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例子宫内膜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24-01-12 08:56:40吴克姣陈明光刘继英
广州医药 2023年12期
关键词:样癌组织学内膜

吴克姣 陈明光 刘继英

南平市第一医院病理科(福建南平 353000)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发病率极高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常伴随阴道异常出血、阴道异常排液、下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其发生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1],截至2021年,我国新发病例8.4万,死亡病例1.7万[2]。子宫内膜癌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大部分患者确诊时肿瘤仅在子宫体,未发生远处转移,属于临床早期,因此预后情况较好,然而对于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而言,5年生存率下降,仅17%[3-4]。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再根据其病理危险因素,对复发风险高的患者,实施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及靶向治疗等辅助治疗措施,患者多预后良好。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检测技术越来越多样化,在明确子宫内膜癌构成的基础上,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加以分析,可为患者免疫治疗带来新的选择,使其远期生存获益[5-6]。本研究以本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组织学类型加以探讨,分析错配修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实验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②具有完整的病历资料及临床资料;③对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病史或意识障碍;②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82例患者的年龄26~85岁,平均年龄(55.12±3.23)岁。研究得到南平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伦理批件号:NPSY202309010YL2022124)。

1.2 方法

其中2022年1月—2022年6月行手术切除治疗的3 2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根据WHO(2020年)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其进行组织学分型,对其病理类型、肌层浸润等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全子宫+双附件+腹膜后盆腔淋巴结切除后,获取标本,采用10%甲醛固定标本,行石蜡包埋,切成厚度一致(3 μm)的切片,通过免疫组化EnVision法进行染色,一抗错配修复表达缺失[MLH1(OTI4H4)]、错配修复蛋白2抗体[MSH2(R E D 2)]、错配修复蛋白6 抗体[M S H 6(UMAB258)]、肿瘤错配修复基因PMS2抗体[PMS2(EP51)]等4种抗体的试剂盒均来自北京中杉金桥公司,二抗试剂盒来自DAKO公司。4种抗体均通过核着色,将淋巴细胞、间质细胞作为阳性内对照,如肿瘤细胞核显示为棕黄色则表示检测结果为阳性,如显示无着色,则为阴性;4种蛋白均为阳性则表示错配修复表达正常(proficient mismatch repair,pMMR),如≥1种蛋白为阳性,则为错配修复表达缺失(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4.0软件进行检验值计算。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组织学分型

82例患者中,70例(85.37%)为子宫内膜样癌,12例(14.63%)为非子宫内膜样癌。子宫内膜样癌中,病理组织学类型为G1级30例(42.86%)、G2级19例(27.14%)、G3级10例(14.29%),其他类型为11例(15.71%);非子宫内膜样癌中,浆液性癌4例(33.33%)、透明细胞癌2例(16.67%)、混合细胞癌3例(25.00%)、癌肉瘤2例(16.67%)、未分化癌1例(8.33%)。其中肿瘤浸润低于肌层50%的60例(73.17%),超过肌层50%的22例(26.83%)。

2.2 子宫内膜癌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

70例患者组织中,pMMR 45例、dMMR 25例,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总缺失率为35.71%,其中MLH1单独缺失率为2.86%(2/70)、MSH2为4.29%(3/70)、MSH6为14.29%(10/70)、PMS2为14.29%(10/70)。

2.3 错配修复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组在年龄、组织学类型、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及FIGO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方面存在差异,其中dMMR组患者年龄50岁以上、伴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组织学G3级和FIGO分期Ⅲ期者占比高于pMMR组患者(P<0.05),见表1;MSH6蛋白表达缺失易发生在年龄50岁以上、有家族相关疾病史的患者(P<0.05),见表2;PMS2蛋白表达缺失易发生在组织学G2级、FIGO分期Ⅲ期、妊娠1次及以上、脉管内癌栓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见表3。而MLH1及MSH2表达与缺失在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子宫内膜癌患者dMMR与pMMR的临床病理特征 [n(%)]

表2 MSH6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n(%)]

表3 PMS2蛋白表达与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n(%)]

3 讨 论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发病率居前列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7%,占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7-8],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对女性健康产生极大威胁。此类恶性肿瘤早期无显著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90%患者会出现阴道异常流血或异常排液等症状,伴随下腹痛[9]。近年来该病有年轻化趋势,2020年子宫内膜癌症相关筛查规范[10]建议,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年龄55岁以上等高危人群,需要加强子宫内膜癌筛查。可采用阴道超声、病理组织学等方式,但其在我国尚未普及,是因为多数患者确诊时为早期,预后较好,加上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学筛查方式虽准确率高,但取样易受激素水平的影响,对医师的水平要求高,且缺乏严格的诊断标准。

本研究结果显示,8 2 例患者中的7 0 例(85.37%)为子宫内膜样癌,病理组织学类型以G1级30例(42.86%)为主,其他类型较为少见,与既往报道的临床特征相似[11-13]。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70例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总缺失率为35.71%,其中MLH1单独缺失率为2.86%,MSH2为4.29%,MSH6为14.29%,PMS2为14.29%,与既往研究报道的结果相比稍高。有研究[14-15]显示,MSH6蛋白表达缺失与年龄及疾病家族史有关。本研究显示,MSH6蛋白表达缺失易发生在年龄50岁以上、有家族相关疾病史的患者中,与刘艳梅[16]学者研究结果一致。因此,患者如存在MSH6蛋白表达缺失,有家族相关疾病史,要加强筛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本次研究显示,PMS2蛋白表达缺失易发生在组织学G2级、FIGO分期Ⅲ期、妊娠1次及以上、脉管内癌栓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可见不同错配修复蛋白缺失的患者其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这为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与其部分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密切关联,可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猜你喜欢
样癌组织学内膜
基于SEER数据库的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分析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2:08
乙肝合并肝肉瘤样癌1例及文献复习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子宫内膜癌组织UR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山东医药(2015年14期)2016-01-12 00:39:50
HBV相关肝癌组织HBsAg和HNF4α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化的关系
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创新型组织学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搔刮内膜对改善内膜接受性的作用
Ki-67、bcl-2、Survivin和Cyclin D1在子宫内膜息肉及其周围内膜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