级和旅游业链融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增长和乡村振兴。茶产业作为我国富农产业支柱之一,是帮助茶农脱贫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而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综合带动具有明显作用。旅游能够满足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有效提升国民的幸福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茶产业与旅游业通过在理念上融合,实现协同发展,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农民就业率。
1.2 市场融合
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市场融合以消费者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从消费者精神需求层面来说,茶文化可以切实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的追求。消费市场有大量既爱好茶叶又爱好旅游的消费者,茶产业链各要素环节均具备一定的旅游价值,茶产业和旅游业消费市场可实现相互交叉。茶产业对旅游业具有牵引作用,为旅游业提供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和提升旅游主体体验感,提升旅游城市形象和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旅游业对茶文化有激励和传播的作用,能挖掘茶文化内涵,继承弘扬传统茶文化,提升中国茶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同时可以提高旅客茶叶购买欲望,反过来茶企业根据旅客购买茶叶的反馈可以改良茶叶产品、调整品牌发展方向。
1.3 业态融合
在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产业链中各元素相互贯穿,根据当地区域实际情况,延伸出不同的产业业态。如以茶文化为核心的模式,通常有茶叶博物馆、茶马古道等;以茶叶体验为核心的模式,通常是游客参与到茶叶生产和茶叶加工环节中,其中以制茶、泡茶、品茶等为主要环节;以旅游活动为核心的模式,常见的形式有研学教育、主题活动和休闲度假等。茶旅融合实际发展过程中,可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消费者各个层面的需求,结合两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创新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新业态模式。
1.4 产业融合
茶产业和旅游业之间具有生产要素的内在耦合性,可实现两大产业链之间的资源共享。单一产业发展是有局限性的,与其他产业融合才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茶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度很高,通过旅游业能拓宽茶叶销售领域,实现茶叶资源高效利用,茶文化能提升旅游的精神内涵。不仅如此,茶产业收入不再仅依靠于茶叶的生产销售,旅游收入也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企业因为茶元素的加入,增加了旅游经济的增长点,丰富了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
2 数据与方法
2.1 數据来源
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南、湖北和江西3个省份茶产业和旅游业研究数据来源于各省份统计年鉴、年度统计公报和中国文旅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信息。
2.2 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文献,构建3个省份的茶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其中茶产业指标包括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茶叶出口产值;旅游业指标包括国内游客人数、国外游客人数、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星级饭店数量和5A级旅游景区数量。
2.3 模型计算方法
2.3.1 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每个指标单位不同,首先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的指标体系属于正向指标,计算方法如公式(1)。
X'ij = Xij-Xmin
Xmax-Xmin (1)
公式(1)中,X'ij表示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的数值,Xij表示某地第i年的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据,Xmax表示该项指标中最大的数值,Xmin表示该项指标中最小的数值。为避免计算结果出现为0的情况,根据相关文献查阅,统一在计算结果后加上0.01,如公式(2)。
X'ij = Xij-Xmin
Xmax-Xmin +0.01 (2)
2.3.2 确定指标权重
为了确保对各项指标赋权的客观性,采用客观赋值的方法,选定熵值法来确定各项指标权重。
Sij表示第i年中第j项指标的比重。
Sij = X'ij
∑i =1X'ij (3)
Hj表示第j项指标的熵值。
Hj =- 1
lnm ∑i =1Sij lnSij (4)
Ej 表示第j 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值。
Ej =1-Hj (5)
Wj表示最终求得第j项指标的权重值。
Wj = Ej
∑j =1Ej (6)
2.3.3 产业综合发展水平
根据上述公式处理得到的数据及各指标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法可以计算出某区域每年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值Ui。
Ui =∑i =1Wj ×X'ij (7)
2.3.4 耦合协调模型函数
参考王淑佳等[14]的方法,本文所采用耦合度C的计算公式为:
C = ∏i =1Ui
( ∑i =1Ui ) (8)
综合评价指数T为:
T =∑i =1 αi×Ui,∑i =1 αi =1 (9)
假设各子系统的重要性一致,即α1=α2=α3=…=αn=1/n,耦合协调度D计算公式为:
D =√C ×T (10)
为了清晰反映系统间协调发展程度,参考廖重斌[15]研究成果,对所研究的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等级进行划分(表1)。
