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一些村、组人口外流,村庄空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村村民就业、就医、幼教、养老等个性需求日益多元,但这些需求并非全村性的,也非基本公共服务,更无法全部依靠政府力量进行解决,特别是一个村的村“两委”干部也就三五个人,个性化服务很难到边到底。在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群众参与不便、小组基础不牢、干部动力不足、服务群众不到位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解决好这些问题亟需从体制机制上破题。
做法
优化单元,重心下移。在原有“鄉镇—村—组”组织架构基础上,着力细化构建以群众为主体的微治理单元,以10—20户为单位,随湾就片划分屋场2950个,让村、组治理“长脚”,重心下沉到户。以党员为主体,以入党积极分子、乡村能人等为补充,选优配强屋场长,全面构建起“镇党委—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小组—红色屋场—屋场群众”五级治理架构,实现党的领导纵向到底。在镇(区)和村(社区),按照应链尽链的原则,链接100多个公益性组织、200多个有偿服务性组织,累计开展困难帮扶、爱心救助、权益维护等活动17800多次,为群众提供政务以外的服务近14万人(次)。
三事分办,五级联动。依托“红色屋场”,针对群众在屋场会上商议的事项,建立“小事屋场自办、大事‘村组联办、难事乡镇帮办”的“三事分办”机制。屋场群众先后自筹资金近2000万元、投工20多万个,解决依托自身力量能够解决的泥巴路、断头路、环境整治等事项1865个;对屋场群众无法解决的事项,村(社区)整合资源力量,办结路灯安装、堰塘清淤等事项859个;对村域层面无法解决的事项,村(社区)将问题上传至城镇运行管理中心,由城镇运行管理中心精准分派到政务服务中心,形成了“屋场群众点单,红色屋场、村民小组、村(社区)接单报单,城镇运行管理中心派单,政务服务中心接单,屋场群众评单”的服务体系,群众诉求表达和响应机制更加完善。
以下评上,上下共治。坚持把服务效能的评议权交给群众,采取“以下评上”的方式,推动资源服务平台真下沉和服务质量大提升。成立县公共服务群众评议理事会,将“群团组织、社会服务、执法监督、经济发展”等70家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机构列为评议对象,统一设置“公共服务我来评”二维码,从全县2950个屋场、766个市场主体推选公共服务评议员3700多名,每两个月组织开展一次“公共服务我来评”活动。评议理事会根据全年评议结果,出台全县公共服务事项群众满意度评议报告,为政府决策和改进服务质量提供参考,先后推动完成70余所中小学教联体工作、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和创业补贴400余万元、实现就业人数11000余人、新建城区医院1所,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
启示
搭建群众参与平台是提升村组治理的有效手段。“红色屋场”是参与治理的平台,同时“三事分办”和“以下评上”机制的建立,做到民事民办、民事民评,使群众从被动者、旁观者变成了主动者、参与者,治理更有力有效。
密切联系群众要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推行双向共治,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同时链接各类公益性组织和有偿服务性组织,壮大服务群众的资源力量,理顺诉求响应体系,群众的需求可以得到更好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