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至 王 康
(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融媒体是指打破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各自独立的边界与自我守护的壁垒,把这些或主要依凭文字、声音、图像传播信息的平面媒体与依托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进行融合,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利益共享共建的新型媒体、综合性媒体[1]。
2014年8月,党中央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我国融媒体的建设纲领,这标志着发展融媒体已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标志着我国融媒体时代的正式到来。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不仅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广播电视艺术硕士的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2]。广播电视艺术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广播电视艺术硕士只有在实践教学中受到良好的训练,培养优良的实践创新能力,才能适应融媒体和广播电视与新闻传播业发展的趋势。
因此,高校广播电视艺术不仅要建立全新的培养模式和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还要创新教学策略与方法,使其符合时代发展,契合专业学位的培养规律,从而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其教学内容应更加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也应更加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进一步规定:实践教学要占总学分的60%以上。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是艺术硕士培养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广播电视艺术硕士的创新实践能力,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对社会、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认知,帮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使他们熟练掌握融媒体时代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能,从而更好更快地对接未来的工作岗位。
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创新新时代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艺术硕士培养方案。高校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以发展的眼光对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模式进行更新,为大学生提供最前沿的行业知识与先进技能,让他们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端,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适应力。此外,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突出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催生了融媒体。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作品具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绚丽的特点,集重要性、真实性、趣味性于一身,融文字、音频、图像、视频于一体,同一新闻产品既可以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传播,也可以在互联网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融媒体对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标准提出了较高要求,“既要具备流畅通达的书面文字表达能力,又要具备有声语言的驾驭能力、视频声画的处理能力;既要熟练掌握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融合在一起的专业技能,还要能够运用社交软件、自媒体等新型互联网平台和手段等进行新闻传播。”[3]因此,高校要提高广播电视艺术硕士实践教学质量,拓宽大学生的媒介融合视野,并对大学生的媒体融合技能进行专业训练,使他们不断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推动我国融媒体高质量发展。
笔者对广播电视艺术硕士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广泛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广播电视艺术硕士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模式不满意,认为目前高校的广播电视艺术硕士实践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际。比如,有些高校过于重视基础理论的讲解与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实践类课程较少,实践教学的学分占比较低,实践技能培训模式单一且缺乏实操性,深入社会或媒体机构的实践机会较少;有些高校并未给学生配备行业导师,或配备的行业导师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等,这也导致培养的广播电视艺术硕士存在理论知识较强而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再比如,融媒体时代,大数据技术正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深入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了影响,而此前的高校广播电视艺术硕士实践教学多注重于文字写作、声音传播、影像编辑等能力的训练,未充分意识到数据分析、数据运用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导致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较为缺乏。因此,当今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精通大数据技术、具备大数据意识,能够从“海量”的数据来源中甄别、提炼出社会大众所需要的信息,还要掌握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融合在一起的专业技能,以及精通与媒体相关的信息系统软件、社交软件。比如,人民日报融媒体运用“三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对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的盛况进行了报道,对新闻报道模式做了探索和尝试,给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工作者带来了很多启示[4]。然而,部分高校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些探索和尝试的重要性,也没有将融媒体发展的新内容、新技术引进课程,导致高校广播电视艺术硕士实践教学的创新改革动力不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广播电视与新闻传播技术的蓬勃发展,高校需要更多新兴的专业设备、教学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来开展广播电视艺术硕士实践教学,但是一些高校对实践教学设备和场地的投入不足,现有的实践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难以满足大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需求,也就难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此外,部分教师对新技术的运用程度不够熟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融媒体时代,VR新闻、H5新闻、人工智能新闻等新形态新闻不断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5]。