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 陈淑飞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设计类专业培养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综合的创造思维、领先的审美判断以及科学的工作方法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性人才。[1]教师将设计经验和经历等归纳组织成案例运用在教学中,使学生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缩小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的差距。案例库的建设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目前,环境设计专业案例库资源时效性不强、综合性差、缺乏课程间的系统性和关联性,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联系不紧密,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持续提升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强化案例库的建设和应用,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环境设计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设计学类,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室内装饰、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环境艺术、环境设计等专业称谓成为环境设计理论研究在不同历史阶段关注的重点。2022年《中国设计学术语编写体例及学科框架体系》中设计学环艺组将专业领域划分为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家具、陈设设计三个部分。
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要求高校“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应深入探讨“新文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新课程体系、新教学内容、新人才培养方式的内涵建设,[3]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产业布局,推动应用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
环境设计专业具有交叉学科的特征,学科边界模糊化,越来越多地与信息科学、行为科学、认知科学等融合,呈现多学科紧密交叉、相关研究领域参与建构的状态。这要求环境设计专业建设打破近代学科划分形成的学术结构壁垒,具有产业变革的全局观,促进专业课程体系及多学科知识重组创新,构建学科发展的新生态。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急需创新变革,把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VR 等新科技引入课程,打破死板、单一的课堂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推进互动式交流、多模态学习、启发式讲授、探究式讨论等教学方式,实施涵盖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教学方式、教学实践、学业评价、奖励激励、条件保障的全要素课堂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对环境设计人才需求的变化。
环境设计专业呈现出与社会设计、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公共艺术、环境修复等相融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将LBL(Lecture-Based Learning)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CBL(Case Study Based Learning )、TBL(Team- based Learning)、CDIO 工程教育模式有效融合,通过工作坊等形式吸纳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师、非遗传承人、管理人员等参与到教学、实践工作中,为环境设计专业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大力推动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打出“产教对接、产教合作、产教引领”的组合拳,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机制。产教对接,即以学校特色、区域产业发展为导向,专业设置符合区域支柱产业发展需求。产教合作,即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构建“实训—研发—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服务。产教引领,即关注产业发展前沿,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学科建设方向,[4]打造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高地。
案例库建设及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应用型、实践型、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1921年哈佛商学院院长华莱士·B.汤哈姆出版第一本商学院案例集,风靡世界各地。例如,在德国包豪斯早期的教学体系中,案例解析教学是设计实践类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由点及面、自下而上借助案例探讨相关设计理论、方法、策略的发展应用,被证明可有效提升教学实践效果。
(1)理论课程的实证意义:案例类教学内容融入理论课程,可使理论探索与案例学习互为补充,将课堂理论授课知识在案例研究中检验和巩固,有效丰富和活化理论教学内容,强化和拓展教学知识信息的实施路径。
(2)设计课程的实践意义:案例学习是设计师设计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研习优秀建筑环境设计案例,有利于学生把握创新的设计理念、前沿的技术动态、先进的材料研发,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素质和操作能力,符合新时期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3)人才培养的示范意义 :建设层次清晰、内容丰富、交叉融合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群案例库,形成系统性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搭建“案例—理论—设计—实践”联动互补的课程体系,对设计类相关课程的建设、完善有积极的传导效应,对促进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参考示范作用。
(4)团队建设的推动意义: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群案例库的建设,是开放式、共享式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通过素材收集、内容比对、数据筛选、有效信息提取和更新扩充等工作过程,组建课程内容研发及教研课题研究团队,能有效推动团队建设并助力学科专业发展。
3.1.1 交叉和多元性
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知识结构和学科背景更加多元的设计人才,这与学生进行的相对单一的传统设计教学训练反差巨大。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案例库建设时,要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为学生提供内容更丰富且涵盖面更广的案例支撑,让学生能够具有更多的创意源头、更广泛的知识背景、更完备的跨专业知识技能,实现“新设计学”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5]
3.1.2 客观和层次性
环境设计专业案例教学不是传统教学中简单的举例说明。案例可以来源于专业教师或学生的实战项目或社会实践案例,反映本专业所取得的成就或效益,也可以展现设计者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障碍。案例需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凭空杜撰。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避免案例难度过小或过大而影响教学互动效果。
3.1.3 完整和系统性
案例撰写要结构清晰、内容完备、逻辑严密,不能只有设计图片。实战案例应详尽阐述项目背景、基地情况、问题冲突、解决方案、关键技术、最终效果、社会反馈等。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分解,根据不同内容和视角对案例进行系统的分类梳理,紧密联系课程内容。不仅具有代表性,还包含课程教学要求的重要知识点,确保学生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
3.1.4 前沿和可拓性
环境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案例应从设计理念、艺术表现手法、工程技术手段、建筑材料等方面反映出与当前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密切关系。也可以通过项目策划、市场供求、消费心理、人体工学等方面体现其前沿价值。所有案例不仅是单一知识点的简单再现,而是集运用、扩展、提高于一体的多维融合。在设计思维、策略、方法等多方面都具有延展性。案例库的建设是动态拓展和持续更新的。