2.3.5 同步性模型
同步性模型可以反映出茶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对关系,其计算公式如(11)。
P = U1
U2 (11)
U1表示茶产业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U2表示旅游业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P表示同步性指数。根据相关文献,对同步性指数的划分如下:当P <0.9时,同步类型为茶产业滞后型;当0.9≤P ≤1.1时,同步类型为同步发展型;当P >1.1时,同步类型为旅游业滞后型。
3 结果与分析
以计算湖南省茶园面积指标为例,根据公式(1)和公式(2)可得到2012年经过标准化处理的结果为X'ij =[(10.88-10.88)/(22.53-10.88)]+0.01=0.01。用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数据代入公式(3)计算比重,2012年的比重结果为Sij = 0.01/4.356 7=0.002 3。依次计算得到2012—2021年湖南省茶园面积标准化处理结果及数据比重(表2)。
將比重的结果代入公式(4)计算熵值,该项指标的熵值结果为Hj = -1/ln10×(0.002 3+0.015 5+0.039 1+0.049 6+0.070 3+0.107 1+0.129 4+0.155 8+0.199 1+0.231 8)×ln(0.002 3+0.015 5+0.039 1+0.049 6+0.070 3+0.107 1+0.129 4+0.155 8+0.199 1+0.231 8)= 0.866 3。根据以上步骤可以得出茶产业其他2项指标熵值。计算得出的熵值代入公式(5),得该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值,如茶园面积的差异性系数为Ej =1.000 0-0.866 3= 0.133 7。最终可求得该指标的权重值,则茶园面积的权重值为Wj =0.133 7/(0.133 7+0.119 3+0.080 7)= 0.401 0。以此类推,计算得出其他2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和权重值(表3)。
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的茶产业与旅游业共计9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表4)。三省旅游业各指标权重占比分布较均匀,指标之间发展平衡。
通过根据公式(7),可以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出湖南2012年的茶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值,U1=0.401×0.000+0.357×0.000+0.242×1.000=0.242,同理可得2012年旅游业综合发展值U2=0.293。
因为仅有两个子系统,所以公式(8)中n=2时,
T = 0.5×0.242+0.5×0.293 = 0.268,则耦合协调度
。最后同步性指数P =0.825,最终计算出三省各指标项的权重、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同步性指数(表5)。
3.1 茶产业和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3.1.1 茶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数据分析可见,江西省茶产业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从2012年的0.010提升到2021年1.000;湖南省茶产业发展水平略有起伏,从2012年的0.248提升到2021年0.891;湖北省茶产业发展水平从2012年0.050提升到2020年的0.943,但2021年大幅下降到0.466,下降原因可能是湖北的茶叶出口产值权重为0.610(表4),占比超过一半,在2019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响下,湖北茶叶出口额下降,对茶产业发展影响较大。
3.1.2 旅游业发展水平分析
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共有300余个景区,其中有滕王阁、黄鹤楼、武当山、炎帝陵等20多个5A级景点。随着国家对旅游业的支持和推动、人民平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三省的旅游业发展,旅游人次逐年增加。从2012年到2019年,三省旅游业发展水平持续上升,湖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从0.293提升到0.739,湖北省从0.276提升到0.715,江西省从0.310提升到0.914。2020年,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响,旅游业受到严重的打击,三省旅游业发展水平均出现大幅度下滑。而在2021年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后,各地景区陆续恢复开放,湖北和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水平分别比上年提升68%和35%;但由于景区内星级饭店数量的减少和国内旅游收入较往年下降34%,2021年湖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继续下降25%。
3.2 茶产业和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分析
总体来看,长江中游区域茶旅融合程度偏高,融合趋势明显;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在前期发展水平为上升走势,同步类型都处在茶产业滞后型,茶产业与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差异明显。在2017年后,茶旅耦合协调度均突破了0.6,茶旅融合产业进入初级协调。2020年,旅游业发展水平下降,三省同步类型变为旅游业滞后型,整体耦合协调度下降,到2021年,分别比2019年下降了20.3%、12.4%和7.0%。
湖南省2012年到2016年两产业耦合协调度处在勉强失调向初级协调过渡;2017年到2019年,茶产业保持良好上升发展趋势,与旅游业融合程度较高,2019年耦合协调度为0.867,步入良好协调程度,达到同步发展型;但2020年后旅游业发展水平下跌,到2021年,同步性指数为3.480,变为旅游业滞后型,茶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使湖南省茶旅耦合协调度退回到初级协调。
湖北省2012年到2019年茶旅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向中级协调过渡,茶产业厚积薄发突破了滞后局面,湖北省茶旅融合的产业优势逐渐得到体现,2021年耦合协调度为0.645,处在初级协调。
