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墓表

2024-01-14 10:39
中国书法 2023年10期
关键词:高昌魏碑书风

《高昌墓表》,又称《吐鲁番砖志》,是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近百年中陆续出土的我国中古史上北朝至唐代的专为记录死者身世及其有关情况的墓葬文字资料。吐鲁番地区古称高昌,是高昌壁、高昌郡、高昌王国的所在地,这些砖志自称“墓表”,因此也称为《高昌墓表》。

吐鲁番盆地地处中西交通要冲,“丝绸之路”咽喉,是我国两汉王朝的屯垦重地,也是历代封建王朝经营西域的门户。高昌墓表与享誉国际学坛的“吐鲁番出土文书”具有同等重要的学术价值,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它不但对判定墓葬年代,研究当时埋葬制度、习俗、官制官职、士族门阀、里籍、婚姻、历法、文字语言和书法艺术等都是最直接的原始资料,同时也是研究中西交通史、丝绸之路文化史的重要资料,可以补正和丰富史籍记载的缺略,也是研究吐魯番出土文书不可或缺的断代、定代的重要参证资料。

高昌墓表比较集中的出土地有两个,其一是在今高昌故城城郊西北和东北,即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彼此相连的两片墓地,另一是在今交河故城沟西雅尔湖古墓区。前者是在大凉政权、麴氏高昌王朝的都城、唐西州的州治所在附近,后者是在麴氏高昌所辖交河郡、唐西州的交河县治附近。这些墓表有墨迹、有刻文。墓表的制作方法,一般都经烧制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在其砖面上涂抹一层灰色、黑色、蓝色或粉白色泥衣,然后在上面朱书、白粉书和墨书。这些墓表能够保存下来,主要得利于吐鲁番盆地独特的干旱气候和地理环境。

据统计,二十世纪期间共出土墓表三百二十八方,其中被确认为大凉政权的四方,麴氏高昌王朝的二百零六方,唐西州时期的一百一十八方。这些墓表年代上起大凉承平十三年(四五五),下迄唐建中三年(七八二),前后长达三百二十多年。

《且渠封戴墓表》是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有纪年的最早墓表。而这里选录的《且渠封戴木表》实际应命名为《追赠且渠封戴敦煌太守令》,其最初定名“木表”,是受到了石质《且渠封戴墓表》的影响。两者字体相似,也可以看出当时文字的一般风格与普遍写法。

北魏太延五年(四三九)拓跋焘攻取凉州,北凉王且渠牧犍被俘,北凉政权灭亡。且渠牧犍的两位弟弟酒泉太守且渠无讳和原乐都太守且渠安周,由敦煌经鄯善、焉耆攻取高昌。宋元嘉十九年(四四二),无讳遣使朝贡于宋文帝,文帝诏封为“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河沙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一年后无讳病死,其弟安周代立。宋文帝诏“大且渠安周为征西将军、凉州刺史、封河西王。”且渠氏在高昌建立的政权自称为“凉”或“大凉”。“承平”为且渠氏大凉政权建立后自建的年号。承平年号共使用了十八年,即公元四四三年至四六〇年,承平十三年即公元四五五年。

此木表并非志墓的墓表,而是属于“王令”,为“尚书吏部”所颁,记载相关任免内容,并交给本人的一种文书。木表第一行写一“有”字即改行抬头,属于对王令表示敬意的“书式”,依平阙制度,令与诏、制并同;其中的“余”,应为当时的统治者且渠安周的自称。“令”字改行抬头,实际属于平阙式。“冠军将军”初见于曹魏,此大凉政权的许多官制和称谓源于中原的中央王朝。冠军将军的品秩,据《宋书·百官》下的记载,属三品,可知且渠封戴在大凉政权中是一位颇为显要的人物。“都郎中”不见于史籍记载,在魏晋时期,各王国中设有主管王国行政事务的郎中令。大凉政权接受刘宋诏封为河西王,本应设有王府,此都郎中即王府主管王国行政事务的郎中令。“且渠封戴”不见于史籍,很有可能是《魏书·且渠蒙逊传》中且渠牧犍的世子,且渠无讳和且渠安周的侄子且渠封坛。王素认为且渠封戴是且渠封坛的兄弟。“熙继绝之美”“隆一变之祚”,明确地表达出且渠安周把他的政权看作北凉的延续和复兴。对北凉的政治传统也是沿袭下来的,所以称“方遵旧式”。而从“尚书吏部”“都郎中”“高昌太守”等官号,可以看出无讳和安周的政权保持了北凉的中央和地方两级,以至封戴死后还被追赠敦煌太守。同时也说明了该地方割据政权在制度上有其复杂性,如一方面自立年号,置尚书吏部,称策命等,拟于帝王;另一方面却称命不称诏,称余不称朕,高昌称太守不称尹,追赠止于敦煌太守,无封爵、谥法,则又显示其地方性质,而和中原朝廷不同。

