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赋予江苏“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其中包括“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县域社会治理作为国家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点,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也是提升社会治理体系能力、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关键点。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始终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紧贴县域实际,坚持主动作为,先行先试,着力在治理架构科学化、治理方式系统化、治理手段智能化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符合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期盼、体现如东特色的县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如东实践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江苏自2019年开始在全省开展了镇级基层治理改革试点,并将如东作为全省试点单位,推行县镇一体化区域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改革。近年来,如东先后出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网格化工作提质增效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社区治理领导小组,先后制订出台多个具体实施方案。2020年4月28日,江苏省首个县镇一体化联动指挥平台——如东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正式运行,为全县各领域智慧化、智能化运用提供安全、统一的“共建共享共用共治”服务保障,成为“数字如东”的“操作系统”。通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如东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集约化资源管理节约了大量建设成本、行政成本,一体化联动指挥明显提高了事件处置的质效,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增强了实战能力。2022年,如东民事案件万人起诉率保持全省低位,信访积案化解率等指标位居全省各县区前列,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位列全省各县区第三,成功创建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整合多方力量,实现机制大融合。整合升级县综治中心、县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县人民来访接待中心,积极构建“一体联管、一门共管、一网统管”的县域社会治理新格局,初步实现“一个平台汇集群众诉求、一个平台统筹社会管理、一个平台实施跨部门跨层级综合指挥”的既定目标。在县、镇两级指挥中心同步打造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在全市率先完成所有镇(街道)、247个村居(社区)、1472个基础网格搭建,其中包括专属网格109个,创新开辟“沿海区域、人民防线、大型商圈”县域特色专属网格21个,逐步构建了包含“总网格长、网格长、网格指导员、专兼职网格员、微网格员”的网格队伍体系。设计开发社会治理、阳光信访、智慧城管等16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功能各异,其中社会治理模块包括信息搜索、研判预警、视频指挥等六大功能,有力推动社会治理触角前伸后延。
提升治理效能,实现数据大融合。数字化、智能化是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如东积极整合大数据中心、网格化管理、城管监督指挥、“12345”政务服务热线、应急管理等部门和单位指挥信息资源,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打破部门间、层级间数据壁垒。如在近两年的极端大风天气突发事件中,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突发事件发生5分钟内报告风险并迅速进入战时指挥状态,统一调度灾后救援,及时有效处置化解次生灾害风险。坚持和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将大数据思维运用于社会治理实践,用数据做决策、强管理、全支撑,通过库表、接口等方式与相关部门进行数据对接共享。目前已汇聚37家部门单位共2000多万条数据,初步形成6大基础数据库和12个分类主题数据库,累计发布政务数据资源目录454项,351项政务数据资源目錄在全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上线。累计完成数据交换3800万余条,公安、气象、医保、人社等多个部门单位实现数据共享。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成果,并在重大风险预警预测、城市管理、特殊人群管控、重点车辆监管等社会治理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注重服务实战,实现资讯大融合。定期编发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专报,及时提供涉及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社情民意、高质量发展的资讯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支撑。紧紧把握智能分析情报信息这个核心,推动社会治理模式从被动转向主动、流程从孤立转向联动。通过对接“雪亮工程”,汇聚全县2万余路视频监控,初步实现实时动态感知县域态势,同步开发运用网格云图,实现网格员服务轨迹实时上图、网格单元基本要素关联标注,为智能化分析研判、行政问效、监测预警和可视化实时指挥奠定数据基础。打通舆情、警务、政务、信访平台,推动全县咨询投诉服务类电话横向整合、纵向对接,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府公共服务。强化全领域情报信息搜索功能,建立政治安全、公共安全、社会民生等七大板块预警模型,通过红、黄、蓝三色动态预警,对全县及各镇区社会稳定平安指数进行综合研判、实时展示。健全完善综合网格和专属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将基层辅助力量纳入网格进行管理,运用大数据手段推动群众、网格员、中心指挥调度员信息互通,构建“网格上传问题—中心流转处理—群众验收成效”闭环管理系统。
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的路径思考
近年来,如东在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基础上,学习借鉴省内外先进地区的工作经验,扬长避短不断优化工作路径。从周边地区看,浙江省在社会治理领域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既有诸暨市枫桥镇自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枫桥经验”,也有舟山市打造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从江苏省内看,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全省形成了“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社会治理模式,其中南通市的“邻里自理”模式、淮安市的“多元共治、融合共享”模式、盐城市的网格“五化”建设等,都值得学习借鉴。
健全综合服务机制,推动治理方式精细化。以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将网格作为服务基层群眾的一线阵地,将普通居民群众纳入网格治理体系,构建精细化、无缝隙网格服务。在服务管理理念上将服务群众、实现公共服务最大化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要义。通过因地制宜的网格划分,为无缝隙服务提供条件。以更小的管理单元、更高的服务效率,及时解决网格内矛盾与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
完善多元共治体系,推动治理布局系统化。突出政府、村居(社区)与居民三个关键因素,真正实现多元参与、合作共治。首先,行政力量推动不可或缺,政府及重点职能部门要积极统筹并跟踪社区网格化治理的重点环节与流程,切实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其次,村居(社区)干部即广义范围上的网格长是基层网格化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是统筹网格力量、开展各项工作的责任人,既能促进政府与居民有效互动,使上级政府的政策方针得以传达;也能够真实客观地掌握并反映村居(社区)居民的意愿。再次,居民在村居(社区)中的作用不只是享受便捷高效服务,同样需要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工作。
