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馨冉
冬季天气为寒,主收引凝滞,人体受气候影响,阳气内伏,血管收缩,经络不畅,气血流动减缓,营养物质不能随气血滋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常引发诸多疾病。冬季养生,不管是添衣加被,还是火炉热茶,趋温避寒是第一措施。太阳,自然界唯一天然热源,是上天在冬季赐给人们最宝贵的礼物,在人工取暖设备已经普及的今天,总能看到男女老少在冬季午后的阳光下恣意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人体内气血通畅是健康的基础,冬季晒太阳能利用外界阳气,驱散冬季的寒冷,溫煦经脉,促进气血流动。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太阳火除湿止寒僻,舒经络,痼冷,以体曝之,则血和而病去。冬月以旧帛晒,受阳气,覆体,皆能却疾。作酱日晒,受日气多,人食之多补脾胃,久服长生,养生家有服日光法。”
既是“服”法,自然进入人体越深效果越好,如何更好地将冬季珍贵的阳气纳入人体,中医推荐在晒太阳的基础上拍打自己的肩背,促进“吸收”。“冬阳一寸值千金”,我们自是半寸都不轻易放过。
中医认为,背为阳气汇聚的区域,平时为人体抵御外邪的侵袭,想要通过补充阳气提高自己的御寒、抗病能力,需重点提升背部的阳气。
人体背部沿脊柱自下而上循行的是阳脉之海——督脉,统领全身阳气,人体联络脏腑与四肢、推动脏腑与肢体功能的六条阳经中的阳气都汇聚在督脉中,当六条阳经中阳气不足时,督脉就会按需将阳气重新分配。冬季补充阳气,“海”里的阳气充足了,经络通畅,人体各处阳气也就充足了。
在督脉的左右两侧,各有两条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整个背部,将阳气散布全身。人体内五脏六腑的背俞穴均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上,背俞穴是沟通体表与内部脏腑的“联络点”,足太阳膀胱经阳气充足、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得到温煦和滋养,才能正常发挥脏腑功能。
手太阳与手少阳经循行于肩背部,现代人肩周炎、颈椎病频发,多因气血不通而痛,感受寒邪亦是主要因素之一。补充这两条阳经的阳气,驱散寒邪,疏通局部经络,能有效缓解相关症状。
因此,我们在补充阳气时,无论是晒太阳还是拍打身体,肩背是最有效的区域。
拍打动作本身是一种刺激,能够在太阳照射温暖的条件下,进一步促使皮肤、毛孔舒张,让阳气抵达人体皮肤更深处,获得更多热量,提高补充阳气的效率。
当我们拍打皮肤时,会发现局部变红、发热,这是气血加速流动并聚集的表现。在晒太阳时拍打背部,可以促进背部的气血流动,疏通背部的经络,让补充进人体的阳气通达身体其他部位和内部脏腑。
寒邪不仅凝滞气血,也会使肌肉紧缩,平时我们感觉肩背部僵硬就是因为组织都粘连在一起,拍背可以松解筋膜,使肌肉、结缔组织舒展开,缓解肩背厚重感。
拍打能刺激分布在背部的诸多穴位,尤其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打通脏腑与体表联系的通路,使阳气从外部深达人体内部,温煦脏腑、推动气血,促进人体机能,起到养生防病作用。
人体内津液在寒邪收引作用下容易停聚化生为痰,冬季很多老年人因为肺中有痰难以咯出,都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症状加重的情况。拍背能够给患者一个外界助力,帮助患者咯出肺中的痰,使呼吸道通畅,缓解咳喘等症状。
拍打时免不了带动双臂摆动和腰部扭转,肩臂和腰部得到锻炼,推动血液循环,缓解该部位疼痛。
以腰为轴带动两臂,左手手掌绕至体后用掌背或拳拍击后背部,同时右臂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左侧后背部(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再反方向左右轮换拍打。拍打时动作要协调,利用肩背及腰部转动时的惯性。两臂摆动时肩、肘、腕关节要灵活,拍打力度要适宜。
拍打背部督脉时,由背部正中上方手能尽量拍到处向下拍打至尾椎,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8遍。拍打后背时,臂应尽量向后上屈,使自己不易接触的背部得到拍打,如此不断地摆臂、两手交替进行拍打。
用右掌背或掌心拍打背部左侧至臀部,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用左手换侧拍打方法同前,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8遍。
拍背虽好,但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而定。避免在饮食前后拍背,建议在饭后2小时后进行。拍背力度不可过重,拍背时如出现心率加快、咳嗽气喘等不适症状,即刻停止。同时,脊髓损伤、肺栓塞、有咯血或出血倾向、胸部或肋骨骨折、主动脉夹层患者不能拍背。
(编辑 池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