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维品质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元素,开展文学阅读教学有助于發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在语篇研读的基础上挖掘思维培养点,设置思维目标,通过感知、理解、概括、推断、分析、评价、创造等课堂思维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思维品质,领悟主题意义,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核心素养;育人价值
作者简介:叶栩(1992.08-),女,福建宁德人,宁德市蕉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硕士研究生,中学英语教研员,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
一、思维品质培养与英语文学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元素,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黄远振教授在其英语文学体验阅读课题中提出了“语言创新思维结构”的概念,即逻辑性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技能和创造性思维技能,从思维的三个维度阐述了思维培养点。
文学作品主题意义明确,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三维思维、发展思维品质。在文学阅读教学层面,现行使用的科普版教材所涉及文学语篇较少,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的英语文学作品有限,因而教师需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学语篇,深入挖掘其中的思维培养点和育人价值,通过文学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打开学生文学阅读的窗口。在文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合理选择思维训练的内容,设置教学目标,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组织有价值的思维活动。
二、文学阅读教学的读前准备
本课例选自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3 Topic3 Section C“The little match girl”的文学阅读教学实践。本课语篇取材于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同名童话小说《卖火柴的小女孩》,针对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简写而成,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
(一)语篇研读,提炼主题意义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以语篇为逻辑起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师在研读语篇时要重点回答三个问题。第一,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即What的问题。第二,语篇传递的意义是什么,即Why的问题。第三,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即How的问题。依据这三个基本问题,笔者展开如下分析:
What:在充满节日氛围的新年前夜,风雪交加,小女孩在街上饥寒交迫,没人买她的火柴,她因而不敢回家。她四次点燃火柴取暖,在火柴的微光中分别看见火炉、烤鹅、圣诞树和慈祥的奶奶;新年的早晨,小女孩冻死街头。
Why:语篇通过对小女孩现实中的悲惨生活与幻想中的幸福憧憬进行描述,表达了对贫苦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语篇的育人价值在于使学生明白无论生活境遇如何,都应保持内心坚定、向往光明;对比学生当下生活与小女孩的生活处境,学生应当感恩和珍惜已有的生活。
How:该语篇是一篇童话故事,共有六个自然段,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描写了小女孩在现实世界中饥寒交迫,卖不出火柴的情景,第二部分(4-5自然段)描写了小女孩点燃蜡烛取暖后看到的虚幻世界。语篇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语篇结构上,第一部分所描述的现实世界和第二部分描述的幻想世界形成反差;语言描写上,第一部分所描述的寒冷天气与路人、父亲的冷漠态度与第二部分小女孩幻想的事物与人所带来的“温暖”形成对比,无形中揭示了小女孩产生幻想的原因:缺少温暖、食物、祝福、关爱与幸福生活。时态上,语篇使用了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反映出故事发生在过去,暗示其中的人物遭遇与社会黑暗与现如今情况截然相反。
(二)围绕主题,设置教学目标
语篇研读后,教师需要围绕主题,开展主题式教学。教师需要根据主题设置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和非认知发展目标。根据主题意义探究的思路,结合语篇中的思维培养点,笔者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图片和表格,获取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
2.能够通过阅读划分段落,概括每段大意,并总结文本修辞手法。
3.能够根据第一部分关于“现实世界”和第二部分关于“幻想世界”的语言描写,描述小女孩的内心情感,分析小女孩产生幻想的原因。
4.能够用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思考语篇的育人价值和故事走向。
5.能够把所学语言应用于新情境中,通过展开联想续写课文,进行迁移创新。
以上教学目标围绕童话故事主题,从故事基本情节、语篇结构、段落大意、语言内容、人物心理、行为原因、人物品质等方面挖掘思维品质培养点,设置思维目标,通过感知、理解、概括、推断、分析、评价、创造等思维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深度思考,通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指向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文学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路径
本课按照文学阅读语篇的主题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按照语篇的教学逻辑,结合思维品质培养点开展教学活动。从教学流程来看,本课借鉴英语文学体验阅读教学模式,结合新课标要求设计教学环节。
(一)感知故事,明确三个要素
体验阅读是语言感知的过程,学习者进入真实的文本语境,通过视觉感知文字符号,整体感知和理解文本,达到对文本的初步理解,形成表层体验,获得对所读内容的整体感受。为了更好地感知故事,教师在读前设置了观看有关故事开头内容的英文视频的环节内容的。在观看前提示学生注意“When”“Who”“Where”三个要素,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故事情境,初步感知故事。
(二)初读文本,获取基本信息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获取与梳理等活动,从语篇中获得与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解决完语篇三个基本要素之后,教师让学生再次阅读语篇填写表格,获取故事情节“What”的基本信息,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校对答案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呈现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大意,培养学生学习理解的能力。
(三)划分段落,概括故事情节
新课标在思维品质的归纳与推断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概括稍长语篇的关键信息,主要内容、思想和观点。
