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映姝
一个,举着长木棍,打核桃
另一个,提着塑料桶,捡核桃
青青的核桃皮裂开,露出淡褐的果核
淡褐的果核饱满,新鲜如满月的婴孩
收获的饱满,让妯娌俩无暇说笑
这个下午,阳光也不再暴烈
我无法抵御这诱惑
捡拾起一颗颗生命的时光结晶
九月啊,阔时艾肯村的九月
我们各得其所
她们收获的,是一年劳作的美满终点
而我,拓取了其中最丰富、神秘的片段
一上午,她听到很多称呼
村文化广场玩耍的孩子,叫她老师
草坪上一起捡垃圾的老妪,叫她队长
微信里的祝福短信,叫她主编、诗友
二小队的核桃地里,青储玉米收割殆尽
开犁的田地,散发深处湿润、神秘的气息
她捡拾起掉落的核桃。专注,自足
像捡拾起一颗颗,不可辜负之心
拾秋的女人——她心动了一下
一小堆核桃、几穗玉米棒子,放置于
树下的显眼之处。它们应该属于
土地的主人
拾秋的女人,她自语,一遍,又一遍
似乎,似乎每重复一遍
离准噶尔盆地那个叫炮台的小镇
就更近一点儿
离遥远秋日的喜悦、困难,就更近一点儿
离拾秋的年轻母亲,就更近一点儿
“我上过夜校,学过国语
现在,一点点,多的听不懂”
“有一个孩子,已经结婚了
现在家里就我一个人”
“这件衣服进货40元,卖60元
不赔钱就卖,进新款的衣服需要钱”
“就在巴扎上卖。这个巴扎大,摊位费3000元
其他乡的四个巴扎,总共8000元”
“除了卖衣服,我不会干别的
现在,也干不了别的了”
“我有严重的病”,她边说边拉起右腿的裤脚
“治了三年,越来越不好。”
“最后嘛,可能要锯掉
疼,干不干活,都疼”
48岁的她,说得风轻云淡,似乎
曾经的波澜,退到地平线之下
留子庙村,天山脚下的回民村落
“小书虫”,村里的小小读书群
让书香升腾,擦拭博格达山的圣洁
三年时间,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四五岁的稚童
为生计操劳的父母
到年过七旬的奶奶
一千多个日子,她的执着和努力
让一个平凡的驻村工作队队长
拥有了天底下独一无二的称呼:
书奶奶——这至上的赞美
一位年轻的麦盖提古丽
一座年轻的刀郎画乡的纪念馆
一个在重庆读过大学的刀郎古丽
一座讲述塔克拉玛干刀郎文化的纪念馆
她的平静、自信被打破
当进入沙漠探险的展厅——
斯坦因,北纬39°,楼兰,小河,尼雅
被盗文物的复印件:
壁画,珠宝,墓地……
几分钟后,她恢复常态
微红的脸,泄露之前的小小失态
——一颗宝贵的、真诚的心
还有,发卡上小小的装饰花帽
可爱,像她每句国语后
微微上扬的调子
缝纫机的哒哒声,于你
是奶奶轻吟的摇籃曲
你长大了,她走远了
它,唯一的通道
你们穿越、汇合于此
像是被启动了神秘的开关
奶奶缝纫的画面涌出
才上初一的你,拆掉自己的衣裙
照着妹妹喜欢的款式
裁剪出自己的第一件作品
从此,你开始设计自己的人生
遥远的浙江,服装设计课堂,你无意间
找到了
属于你的设计密码——拼接(或混搭)
你是幸运的。也许,它藏在
你的血液和基因——一个混血儿
你回到了伊宁,一座多元之城
传统与现代,边地与中原
民族与世界。一个无尽的宝库
你拼接,你组合
你奔跑,你飞翔
28岁的你,拥有两个小店铺
和自己的品牌。它们盛不下你
你需要更大的T台,演绎、展示
那样,你才是幸福的
现在,请先接受我的祝福——
美丽的准新娘,一生幸福
我写过一首诗,是送给你的
那时,浩大的春风吹绿了山野
白色的菥蓂花开遍马场湖村
——“唱花儿的姐姐,你快快开口
为所爱歌,为自己唱”
姐姐,唱吧,为所爱唱
唱出四个“花花尕妹”
唱出男女版的“寡妇上坟”
唱出民间小调演变而来的“送大哥”
姐姐,唱吧,为自己唱
唱出一座葡萄满架的“花儿小院”
唱出一个和美幸福的“五好家庭”
唱成一年演出几百场的“道德模范”
唱吧,姐姐,为所爱,为自己
让花儿的馥郁芬芳大地
让花儿的魅力浸润人心
让花儿结出传承的硕果
——“唱花儿的姐姐,我想
听你的故事。皮肤黝黑的姐姐
唱一曲野性的花儿吧”
你的故事,都在花儿里
娜西打的馕一天能卖出五十个
有时候一百个,甚至一百五十个
娜西每天做十几公斤地道的哈萨克酸奶
还做一份清洁工的工作
娜西那么忙,没空儿想怎么也想不明白的心事
没有游客的冬天,娜西依然忙碌
天山的雪有多白,她擀的羊毛毡子就有多暖
娜西的彩毡绣活数一数二,那是妈妈鞭打出的疼痛
天山的雪有多厚,她的心就有多热
娜西那么忙,晾凉了她的心事
——那么忙。忙着做婆婆的好儿媳
做赛力汗的好妻子
她用了二十多年的忙碌,驱逐
一个永远不能降临的婴儿
排空身体里疯长的母性
——她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忙,让她远离自己
又回归自身。她结出一枚果子——
她,等于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