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或太白

2024-01-13 03:12赵燕飞
福建文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瓦松文峰白河

赵燕飞

从没见过那样的夜空。

天还没有黑透,所有的晚霞纠结成团,似要拧成一支巨大的火炬,点亮即将到来的暗与黑。火炬的背后,隐约浮现几抹麦苗般的新绿,夹杂浓重的深紫。这一切,不过是序曲,而高潮,是星星,密密麻麻挤满苍穹的星星。

从没见过那样的明镜。

四周是高耸的山峰,那些山峰坚硬得寸草不生,却在夜的温柔围困之下失去了斑斓的色彩。它们沉默着,俯视脚底那块明镜。那是怎样的一块明镜啊,仿佛所有的繁星不是闪烁在夜空,而是在镜中竞相绽放;它们照见宇宙的过去,也照见宇宙的未来。流星从不可知的远方飞来,一头扎进镜子的深处。一颗流星是雨滴,一串流星是小溪,一路流星是瀑布,它们不管不顾,要和镜中的另一个自己紧紧相拥……

这一切,来自朋友转发的图片。我有些疑惑,明镜般的天池怎么美都说得过去,那样光秃秃的硕大的石峰,竟是长白山的一部分,好没道理。我想象中的长白山,高处终年积雪,低处流水淙淙,飞禽走兽在密林里自由穿梭,慵懒的山参在地底下缓慢生长直至变成人形。长白之巍峨,即便火山喷发,也只是短暂的死寂,一场甘霖就可使万物重生。我宁愿自己缺乏科学常识,唯有这样,我才能违背所谓的规律或逻辑,一厢情愿地想象世间的百般从容与千般美好。

不愿将日子过成一潭死水的人,大多向往诗,向往远方。

长白山于我,是诗,更是诗一般的远方。

当我跟随众人坐上景区的中巴车,从天文峰的脚底一路往上攀爬,我还有点不敢相信,长白山从虚幻的想象中走出来,真真切切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准确地说,从长春出发坐车前往二道白河时,我们就已经进入了长白山,这是当地的朋友告诉我的。作为南方人,我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以为一座山就是一个凸起的大山包,再高也不过是一个大山包。我原谅自己的无知,又指着车窗外的田野,问那些或青或黄的植物是什么。朋友瞥了瞥我指的方向,很笃定地说:“都是玉米,我们这边叫苞米,也有叫苞谷的。”

我没好意思再追问,事实上,我确实连一个小玉米棒子都没看到。我的视力不太好,以前不过有点小近视,现在慢慢老花,以至于远的近的都看不清楚了。某天,我要釘一粒衬衣扣子,穿针时,发现针眼小得离谱,线头被我拧得尖尖的,几乎比一根头发丝还要细,我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总算将线头塞进了针眼,忙不迭抽出线头来,却发现自己不过是空欢喜一场,线头压根就没进针眼,或者进了针眼又擅自原路返回了。我从小就执拗,哪怕屡试屡败,也要不撞南墙不回头。我揉了揉酸胀的双眼,边揉边暗暗发誓,今天非得将这根线穿进这根针不可。重来一次,没进;还来一次,没进;再来一次,依然没进……大概折腾了半小时,我终于如愿以偿。取得胜利的我,心里却被什么堵得严严实实的,唯有张开嘴,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那种窒息感才会略有缓解。是的,我没法宽慰自己。再愚蠢的人,也懂得这样的胜利经不起任何推敲。

快到二道白河时,天完全黑了,两旁的路灯安静地亮着,尾巴蓬蓬的松鼠站在灯的左侧,层层裂开的松果坐在灯的右侧,松鼠的一双眼睛滴溜溜的,松果的无数眼睛一眨不眨,我们在它们的夹道欢迎中飞驰而去。我回过头,想着有没有松鼠从灯杆上一跃而下,追咬汽车发动机的声音。