江西省自然风光优美、5A级景区多,而早期茶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两产业发展水平相差大,茶产业发展水平长期滞后于旅游业发展水平,但两个产业发展水平同时上升,耦合协调度从2012年的0.236上升至2021年的0.845,可以看出江西省对于茶产业和旅游业建设同样重视。
4 小结与讨论
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呈现总体上升趋势,综合发展水平各有差异,但融合前景广阔、趋势明显。湖南和江西省在2019年分别发展到良好协调和优质协调,湖北省茶旅融合发展水平提升较慢,但也达到了中级协调。湖北省的茶产业链中茶叶出口产值权重较高,如果国际市场发生波动,影响茶叶出口销售,也会间接影响到湖北茶产业发展。江西省在2012年耦合协调度仅为0.236,略落后于湖南、湖北省,但后期发展势头足,江西省地理位置好,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政府针对性出台各项政策,有序规划旅游计划,故耦合协调度降幅小,2021年耦合协调度仍有0.845,分别高出湖北和湖南省31.0%、22.3%。湖南省茶产业稳扎稳打,但旅游业发展水平在2019到2020年间下滑了53.9%,湖南国内旅游收入权重是0.232,占比较大,但从国内旅游人数比重为0.130可见,湖南近几年国内旅客较少,减少了国内旅游收入,是导致湖南近年旅游业发展滯后的原因之一。
4.1 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鲜明的茶旅融合区域
政府需对茶旅企业发展给予政策支持,鼓励茶企向茶旅融合方向发展。将茶产业关键元素和旅游业六大元素相互渗透,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旅结合项目,如将茶园生产区和观光区相结合,让游客走进茶园自然风景的同时,还可以从源头开始了解茶叶生产流程;以各自传统茶文化为切入点,与本地特色文化相结合,在基础项目上增加特色文化记忆点,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4.2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智慧茶旅”
技术创新是茶旅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目前国家科技发展迅速,游客习惯在网络平台上预定门票及酒店、查阅旅游攻略等,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茶旅融合方式是迎合当下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用先进实体投影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实现景区5G信号全覆盖,方便游客随时用手机查看景区立体地图等方式,打造“智慧茶旅”景区。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新营销策略,完善宣传、营销方式。
三省茶产业发展总体保持着上升趋势,而旅游业具备恢复性快的特点,可以预见未来长江中游区域的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将会恢复或可能超越疫情前的水平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众. 茶旅产业融合视角下信阳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策略探究[J]. 福建茶叶, 2017, 39(1): 125-126.
[2] 王京传. 我国的茶文化旅游发展[J]. 农业考古, 2005(2): 1-5.
[3] 李福全, 杨主泉. 旅游业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与弘扬[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34): 15144-15146, 15196.
[4] 朱海燕, 朱桅帆, 劉蓉, 等. 安化黑茶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模式探研[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3): 426-430.
[5] 张耀武, 龚永新, 黄啟亮. “茶旅融合”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探研——以湖北邓村绿茶集团为例[J]. 茶叶科学技术, 2013(3): 32-36.
[6] 高颖. 茶旅产业融合视角下西双版纳旅游开发策略探究[J]. 福建茶叶, 2017, 39(7): 109-110.
[7] 李华丽. 茶旅融合与精准扶贫策略——以海南省为例[J]. 社会科学家, 2019(6): 68-75.
[8] 卢慧苏, 陈扬波. 缙云茶旅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建议[J]. 新农村, 2022(6): 13-14.
[9] 陈伟林, 洪暖珍, 管曦, 等. 茶旅融合视角下安溪茶庄园发展效益评价研究[J]. 茶叶通讯, 2020, 47(4): 689-695.
[10] 易开刚, 李解语. 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模型建构与效果测度——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 茶叶科学, 2017, 37(5): 532-540.
[11] 庞娇, 魏来. 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 34(11): 1577-1581.
[12] 王公为.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研究——以“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为例[J]. 茶叶科学, 2020, 40(4): 555-564.
[13] 魏妮茜, 项国鹏. 长三角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效果测度研究[J]. 茶叶科学, 2021, 41(5): 731-742.
[14] 王淑佳, 孔伟, 任亮, 等. 国内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误区及修正[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793-810.
[15] 廖重斌.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 热带地理, 1999, 19(2): 17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