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2
甲状腺癌在临床较为常见,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群体多为女性。甲状腺癌的总体预后相对比较好,但越来越多的新增病例已得到了广泛重视[1]。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2]。临床上对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比较多样,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甲状腺腺叶切除+峡部切除或甲状腺全部切除术,同时行患侧或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具有很好的根治性,能减少患者的术后复发及转移率,但是可能出现术后并发症,比如饮水呛咳、手足麻木、血肿、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以及低钙血症等,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3-4]。甲状腺被膜解剖需保留甲状腺下动脉至甲状腺被膜间的组织,并且尽可能可保留甲状旁腺的血供组织[5-6]。纳米碳为一种示踪剂,其具有高度淋巴系统趋向性,可被腺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使淋巴结呈特有的黑染状态。而甲状旁腺不具有共同的淋巴管回流,不会被黑染,为此容易进行肉眼区分,从而在手术中起到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7-8]。本文选取2020年8月—2023年5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77 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患者手术中应用中的效果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77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抛币原则分为纳米碳组39 例与对照组38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纳入标准:术前经过影像学的检查,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标准均符合,术前经细针穿刺或者在术中进行快速病理诊断确定是甲状腺乳头癌;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晓,并同意参与;具有手术指征;无既往甲状腺手术史的患者。
排除标准:继发性肿瘤或肿瘤病灶已发生远处转移者;肿瘤浸润级别较高,无法手术切除者;对纳米碳过敏者;临床资料缺乏者;无法耐受手术者;调查资料不全的患者。
对照组行甲状腺全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采取仰卧位,平面切口选择患者颈部胸骨切迹和环状软骨之间的中点,将颈白线切开,暴露出患者的甲状腺,对甲状腺上动脉实施双重结扎,甲状腺中静脉、甲状腺下动脉、峡部实施断扎,保护喉返神经,将肉眼识别甲状旁腺组织保留,清扫患侧或双侧中央区淋巴结。
纳米碳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纳米碳示踪技术治疗。采取仰卧位,平面切口选择患者颈部胸骨切迹和环状软骨之间的中点,将颈白线切开,暴露出患者的甲状腺,保留甲状腺真被膜。在甲状腺两侧腺叶的上1/3 与下1/3 处各注射0.1 mL 纳米碳混悬注射液,注射后用纱布覆盖。牵拉一侧腺体并分离凝断血管,剥离甲状腺上旁腺,保护未进入腺体的血管,逐层分离,显露喉返神经,清扫被黑染的患侧或双侧中央区淋巴结。
①记录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②记录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与确诊淋巴结转移率。③观察与记录两组术后7 d 饮水呛咳、手足麻木发生率、甲状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以及血钙水平。
采用SPSS 26.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s)
组别纳米碳组(n=39)对照组(n=38)t 值P 值手术时间(min)115.67±4.56 115.42±4.44 0.245>0.05术中出血量(mL)22.13±2.14 22.32±1.84 0.417>0.05术后引流量(mL)35.09±2.54 35.34±2.24 0.458>0.05术后住院时间(d)5.09±1.14 5.12±1.22 0.112>0.05
纳米碳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比[(±s),个]
表3 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比[(±s),个]
组别纳米碳组(n=39)对照组(n=38)t 值P 值淋巴结清扫数量7.55±0.32 4.43±0.44 35.653<0.05
表4 两组患者确诊淋巴结转移率对比[n(%)]
纳米碳组术后7 d 饮水呛咳、手足麻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TH 和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表6。
表5 两组患者术后7 d 饮水呛咳及手足麻木发生率对比[n(%)]
表6 两组患者PTH 及血钙水平对比(±s)
表6 两组患者PTH 及血钙水平对比(±s)
组别纳米碳组(n=39)对照组(n=38)t 值P 值PTH(pg/mL)17.20±7.20 13.70±7.90 2.033<0.05血钙水平(mmol/L)2.20±0.20 1.80±0.10 11.054<0.05
甲状腺癌多发生于女性,侵袭能力相对较差,病程进展缓慢,主要转移途径为淋巴转移,常转移至甲状腺叶下方的中央区淋巴结,伴随或不伴随转移至颈侧区淋巴结。有研究显示,甲状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由根治手术所决定,而残余的转移淋巴结是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9-10]。甲状腺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为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有可能导致甲状旁腺功能损伤,有研究显示甲状腺癌手术导致甲状旁腺功能永久性损伤的概率通常在10.0%,最高达到30.0%[11]。特别是甲状旁腺解剖位置多有变异,体积小,颜色与周围组织无显著差异而难以区分有关,从而导致血供容易受损。纳米碳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淋巴细胞示踪剂,其优点较多,例如淋巴示踪清晰、不易外渗等特点,将其注射到人体后能够使甲状腺及相关区域淋巴结突出部位黑染,而对甲状旁腺则不能染色,可有效区分甲状旁腺,从而达到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本研究显示患者都已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纳米碳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8.7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并不会影响手术效果,且会使淋巴结清扫的数量增加,提高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与蔡文宝等[12]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其表明纳米碳的应用能提高淋巴结清扫数量1 倍左右。纳米碳具有“负显影”特性,可对淋巴系统的示踪有着良好的作用,能够有效帮助在术中辨认和清扫淋巴结,从而增加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
手术治疗是目前分化型甲状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越来越高,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术后并发症。特别是由于下位甲状旁腺位置变异较大,甲状腺癌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时有被误切的可能性;并且术中常规操作也可能挫伤甲状旁腺,引起其功能低下。甲状旁腺营养血管发生损伤都会引起其缺血现象发生,对生理功能造成抑制作用。本次结果发现术后7 d 饮水呛咳、手足麻木的发生率在纳米碳组中更低,PTH 和血钙水平则更高(P<0.05),表明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机制上分析,被膜精细解剖法对甲状旁腺及其血供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可避免粗暴钳夹甲状旁腺以减少对其的损伤。纳米碳可精确标记甲状腺周围引流淋巴结,可以在术中有效辨认并保护甲状旁腺,有效显示常规状态下不易被发现的微小转移淋巴结,从而减少清扫淋巴结的遗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白春林等[13]学者的研究表明甲状腺癌二次手术中应用纳米碳可以对患者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功能进行较好的保护,甲状腺功能低下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0%和6.0%。但是本研究纳入的患者数量不多,分析的时间节点和其他数据相对较少,有待扩大数据样本量继续进行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并不会影响手术效果,且会增加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提高淋巴结转移检出率,还可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