教师在设置此任务前,首先呈现三个直观的文本结构图示,让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后合理划分段落,即1-3自然段为第一部分,4-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6自然段为结尾。
根据划分好的段落,教师要求学生“Use one simple sentence to generalize the plot of each part. ”,学生经过思考,概括出第一部分情节为“The little girl was selling matches.”,第二部分为“The Little girl was lighting matches.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概括两部分描绘的世界。由于此任务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先启发学生第一部分展现“现实世界”(real world),通过提示,学生能够回答出第二部分展现的世界“幻想世界”(fantasy world)。之后教师提问语篇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经过观察和理解,回答出作者使用了对比(Contrast)的修辞手法。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逻辑性思维能力。
(四)观察语言,描述人物心理
新课标在思维品质的归纳与推断方面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语篇推断人物的心理。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并提出要求“Observe and contrast the language in the two parts. ”,首先找出第一部分有关天气、路人反应、小女孩遭遇、父亲态度等语言描写,通过讲解语言点、课文朗读等活动帮助学生内化文本知识、体验人物情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Find a word in the text to express the girl's feeling here.”,根据阅读体验,学生能够找出cold这个形容词描述小女孩在现实世界的内心感受。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有关小女孩点燃火柴后所见事物和人物的语言描写,其余步骤同上,学生在对比有关前后两个世界的语言内容的过程中体会到小女孩此时内心感受是warm,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推断能力。
(五)分析原因,推断行为动机
新课标在思维品质的归纳与推断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语篇推断人物的行为动机,推断信息之间简单的逻辑关系。因此,教师进一步安排学生小组讨论“Analyze why the little saw the beautiful things and her grandmother? ”,引导学生从小女孩的需求出发,推断小女孩为什么在点燃火柴后看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分别推断出这是因为小女孩需要温暖(warmth)、食物(food)、祝福(wishes)、关爱和幸福生活(love and happy life)。本环节从理解人物需求出发,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解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之后的读后续写搭建思维支架。
(六)评价人物,渗透育人价值
新课标在思维品质方面还要求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解读语篇,推断语篇的深层含义,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同时,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首先让学生站在小女孩的角度思考“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little girl? ”,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小女孩具备乐观、面对困难不放弃、满怀希望的品质和生活态度;接着呈现小女孩与学生当下生活的对比图片,询问学生自己的生活与小女孩的区别,并引导其思考“How can you deal with your present life? ”,通过对比学生得出结论,要热爱、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两方面思考深化了语篇主题意义,渗透学科育人价值。
(七)迁移创造,续写故事情节
新课标在思维品质的批判与创新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语篇内容或所给条件对文章进行改编或创造。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迁移创新类活动也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换。
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有关故事结尾的视频,拓展语篇中没有体现的细节“They felt sorry for her. But, they didn't notice a faint smile around her mouth.”,通过此细节,教师接着启发学生小女孩离开时也许正幻想着美妙的事物,并呈现小女孩需求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How will the story go? ”,并运用过去进行时进行描述。随后教师呈现作文的第一句话“她的嘴角带着微笑,跟随者奶奶来到了天堂。”,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开始写作。教师在阅读后设置故事续写任务,与高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相衔接,通过思维、语言和内容等支架搭建,部分学生在课堂10分钟内能够结合人物心理与需求,发挥想象力,运用过去进行时写出大致情节,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八)以评促学,开展自评、互评、师评
新课标中指出,在实施教学评价时,应遵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等原则。在学生写作完成后,教师以互评、自评和师评等多种方式,根据写作内容、写作细节、语法结构、词汇拼写以及标点运用四方面评价标准开展评价活动。首先,教师要求学生与组员交换作文互相批改,完成互评后教师让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讲解自己的作文,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写后评价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评价的示范作用。
四、结语
本節课的不足之处在于:1.思维品质的培养点无法全面覆盖,教师只能结合主题意义挖掘思维培养点发展学生思维品质。2.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无法更进一步对文本语言进行自由赏析,体会文学语言之美。总而言之,通过“The little match girl”文学阅读教学,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得到了有效培养。教师在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要围绕文学阅读语篇的主题意义进行探究,通过深度解读文本,挖掘作品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通过感知故事、概括情节、推断心理、分析原因、评价人物、迁移创造等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远振.英语阅读教学与思维发展[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9.
[2]程晓堂.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21.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