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佳 李继明 王涛
摘 要:高质量学徒制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概述了高质量学徒制的缘起、内涵、发展困境和实现路径,认为应从提升社会认识、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推动企业成为实施主体、发挥政府职能、重视技能需求预测、加强教师和师傅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入手,来促进学徒制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学徒制对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质量学徒制;内涵;障碍;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力资源市场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企业转型、产业升级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现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难以传承技术操作中的隐性知识,毕业生实操能力差,无法适应企业岗位需要。从2013年开始,由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牵头落实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覆盖600多个专业点5万余名学生(学徒),有3万多企业与学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1]。但从试点实践来看,普遍存在诸如行业企业参与动力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2019年1月2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积极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促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急需加强对高质量学徒制的研究,提升学徒制的质量品格,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徒制教育[2]。
一、高质量学徒制的提出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所述的现代学徒制由教育部提出,要求改革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式,推动与企业联合,实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制度。而新型学徒制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提出,要求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实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都是基于学徒制教育形式进行阐述,没有对学徒制的质量维度进行系统说明。
国际上最先关注学徒制质量因素的机构是国际劳工组织(2012年),该组织总结学徒制的质量影响因素有四个方面[3]:(1)政府、企业及行会间的对接与沟通是否顺畅;(2)学徒制各行为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是否清晰;(3)政府投入与社会融资机制是否稳定;(4)与学徒制配套的相关规制是否健全。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高质量学徒制”的完整概念,认为高质量学徒制体现在五个方面:(1)工作和培训条件质量;(2)学徒社会保障及工资津贴水平;(3)培训标准和内容质量;(4)证书质量;(5)利益相关方双赢质量。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促进高质量学徒制倡议》中认为,将提高学徒数量、质量、多元化作为优先政策。加强就业市场机制和政策能够提高生产力,促进体面就业,以此支持更多和可持续的工资增长。可以看出,“高质量”赋予了学徒制新的内涵,对学徒制的质量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高质量学徒制的内涵
(一)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观点
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学徒制的高质量涵盖以下要素:(1)工作和培训条件的质量。学徒制培养体系中,学徒是平等劳动者,和企业员工拥有同样的待遇,应将学徒与企业员工平等相待[4]。(2)学徒制培训标准和内容的质量。首先,要保证培训的内容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一致,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保证培训技能的完整性和高标准,不至于在工作中出现技术断档而频繁培训;最后,要鼓励学徒从事培训岗位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尽量保证技能培训与实际工作的对口衔接。(3)全国公认的资格证书的质量[5]。学徒培训合格后应当颁发国家认可的证书,证书要打破地域限制、全国通用。这样既能扩展学徒的就业范围,也能提升学徒培训的社会公信力,这对加强学徒培训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有重要意义。(4)利益相关方双赢局面的质量。企业进行学徒培训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生产提供了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招工难的问题。另外,企业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徒比新招员工更容易上手,融入企业时间更短,同时还能挑选储备优质人才。对学徒而言,企业培训是难得的实践和学习机会,不仅能积累经验、获取证书,还能获得工资和企业待遇,同时也为挑选心仪的工作岗位、拓展就业渠道奠定了基础。
(二)二十国集团关于高质量学徒制的诠释