二道白河,本是一条河流的名字,依河而生的小镇,也取了这个名字:二道白河。长白山管委会就位于二道白河镇。作为一条河,它的出身颇为“高贵”。天池被群山环抱,但在北侧天文峰和龙门峰之间,却有着一处小小的缺口,天池之水从那个缺口溢出,沿着补天石慢悠悠地流啊流,乘槎河就这样诞生了。这条河又名通天河。通天河在悬崖峭壁之中流到伏牛石时,河水被分成大小不等的两股,从一千二百多米的断崖处突然跌落,掉入下方的深潭,落差六十八米的长白瀑布由此诞生。长白瀑布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火山口瀑布,当它奔涌而下时,只见潭水飞溅,白浪滔滔向前,形成一条绸带般的河,这就是二道白河了。

那天,我站在距离长白瀑布几百米远的水文观测台上,仰望来自天池的水变成乘槎河变成瀑布变成深潭又变成二道白河。这座水文观测台其实是一座平缓的小坡,坡上蹲着很多石头,石头上面趴着墨绿色的苔藓,那些墨绿里缀着星星点点的红,凑近去看,才发现那是苔藓所开的花,小小的紫红色的花,每一朵都像新生婴儿般惹人怜爱。石头与石头的缝隙间,偶尔钻出一朵或黄或蓝的野花,有一种嫩黄色的野花格外娇艳,打开手机里的识花软件,说是“长白罂粟”,忍不住惊叹了下,这么美的花,的确配得上如此独一无二的名字。就在长白罂粟的边上,我发现了一株多肉。那株多肉叶片肥厚,叶片一层一层往上叠,形成一座莲花台。我很想将这株多肉带回家,当地的朋友却连连摇头,说:“你弄错了,这不是多肉,它的名字叫钝叶瓦松,你带回去也养不活的。”

钝叶瓦松?我从没听说过,是不是朋友记错了?上网一搜,果然有这种植物,长得像多肉的瓦松,犹如人类的童年。当它们抽出长长的松果般的花箭,开出或红或黄的花,那是它们的盛世华年。花箭枯萎成黄褐色的直直的“狗尾巴”时,意味着瓦松匆匆过完了它们的一生。有人瞧不起瓦松,以为它们开花虽有气势,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既成不了栋梁,也当不得饭吃,甚至做不了柴烧,几乎就是“废物”。它们还喜欢长在高高的屋顶,睥睨世间苍生,仿佛自己有多大本事似的,哪里像低调的菊花,寄身低洼之地却永葆高洁之志。对于这些鄙视,瓦松从不解释什么。不管它们生在哪里,都是餐风饮露,都是默默长自己的叶悄悄开自己的花,它们才懒得计较世人的一时之好恶。

瓦松已经很稀罕了,没想到还有美人松。作为“长白山下第一镇”,二道白河还是美人松的“故乡”。

刚刚走进位于二道白河镇的美人松公园,我就举起手机四处拍摄。那些千姿百态的松树们,或挺直腰身探向苍穹,或枝叶婆娑笑看异乡之客,随便选个角度,都是一张绝美的风景照。

松树原本很普通,我的故乡到处可见马尾松。小时候去奶奶家玩,我最爱跟着堂哥去山上拾柴,那些干柴中,就有枯死的马尾松,或是一根枝条,或是半截树身,奶奶说这样的柴火煮出来的饭菜格外香。一眨眼就是几十年,奶奶早已过世。若是奶奶知道世间竟有身姿曼妙美人般的松树,她会生出怎样的感慨?奶奶九十九岁的时候,她的腰身仍像这些美人松一样笔直。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奶奶的个子很高,我得抬起头来仰望她的脸。此刻,我抬头仰望一棵美人松。离地二三十米的高度,她的身体长出许多枝丫,那些枝丫形状各异,有的像碧绿的扇面,有的像张开的黛色裙裾,有的像遗留在白天的某片苍茫夜空;还有两根光秃秃的黑色枝丫,可能已枯死多年,一根仍微微上举,似是不肯放弃尘世的挣扎;另一根决绝地斜伸出去,仿佛已经打定主意坦然认领自己的命运……

