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霞英 , 何啸冰
(1.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计划财务处, 浙江 湖州 313099; 2.湖州市财政局 教科文处, 浙江 湖州 313000)
2019年,教育部和财政部陆续发布了相关文件,提出实施“双高”计划,重点支持建设50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作为“双高”建设中固定资产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实训设备对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提升校企合作和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等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56-61。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能够充分地发挥高职院校实验实训设备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在“双高”建设背景下,虽然高职院校对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不断增加,但高职院校实验实训设备的绩效管理仍存在不少短板。因此,以“双高”建设要求为绩效目标,构建实验实训设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展开真实的案例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验实训设备是高职院校为了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购置的仪器设备。根据功能属性和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按投入金额、服务对象、专业类别等不同标准,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设备可以划分为大型和小型[2]15,教学类、科研类和培训类,文经管类和理工科类等不同类型(参见表1)。
表1 高职院校实验实训设备分类表
1.实验实训设备专业性强 在高职院校,不同特性和功能的实验实训设备适用于各自特定的场合,不同类型的实验和不同的研究方向也需要不同的实验实训设备。因此,各类实验实训设备的通用性较差,一种设备往往只能解决某一专业领域的问题,不能解决各专业的所有问题。所以,高职院校要为各个不同专业购置不同的实验实训设备。同时,为提高教学实践的专业性,高职院校经常要投入大量经费对实验实训设备进行更新升级。
2.实验实训设备购买和使用成本高 实验实训设备成本高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购置成本较高。大型实验实训设备的初始投资一般在10万元以上[3]109-110。许多高端实验实训设备的单台价格可达几百甚至上千万元。(2)运行维修养护成本很高。实验实训设备的结构与运行原理都很复杂,设备一旦出现故障,需要聘请专业人员维护,维护成本较高。
3.实验实训设备产出效益高 高职院校实验实训设备肩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仿真实训平台,还要为科研人员的专利申请、技术突破提供实验支撑平台。理工类的重要课题研究更是离不开实验实训设备的支持。因此,实验实训设备具有较高的产出效益。
4.实验实训设备对管理人员要求高 实验实训设备的操作步骤比较复杂,需要相关人员严格执行既定的程序和指令。不规范的操作不仅会影响设备的精确度,还会影响使用寿命。因此,操作人员需要在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后才可上岗实操。
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实验实训设备绩效管理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绩效管理基础较为薄弱 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设备管理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但是,管理成效还不显著,管理上的滞后性体现在诸多方面,如: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不能及时对账,管理员在管理系统中未能及时更新实验实训设备的增减、开机使用状态和存放地点的变化、使用人员的变动等情况。这些使得资产管理部门无法及时掌握实验实训设备的相关信息与状态,影响了设备的共享与调配,导致设备使用效率不高。
2.绩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设备绩效管理只在“投入--产出”方面进行衡量,未能建立起包括前期购置、使用管理和报废处置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尤其是在设备的使用管理阶段,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部分实验实训设备存在操作指南编制不规范、操作说明书的错误流程未及时纠正等问题;另外,有些设备虽然升级了,但是其使用手册并未升级,导致了实验数据不准确,甚至引发了设备损坏[4]56,造成了资源浪费。
3.绩效管理力量薄弱,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许多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设备绩效管理意识相对薄弱,实验实训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职称晋升较难,年龄偏大,在设备管理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为有限。同时,部分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缺乏管理能力。这些都导致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完全适应实验实训设备的管理需求。另外,由于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作用发挥有限,考核结果缺乏有效运用,待遇水平未与绩效挂钩等,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4.设备经费分配不合理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只重视设备的采购和使用,维护更新、改造升级等配套经费未能跟上,有人用没人修现象普遍存在。多数高职院校更倾向“投入--产出”效益的提升,愿意将大量经费投向能获大奖和立大项的领域,对实验实训设备的购置缺少事前论证,分不清轻重缓急,使经费没能配置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5.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不够全面 实验实训设备的绩效管理考核指标与实验实训设备管理的战略目标关联度不高,只侧重于设备的使用效益判断,没有站在学校的层面对实验实训设备管理进行准确定位。除考核论文、获奖和专利申请数量等科研情况外,绩效管理考核指标没有考虑实验实训设备的开放共享、结构层次、管理队伍素质和信息化水平等因素。所以,该体系缺乏综合性和全面性,评价效果较差。
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下,实验实训设备从生产到最终处置所经历的规范化管理可分为前期购置、中期使用、后期报废处理这3个阶段。各阶段包含着相互作用、彼此独立的管理要素。课题组通过调研分析,整理出10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其中,前期购置阶段即实验实训设备的建设阶段,包括可行性论证、招投标与验收及资金支付3个影响因素;使用管理阶段的影响因素包括设备、环境、技术队伍、运行和制度等5个;后期处置阶段包括调拨和报废2个影响因素(参见表2)。
一套较为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应该是指标体系完整,评价指标尽量细化和量化,且可操作性强。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高职教育特色和“双高”建设目标,注重指标的区域共享性、通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实验实训设备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等要素纳入评价指标体系[5]226。
课题组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立足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围绕“双高”建设10大任务中与实验实训设备投入最为相关的4个“打造”和2个“提升”这6大任务,将影响管理绩效的关键因素设定为评价指标,同时,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和绩效考核。为此,课题组建立了3级指标评价体系。其中:一级指标为“3E”,即经济性指标、效果性指标和效率性指标[6]34-38。经济性指标是指实验实训设备在使用管理期间,成本的节约程度以及相关资源的利用情况;效果性指标主要反映实验实训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效能;效率性指标主要用于衡量实验实训设备在使用与管理过程中的利用率。