3.1.5 价值引领和典型性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制意识、道德修养等要点,梳理、挖掘、提炼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强化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案例强调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思政课改革走向,能起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引导效果。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期待。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应从宏观角度出发,对环境设计的课程体系进行归纳,以专业为基础建构满足教学案例库建设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实现专业资源共享、共用,完成专业“软资产”的不断积累。
3.2.1 科学架构专业课程群
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性质进行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由单一课程内容的组织转为课程群内部的连续、衔接,突出课程间的内在逻辑统一,使课程之间相互贯通、互为补充,促进课程结构的优化,避免专业课程的碎片化、教学内容的重复化等弊端。课程群划分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从多种角度出发。如可以划分为理论课程群、设计基础课程群、传统美学课程群、专业实践(实习)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开放型项目课程群等。
3.2.2 案例库的基本框架
根据课程群的组织架构,结合教学需求进行课程知识信息筛选,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进而完成案例库的基本框架。案例库应以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为导引,完成基础、美育、传统、设计、实践、专业技能等多方位的联结、过渡与发展,各课程相互呼应支撑、相互交叉渗透,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提高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水平。
3.2.3 案例库的具体建设
利用丰富的素材资源,结合教师的教学设计,汇集、整理、筛选、制作课程群案例库。案例库的内容可形式多样,采用教师课件、教案、论文、作业等原创性资源,优选部分案例进行案例精解,图文并茂地详尽阐述项目背景、运作情况、问题冲突及解决方法。案例要求附有教学用途、使用说明、理论知识点链接、讨论参考题,使案例精解与专业课程相互配套支持。案例可以是正面经验,可以是负面范例,也可以增加个人体会或反思。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将案例库全面运用于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交流、课堂教学、学生参赛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并在学校间、学校与企业间、设计平台、设计教育资源平台实现共享(见图1)。
图1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案例库实现路径图
3.3.1 案例库在教师之间的交流运用
案例库的建设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经过深度分析的案例进行整理、积累和反思的过程。它能帮助教师将理论知识活化、内化,将设计实践情景化和具体化。同时,教学经验和实践经历梳理转化为教学案例的过程,是重新解读设计、认知思维的过程,[6]有助于理论和实践的贯通,促进教师个人内隐知识的显性化,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此外,案例库是教师间学术交流、经验分享的载体,通过集思广益、扬长避短、信息共享等形成批判性互动和同伴互导关系,达到共同提高、发挥整体效益的目的,更有利于教师之间组合成专业、能力和优势互补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实现跨年级、跨学科、跨层次协同教学,实现不同学科领域间的合作和融通。
3.3.2 案例库在课堂教学上的示范运用
案例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不仅仅是简单的案例+理论解释,而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组织作用,学生对案例进行了解、认识、思考、推理、讨论、辨析、总结、转绎、应用的系统过程。案例教学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教学案例,准确把握教学案例中蕴含的重难点,以线上线下、课前课后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穿插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形成读、写、想、看、听、说全感官教学互动,知识、信息、思想和观点在“教师—学生—学生—教师”之间双向、多重、交互流动。不设标准答案,想方设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潜能。
3.3.3 案例库在指导参赛时的实践运用
针对专业设计竞赛开发案例库,将往届优秀获奖作品作为案例进行学习和研究。包含获奖作品的设计理念、效果图片、技术细节等,指导教师推荐理由,专业评委评价分析,获奖选手的参赛历程、心得体会、设计思维等,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竞赛的主旨,把握作品的设计内涵和方法,为学生参展参赛提供启发性的借鉴和参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学强赛,以教助赛。课堂教学中引入各种专业比赛的实际命题,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与同年龄段甚至是专业设计师同台竞技,开拓学生的眼界和见识。注重学科竞赛与相关课程的有机链接,推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
3.3.4 案例库在毕业设计中的实战运用
当前,毕业设计往往脱离实际,选题的盲目性、随意性强,过多关注设计的表现效果,流于形式,存在雷同的现象。尝试跨专业选题的较少,毕业作品展览重视程度不够,展示形式单一。将更具操作性和实战性的真实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与实习实践相结合,是一次实战演练,有益于学生就业,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必然趋势。选取往届优秀毕业设计案例形成案例库,是进行毕业设计的第一手学习资料。把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确立选题、实地调研、对象访谈、开题报告、方案设计、模型制作、材料选择、毕业论文等方面的真实情况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解决毕业设计各环节出现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借鉴,避免重复犯错。通过案例库实际运用,辅助导师在指导过程中有效阐释工作要点,确保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实战能力的整合和升华。
3.3.5 案例库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共享运用
将教学大纲、课程计划、教学课件、课程讲义、授课视频、教学成果、推荐教材等课程内容整合,形成课程案例库。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搭建开放式教学资源平台,改革传统课堂授课路径,利用QQ 群、微信群、智慧树、B 站等进行传播。教师可以全部下载,学生按需分级下载,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使用案例库资源,突破以往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了解课程的相关内容和信息,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素材和养分,构建多渠道、立体化的学习方式。
3.3.6 案例库在项目实践教学上的传播运用
依托行业协会、企业等平台资源,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和校企多元合作,增强学生解决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适应产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同时,能够提高设计前沿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有助于行业内研究人员分散开展检索、上传、下载、分析等工作,也便于课程资源信息在不同行业领域及不同专业人群之间的交流,使得课程案例库的建设更具有实用性和专业深度。
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案例教学是一种积极的情境式教学方式。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学习过程而非结果,既是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也是锻炼设计思维的过程,更是提升审美素养的过程。它对学生掌握学术前沿动态、提升理论课程实效、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高教学案例库建设水平是对加速推进我国高校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内容之一。如何达成对教学案例库建设的共识,共同推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和应用,还有待更多同仁的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