《二十国集团促进高质量学徒制倡议》认为,高质量学徒制有以下含义:(1)能提升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在高质量学徒制体系中,学校教育负责学徒理论知识(显性知识)培养,企业负责学徒实际操作能力(部分为隐性知识)的培养。多主体优势互补,能够让学徒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2)能促进劳动者适应劳动力市场。高质量学徒制培养的学徒不仅具有高技能,还能够主动适应企业环境、岗位氛围和劳动力市场需求。通过师傅的“传帮带”,无形中将企业文化传承给学徒。(3)促进劳动者应对新经济和科技变革。企业的实践环境为学徒提供理论转化与实践应用的平台,企业选派的师傅具有较强的应对科技变革的能力,学徒在耳闻目染的情境下,也能逐步形成应对科技变革的能力。经过积累和锻炼,学徒在某些方面甚至會超越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师傅,能够自由地围绕新经济和科技变革进行技能内化和创新实践。(4)能够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体面就业。高质量学徒制能够让不同年龄、性别等的劳动者参与,达到充分就业的目标。同时,高质量学徒制能够提升劳动者与岗位的匹配性,提升就业质量,使劳动者获得更理想的工作、丰厚的薪金和社会保障,通过体面劳动实现体面生活。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高质量学徒制并非一种新的学徒制组织形式,而是从质量角度对现有学徒制形式进行凝练,对现有学徒制发展目标和要求进行的深入分析和本质总结。
三、高质量学徒制建设的结构维度
学徒制质量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欧洲国家的研究和做法堪称典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学徒制质量建设的主体结构
2013年,欧洲学徒制联盟指出,应在承诺和信任基础上将学徒制纳入国家教育与培训体系,形成“欧洲—国家—地区”三级学徒制治理框架。欧盟委员会在《基于工作学习的高质量学徒制指导原则20条》中认为,学徒制的治理除传统意义上的三大主体(教育者、雇主和学徒)外,还应包括社会合作伙伴(雇主组织、工会)、各级政府部门等,以构建多元主体充分参与的合作与决策机制。
(二)学徒制质量建设的内容结构
2016年,欧洲工会联合会制定了《欧洲学徒制质量框架》,将学徒制质量建设内容扩展为:(1)学徒制内涵机制;(2)学徒制发展理念;(3)学徒制治理策略;(4)培训项目与培训机制品质;(5)学徒权益保障。该框架以学徒制质量作为参照,内容全面翔实,针对性强,一旦落实,学徒及利益相关方将大大受益。
(三)学徒制质量建设的工具结构
作为学徒制质量建设工具,《欧洲学徒制质量框架》借鉴了当前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和各国学徒制的成功经验,立足劳动力市场实际需求,形成既能符合学徒制本质特征、又能满足自身现代化需求的工具体系。其内容包括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且每个测量指标均包括量化描述和不定量问题评估,只需答“是”或“否”即可,实现了学徒制质量评估的可测量性和易操作性。
四、高质量学徒制发展障碍
(一)社会认知不清
目前我国正在试点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前者强调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的企业和学校双主体育人体制;后者则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发挥企业的培训主体作用。现代学徒制尽管强调了双主体作用,但实际操作中仍然是以学校为主体,而企业新型学徒制则主要面向企业职工,这些客观现实导致社会对学徒制的认知模糊。
(二)校企合作不够
现代学徒制推行过程中,学校本位思想严重,认为企业不懂教育规律,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合作热情;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实施难度更大,企业认为职业院校教师实操能力差,难以实现互聘。现代学徒制中学校只对上级行政部门负责,对企业的意见仅作参考,使企业难以真正参与教学及其质量监管。企业新型学徒制虽然强调建立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制度,但这个“校”仅定位于技工学校和培训机构,限制了校企合作广度。
(三)推进措施乏力
学徒制的推进虽然也有一些框架措施,但实施起来并不现实。如现代学徒制要求“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企业就很难执行[6]。因为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一些关键岗位和重要岗位不会“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企业将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考核,超出了范围,无约束力。
(四)法律保障缺失
西方国家高质量学徒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各国均采用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学徒制的法律地位以及参与各方的责任、权利及义务。我国学徒制形式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尚未上升到法律保障水平。
五、高质量学徒制推进策略
(一)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从国家立法层面确立学徒制的法律地位,厘清学徒制各参与主体的责任、义务及权利,对学徒身份、学徒协议、学徒标准、学徒权益等给出明确规制。政府要加强与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了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学校的困境、行业动向、企业前沿及其人才需求特征,拿出激励更多企业参与到学徒制培养的具体措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宏观政策的宣传上。要对职业院校拨付学徒制专项经费,为学徒购买劳动保险和人身意外保险,让学生和企业均无后顾之忧,让学徒的职业认同感和主人翁精神切实得到提升。要完善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保证学徒期满可以获得国家认可、全国通用的资格证书。这不仅提高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工作竞争力,也拓宽了毕业生的晋升通道和未来发展空间。
(二)优化社会环境提升全民认知
高质量学徒制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学徒)等众多主体,切实推行高质量学徒制,不仅需要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政府也要给予大力支持和行业指导。政府要树标杆、抓典型,减少参与学徒制企业的税费,并根据其培训学徒的数量和质量给予经济补贴。另外,我国民众对学徒制的认知水平较低,许多学生及家长对学徒制不够了解甚至存在歧视。因此,为保障学徒制的实施质量与效果,必须加强社会宣传工作;同时应严防部分职业学校将实施学徒制变成为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切实保障学徒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
