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法强制换羽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2024-01-16 11:20吕颜枝
农业与技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换羽供料产蛋率

吕颜枝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6)

鸡的换羽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通过羽毛的脱落和替换来适应自然环境变化,一般出现在秋季,鸡换羽时一般都停止产蛋,但高产鸡边产蛋边换羽[1]。产蛋鸡在自然条件下,经过1年左右产蛋期发生换羽而休产,通常换羽需要4~5个月[2]。由于自然换羽持续时间长,个体间换羽时间差异大,再次开产时间也有先后等特点难以步调一致,给饲养管理带来诸多不便,更难以适应现代规模化蛋鸡生产[3]。因此,在蛋鸡生产中更侧重于强制换羽技术的应用,通过人为给蛋鸡施加一些应激因素,使其在应激因素的作用下停止产蛋,体重下降,羽毛脱落,可以更新换羽[4],又称人工“诱导换羽”。停止应激后蛋鸡恢复体质和产蛋,整个过程一般为8~10周,达到缩短换羽时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人工强制换羽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在20世纪早期开始应用,20世纪30年代被推广,20世纪60—70年代不同的强制换羽方法被研究并在蛋鸡生产中得到应用[5],国内起步较晚,到20世纪80年代强制换羽的研究及报道才开始渐多[6,7],到21世纪早期,世界很多产蛋区都采用了强制换羽技术,此技术已经成为了提升蛋鸡生产潜力的最常用工具[8]。强制换羽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法、激素法、饥饿法等[9],在蛋鸡生产上采用较多的饥饿换羽法。本文通过饥饿法强制换羽在蛋鸡生产上具体操作流程,介绍该技术使用效果与注意事项,为更好的运用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1 强制换羽的应用对象

强制换羽技术原则上可以应用于所有禽类,但实际上最早、最多的应用于蛋鸡生产中,主要指针对高日龄蛋鸡(>500),产蛋率低于60%~70%,是其重新恢复产蛋活力的主要手段。很多研究表明[10,11],饥饿法强制换羽可提高蛋鸡的产蛋率,提升蛋品质,有效改善产蛋后期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的免疫性能,并通过调节生殖激素的变化改善蛋鸡的生殖机能,延长蛋鸡的产蛋年限,提高生产效益。该技术在种鸡上也获得了成功应用[12-14],但由于种鸡的品种、使用年限、用途等不同使得该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据文献查找该技术在鸭及其他家禽中也有应用,其原理和意义与在鸡生产中相形一致[15-17]。

2 强制换羽的适应症

强制换羽技术在蛋鸡生产中的主要适用于3大类别,新的一批鸡的培育成本远高于淘汰鸡再利用成本,在雏鸡、饲料、人工等生产成本上升,而淘汰鸡、鸡粪的价格很低,每只鸡的赢利很微弱的情况下,多采用强制换羽,以节约成本。种用价值的鸡,存在引种资源紧张、价格高等问题,通过强制换羽可以延长其经济寿命,降低每只雏鸡分摊的引种费用,能更有效地利用种鸡。在疫情、疾病、资金、设备、人工、饲料等环节出现问题,造成后备鸡跟不上,无鸡上笼,为了继续提供商品鸡蛋或商品雏鸡,需要对鸡群进行强制换羽。近几年该技术逐渐应用于“治疗禽流感”并且临床效果存在巨大差异[18]。因此,蛋鸡强制换羽技术是根据多方面情况综合制定其实施情况及价值意义的。

3 强制换羽实施方法

3.1 强制换羽的基本过程

强制换羽的基本过程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在此期间主要工作是制定换羽时间和方案,淘汰病、弱、残及瘦小鸡只,留下健康、产蛋性能好的鸡,并做好鸡只健康监护;按照实施方案,执行第1天到鸡群体重下降25%~30%时,或死亡率达到3%时为止,期间产蛋率迅速下降至停产鸡的体重迅速减少,羽毛开始脱落;恢复喂料,体重逐渐增加,旧羽毛脱落换新羽,逐渐开始产蛋;鸡群恢复生产,产蛋率恢复5%开始到鸡群淘汰为止,时间最长,约为8个月。

3.2 强制换羽的操作步骤

强制换羽方法虽多,但由于饥饿法强制换羽具备操作简单,周期短,不使用药物及产蛋性能恢复好等优势而被广泛采用,因此选择该法进行强制换羽。以江苏某地养殖场实施饥饿法强制换羽为例,进一步说明操作步骤。2023年5月,该养殖场约9000只海兰褐蛋鸡,日龄260d,因周围几家养殖场陆续发生禽流感,随后该场鸡群有些鸡突发精神萎靡、咳嗽、发热,排黄绿色粪便感染症状。为保证鸡群健康渡过疫情流行而及时进行强制换羽,事先病鸡严格淘汰,保留健康鸡只,用阿司匹林饮水2次,控制鸡只发热情况。接下来实施饥饿法强制换羽,具体操作方案如表1。实施期间产蛋率检测记录见图1,换羽前后产蛋率等指标对比详见表2。

表1 蛋鸡饥饿换羽操作方案

表2 强制换羽前后鸡只产蛋指标对比

图1 强制换羽期间产蛋率检测

按照表1实施饥饿法强制换羽方案,产蛋率的变化如图1。由表1、图1可见,正值产蛋高峰期的蛋鸡,采取饥饿法强制换羽后,7d内产蛋率逐渐降低直至停产,尤其是断料后第5天,呈断崖式掉产。在饥饿法实施期9d内,添加了2次80kg的石粉,便于鸡蛋成形和排出,由于天气炎热,还少量供给2次水。在恢复期11d内,前7d逐渐恢复喂料,7d后恢复正常喂料和饮水,此时鸡只也逐渐开始产蛋。在第21天后进入第2产蛋期,产蛋率提升较快,每天约10%以上的提高率,26d产蛋率恢复到70%以上后恢复较慢,第36天恢复到86%,随后一直维持该水平。

