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轲
(武穴市中医医院普外科,湖北 黄冈 435400)
胰胆管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是常用治疗手段,与外科手术对比,其造成的创伤更小,但其本质上仍属于侵入性技术,术后患者可能会存在消化道出血、感染、胰腺炎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因为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在术中需将内镜插至十二指肠降段,并经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注入造影剂,手术中的机械刺激及注入造影剂均会对胆胰管造成损伤,从而导致术后并发胰腺炎,若不加以控制,病情进展可能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威胁[1-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对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的驱动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应预防对策,为临床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武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00 例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90 d 内是否并发胰腺炎分为对照组(术后90 d 内未并发胰腺炎,379 例)和观察组(术后90 d 内并发胰腺炎,即伴有术后血清淀粉酶及/或脂肪酶>3 倍正常值,出现新发腹痛或原有腹痛加重[3],21 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ERCP 指南(2018 版)》[4]中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的手术指征;②临床资料齐全;③术前血清淀粉酶水平正常;④年龄≥ 18 岁。排除标准:①凝血异常;②存在严重胆道感染;③存在胃肠道手术史。武穴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开展本研究。
1.2 检测方法术前抽取患者7 mL 静脉血,取3 mL 血液使用血液分析仪(山东科迈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型号:HF-3800)测定中性粒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取剩余4 mL 血液经离心分离血清,离心时间为10 min,离心速率为3000 r/min,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型号:URIT-8036)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水平。
1.3 观察指标①单因素分析。根据研究对象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相关因素,以分析影响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造影剂注射频次、Oddi 括约肌功能障碍[5]、麻醉方法、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有糖尿病、壶腹部憩室、是否有胰腺炎病史、是否有胆总管结石、插管困难、导丝多次进入胰管、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手术操作时长。②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是否并发胰腺炎作为因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均使用S-W 法检验证实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s)表示,行t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影响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观察组造影剂注射频次≥ 2 次,有Oddi 括约肌功能障碍、有胰腺炎病史、插管困难、导丝多次进入胰管、行EST 的患者占比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影响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单因素分析
2.2 影响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造影剂注射频次≥ 2 次、存在Oddi 括约肌功能障碍、有胰腺炎病史、插管困难、导丝多次进入胰管、行EST均为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OR=1.036、1.125、1.058、1.070、1.076、1.057,均P<0.05),见表2。
表2 影响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被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诊治中,但其作为有创操作,会诱发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术后并发胰腺炎最为常见。并发胰腺炎不仅降低患者生存质量,还增加致死风险,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探讨导致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相关影响因素,制定预防对策,有利于临床防治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造影剂注射频次≥ 2 次、存在Oddi 括约肌功能障碍、插管困难、导丝多次进入胰管、行EST、有胰腺炎病史均为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注入造影剂产生的注入压力,会对腺泡细胞、胰管上皮细胞等产生压力性损伤,影响胰管上皮细胞的屏障作用,从而导致胰液回流引发胰腺炎症反应,因此造影剂注射次数越多,术后胰腺炎发生风险也越高[6]。临床上应在胰管显影时,尽量减少注射造影剂的剂量与频次,且注射时需缓慢注射,避免对胰管造成损伤,从而减少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Oddi 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括约肌收缩异常,肝胰壶腹部流出受阻,会造成过量胆汁及胰液留存在胰管,当胆管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胰液进入组织,腐蚀胰腺,导致胰腺炎发生[7-8]。插管困难会造成乳头括约肌痉挛,引起局部组织出现充血、水肿情况,导致胰液流出,引发胰腺炎[9-10]。导丝多次进入胰管产生的摩擦力会损伤胰管,出现胰管水肿,胰腺分泌功能失调,易增加胰腺炎发生风险[11-12]。针对Oddi 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临床上可以通过放置胰管支架管,降低胰管内压力,避免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同时也能够尽量减少导丝进入次数,降低胰腺炎发生风险。而针对插管困难,临床上医师可以通过提高插管技术,术中选择乳头括约肌预切开、双导丝法插管等措施避免插管困难,从而减少胰腺炎的发生。
EST 是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中常用的术式,其产生的电流热效应会损伤胰管开口附近的管壁,导致胰管开口水肿,胰液渗漏到管外,引起术后胰腺炎的发生[13-14]。因此临床在操作时,应控制好切开电流,尽可能避免电灼伤,减少胰腺炎的发生。有胰腺炎病史患者,由于多次胰腺炎会对机体胰腺造成实质性损伤,长期慢性炎症损伤影响胰腺分泌功能,导致胰液排泄功能障碍,因此此类患者术后更易发生胰腺炎[15-16]。
综上,造影剂注射频次≥ 2 次、存在Oddi 括约肌功能障碍、有胰腺炎病史、插管困难、导丝多次进入胰管、行EST 均为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上述类型的高危患者引起重视,并及时实施相应预防对策,减少发胰腺炎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