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方活命饮加减联合针刺对急性盆腔炎(湿热蕴结证)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状态的影响*

2024-01-11 08:33黄碗文林智摸余卓燊张芷晴米建平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12期
关键词:仙方抗炎包块

黄碗文 林智摸 余卓燊 张芷晴 米建平△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120;2.广东省深圳市罗湖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23;3.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急性盆腔炎(APID)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等[1]。APID 发病率为2%~12%,若未得到及时、积极、有效治疗,可导致一系列APID 后遗症的发生,病程缠绵,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健康,降低生活质量[2]。现代医学主要采用广谱、经验性抗菌药物抗感染为主,但APID 可能致病菌多,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和需氧菌等,临床难以明确致病菌,且抗生素滥用形势严峻、菌群失调、菌群耐药性、超级细菌产生等问题突出,因此APID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3]。

本病属于中医学“热入血室”“带下病”“妇人腹痛”等病证范畴,多因湿热、热毒入侵,直犯胞宫、胞脉,与气血搏结,关键病机是湿热、湿毒或热毒与血搏结[1,4]。中医药治疗APID在缓解临床症状、预防复发、减少后遗症发生方面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并能遏制细菌耐药发生,规范抗菌药物使用[5]。仙方活命饮载于《校注妇人良方》,是治一切阳证疮疡的代表方,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抑菌、抗炎、解热镇静、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广泛用于临床各科[6]。陈玲玲等[7]观察显示仙方活命饮联合抗生素治疗湿热瘀结证之APID在改善患者腹痛、带下异常方面效果显著,可降低盆腔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针刺是中医治疗APID的重要外治措施。本研究观察了仙方活命饮加减联合针刺治疗APID(湿热蕴结证)疗效,并从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8]制定,根据临床症状、B 超及理化检查确诊;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制定,辨证为湿热蕴结证。纳入标准:符合急性盆腔炎诊断标准;符合湿热蕴结证诊断标准;首次发病,病程在1 周之内;年龄20~50 岁,有性生活史的女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外科急腹症者;慢性盆腔炎者;结核性盆腔炎者;合并妇科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期或哺乳期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有晕针史或无法耐受针刺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广东省中医院2021 年3 月至2023 年4 月的120 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 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四川新斯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33389),每次0.6 g,入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奥硝唑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23725),每次1.0 g,入液静脉滴注,每日1 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如下中医治疗措施。1)口服仙方活命饮加减方:金银花20 g,连翘20 g,当归10 g,赤芍15 g,川萆薢15 g,浙贝母10 g,白芷10 g,天花粉10 g,甘草10 g,皂角刺20 g,土茯苓30 g,败酱草30 g,红藤30 g。每日1剂,常规水煎分2 次服用。2)针刺治疗:取穴关元、子宫、中极、志室、下髎、阿是穴。采用华佗牌0.30 mm×50 mm 一次性针灸针,泻法进针,针刺深度15~20 mm,行捻转泻法,得气后留针15 min,每天1 次。两组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腹痛、附件包块吸收、盆腔积液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湿热蕴结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CD4+、CD8+、CD4+/CD8+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妇科B超检查,比较包块大小及盆腔积液深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腹痛、附件包块吸收、盆腔积液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湿热蕴结证评分参照[10]拟定;炎症因子:空腹抽肘静脉血3 mL,检测TNF-α、IL-1β、IL-6 和hs-CRP。治疗前后各评价1 次。免疫功能:空腹抽肘静脉血3 mL 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CD4+/CD8+水平。治疗前后各评价1 次;进行治疗前后妇科B超检查,比较包块大小及盆腔积液深度。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制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正常,B超检查盆腔积液和炎性肿块消失,理化指标正常,中医证候评分减少≥90%。显效:临床症状改善,妇科检查明显改善,B 超提示盆腔积液和炎性肿块减少≥50%,70%≤中医证候评分减少<90%。有效: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均明显改善,B 超提示盆腔积液和炎性肿块减少<50%,30%≤中医证候评分减少<70%。无效:没有达到有效标准,或病情恶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4.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转归时间比较 见表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附件包块吸收、盆腔积液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转归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转归时间比较(d,±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下同。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n 60 60腹痛消失5.47±1.95△8.16±2.73附件包块吸收8.09±2.03△10.16±2.96盆腔积液消失8.37±1.98△10.84±2.86住院时间10.25±2.14△13.64±3.16

2.2 两组治疗前后湿热蕴结证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腹痛、白带量多、腰骶疼痛及湿热蕴结证总分明显下降(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湿热蕴结证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湿热蕴结证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下同。

