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娟
摘 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重视问题式教学,而问题式教学需要依托情境设计问题链以整合相关教学内容。学术情境已成为近3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的主要任务载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也应加强学术情境的应用。本文以高中地理核心概念“自然环境整体性”为例,从主题与素材选择、学术情境链创设、问题链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基于学术情境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学术情境;问题式教学;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02-0058-0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 “课标”)中明确指出要重视问题式教学[1]。问题式教学的核心为“情境创设”和“问题链设计”,即依托真实情境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问题式教学中常见的情境有生活情境、生产情境、学术情境等,其中学术情境来自学术研究热点,一般选取发表于地理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素材进行重组加工,形成真实的不良结构探究情境。学术情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两难”,即教师创设情境难和学生理解情境难。因此,学术情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较少。本文以高中地理核心概念“自然环境整体性”为例,创设“探秘海螺沟冰川消退区”为主题的学术情境链开展问题式教学,探索基于学术情境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实施策略。
一、教学中创设学术情境的必要性
1.学术情境是高考评价的主要载体
课标指出:“核心素养应通过学生在应对复杂真实情境时的外在表现加以推断。[1]”学术情境具有复杂、开放及真实的特点,是核心素养显化与测评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卷中基于学术情境的试题不断增多,通过对2021—2023年广东地理高考试题情境来源进行分析可知,学术情境已成为高考试题情境的主体,尤其是综合题基本都是以学术情境为载体进行考查(表1)。
高考具有“引导教学”[2]的功能,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加强学术情境使用,采用最新学术动态创设学术情境,引导学生在复杂真实情境下理解地理原理及过程,构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提升学科素养。
2.学术情境是问题式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学术情境是以地理科学问题为背景,按照学术研究一般路径而呈现的真实情境[3]。学术研究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与问题式教学的设计理念高度一致。基于学术情境的问题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情境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复杂情境中的问题,观察感悟真实人地关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科学素养。
二、基于学术情境的问题式教学实施策略
本文以高中地理核心概念“自然环境整体性”为例,创设主题为“探秘海螺沟冰川消退区”的学术情境,在教学实践中探讨基于学术情境的问题式教学实施策略。具体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1.主题选取要紧扣课标要求
构建基于学术情境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课堂,要紧扣课标要求,依据课程结构化知识确定情境主题,主题引领课程内容情境化的构建。学术情境主题的选取除了要覆盖核心知识,结合学术研究前沿和热点,也要注意思政渗透,落实地理教学立德树人目标。“自然环境整体性”教学中依据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规律”明确课程学习结构化的核心知识“区域特征—要素综合—干扰应对(自然)、生产功能—统一演化、要素组合—稳定功能—干扰应对(人为)”。因此,本文选取“海螺沟冰川消退区”的“植被演替过程”作为探究主题,既符合课标要求,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及人地协调发展问题,实现核心价值的培养。
2.情境素材选取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课标指出“复杂、开放性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拓宽素材来源,使之既隐含内在的学科逻辑,也贴近学生生活”[1]。学术素材多取自地理类权威期刊,文章多是最新科研成果,专业度高、理论性强。所以在选取学术素材时,教师要淡化其“专业”痕迹:①对于论文中学生难理解的“专业术语”,应该补充相关图文信息,为学生适度“搭梯”;②对于论文中信息量庞杂的统计图表、模型等,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删减与主题无关的信息,降低学生阅读及理解难度。同时也要拓宽素材来源,丰富素材表现形式,构建更直观、生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术情境。
“探秘海螺沟冰川消退区”学术情境设计既有来自学术论文的“植被演替研究方法”和“植被演替数据”,也有来自网络、新闻、学科网、中科院公众号中的文字、地图、景观图、视频等。其中,“海螺沟冰川消退区部分采样地土壤指标”是在论文“海螺沟冰川退缩区表生过程主要矿质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观测数据中依主题选取的3种学生常见土壤元素指标,更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其认知水平。
3.情境链创设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与试题学术情境不同,教学中丰富多样的情境素材应以情境链的形式呈现。情境链的创设要体现课程逻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升学生思维认知水平。本文情境链的创设基于学生思维认知过程,即“解读与获取信息—提取信息、调用知识—解读信息、阐述过程与联系—论证、解决与迁移”,采用丰富多样的信息呈现方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其提供探究发展空间(表2)。
4.问题链设计要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有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引导发展。基于学术情境的问题式教学中,问题设计要依托情境,也可利用学术情境的开放性特点设计开放性问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但问题及答案设计不能过于偏重“学术研究成果”,应紧扣课标要求,体现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学科素养水平,设计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情境问题围绕学术情境,根据知识结构内在逻辑层层递进地形成问题链,只有接近学生潜在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进行逐级深入思考、提升思维水平。“探秘海螺沟冰川消退区”从“区域特征—要素关联—要素动态演变—发展预测”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发展(表2)。
5.教学评价要贯穿教学全过程
基于学术情境的问题式教学需要相应的反馈和评价机制,以此衡量教学方法的可行性,改进具体的教学策略。本文主要采用表现性评价,从情境理解、问题解决、课堂参与、迁移运用4个角度对学生应用知识、整合学科内容以及决策、交流、合作的能力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表3)。
三、教学实践思考
1.善于应用学术情境
学术情境的专业性和理论性强,教师在中学教学中创设学术情境需要依托课标及学情,对学术素材进行加工重组,淡化“专业”痕迹,使其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但也要注意适度原则,若将原有真實复杂的学术情境过度抽象为理想化的“虚假学术情境”,就无法体现学术思维及路径,反而失去了创设学术情境的意义。
学术情境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高三教学中增加学术情境的使用,可更好地培养学生学术思维及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但在高一、高二的新授课中,学生学科基础较弱,地理综合分析能力欠缺,基于学术情境的问题式教学如何开展值得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
2.多维度进行问题探究
学术情境的开放性有利于教师设计开放性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对于开放性情境问题的开放性答案如何评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课后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学术情境进行补充探究,生成新的问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注重教学评价的综合性
本案例教学评价量表主要针对学生表现形式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迁移的能力,对学生思维发展评价不够,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思维结构个体性差异的关注,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好地评价基于学术情境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对落实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 戴何明.例析高考地理学术情境试题素材的选择与处理[J]教学考试,2019(18):75-78.
[4] 罗辑,汤素贤,刘文.海螺沟冰川退缩区的植被演替战争[J].大自然,2022(6):38-43.
[5] 杨丹丹,罗辑,佘佳,等.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序列植被生物量动态[J].生态环境学报,2015,24(11):1843-1850.
[6] 杨丹荔.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表生过程主要矿质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