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城市文脉与公共艺术》作者:高雨辰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18-7241-3出版时间:2022 年7 月定价:39 元
公共艺术指的是公共空间中涉及的艺术作品和产品。绝大多数人对公共艺术的理解是大众型艺术品创造,这显然缩小了对公共艺术的认识范畴。从城市角度来看,公共艺术是代表城市形象、城市文化气息的一种意识的外在表达,即城市的文脉。可见,公共艺术设计对于助力城市文脉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城市文脉与公共艺术》一书,立足建筑设计类相关理论,科学分析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手法和构架关系,针对中国城市文脉保护的现存问题和潜在机遇,探寻如何实现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文脉的高度契合,助力城市现代化、内涵化双向发展。
由高雨辰著、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文脉与公共艺术》一书,是一部专门研究建筑设计的专著。全书共六章内容。第一章介绍了城市文脉之间的伴生关系和建筑学视域下的城市文脉,从文化因子角度剖析了城市文脉的发展特征。第二章阐述了城市文脉和公共艺术之间的内在关联,详细解说了城市文脉下的集体记忆、文化内涵、情感和场域等内容。第三章从公共艺术设计策略上探索了城市文脉的提取路径和文脉信息的表达策略。第四章解析了城市文脉公共艺术表达的手法和艺术化设计风格,并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设计案例。第五章以沈阳铁西工业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城市文脉保护视野下的公共艺术设计思路,对其他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具有现实示范意义。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众对城市建筑的要求和品位设计要求不断提升。而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在进行设计创造时,必须充分考虑城市文明、文化的整体发展趋势。为了实现城市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设计者需要明确设计原则,大胆创新设计理念,以公共艺术助力城市文脉保护工作。
其一,创新艺术表达手法。公共艺术设计的艺术表达手法多种多样,可以是雕塑、壁画、装置艺术等形式,也可以是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艺术形式。公共艺术的表达手法应该与城市文化、城市环境、城市历史等因素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和形象体现。以纪念为主题的公共艺术设计,通常会取材大众铭记和怀念的事物,借助艺术加工手法,使抽象的事物具象化,进而与大众产生互动和共鸣。比如沈阳的《秧歌神韵》这一雕塑作品,以六个人物雕塑为整体,全部采用写意手法,以大红色为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生动展现了东北大秧歌的欢快与热情十分喜庆;《深圳的一天》作为生活街道中的公共艺术作品,以真实人物为参照,采用人物浮雕的艺术表达手法,反映出普通人一天的生活状态。
其二,凸显城市地域特色。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可注重地区文化的简化、融合,浓缩当地多种地域特色,使之与城市环境、公共艺术作品相适应,体现不同城市公共艺术的特点。比如,北京南锣鼓巷地铁站的《北京·记忆》以老北京生活场景为参照,使用了近4 000 个琉璃铸造了单元立方体,用剪影的形式表现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老北京形象,引起了公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凸显了北京独特的地域特色。
其三,打造城市宜居形象。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社会公众更加注重自然回归、生态回归的生存要求。而公共艺术设计中,打造城市宜居形象是当下追求的必然方向。设计者需借助艺术化表达形式,面向公众直观呈现适合城市宜居形象的艺术作品。如,湖北襄阳中华紫薇园中的景观雕塑装置,采用包围式的设计布局,将城市特色景观小项分布环绕在园区周围,整体布局借鉴了洛阳隋唐文化园的设计风格,融入了汉水文化、园林文化等多重文化根基,将历史文脉和城市景观有机融合。在城市环境品质设计中,设计者需考虑公共环境的理想化和民众本性的需求满足,在城市景观、绿化中嵌入公共艺术的精神归属元素,达到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比如郑州东风渠滨河公园是著名的生态、景观、文化一体化文脉带,其中的一组火车主题雕塑“1904公园”把观众带到那个年代,真切感受历史文脉的神奇。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是一种将环境与艺术创作紧密相连的特殊表现形式。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共艺术设计对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城市品牌构建的影响愈加凸显。从城市文脉保护和形象建设上来看,未来城市公共艺术将承载更多的文化内容,表现形式和表现风格将更加多元化和新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