加快资源整合共享,推动治理手段高效化。资源整合的关键在于共享,共享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省内外先进地区通过建设配套网格信息系统与网格移动终端,打破职能部门间职权束缚,实现一个平台信息受理、信息共享,大大节约了行政成本和行政资源。真正实现社会资源整合共享难度较大,需要敢于破旧立新、完善配套措施,职能部门要解放思想并建立更加开放的管理机制,避免陷入管理松懈、监督松散的困境。
强化数据深度运用,推动治理环节信息化。利用大数据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是新时代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创新。北京市东城区的“城管通”、深圳市龙岗区的“PDA终端管理和指挥平台”、南京市江宁区的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体系,无不借助信息系统和网格员的手持终端全面收集、汇总、整合网格信息,通过系统分析研判、分单派单、行政问效实现便捷高效治理。同时建立事件上报模块、服务走访模块,便于基层网格员能够在第一时间上报隐患类、服务类、民生类信息,并及时交办处置。“网络+网格”的深度融合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将给社会治理带来更多的“智能红利”。
三、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
实现新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要充分汲取先进地区经验,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和社会构成特征,在基层社会治理理念、体系、模式、保障等方面下功夫,着力解决影响社会治理效能的深层次问题,全面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努力走出县域社会治理的“善治”之路。
坚持党建引领,在基层基础上提质增效。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史中总结的宝贵经验。实践证明,只有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才能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一是强化政治引领。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之以恒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要结合当前开展的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强化理论武装,通过专题培训、研讨交流、讲党课等形式,引领基层干部群众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把党的领导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全过程、各方面,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领域、各环节,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方向永不偏离。二是强化组织引领。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也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最直接、最基本、最有效的依靠力量。一方面,要树立大党建的理念,推动区域内基层党组织有效整合,组织动员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强化共治合力。另一方面,以两网融合为抓手,构建“村居(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建网格体系,加快推动“党的建设进网格、治理力量到网格、服务管理在网格”,把党的建设延伸到社会最小单元,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工作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成效。三是强化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双向介入、交叉任职”模式和在职党员、流动党员报到机制,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进一步引导群众性团体组织、楼栋长、志愿者、信息员等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常态化开展网格党建志愿服务,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不断充实基层治理力量。
坚持综合施策,在解决难点上提质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对于任何一个地方来讲,没有万能的社会治理模式可以拿来就用。只有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多维度、多渠道、多手段破解治理难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率。一是要抓实源头预防。严格落实风险防控“四项机制”,规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滚动排查房地产、劳资债务、家庭邻里等矛盾纠纷,及时预警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底数清、情况明”。深化落实涉稳风险常态、战时、专题联合研判机制,全面提升研判的精准性。做实初信、初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表达诉求、权益保障通道,推动风险隐患早发现、早管控、早解决。二是要加强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大力推动法治如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持续优化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大力推广“律师+调解”“调解+公证”“调解+行政复议”等融合化解方式,推动矛盾纠纷有效分流、多元化解。三是要突出精准服务。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把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大事小事办好办实,从根本上减少社会矛盾,降低社会风险。一方面,要把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落地,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另一方面,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问题,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盗抢骗等违法犯罪,全力抓好道路交通、危化品运输、群租房等领域安全生产监管,持续强化各类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
坚持科技赋能,在智能应用上提质增效。数字化、智能化是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要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以科技化、智能化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让社会治理更便捷、更智慧。一是建强大数据平台。巩固拓展“大数据+网格化+综合执法”改革成果,多维度做强指挥中心、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等平台功能,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实现“一门受理、一体派单、联合处置、实时追溯、闭环问效”。二是拓展大数据应用。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导向,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加快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推动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共建共享,统筹推进智慧学校、智慧医院、智慧小区、智慧海洋等项目建设,推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高效运行。三是提升大数据服务。重点围绕打造城市治理“最强大脑”,坚持“让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理念,对社会治理涉及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强化信息筛选、梳理、分析,查找潜在性、苗头性、规律性风险隐患,全力打造大数据预警预判工作机制,实现社会治理由“经验决策”向“大数据决策”的转变。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如东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