不知天文峰上有没有瓦松,有没有美人松。

坐在中巴车上,我的视线一直朝向窗外:白色树皮的桦树,矮矮壮壮的松树,黄色的山柳菊,紫色的千屈菜,还有开着白花的漆姑草,没看到美人松,更没看到瓦松。海拔越高,植被越矮越少。渐渐地,窗外只剩下五颜六色的石头。我的眼前忽然闪过一块石碑,扭头望去,碑上写着三个大字“黑风口”。凭直觉,这里应有一处景点,但中巴车仍气喘吁吁往山顶去,我只好再次请教手机。果然,从黑风口的某个最佳观测位置,可以看到长白瀑布的全景。正遗憾,蓦然发现那些五颜六色不仅仅是石头本身的色彩,还来自附着其上的苔藓或草本植物所绽放的小小花朵。南方的苔藓大多为绿色,到了长白山,才知苔藓的一生也能活得这般多姿多彩。黄色的苔藓开白色的花,绿色的苔藓开紫色的花。

因为苔藓的缘故,黑色的石头也能开出彩色的花。

不知拐了多少个弯,我们乘坐的中巴车终于抵达天文峰停车坪。直到这个时候,我对长白山天池的想象仍然有些不着边际。当地的朋友早就有言在先,天文峰并非天池的最佳观测之地,因为无法看到天池的全貌,即使到了观测点,能不能看到天池也是未知数。还在长春时,他们就一次又一次查询近期天气预报,若按既定计划登山,我们能够看见天池的概率是百分之五十。我微微一笑,这样的概率不理也罢:不到最后一刻,一切皆有可能。临上山前,大家又开始分析概率,没想到比之前还要低。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哪怕概率为零,也无法阻挡我们攀登天文峰的决心了。

下了车,沿着天文峰山顶的台阶一步一步往上爬,不知为什么,我的腿忽然有些发软,站着歇口气时,同伴问我是不是有点高原反应,我这才醒悟过来,对啊,海拔两千多米,两腿发软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于是放慢速度,走几步,扶着腰站一会儿。快到最高处时,发现一群人围着护栏,有的举起手机录视频,有的摆出胜利的手势拍照。众人兴奋不已的时候,我还没意识到悬崖之下就是那个著名的火山口。

出于好奇心,我挤进人群,找到一处可以容身的小缺口,扶着护栏往下望,只见一丛丛白雾扑面而来,看不清那些雾想要遮掩什么,耐着性子等了一会儿,雾忽然散得无影无踪,一大片波光粼粼似蓝还绿的水面惊现眼前。仿佛内心的准备还不够充分,我张大嘴巴,有些不敢相信,天池以这种捉迷藏的方式与我相见,完全在我的想象之外。作为一座处于休眠期的火山口,天池表面的波澜不惊更显神秘。没有人知道它在暗暗积攒怎样的力量,更没人知道它会在什么样的时刻爆发。可以想象的是,地壳深处的爱恨情仇日积月累,炽热到顽石都化为熔浆的那一刹,天池所在的位置成了地球表层的软肋,力与力的对抗找到了最后的突破口,冲天一怒,地动山摇,灰飞烟灭之后,大地的似水柔情抚慰长白山深不可测的伤口,涅槃重生的天池不仅拥有绝世之容颜,还孕育了三条著名的河流:鸭绿江、松花江、图们江。

山上天气多变,又有那令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的大雾企图阻挡远方来客的殷切目光。据说有人往返好几趟都没能看到天池究竟长什么模样,那样的懊恼,想必离开长白山之后仍会耿耿于怀。我们第一次来长白山就能目睹天池的真容,哪怕只是一鳞半爪,也算心想事成,没什么好遗憾的了。

长白天池有著怎样惊心动魄的过往,二道白河两畔的火山石或许知道答案。在河床的干涸处,我捡了几块颜色各异的火山石,有暗褐,有灰白,还有深黛。火山石的身上全都坑坑洼洼的。这些坑坑洼洼,既是它们前世的未了情,也是它们今生的墓志铭。

据说唐朝时长白山又叫太白山,长白或太白,又有什么要紧?一切的一切,顺其自然便好。

责任编辑陈美者

猜你喜欢
瓦松文峰白河
Design of broadband achromatic metasurface device based on phase-change material Ge2Sb2Te5
故乡的瓦松(外一篇)
胡文峰博士简介
“桥”镇
Effect of edge transport barrier on required toroidal field for ignition of elongated tokamak∗
药用瓦松人工培育技术初探
专题
白河“五大工程”提升党建工作
白河:坚持不懈治理水土流失久久为功改善山村面貌
文峰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