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雯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和专业调整,国家相继出台了“1+X”证书制度、高职扩招专项、创新机制、深化产教融合等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工业4.0掀起了第四次产业革命,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也愈发迫切,职教改革逐渐受到社会日益广泛关注,现代职教体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肩负着多种重要职责,包括培养专业人才、传承技术技能、助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等。目前,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积极开展职教改革,构建系统的人才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在“岗课赛证”融合方面不断探索,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
“岗课赛证”是指职业教育要根据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符合要求的课程体系。“岗课赛证”融通是深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创新。
“岗”是课程学习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融入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构建与岗位需求对接的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标准,使学生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充分体现岗位技能、通用技术等内容。企业设置的职业岗位对于人员的要求,包含了针对本岗位的职业精神、专业素养、操作技能等,必须通过企业的招聘面试和技能测试的要求才能取得工作岗位,尤其是高职学生对应的技能型岗位,更侧重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操作能力。
“课”是课程学习的核心。专业课教材要与主流生产技术对接,优先选择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双元教材。教师团队要探索模块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开展课程不同模块分工协作;通过建立健全国家、省、校三级师生竞赛机制,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赛”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课程教学的成果的高端展示。学生在学校的课堂学习中主要获取了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必须依托企业项目实训和职业技能比赛,深化课程中获取的知识、提高技能以满足工作岗位要求,转化为技能和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竞赛由有关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部委或行业协会等主办,竞赛项目设置体现行业特色,代表行业内最高水平技术的赛事,旨在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促进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行业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证”是对课程学习的行业检验,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职业标准在社会劳动者身上的体现和定位。通过发展、融通多类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资格证书、等级证书等,培养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就业创业技能得到拓展,结构性就业矛盾得到缓解[1]。
“岗课赛证”融通机制架构如图1 所示。
图1 “岗课赛证”融通机制架构图
根据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产业链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建设“岗课赛证”融通式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将岗位、竞赛、认证等元素分层次成体系,融入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去。实训基地包含“岗”“课”“赛”“证”四个元素,达到一个基地多重使用的目标。“岗位”要求教学内容符合本行业岗位技能需求的实训技能,实训环境也要与数字媒体行业工作环境相适应;“课程”要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能适应行业的发展,能够满足“岗课赛证”培训;“竞赛”可以是团队比赛、个人比赛、行业比赛等形式,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要求实训基地能够在支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的配置,并在实训课程中融入大赛考点,满足比赛和课程的融通;“证书”要求教学任务能分层次衔接证书等级标准、对接工作任务,支持技能认证体系的完善,课程能够满足证书考核培训需求。通过完成培训课程和参加考试,学生获得相应的证书,这些证书可以证明学生已具备对应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岗课赛证”融通机制通过将培训课程、竞赛活动和证书学历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使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还可以通过参加竞赛活动来锻炼自己的技能,并最终获得相关的证书和学历,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职业行动能力导向”是德国职业教育实践发展的优秀经验,涵盖的能力范围广泛,它不仅仅关注操作技能层面,而且是一个包含“不同维度的知识、技能与行为”的整体性概念[2],具体指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3]。制定课程与岗位对接、课程与证书融合、课程与赛事融通的人才培养标准,依托数字媒体技术基地,深入挖掘课程与岗位、课程与比赛、课程与证书的内在联系。从岗位技能标准、课程知识体系、赛项技术技能、证书等级标准等方面综合考虑,构建“技术—技能—能力”上的内涵融通模式;从课程的教学设计、实训项目、实操形式,赛项的考核形式、竞赛方式、评价手段,到证书的等级划分、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考核标准等方面,在实训教学、专业竞赛、技能证书上,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德技艺道并修育人新模式,能力层次体系分明,立德树人始终贯穿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岗课赛证”融通德技艺道并修人才培养模式
