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病理学“十个赛道”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探索

2024-01-16 12:30郑锦花魏亚敏胡洁陆竞艳付海晓黄金丽李志梦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病理学病理

郑锦花 魏亚敏 胡洁 陆竞艳 付海晓 黄金丽 李志梦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医学专业基础课学习过程对学生从学校向社会顺利过渡至关重要。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同时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当代医学生是国家未来卫生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在校医学生正处于建立价值观念体系、发展专业技术能力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形势下,积极探究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路径,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1-3]。

1 “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成果与问题

1.1 课堂外思政教育缺乏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交流平台

按三全育人要求,课程思政应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目前对课堂教学的课程思政有较多的要求,但在课堂之外结合专业和学科知识进行的课程思政教育仍有待改进[4-6]。

1.2 师生之间现代化信息沟通渠道多样,面对面的交流相对不足

信息化学习背景突显了学生自主学习重要性,沟通渠道更加丰富,但师生之间面对面沟通交流相对不足,以致专业课程教师存在对学生学习情况、思想动向了解不足的现象[7-8]。

1.3 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机会相对偏少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碎片化,需要有一个进行知识整理、交流、沟通的实践平台,该平台应注重学生专业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知识应用、人际交往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受时间、场景限制其侧重点不同,发挥的效果往往不如第二课堂[9]。以往的实践经验也说明学生非常喜爱、热衷参与第二课堂,其是三全育人,进行“课程思政”的重要渠道[10-11]。

2 解决问题的方法

2.1 寓教于乐,加强实践

教师在强调课程知识学习重要性的同时,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选择相应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和空间,呈现出“活动中体验—体验中学习—学习中反思—反思中应用—应用中理解”螺旋式上升现象,真正实现以“医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2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师通过“第二课堂”实践过程融入思政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成长,通过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拓宽育人途径,达到“春风化雨立德,润物无声树人”的目的,进一步完善三全育人。

2.3 团队协作,和谐共进

“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将5~7 名学生组成1 个小组,小组学生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分工合作,共同进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同时教师分组指导,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指导能力。

2.4 师生沟通,增进感情

医学课程相对较多,在正常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与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受到一定限制,以教研室名义组织和安排教师自己的空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有组织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师生感情,多接触和了解学生,获知他们对课程教学的感受和反馈,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培养青年教师,也有利于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12]。

3 课程思政在病理学“十个赛道”的实施方案

3.1 教学改革的教育理念“ 一中心、两渠道、三结合”

3.1.1 一中心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学生专业成长和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

3.1.2 两渠道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课外教学活动是有效的辅助渠道,两渠道互相补充,密切联系。

3.1.3 三结合

3.1.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开展知识应用和实践类活动,如大体标本制作、尸体解剖体验、假期实践活动等。

3.1.3.2 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学校以竞赛为载体,组织如美图美文大赛、板报评比、病理知识竞赛、思维导图评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1.3.3 思想品德与能力素养相结合

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出版《叙事病理》报刊,通过病理人物、病理博物馆、病理知识、病理小故事、临床病理分析等板块,通过学习前辈事迹,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弘扬不忘初心、敢于创新和奋进的精神。

3.2 教学改革举措

3.2.1 实施路径

3.2.1.1 调研分析

桂林医学院调查了临床医学本科生对病理学“第二课堂”的参与度及积极性,设计了十个赛道的课外实践活动,包括病理科假期实践、尸体解剖实践、大体标本制作、病理博物馆建设、美图美文大赛、板报竞赛、思维导图设计大赛、病理学知识竞赛、病理人物事迹及有奖竞猜和趣闻的兴趣比例。教师因时因地做教学设计,学习国内其他高等医学院校“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情况与教学经验,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与制定病理学“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计划,包括教学活动具体内容、方法、计划、竞赛规则等,提出具体的活动方案、叙事病理期刊,见表1。

表1 课程思政融入“十个赛道”、叙事病理期刊的思政元素融入点

3.2.1.2 师资培训

教师通过学习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挖掘思政元素,探索病理学“课程思政”与各种“第二课堂”教学方法有机融合的途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培训“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并为“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病理形态学兴趣协会配备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或座谈,实施第二课堂部分教学活动,出版叙事病理期刊。

3.2.1.3 实施过程

教研室逐步完善病理学“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该方案实施2 个学期,教师总结教学活动,编辑出版叙事病理期刊。教研室定期组织医学生参加校园外的社会实践活动,采用爱心科普活动或志愿者等多种形式,使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课堂到课外,从课外到社会,有利于构建更完善的育人体系。

3.2.1.4 评价与改进

教研室收集反馈信息,评估教学活动效果,并长期追踪调查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见习、实习、规范化培训、攻读硕/博士研究生及工作期间的表现。

3.2.1.5 总结分析,推广经验

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总结教学研究成果,完善课程思政在病理学“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并推广教学实践经验。

3.2.2 实施策略

本教研室将课程思政融入病理学“十个赛道”的策略导图,见图1。

图1 课程思政在病理学“十个赛道”的实施策略导图

4 不断改革创新,构建病理学“三全育人”的教学体系

4.1 教学理念创新

提出“一中心、两渠道、三结合”教学理念,助力实现“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开辟以兴趣激发、能力展示、团队协作、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病理学“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即病理科假期实践、尸体解剖实践、疾病大体标本制作、病理博物馆建设、美图美文大赛、学习板报竞赛、思维导图设计大赛、病理学知识竞赛、病理人物事迹及有奖竞猜和趣闻轶事等教学活动,活动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达到育人效果。

4.2 教学评价创新

病理学“第二课堂”的十个赛道实施过程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积分奖励与精神鼓励并举,有助于建立学生学习表现、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三合一的形成性考核指标,构建客观、公正并具有导向性的评测体系。

4.3 教学体系创新

注重在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中传授专业知识,融入各种思政元素,提升医学生素养,并建立师生交流渠道,搭建师生互动平台,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综合能力,教师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在“言传身教”中润物无声地教育学生,构建病理学“第二课堂”培养体系,体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教育[13-15],有助于完善病理学“三全育人”教学体系,见图2。

图2 病理学“思政铸魂”教学体系

5 展望

桂林医学院《病理学》课程是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流课程,是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教研室拥有优秀的教学团队,长期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坚持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引领,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通过线上和线下两个教学途径进行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三导三合”模式,即思政元素以问题、案例、情景导入的“三导”,教学内容体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学科前沿的整合;前驱和后续课程、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知识的融合;思想品德与能力素养的综合的“三合”。在课外,组织丰富多彩的病理学第二课堂“十个赛道”教学活动;在校外,组织相关专业医学生做“爱心科普”等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将病理学课程打造成为有思想、有内容、有温度的课程思政“金课”。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病理学病理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