根据“双高”建设绩效管理办法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的有关要求,课题组将“3E”指标细化为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以反映绩效水平,使指标体系更完善。其中:二级指标包括财务与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等9个观测点;三级指标设有非常详细的评分标准及分值,包括预算执行率和资产增长率等33个观测点(参见表3)。所有评价指标尽量细化、量化,且可操作性强。包含3个层级的指标体系可以保证绩效考核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避免因指标设置过于单薄导致绩效评价失之偏颇。
表3 高职院校实验实训设备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表
课题组本着全面客观科学的原则,收集了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并根据问卷调研和专家打分情况确定了各指标的参考权重,最终完成了指标体系的构建(参见表3)。
由表3可知:“3E”指标中效果性指标的权重最大,表明绩效评价主要侧重于效果性指标。因为这些指标更能反映学校在教学改革、学生培养、服务地方等方面的成效。经济性指标的权重次之,主要用来说明学校对设备的重视和利用程度、设备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设备的更新与维修情况。相较于其他两项指标,效率性指标的重要性最低,因此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也最小。
课题组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州职院)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该校实验实训设备的相关资料以及使用期内的有关数据。
课题组首先根据《浙江省高职院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等相关文件以及湖州市财政局关于高校绩效考核相关指标确定标准值,然后计算三级指标初步得分。其中:定量指标为实际值与标准值的比值乘100,最高得分定为100;定性指标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档划分,相应分值分别是95分、80分、60分和30分。最终得分为初步得分与三级指标综合权重的乘积(参见表3、4)。例如表4中的EC111,其计算公式为:
表4 湖州职院实验实训设备管理绩效评价评分表
EC111=100×(95%/91%)(实际大于标准时,取1)×0.25×0.20×0.19=0.95。
由表4可知,湖州职院实验实训设备绩效指标总得分为81.06,说明绩效目标完成良好。具体来看,大部分指标的实际值接近评价标准,说明绩效完成进度执行率较高,“双高”建设重点突出。但是,个别指标的达成度依然低于评价标准,如实验实训设备年更新率、管理人员配置情况、设备调拨水平、实训类精品课程建设立项数等与标准值均有一定差距,说明湖州职院的实验实训设备管理还有一定提升空间,需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根据案例研究结果,课题组拟从日常管理与管理绩效两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改革传统管理制度,健全实验实训设备的使用规章、预约制度和操作规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7]211-212。依托高职院校较强的师资力量,结合专业特色和科学研究需要,成立实验实训管理委员会或专家团队,开展实验实训设备购置论证和学术讲座等活动,提高实验实训设备管理研究水平;另外,建立在线预约系统,公布实验实训设备配备情况及其功能,让师生和社会研究人员可以随时查询、预约,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2.校企合作共建,实现资源共享 高职院校应积极与当地相关企业加强合作,深入实施产教融合,通过落实实践教学、签订合作项目等方式,拓展实验实训设备的使用广度和深度;应根据学科和专业特色,统筹规划,综合管理,合理调配,以避免实验实训设备的配置不合理[7]211-212;还要充分利用学科间的互补性,发掘现有设备的潜力,通过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实验实训设备,科学解决重复投资问题,探索不同科研人员在同一设备上实施相关科研项目的有效途径[7]211-212。
3.加强实验实训设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实验实训设备操作与维护人才的数量不足、专业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对他们进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实训设备生产方或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类技术研讨和学术交流,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引导他们积极与实验实训设备管理成效显著的高校或先进单位开展交流,借鉴成功做法提升管理水平。另外,高职院校还应优化实验实训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抓好人才梯队建设。
1.进一步加强目标管理 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双高”建设政策要求,找出10大任务中与实验实训设备相关的目标任务。目标管理是绩效管理实施的前提之一。在实验实训设备绩效管理中,高职院校要积极强化目标管理,科学设定绩效目标;要分解目标任务,层层压实目标责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绩效导向功能,各指标间的因果链接关系能充分反映项目、专业特点与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因此,高职院校需结合实验实训设备绩效管理特点,紧密结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做好目标管理。
2.注重管理绩效考核的过程控制 绩效管理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对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只有从绩效指标的形成、核算、分析和运用等方面进行实验实训设备的全程绩效管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实验实训设备的效用。通过绩效考核的过程控制,高职院校能够强化实验实训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在使用中有效控制成本,降低损耗,确保安全使用和高效利用。绩效考核的过程控制离不开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只有将实验实训设备调研、采购、使用、处置和调剂等全部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各级管理人员才能更加直观地从信息平台中了解情况,掌握真实、实时的绩效管理数据。
3.适时完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必须对标“双高”要求,完善实验实训设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需求和管理现状,适时调整评价体系及其相关指标;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完善考评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还要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好基础指标数据,提升管理效率。
4.发挥评价结果的激励作用 高职院校应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挂钩,把评价结果作为第二年设备预算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应以绩效信息的收集,绩效结果的科学评价为基础,建立绩效结果问责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实验实训设备管理的科学性;应将薪酬待遇、职称晋升与绩效考评挂钩,建立符合实验实训设备管理人才的职称评聘体系。
综上,绩效管理研究能够很好地促进实验实训设备管理体系建设。高职院校应规范设备配置标准,控制预算编制,加强采购论证[8]48-50,进而提升实践教学实效,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另外,高职院校还应创新实验实训设备管理模式,利用评价机制及其评价结果,促进实验实训设备的配置和利用与“双高”建设绩效指标挂钩,与师生的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合理对接;同时,要激发实验实训设备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提升实验实训设备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