“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设备在建设上满足“日常化—阶梯化—专业化”课程实训教学要求,构建层次化、梯度化的“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对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动漫设计赛项”、对接“融媒体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设“竞赛”式综合实训环境,使学生可以按照“岗课赛证”模式,循序渐进地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通过竞赛训练和考证培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和专业素养,加强对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以“岗课赛证”融通、德技道兼修为目标,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技能型人才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水平。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双创”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设计应用的创新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岗课赛证”融通将属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岗”“课”“赛”与“证”紧密连接,以共同的育人逻辑组合起来,使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充分的综合职业素养培育,实现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和个性的全面发展[3]。
数字媒体作为一个在传播学、艺术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领域发展的行业,该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必要的媒介传播知识,并通过艺术表现和技术交互、影像呈现的形式将作品展现出来。数字媒体技术“岗课赛证”融通式人才培养方案规划是指为了满足数字媒体技术岗位的需求,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将赛事、证书和课程相结合,建立一个有机的培养体系。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新媒体的媒体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影视美学、创新创业、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的内容为基础,优化课程体系[5]。
通过对学校近三年就业行业分布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进行调查,以岗位为导向分析就业行业所需能力,分析支撑这些能力的技能竞赛所需能力,剖解考证证书所能实现的职业能力等;以能力为导向,以岗位所需能力为支撑,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进行规划。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着力重构课程体系的改革,推进教材内容与岗位技能标准有效对接。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需求相结合,课程目标与职业证书相结合,专业竞赛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德、技、道、修相结合的人才培养[6],注重“课程体系与内容—职业资格能力—岗位职业能力—技能竞赛能力”的相互融合,使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高度契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7]。
根据以上规划,确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面向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系统作业行业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以及技术人员、动画制作人员等专业群体。坚持以立德为魂,结合学生特点,精心策划,巧妙设计,将学生德育工作具象化,结合我校的高职学生HAPPY365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着重培养学生诚信(Honest)、笃志(Ambitious)、知礼(Polite)、勤奋(Painstaking)和阳光(Youthful)五项品质。
本专业按照UI 交互设计、影视制作岗位对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进行“外包项目培养、跟班顶岗实习”和“导师学长制”的专业培养。设计了“4+1”课程体系模式,“4”即“基础素质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1”即“专业拓展课程”。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基础素质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为主要支撑,同时渗透到专业课程之中。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要支撑,以专业基础课程为辅助,以专业拓展课程为提升,同时渗透到基础素质课程和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中[8],图3 为课程结构关系。
图3 课程结构关系图
经过多次与示范性院校调研和校企研讨之后,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着力重构课程体系,将教材内容与岗位技能标准对接。实行职业证书换学分,支持学习成绩、学分转换和学员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上反映的相应课程或模块按规定进行注册和保存;出台奖励学分实施办法,对学生积极参加学生技能大赛等在学生评优、加分等活动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认定和奖励。探索与行业协会、认证机构合作,制定一套数字媒体技术岗位所需的认证标准,并开展相应的证书认证。这些证书能够证明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掌握程度,提升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做到“课程教学—技能证书—竞赛比武—职业活动”相互贯通,相互锻炼。通过学校企业“两班”“岗班、证班、赛班”三融通,探索“以岗定课、以课对证、以证施赛、以赛促课”四个环节育人模式,在培养专业人才过程中取得较好成绩。
“岗课赛证”全面育人,是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即学即用、毕业即上岗的培养目标。同时,围绕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围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重构符合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培养的精品课程和教材,提供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支撑。“岗课赛证”融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在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6名,在专业大赛中获得省一等奖8名,学生就业去向更加明确,流失率大幅下降,用人单位满意度明显提高。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院校规划、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异,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学院规划和专业发展综合考虑。通过调研数字媒体职业的三年就业行业分布,挖掘岗位、课程、竞赛与证书之间的能力映射关系,探索出适合本专业的最优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岗课赛证”融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协同育人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经过三年的实践,“岗课赛证”融通式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技能人才素质提升、毕业生双证率100%、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100%。本研究为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对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