组 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腹痛5.51±0.89 0.69±0.14*△5.56±0.87 1.32±0.27*白带量多5.58±0.55 0.67±0.18*△5.64±0.89 1.54±0.31*腰骶疼痛5.24±0.91 0.59±0.13*△5.13±0.78 1.46±0.28*总分28.42±3.68 2.87±0.93*△28.76±3.75 10.13±1.83*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4。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 和hs-CRP水平均下降(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组 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NF-α(ng/L)40.21±4.35 18.69±2.45*△39.65±4.24 22.37±2.86*IL-1β(ng/L)31.16±3.79 17.42±2.25*△30.65±3.84 21.27±2.68*IL-6(ng/L)45.19±5.22 22.67±3.18*△44.84±5.39 29.42±3.77*hs-CRP(mg/L)22.94±3.87 6.77±1.02*△23.64±4.15 9.57±1.34*

2.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见表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和CD4+/CD8+上升(P<0.05),CD8+降低(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s)

组 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CD4+(%)33.37±4.15 42.75±5.14*△33.68±4.24 38.26±4.83*CD8+(%)34.58±4.34 26.24±2.96*△34.79±4.62 30.04±3.69*CD4+/CD8+0.96±0.12 1.62±0.23*△0.96±0.11 1.27±0.18*

2.5 两组治疗前后B 超检查结果比较 见表6。治疗后,两组患者包块大小和盆腔积液深度减小(P<0.05),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

表6 两组治疗前后B超检查结果比较(mm,±s)

表6 两组治疗前后B超检查结果比较(mm,±s)

组 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包块大小36.38±5.64 8.25±1.31*△37.08±5.95 13.39±2.38*盆腔积液深度31.46±5.12 2.94±0.57*△30.13±4.89 5.79±0.85*

2.6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7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APID 多见于20~35 岁育龄期妇女,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作为一种妇科急腹症,可引发败血症、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因此需要积极进行治疗。抗生素是本病一线治疗药物,因难以及时获知明确的病原微生物,临床多以广谱、经验性、联合抗生素治疗。但抗生素耐药问题,菌群失调问题严重[3,10],因此有必要探讨更多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

APID 属于中医学“热入血室”“带下病”“妇人腹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经期、术后或产后之时,胞门未闭,正气未复,外邪(风寒湿热或虫毒等)乘胞宫空虚而入,客于冲任及胞宫脉络,与气血搏结,形成湿、热、毒、瘀的病机特点[11]。中药及中成药制剂有抑菌和抗炎的作用,联合抗生素治疗APID及时缓解症状和体征,减少后遗症发生,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APID 有明显的临床优势[1,5]。本组仙方活命饮加减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川萆薢、土茯苓清热利湿祛浊;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散瘀;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皂角刺消肿托毒、排脓;赤芍、当归化瘀通络止痛;浙贝母清热解毒散结消痈;白芷消肿排脓;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甘草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利湿、化瘀止痛之功,正投急性期湿、热、毒、瘀的病机特点。药理研究显示金银花有抗菌、抗病毒、抗血栓、抗炎、抗氧化等作用[12]。连翘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炎和镇痛作用[13]。红藤能抑制炎症、抑菌、抗氧化、降低组织粘连程度[14]。败酱草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镇静、抗氧化等药理作用[15]。当归有抗炎、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等[16]作用。赤芍有抗炎、抗内毒素、抗病毒、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微循环等作用[17]。浙贝母有镇痛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18]。可见本方中具有诸多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等活性基础。

针刺是治疗APID的外治法,近年来应用疗效确切。卢洪丹等[19]观察显示针刺联合抗生素治疗APID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血清炎症因子。彭琼琳等[11]研究显示针灸冲任二脉诸穴联合五味消毒饮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本组所选穴位中关元导赤通淋,中极利膀胱、清湿热,子宫为经外奇穴能理气止痛调经,志室能清热利湿,下髎能疏导水液、健脾除湿,阿是穴行气通络止痛,诸穴采用泻法,起到祛邪止痛之功。

APID 发病机制复杂,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紊乱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0]。因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大量内毒素的产生,使机体炎症细胞激活,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IL-6、hs-CRP,加重盆腔组织的病理损伤,使病情进一步的加重,甚至恶化[21]。多个研究证实感染削弱了APID 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表现在CD4+和CD4+/CD8+低下、CD8+升高,这种机体免疫功抵制状态会影响疾病的康复,并可能导致抗感染治疗失败,引起疾病的反复发作[12,19-20]。

本组资料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附件包块吸收、盆腔积液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各主要症状评分和湿热蕴结证总分低于对照组,包块大小和盆腔积液深度小于对照组,TNF-α、IL-1β、IL-6、hs-CRP、CD8+低于对照组,CD4+和CD4+/CD8+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仙方活命饮加减联合针刺治疗APID 湿热蕴结可进一步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并可抑制炎性因子表达,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仙方活命饮加减联合针刺治疗APID(湿热蕴结证)能明显缓解症状,缩短病程,临床疗效显著,并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首先,随访时间短,病例数不够多,且没有观察对远期复发的影响;其次,联合用药治疗APID的其他指标观察及机制阐述不够全面,将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完善总结。

猜你喜欢
仙方抗炎包块
水乡用“仙方”做了一道“帝王菜”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仙方活命饮治疗现代疾病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仙方清咽颗粒提取工艺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