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兰 张智艳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秦汉楚地漆器在材质、器型、色彩、纹样主题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整体上具有形象性、实用性、功能性、神秘性、时代性特征。同时,秦汉时期是中国漆器发展的巅峰时期,相对于战国漆器的严肃庄重,秦汉漆器显得更为生动活泼,纹饰更精美,技艺更精湛,生漆的生产规模更大,制作方法和装饰手法更加多样化。文章以秦汉楚地漆器中的饮食用具为研究对象,对秦汉楚地漆器饮食用具纹样再设计,应用在现代设计中,让人们了解漆器的艺术特征,同时传承和发展漆器文化,使漆器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秦汉时期是中国漆器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漆器的各方面发展都远胜于战国时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以“秦汉楚地漆器”为搜索主题词,在知网、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先辈偏重漆工艺研究,而现代学者多数从鉴赏和考古的角度出发,对于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相关的研究较少。其中李澜[1]列举了湖北出土的饱水漆器以及战国秦汉漆器胎骨造型工艺,并从色彩、绘画、装饰纹样3个方面分析了战国秦汉漆器装饰艺术特征。许晓燕[2]从事理学的角度,通过剖析楚漆器的漆艺漆工来探索设计的本质和哲理。徐旸[3]通过对凤鸟纹样的图案结构、图形规律的视觉分析,试图找出图案本身的形式法则和美学特征,主要研究图形的自然规律,对于造型艺术理论研究有着很大的帮助。也有学者[4]尝试将楚漆器融入现代设计。根据用户定位和消费者需求分析,将衍生产品定为文具类产品设计。综上所述,艺术设计方面研究者都把研究重点放在装饰造型的范畴里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漆器的纹样研究较多;对于漆器器型在汉代饮食用具上的研究较多,秦汉楚地饮食用具漆器在现代产品上的应用相对较少。文章旨在通过对秦汉楚地饮食用具漆器的特征进行分析,提炼归纳器型、纹样、色彩、材质的艺术特征,将秦汉楚地饮食用具纹样元素向现代转换,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漆器文化。
在调研了秦汉楚地饮食用具漆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构了研究流程的框架图(图1)。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图像研究、实地调研、类型学研究的方法收集秦汉楚地饮食用具中的漆器,并对材质、器型、色彩、纹样主题进行分析;其次,对饮食用具中的纹样元素进行提取——解构——重组,最后组成一个新的图案,再运用到丝巾中。
图1 研究路径与方法框架图。
在秦汉时期,漆器种类更加多样化,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漆器又可以分为:①饮食用具:鼎、簠、壶、钫、盆、豆、盂、匜、盘、樽、碗、卮、耳杯、勺、匕等[5]。②起居用品:几、案、奁、箱、盒、梳、篦、笥、枕、屏风等。③文房娱乐用品:琴、瑟、六博棋与盘、漆砚、砚盒等。④兵器:弓背、箭杆、剑鞘、甲盾等。⑤丧葬用品:棺、椁、面罩、镇墓兽、俑等。所以这里主要以秦汉楚地饮食用具漆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参观湖南省博物馆以及文献资料收集,选取的饮食用具有鼎、壶、钫、盂、盘、樽、卮、耳杯、勺、匜。分别从漆器饮食用具的器型、纹样、色彩、材质进行分析,探寻其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秦汉楚地饮食用具漆器器型
秦汉楚地饮食用具漆器从器形而言具有饱满性、趣味性特征。笔者以典型的两种器形进行阐释。图2所示的描漆圆盒造型十分饱满,轮廓线条流畅,造型结构严谨。这个漆盒由上盖和器身两部分扣合而成,盖顶有一个约1 cm高的凸棱圈,器底有凸棱似的圈足。盖内盒器类均以黑漆书写“君幸食”3字,盒外面的底部用红漆书写“六升半升”4字。出土时,漆盒里装有饼状实物。因此,描漆圆盒的用途应该是用来盛放食物的器具。图3所示的描漆兽首凤形勺,兽首凤身,造型独特,构思巧妙,造型新颖有趣,非常形象生动。这些奇特的造型除了体现出秦汉时期精湛的工艺,同时也体现了秦汉时期重视自然、重视人本的设计思想。
图2 描漆圆盒[6]40。
图3 描漆兽首凤形勺[6]42。
