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振杰 林益成 陈静娜
摘 要:依据问卷调查结果,从消费者的偏好出发,就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意愿的因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有利于推动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研究发现,现阶段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途径主要是智能手机网络。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自身优势,车企售后服务是否全面,消费者的个人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展望都会成为他们选购新能源汽车的影响因素。因此,企业和相关部门应该点面兼顾,在照顾到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加速产业的发展,增加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消费者偏好 购买意愿 影响因素
1 引言
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市场为导向,消费者偏好是市场需求的基础,消费者作为整个行业的终端用户,其偏好影响着某个体车辆销售,从而自下而上传导整个产业链,影响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发展的未来。在研究消费者偏好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提供针对性策略,也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可行性政策建议,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基于消费者偏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2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现状分析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颠覆性的变化,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减少碳排放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过去八年时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始终保持世界第一。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了688.7万辆,占比百分之25.6%。
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与2022年2月同比仍保持较大比例上升,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2023年3月全国两会的召开,再次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注入动力,见表1。
乘联会于4月10日发布的2023年3月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中表示,目前消费不旺和市场价格混乱带来的是观望气氛加重。随着疫情后经济和生产的复苏,居民消费热情也会慢慢释放,一些因疫情而暂停的车展也在宽松政策后逐步出现,而车展正是向大众展现企业产品的良好契机。
3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3.1 问卷设计
如今随着一些补贴的减少,新能源汽车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大幅度下降,为了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本研究针对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部分因素进行分析。按研究课题的需要,将问卷内容分为五个模块,第一模块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第二个模块是消费观念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意愿的影响因素,第三模块是售后服务对购买新能源其汽车意愿的影响因素,第四模块是消费者是否考虑价格因素,第五个模块是新能源汽车的自身优势。
3.2 数据收集
本调查问卷设计开始于2023年2月,参考国内文献,预设问卷的结构和内容。该问卷于2023年3月2日投入调查,为方便采集资料,采取了随机取样的方式,问卷的发放形式为网络发放,主要方式是通过微信,QQ,微博,小红书等方式进行调查。2023年4月2日调查截至,共收集有效问卷569份。
4 数据统计及分析
4.1 样本统计,见表2
4.2 新能源汽車的自身优势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意愿的影响分析
调查对象中,有75.4%的消费者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政策扶持,76.81%的消费者认为安静舒适是新能源汽车的优势。2014年,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给予了电动式汽车高达11.4万元的经济补贴,这无疑使电池成本高昂的电动汽车的售价下降到与传统汽车相当的水平。而在油价高升的今天,电动汽车的运行费用远小于传统汽车。
在双碳政策下,有36.56%的人非常认同新能源汽车比传统燃油汽车节能环保,因为在运行过程中纯电动式汽车能够做到零污染,完全不排放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在本次调查中占比24.26%。但在国家激励政策的情况下,已经有一部分消费者会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便宜与传统燃油车。
4.3 消费观念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意愿的影响分析
不同的消费观念会导致相应的不同的消费行为,使消费更加的多样化,抓住消费者,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企业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研究消费者的部分消费观念对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次调查将分析调查对象以下四种消费心理是否影响购买新能源汽车:超前消费,品牌心理,实用心理以及从众心理。
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是否超前消费心理的分布是均匀的。但消费者具有品牌心理,具体表现为大多数人认同或非常认同新能源汽车代表时尚潮流,分别占36.38%和38.31%,以及消费者觉得新能源汽车的品牌还不够高端,认同和非常认同占了34.45%和38.84%。同样,消费者也具有实用心理以及从众心理,认同和非常认同的人数占比75.4%,以及接受更多的广告会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占比36.91%和36.91%。综上所述,消费观念其确实会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影响因素。
4.4 销售服务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影响分析
