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合阳县教学研究室 李亚莉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采用双重交织的叙述视角,回忆了保姆阿长的点滴往事,勾勒了真实、立体的人物形象,抒发了对阿长深切的感激、怀念之情,蕴含了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怜悯、内疚之情。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多角度熟读精思,感受文章意蕴;2.关注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理解阿长的形象;3.理解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过程中注入的丰富情感。
在教学中,笔者安排了“读文·思辨”“探究·悟情”“对比·析法”三个环节,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立足双重交织的叙述视角和欲扬先抑的写法,分析阿长的形象,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
本环节,笔者让学生先初读文章,然后思考:如果鲁迅家现在请保姆,他还会请阿长吗? 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有的认为他不会请,因为从阿长“切切察察”,爱给母亲告状得知,她是个饶舌、多事的人,一定会惹出许多事端;从阿长的“繁文缛节”中能看到,她是个迷信无知、又特别麻烦的人……有的则认为他会请,因为阿长费尽周折地买了孩子心心念念的《山海经》,足以证明她是个淳朴善良、关心孩子的好保姆;阿长把福橘喂给孩子,这是她对孩子的祝福和祈祷,也说明她是个淳朴、真诚、善良的人……通过辩论,学生们对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感受到了她身上散发的人性光辉。
本环节,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作者想用一句话表达对阿长的情感,他会说:“阿长,我很……”
学生1:阿长,我很讨厌你,因为你谋害了我的隐鼠,和别人说话老是切切察察,麻烦的规矩还多。
学生2:阿长,我很怀念你,你给我买了我心心念念的《山海经》,仅凭着我的描述就能够把这样一本书买到,你的用心、温情令我难忘。
学生3:阿长,我很同情你,你中年守寡,只有一个过继的儿子,一辈子孤苦而卑微,我希望你幸福。
…………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感知,文章抒发的情感是多重的,一是“童年的感受”,二是“写作时的回忆”。两个“鲁迅”跨越时空,在《阿长与〈山海经〉》中相遇,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笔者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思考:对比“阿长”与“长妈妈”这两个称呼,说一说为什么不用《长妈妈与〈山海经〉》做题目?
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们讨论后认识到,文章用《阿长与〈山海经〉》做题目,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用较多的篇幅描写了阿长的粗俗、无知、迷信等特点,这些描写的背后其实也隐藏了阿长的纯朴和善良。特别是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一情节,成为感情的转折点,自此,阿长成为长妈妈,对阿长所有的情感转化成对长妈妈的怀念与祝福。由此,阿长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通过三个环节的活动,学生看到了阿长与长妈妈、童年鲁迅与中年鲁迅跨越时空的相遇,感悟到人性的善与美、回忆的温馨与温情,并学会了从生活琐事中发现爱,感悟人性光辉。