(三)推动职业院校内涵建设
首先,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学校要注重实训基地标准化、规范化和实用性的建设与管理,企业要加强实训基地行业能手和高技能师傅的培训和供给,政府应强化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支持、宏观管理和各主体之间的协调沟通。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求企业深度参与,真实体现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制定核心课程、基础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和支持课程,并选择第三方评估来保障培养质量,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7]。
其次,要优化学徒制的课程开发,并遵循共同原则:(1)参考标准要统一。在学徒制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技能考核等方面力求統一,以体现课程开发的一致性和标准性。(2)以能力标准为核心。以企业现实岗位和现行行业标准为准绳,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以满足学徒职业规划和人生未来发展为目标。(3)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学徒制各行为主体共同开发培训课程,缩短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的差距,同时重视学徒的岗位能力及素养的培养。
(四)让企业成为高质量学徒制的实施主体
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人才储备观念,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骨干(师傅)、生产岗位、生产设备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锻炼机会,提升学徒的实践能力。对学徒制教学模式要拥有前瞻性的思维,不应过分追求利益回报,应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将自身的需求和人才门槛反馈给学校,实施有针对性地招生工作,同时也有利于选拔优秀学徒,储备人才资源,实现招生招工同步、就业实习一体[8]。
(五)重视技能需求的预测和识别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劳动力市场充满挑战和竞争。要想使培养的劳动者能在两三年后能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必须对当前学徒制的技能需求进行预测和识别。技能需求的预测和识别能增强学徒制培养的前瞻性和计划性,不仅有助于延长学徒自身技能的生命周期,还能帮助学徒先于发现工作机会和优质岗位,促使企业制定可持续的人力资源长远规划。
(六)加强教师队伍和师傅队伍建设
职业学校教师既要熟悉当代技术发展前沿理论,又要掌握企业技术现状,并能将技术理论熟练应用到实操之中。企业师傅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学徒的培养质量,为调动师傅带学徒的积极性,对选出师傅应给予物质奖励和岗位补贴,同时参考教师资格制度标准,建立学徒制师傅选拔及任用制度。
结语
质量建设是学徒制健康发展的基础和目标,将高质量概念引入学徒制,体现了高质量学徒制的优势和发展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紧迫,高质量学徒制建设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开展高质量学徒制建设,有利于提升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使他们从容应对新经济和科技变革,实现充分就业和体面就业;有利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这对弘扬工匠精神和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强现实价值,也为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推动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谢俐.奋力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9):2528.
[2]宫丽丽,张安强.中国特色学徒制成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缘由、影响因素及设计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01):6065.
[3]李堃.高质量学徒制:G20愿景与中国行动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
[4]亚历山德拉·莫兹.通过高质量的学徒制开展TVET——UNESCOUNEVOC网络会议报告[R].UNESCOUNEVOC专讯,2015:911.
[5]孙钰林,王剑.国际劳工组织视域下高质量学徒制建设:策略、趋势及启示[J].中國职业技术教育,2022(22):8996.
[6]孙凤敏,沈亚强.现代学徒制之“质量”析义——基于《用高质量学徒制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解读[J].职业技术教育,2018(7):6670.
[7]王娟.关于职业院校高质量学徒制的浅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5):8586.
[8]赵鹏飞,刘武军,罗涛,等.现代学徒制中国实践、国际比较与未来展望[J].职教论坛,2021,37(12):611.
基金项目:2023—2024年度江苏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XHYBLX2023269);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B/2022/02/88);2020年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项目(锡城职院〔2020〕54号)
作者简介:华佳(1970— ),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