由表2可见,由于突发疫病而采取饥饿法强制换羽,前后鸡只成活率较高为98%以上,但换羽后产蛋率比之前降低了6.52%,一直维持在86%,难以回到换羽前,整个过程持续了35~36d。

3.3 强制换羽的注意事项

3.3.1 饲养管理方面

强制换羽实施期对鸡群的应激非常大,蛋鸡机体抗病能力弱,很容易感染环境中的条件性致病菌而发病。因此,在强制换羽期间要做好饲养管理,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2~3d 1次,及时清除粪便,注意鸡舍内的痛风换气,2次·d-1,1次0.5~1h,以保证鸡舍内空气清新,鸡舍温度控制在15~20℃为宜,鸡舍内温度切不可忽高忽低以免诱发疾病。

3.3.2 水料供给方面

在开始断料的2~3d,鸡只还在产蛋,需补钙以避免产软蛋、薄壳蛋,可按0.8~1.0g/只补饲石粉。如果在断料期间蛋鸡死亡率超过5%,要及时少量给料;炎热季节在断水期间,鸡只容易出现热应激,需要少量给水。夏季天气炎热,断水时间不可过久,冬季天气寒冷,蛋鸡断料时间不可过久,否则会造成过大的死亡率。当死亡率超过5%,要及时供水供料。正常恢复供水供料时间要根据体重的失重率,一般失重达25%~30%恢复供料,添加少量的麸皮或高粱等,约0.4~0.6g/只,后饲喂25~30g/只饲料,次日增加至60~70g/只,第3天即可恢复日常量,约100g/只。

3.3.3 经济效益方面

一般强制换羽主要针对于高日龄、低产蛋率的蛋鸡,选择产蛋鸡产蛋率低于50%时进行强制换羽,可最大化提高蛋鸡群产蛋能力,换羽后产蛋率有所回升或提高,提高了料蛋比,在蛋鸡行情好时其经济效益是很客观的,如果行情不好可直接卖毛鸡后再购置新的鸡育成,待行情回暖,鸡只进入产蛋期带来经济效益更可观。总之,实施强制换羽技术与否需要综合多方面考虑。

4 讨论与结论

4.1 蛋鸡强制换羽技术的实施中存在的规律

结合本案例实施强制换羽技术过程中存在的规律是断水断料第7天蛋鸡停产,逐渐恢复供水供料7d后开产,18d内逐渐恢复产蛋率至86%,后一直维持该水平。恢复供水供料的重要指标是蛋鸡断料前后的失重率,一般25%~30%为宜[19],在实际生产中,根据鸡群日龄、体重大小和换羽周期可将失重率适当调整。正常情况下,换羽鸡群日龄越小,失重率越低,断料后体重下降快,开食后体重恢复也快[20]。另外,实施期间光照的供给与水料的断与供基本相一致。

4.2 关于强制换羽后产蛋率的问题分析

关于蛋鸡强制换羽后产蛋率的问题,结合本案例的数据分析,发现正直产蛋高峰期的鸡只,因疫病发生而施行饥饿法强制换羽后,其产蛋率下降了6.52%,难以恢复到之前水平。换羽后有一些鸡只隔天产蛋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不同;实施强制换羽的原因和鸡只具体情况不同而产生差异。对于高日龄、低产蛋率的鸡只来讲,强制换羽确实可以提高产蛋率,增强蛋品质;而对于高产蛋率、低日龄的鸡只来讲,其产蛋率不能恢复到高峰水平,基本维持在86%左右。因此,蛋鸡生产上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科学运用该技术。

4.3 关于饥饿法强制换羽防治禽流感的分析

10年前就有文献发表过关于饥饿疗法防治禽流感[21],说明饥饿法是通过降低鸡新陈代谢减少病毒繁殖速度,让鸡停产提高抗病力,从而达到抵抗疾病目的,是基层兽医和养殖户生产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效果很好[22]。本案例实施饥饿法换羽确实有效保护了90%以上的鸡只。但事先并未做病原的分析与鉴定,只是周围区域养殖场都在流行禽流感且该厂鸡群有相关症状出现,及时采取了该技术。不是所有发病鸡群都适用饥饿疗法,该法可作为治疗早期发病的温和型禽流感的方法之一,治疗效果与其他治疗禽流感的方法相比,死亡率降低40%~60%,产蛋率提高3%~5%[23]。

综上所述,蛋鸡强制换羽技术确实可行可靠,本案例实施该技术的重点原因是突发禽流感症状,为了及时挽救鸡群健康而不得已做出的选择,最终保住了鸡群且延长了产蛋期限。但不代表该技术可以治疗某些传染病,需谨慎使用。

猜你喜欢
换羽供料产蛋率
一种供料系统、供料方法及轮胎成型机
提高蛋鹅产蛋率的饲养与管理方法
傲娇“天鹅”换羽归来
种鸡产蛋期的限饲方法
蛋鸡人工强制换羽方法
换羽新生当高参
笔·枪·魂——讲述“军事记者摇篮” 满载荣光 换羽高飞
DELTA机器人产能与供料周期分析
一种应用于轮胎制造的带束层供料架
浅谈蛋鸡产蛋率骤然下降原因和防治措施及饲养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