此《且渠封戴木表》在风格上和《且渠封戴墓表》,以及比它早十年《且渠安周造佛寺碑》非常相似,为具有楷书笔意的隶书。以方笔为主,横笔两端多呈锐角并向上翘起,笔画挺拔,锋芒毕露,结字稳健中具有活泼气氛。施安昌先生曾对“北凉体”书风进行归纳:“字形方扁,在隶楷之间。上窄下宽,往往有一横或者撇、捺一笔甚长。竖笔往往向外拓展,加强了开张的体势,富于跳跃感。特别是横笔,起笔出锋下顿,收笔有雁尾,中间是下曲或者上曲的波势,或两头上翘形式。”此木表正是典型的“北凉体”书风。在墨迹遗存方面,可以将北凉体风格的写法追溯到元康六年(二九六)的《诸佛要集经》、吐鲁番出土的《三国志》西晋写本、前秦甘露元年(三五九)的《法句譬喻经》、西凉建初二年(四〇六)的《十诵比丘戒本》等。此木表的风格与碑署东晋大亨四年(四〇五)的爨宝子碑的形式也一脉相承。

《中兵参军辛氏墓表》的延昌十一年即公元五七一年。“镇西府省事”官品在第八等级,“中兵参军”在第七等级。“堓”同“岸”字。“丧”字为当时通行的写法。此墓表书法风格与《令狐天恩墓表》十分相似,颇有北魏高贞碑筋骨,又得马鸣寺碑用笔取势,功力深厚无寒俭气。自清代推崇魏碑以来,如何学习如《龙门造像记》那样的方笔“魏碑体”风格,一直有不同的见解,如启功先生就有“透过刀锋看笔锋”之说。魏碑体的方硬起笔、收笔、转折等,究竟是书丹墨迹本来的形状,还是经由凿刻而成,一直存在着争议和不同的见解。这件《辛氏墓表》的字迹,其笔画多以露锋起笔、收笔,正向人们展现了魏碑体在凿刻之前的本来样貌。可知原先很多人认为的由刻工刻意剜成的夸张锐利的转角,其实是由一种独特的笔法写成的。如其中的“日”“丙”等字的转折处,在《始平公造像记》中可以找到几乎完全一致的具有方硬起收和转折笔画的字例。魏碑西传,西域墨迹亦变其风。

《张元尊墓表》亦为高昌十一年所书。与《辛氏墓表》所不同的是,该墓表的楷书风格中带有较多的行书笔意,故其方折的特点没有前者那么明显,而有着方中带圆、圆中见方的感觉,尤其最后一列的“之墓表”三字写得尤为豪放。

《将孟雍妻赵氏墓表》的墓主为将孟雍的妻子赵氏,文后的“张氏”应即为“赵氏”。“将”通“蒋”,可参见高亨纂《古字通假会典》阳部第九下,“策授”为古代帝王对臣下授官的一种文书格式。“领兵将”为麹氏高昌王朝戍卫兵将之一,官品在第七等级。“民部”是麹氏高昌中央行政机构之一。“遣赠”当是“追赠”之误。此墓表书风也是方中带圆、圆中见方,比之前二者,字形更加端正横展,与北魏后期的《张黑女墓志》的书风似十分接近。从这一系列的墓表文字,可看出当时的一般书风演变,以及手写体和石刻体书风之间的关系。(姚宇亮)

猜你喜欢
高昌魏碑书风
传递和中转美好的情愫
魏碑行书对联:文生于情有春气,兴致所至无古人
中华诗词学会高昌林峰看望沈鹏先生
从敦煌到高昌——宝石壁画沉浸式大展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马叙伦
齐鲁书风万陈锡山书法展
打铁老太
第二届“魏碑圣地·全国魏碑书法大赛”暨“魏碑书法论坛”在洛阳举行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元代高昌鲁氏家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