销售服务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了有关汽车的质量保障、维护保养、零部件更换等。售后服务促进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在消费者的心理当中,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还是存在优化的空间,大部分调查对象都对该五方面的提升有保持积极的影响,这也说明大部分汽车企业在售后方面做的不够完善导致,国内有远见的汽车厂商已经意识到售后服务市场带来的影响,如上海大众,该企业在国内拥有最多的汽车维修服务网点,而吉利汽车有将近104个网点进行全天候24h的救援服务,所以企业对消费者的售后服务的提升不仅关乎企业本身,更关乎行业的未来。
4.5 消费者的未来期望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影响分析
统计表示有74.7%的人认为新能源汽车性能的提升会增加他们的购买欲望。依据消费者的环保心理,同样有73.99%的人认为更环保的技术会增加他们的购买欲望。
从2001年开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等方面鼓励、支持和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首先针对消费者是否认为我国存在新能源汽车激励政策,绝大多数消费者非常认同和认同,进而说明了我国消费者明确新能源汽车存在激励政策。但仍有70%的消费者认为国家仍要大力普及新能源汽车。调查显示有将近80%的消费者认为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仍需完善。充电桩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就必须进一步发展充电桩产业。
5 新能源汽车产业现存的问题——基于消费者角度
5.1 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存在不足
售后服务是企业在售出商品后和消费者建立沟通的桥梁,国内不少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售后服务仍存在缺陷,本调查也体现了新能源汽车售后存在的部分问题,例如部分汽车厂商售后存在配件价格过高,售后服务态度差,交车时间拖沓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只会使企业的形象一步步的破损,不利于保持长期发展。
5.2 新能源汽车在研发环节与社会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企业通过市场调查所得到的资料,除了可以提供了解市场的情况之外,还可以对市场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企业从而可以提前作出计划和安排,充分利用市场的各种变化,从中谋求企业的利益。但目前企业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大部分企业没有对消费者需求进行研究,研发环节和社会的需求脱节,产品定位错误,盲目开发新的产品,由于研究人员对产品的功能缺乏充分的理解,设计了与需求不符的产品定位,花费了高昂的费用,设计的产品市场认可度却不高,进而导致生产资料的损耗。
5.3 关键的技术还有待突破
新能源汽车的三大关键组成是电池、电机和电源控制系统,其中最为核心关键的就是电池技术。我国目前已掌握整车集合、电动控制、动力匹配等技术,但对于电池的研发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汽车行业新能源转型的关键就是电池技术的支持。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解决其关键就在于电池技术的突破。再者,动力电池内部原料主要包括铅酸、锂和氢燃料,氢燃料以其污染极小而作为未来发展的风向标,我国车用氢燃料电池技术尚未成熟,研发、制造领域存在一定困境。
5.4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其配套设施建设也还在摸索阶段,基础设施是行业发展的前提保障,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水平。我国充电基础“有车无桩,有桩无车”的现象普遍。充电站数量和新能源汽车数量之间不协调,以及充电效率低;城市近年新建社区才有设有充电桩车位,且在小区总车位数占比不到一半,像老旧小区或是人口集中的主城区,根本没有充电桩,或者有公共充电站,但其数量少,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凸显,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
6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策略
6.1 加强消费者售后服務体验
作为消费者,都希望自己在购买一件商品之后有充分的保障,每一位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之后出现了问题,都希望自己的问题能够得到重视,而调节好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将会促进企业信誉和形象的树立,因此,增强消费者的售后体验应当企业关注的一部分。
6.2 企业加强市场调研
企业在研发新产品之前,应该充分了解不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避免出现滞销状况,研发人员了解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分析,进而制定产品的设计研发方案,把握产品核心竞争力,并在产品研发和产出环节做到效益和收益成正比,科学降低研发成本。
6.3 加强关键性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
电池是整个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大力培养相关产业的人才,针对电池,能源损耗方面进行专门攻克,以此拉近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强电池技术政策引导。新能源汽车现有问题关键在于电池核心技术未能有效突破,支持鼓励电池技术创新,营造有利于技术攻坚的制度环境,布局氢燃料电池产业,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7 结语
综上所述,相关部门首先应当总体规划布局公共充电站,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个性化的充电服务,满足新能源汽车车主个性化的需求。同样为满足中国已经存在和大量隐形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差异性需求,需要大力发展分散式充电桩建设,同时鼓励建设私人充电桩,对于新旧社区加装充电桩,还存在空间不足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可以在社区周边规划和建设公共立体充电停车场,相关部门还应当及时升级充电桩、维护充电桩等,提升整体智能运营水平。健全充电基础设施,这样有利于弥补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弊端,从而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偏好。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2010340047):基于消费者偏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剑峰.消费者感知价值因素对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为例[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2(10):76-81.
[2]祖明,苏晓婕.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02):15-22.
[3]诸超琦,邓艳宁.宁波市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03):25-26.
[4]苏青.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12):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