秦汉楚地饮食用具漆器从色彩而言具有对比性、象征性特征。秦汉楚地饮食用具漆器纹样的颜色大部分是用红色或褐色绘制,器型颜色大多是黑色如图4所示的描漆双耳长盒,就是采用了红、褐色漆绘圆圈纹、变体鸟纹等图案。图5所示的描漆鼎沿口绘菱纹,盖及器身饰以红色及灰绿色绘卷云纹。色彩是漆器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形式。漆器的色彩不仅是简单的视觉上的感知,从秦汉楚地生活漆器的色彩中还可通过红褐色、黑色了解到当时人们的情感属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一直是火的象征,太阳驱除黑暗、带来光明,具有吉祥的意义;而红与黑的色彩组合会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高纯度和低亮度相匹配,深沉而不沉闷,奢华而不张扬,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也传达出当时人们的热情和端庄。从神灵崇拜上来看,神灵崇拜分为社会神和自然神,楚人信仰的自然神有很多,这和楚人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关,对环境的非理性认识使楚人崇尚自然力量,其中太阳神是楚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楚人认为自己是太阳神的后裔,把红色视为艺术基调,定红色为正色,以红为贵,所以大部分的楚漆器都是红黑搭配[7]。
图4 描漆双耳长盒[6]41。
图5 描漆鼎[6]43。
秦汉楚地饮食用具漆器从纹样主题而言具有丰富性、层次性特征。图6中主题纹样采用云气纹、龙纹、鸟纹[8]。纹饰总体上看是缠绕的云气纹,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清晰可辨的龙首龙体,无论是由里到外还是由外到里都非常统一,中心的云气纹和龙纹像是从中心扩散到外面并融合得恰到好处,让纹饰整体丰富的同时形成了非常梦幻的意境,有一种云雾缭绕的感觉。图7中所使用的纹样有鸟头形、云纹、菱形。它是贵族们在礼仪场所使用的器物,从漆钫分布的纹样整体来看分为上、中、下3个部分。在漆钫的漆盖部分用到了云纹,在漆钫的器身云气纹呈规律的分布,中间多两头少,范围也是中间大两头小,在漆钫的口部和底部使用了二方连续的菱纹。因此,可以看出在漆钫的纹样使用上是有规律、有层次的。
图6 云龙纹漆盘内底纹饰[9]58。
图7 云纹漆钫[9]51。
秦汉楚地饮食用具漆器从材质而言具有创新性、巧妙性特征。秦汉楚地生活漆器的材质是以木胎为主,还有夹纻胎。有挖制、卷制、斫制3种方法。秦代以木胎居多,汉代以夹纻胎居多。汉代在技法上也有创新,如图8所示的图案线条都是用针划出的,并在其中填了金彩,在战国以来只用针划的基础上有了重要的发展。秦汉楚地生活漆器的材质还在器型的装饰上使用到了金、银。由此可以看出汉代漆工丰富的想象力和技艺的高超。
图8 鸟兽纹戗金漆卮(摹本)[6]48。
通过文献研究法发现不同主题的纹样代表的意义也不一样,例如云气纹[10-11]是由一种圆涡形线条组成的图案,呈现S形,线条比较柔和,属于中国的传统装饰纹样,它的寓意有高升和如意的意思,这同时也与当时天界、飞升思想相关。因此,在提取纹样元素时,要提取其主要元素进行解构和重组。这样既能做到弘扬中国传统的漆器文化,又能赋予丝巾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也能打破人们对漆器严肃庄重的印象。在秦汉楚地饮食用具漆器纹样元素的提取中一共选取了8种纹样,包括卷云纹、凤鸟纹、云气纹、波折纹、凤纹、狸猫纹、鱼纹、几何纹,见表2。
表2 秦汉楚地饮食用具漆器纹样的提取
整体图案上采用了凤纹、鱼纹、卷云纹、云气纹、狸猫纹、几何纹。把凤纹作为主视图放在了中心位置,这是因为在秦汉时期对凤纹的使用非常广泛,凤纹[12]寓意着吉祥,从收集的出土器具上看凤纹的使用频率最高。在凤纹的周围通过对几何纹和卷云纹变形进行装饰,再往外一层是云气纹的变形图案拼接围绕成一圈,在云气纹的四周是狸猫纹,使画面更有趣味性,再用卷云纹和几何纹进行简单的装饰[13],最后最外层的四周用到了鱼纹,每一个角由3条鱼纹环绕组成,白色的圆圈像鱼吐的泡泡,起到点缀的效果。这样使得整体图案丰富而有规律性。提取纹样过程见图9,线稿见图10。
图9 提取纹样过程。
图10 线稿。
4.3.1 秦汉楚地饮食用具漆器纹样在丝巾上的应用
作品从秦汉楚地漆器饮食用具纹样中获得灵感,提取了凤纹、鱼纹、卷云纹、云气纹、几何纹、狸猫纹。通过对云气纹、卷云纹、几何纹变形,组成了新的图案。将这些纹样融合在丝巾中,打破对漆器的原有印象。色彩搭配上运用了比较清新淡雅的绿色调和粉色调,绿色就像拥有唤醒生命的能力一样,充满了一股“新”的力量;而粉色给人一种活跃的感觉。丝巾款式分为正方形丝巾和长方形丝巾,尺寸共有3种,见图11。
图11 展板。
4.3.2 秦汉楚地饮食用具漆器纹样在书籍上的应用
对于秦汉楚地饮食用具纹样的再设计除了应用在丝巾上,还可以应用在漆器的书籍设计中,通过对漆器的书籍调研了解到儿童对于漆器的书籍感到晦涩难懂,基于这个问题来进行漆器的儿童科普书籍设计。漆器书调研究结果见表3。笔者把提取的秦汉楚地饮食用具纹样进行结构重组应用到《跟孩子讲中国漆的故事》中,其封面如图12所示,尺寸为275 mm×267 mm。
表3 漆器书籍调研
图12 《跟孩子讲中国漆的故事》封面设计。
通过分析秦汉楚地漆器饮食用具的艺术特征,从器形、纹样主题、色彩、材质4个方面总结出秦汉楚地饮食用具漆器整体具有形象性、实用性、功能性、神秘性、时代性特征。在纹样上这些灵动流畅的线条、生动形象的鸟兽造型都是楚人对当下生活的反映以及对自然界生命的赞美和敬畏。在设计方法上对于纹样运用了提取——解构——重组,组成了一个全新的图案,将纹样应用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媒介有丝巾和书籍,既能实现对漆器文化的继承,也能更好地发展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