比如,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顺利发射执行飞行任务,为了让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首单“太空快递”的运送过程,央视一套联手央视网对这次发射进行了VR直播,让观众佩戴VR眼镜体验身临其境的现场感,给受众带来了极大震撼[6];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为了让人民群众铭记这一光荣历史并参与到建军节的互动中来,推进强国强军,人民日报客户端借助人脸识别、融合成像技术等推出了H5新闻《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上线2天浏览量便突破了2亿,反响十分强烈[7]。这些新形态新闻是融媒体时代的新生事物,将会对未来的新闻传播行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有些高校教师对这些新事物不了解、不精通,其学校也缺少相关的设备,导致实践教学无法顺利开展这一方面的训练,难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改革要与时俱进,要有实质性内容。然而,目前有些高校的教学观念陈旧,实践不免流于形式化。比如,有些高校只是安排学生到媒体机构进行短暂的参观,并未安排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学习;有些高校虽然安排了实践教学,但是管理不严格、不到位,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传统媒体时代的采、编、播是分工协作的,大多数情况下都由一个团队共同完成,而融媒体时代,采、编、播则必须由个人独立承担。实践教学若是依然按照传统媒体的要求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学生就会在采、编、播等能力上表现出侧重和偏颇,有的人重视采写,有的人专攻编辑,有的人重视播音,均不能达到采、编、播综合能力平衡发展、共同提高,无法满足新媒体、融媒体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此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具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有些高校并未认识到不同院校培养广播电视艺术硕士的目标和定位应有所不同。因此,在实践教学方面,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个人发展意愿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教学,不能不顾实际地照搬照套,避免实践教学形式化、单一化、趋同化现象。
实践教学具有独特的规律性,高校广播电视艺术硕士实践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遵循这些规律,按照这些规律针对性地对实践教学进行创新改革。
为了提高广播电视艺术硕士的培养质量,高校的实践教学应以融媒体行业发展方向与趋势为核心进行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创新改革,充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不同媒介形态信息的综合分析、整理能力。为此,高校还要对学生开展大数据分析能力与VR新闻、H5新闻、人工智能新闻创作能力的训练,使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多层面、大幅度的提升,能够适应各种新媒体平台并熟练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
融媒体时代,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必然需求。高校要以战略眼光开展教师“走出去、引进来”策略。一方面,要为现有的广播电视艺术专业教师提供更多进修、交流、学习的机会,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有组织、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广播电视、报业集团、融媒体中心、媒体公司、艺术团体等机构学习,参与这些机构的具体工作,使教师深厚的理论素养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提升,更好地掌握行业发展动态、更准确地把握社会需求,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可以实行“双导师制”。为了落实教育部有关要求,加强“引进来”政策的执行力度,吸纳高层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媒体人或艺术家兼任合作导师;作为融媒体时代的行业精英,他们在具备丰富行业经验的同时,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将他们引入高校进行实践教学,可以极大地缓解现有教学队伍的不足。需要注意的是,校内导师和合作导师要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学校要对他们的交流、合作加强管理、评估督促。
高校应营造开放的办学环境,加强自身与媒体、广播电视机构、艺术团体、新闻传播行业的协作,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实践活动渠道,引领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在建立实践基地时,高校不仅要优先选择省、市、县融媒体中心,还要突破旧观念、旧框架选择与一些大数据中心、信息技术机构、社交软件平台等进行合作;还可以举办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营造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
在建立和完善广播电视艺术硕士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监评机制的过程中,高校应将实践教学的全过程纳入监评范围之内。首先,应围绕培养目标设置具有可操作性的多元化监评方式,比如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等方式。自我评价可以促使教师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省,同行评价可以激励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生评价可以反映课程的质量和他们的满意度,社会评价可以反映社会需求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其次,监评对象要全面。监评对象包括实践教学的校内教师、校外合作导师,不仅要通过监评督促导师认真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还要监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的管理方式、管理过程等。最后,要加大实践教学质量监评机制的执行力度,确保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监评机制的价值与作用。
总而言之,广播电视艺术硕士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要顺应课程改革和时代发展,以满足社会、新媒体、融媒体的发展需求为方向,在保持自身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理念;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实践教学,以行业发展需求为核心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要建设全能、高端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评机制,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帮助学生在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实践素质与能力,使他们快速地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为融媒体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